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2城南旧事(节选)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599338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2城南旧事(节选)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2城南旧事(节选)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2城南旧事(节选)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12城南旧事(节选)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内容感知韩愈是我国古代继司马迁后最杰出的散文家。他提出“文以载道”的主张,反对南北朝以来华而不实的文风,提倡先秦两汉的“古文”,倡导了唐代“古文运动”,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古代散文的发展。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被称为“一代文宗”。师说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流俗、独抒己见的非凡勇气和斗争精神。实际上,我们可以把师说看作韩愈提倡“古文运动”的一个庄严的宣言。基础梳理一、字音或不焉(fu)句读(du)郯(tn)聃(dn)苌弘(chng hng)经传(zhun)贻(y)蟠(pn 二、通假字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传授)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三、古今异义学者古义: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读 古义:句子停顿的地方。今义:看字发出声音小学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众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许多人。所以古义:特指代词“所”+介词“以”,相当于“用来的”。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四、一词多义五、词类活用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形容词“惑”用作名词,疑难问题)是故圣益圣,愚益愚(第一个“圣”“愚”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吾师道也(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师”用作动词,从师)或师焉(名词“师”用作动词,从师学习)不耻相师(名词“师”用作动词,学习)吾从而师之(名词“师”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孔子师郯子(名词“师”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君子不齿(名词“齿”用作动词,并列)小学而大遗(“小”“大”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六、特殊句式1.判断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2.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3.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4.介宾短语后置句(1)而耻学于师。(2)不拘于时,学于余。七、文学常识1.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祖籍昌黎,世称韩昌黎。二十五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今广东潮州)刺史、国子监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有昌黎先生集。2.“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论说文范畴,一般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师”是本文要着重论述的论题。“师说”,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八、名篇名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剖析:“者,也”为典型的判断结构。“所以”,这里是“用以”“用来”的意思。受,通“授”,传授。这一句紧接首句,对“师”的职责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既不是指各级学校的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老师,而是指社会上学有所成、能够“传道受业解惑”的人。在“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当中,“传道”是核心和目的,所谓“道”,就是儒家的思想。“受业”是手段,“业”是指儒家经典,是“道”的载体。在“受业”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疑问,所以老师最基本的任务就是“解惑”。下文作者也正是从这方面来申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的。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剖析:“无”,无论。“所存”,存在的地方。译为:因此,不论是贵是贱,不论是年长还是年少,道理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这一句鲜明地点出了择师的态度和标准: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官职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而当时的士大夫之族认为,年龄相近的不该相师,对道的认识相近的不该相师,官大的不该以官小的为师。作者的这一观点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和“耻学于师”的陋习,这不仅表现出作者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还体现了作者的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3.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剖析:这是第二段开始的三个感叹句。作者经过前面一段正面的理性阐述之后,携着批判的锋芒指向“士大夫之族”的“耻学于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可见以从师为耻之风盛长已根深蒂固;“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可见以从师为耻的危害之大,从后果上说,此风盛行已酿成时弊。“无惑”之“难”是“不传”之“久”的结果,两者的因果关系,与全文的首句“必有师”遥相呼应,将“师”突出到应有的地位。在这里“嗟乎”喷薄而出,以强烈的情感,打动人心。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剖析:“句读”,语句间的停顿。“或”,有的。“师”,从师学习。“或不焉”中的“不”,通“否”。“小学而大遗”意为: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均为宾语前置句,“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其正常语序应为“不知句读”“不解惑”。前四句中,“句读之不知”和“或师焉”相呼应,“惑之不解”和“或不焉”相呼应。这里作者仍是在强调从师的重要性,小时能从师,师亦只是“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而已,而对于真正的“惑”,却耻学于师,这样的人怎能“见其明”呢?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剖析:此句的意思是: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胜过学生,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职业技能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这是作者援引圣人从师的事例后,对师生关系、师道关系的全新概括。这一思想表现了一种动态观,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将老师和学生之间那条人为的固定的界限取消了,并对自古以来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提出了挑战。