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96876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单元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两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一方面代表了辉煌的成就,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B甲错误,乙正确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错误解析材料中的观点体现了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它是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合理利用会造福社会;另一方面,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科技发展有不同的作用,对科技的认识和利用不当,会限制或危害社会的发展。甲乙从不同角度对四大发明的评价都有各自的道理。答案C2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化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培根说的第一种东西是指中国古代的()A印刷术 B天文历法C指南针 D儒家学说解析培根的话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对世界历史的革命性影响,它们分别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答案A3康熙帝在其所编纂的数理精蕴一书序言中写道:“天文算术之学,我中土讲明而切究者,代不乏人。自明季空谈性命,不务实学,而此业遂微。”这表明康熙帝的认识是()A中国的天文算术在清朝时领先于世界B清朝时期开