这在当时,不仅遭到士大夫阶层的鄙视和痛恨,也不为一般人所理解。二、重点语段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至“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剖析:师说整篇文章写得都很好,尤其是第二段写得更为精彩动人。作者一连安排三层对比,来对士大夫们不重视师道的愚蠢行为进行批判和讽刺,笔端饱含感情,真可说嬉笑怒骂,淋漓尽致!首先,从“圣益圣”缘自虚心好学,“愚益愚”乃因为“耻学于师”的事实上,兴叹“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这证明了惑而从师,其惑能解;惑而不从师,其惑难解。文章借“惑”与“不惑”会导致贤圣与愚笨,将“师”的作用由抽象定义化成了具体内容。作者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一臧一否,十分鲜明。其次,从有人“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但自身“则耻师焉”的现象上,笑叹“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孩子句读不知倒去求师请教,而本人“惑之不解”却反而不从师学习,像这样爱子而不自爱,学小而弃大,岂不糊涂!作者无可抑制满腔怒火,大加抨击,讽刺挖苦,真是妙语解颐。第三,从“士大夫之族”见识的浅陋及虚荣心理的言行上,感叹“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并接着忧叹“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神巫、医生、艺人和各种手工业者,他们不以相互为师感到耻辱,而士大夫之间却鄙视以能者为师的做法,所谓“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等等的谬说,反映了他们中耻师之毒很深。他们自诩高明,自命不凡,而实际上反不如被他们看不起的这些人。作者用无情的揭露,以犀利的言辞,表达了对他们的不满,告诉人们:他们的自我夸耀,只不过是表明他们的无知罢了。因为文章前面早已说清楚了为“道”求师“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道理,所以这里没有再就士大夫一类人计较于“彼与彼年相若”而不愿“不耻相师”和羞愧于向“位卑”者学习以及怕有“近谀”之嫌而拒向“官盛”者求教的一系列的错误论调,逐一加以驳斥。但本段开头的一连三叹,无疑就是对他们这些错误论调的全盘否定。三层对比,环环相扣,对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批驳,如抽丝剥茧,切中肯綮,具有无懈可击的说服力。结构图解主旨探讨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1.作者论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观点,这个观点无疑具有积极意义。2.韩愈突破教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职责局限,将其扩大到“传道”“解惑”,这在当时也是了不起的进步。3.关于从师学习的途径,也就是择师的标准,韩愈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观点,并由此推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的观点。这些思想闪耀着民主、进步的光芒,针砭了当时上层社会只看门第高低、不重真才实学的恶劣风气,提出了全新的师道观念。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我的观点:_审美鉴赏师说的论证特色 中国古代散文,不以议论见长。如孟子、荀子在他们的议论文章中多运用比喻和寓言故事来帮助说理。相比之下,韩愈的这篇论说文却在逻辑思维方面大大超过了前人。1.层层衔接紧凑,论证逻辑严密文章论证严密,层层衔接,一气贯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韩愈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论述师道的必要性,批判士大夫们不能尊师重道的不良风尚。整篇文章从立论、论证到结论,都紧紧扣住这一点,有的放矢,理论联系实际。文章开头第一段,先正面从理论上阐明师道的重要性,并提出选择老师的标准,作为全篇文章的基本论题。接着第二段,就联系到当时的社会实际,连用三层笔墨,层层深入地揭露和批判当时人们对待师道的错误态度。最后第三段,又从正面做结论,举出孔子的言论行动作为例子,目的也在加强结论的说服力量。整篇文章从虚到实,正反结合,有破有立。文章谈理论,却不是空发议论;举事实,也不是现象罗列。因此文章不蔓不枝,很有说服力。2.排偶富有气势,语言错综多变这篇文章在语言运用上也极具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排偶的句式,使得文章写得非常有气势。排偶的句式是把范围相同、性质相近的事物,采用结构相同或类似的句式接连在一起来表达。例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种排偶句式,使人读起来不仅感到气势很盛,而且有一种音韵之美。二,语言运用上错综多变。例如第二段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这种句式奇突而不一般化,如果我们把它改写为直叙句:“句读之不知,或师焉;惑之不解,或不焉。”显然就变得比较平淡而没有原来那样有力了。再如,“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里直接采用士大夫们对话的口吻来写,不仅表明了士大夫们对从师计较年龄、地位的错误态度,而且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神情。文章直接引用他们的原话以后,紧接着“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两句,便立刻改用作者对士大夫们进行评述的口吻来写,使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针锋相对。这也是本文运用语言善于错综变化的很好的例子。问题探究问题:韩愈的师说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在文中,作者对古代的老师提出了这样的看法:“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而在生活中,有人认为:“老师是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伙伴。”还有人认为:“老师的作用是疏导和引导。”你是如何看待老师的功能定位和作用的呢?导思:韩愈在师说中继承了我国古代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发展了历代教育家关于尊师爱生的思想,并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从教师的作用、任务、择师标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全面地论述了教师问题。下面,我们试着从不同角度去探究文章的内涵,评判对教师的观点。探究:第一步,了解、探究古今以来人们对教师的论说,并收集整理有关教师的材料,课上与同学交流 第二步,品读课文,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挖掘文章的内涵,并将观点展示出来。1.从师说中的“师”看:师说,即论从师的道理。韩愈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以及择师的标准。2.从对老师的作用看:他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全新界定。3.从择师标准看:文章体现了一种朴素的民主平等意识。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他明确主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种全新的师道观是一种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4.从师生观来看:他认为“圣人无常师”,即有学问的圣人从来没有固定的老师,甚至可以向根本比不上自己的人学习。他举例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5.从文章语言看: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体现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的特点。比如,理论本身的说服力、严密的逻辑、起承转合、骈散结合,等等。第三步,整合信息,就你不认同的地方或有新见解之处提出自己的看法。第四步,判断自己的见解是否正确,并与同学交流。第五步,拓展探究:充分利用网络或阅览室的有效资源,较全面、充分地了解关于教师的观点。然后,选择角度,写一篇关于教师的评价文章,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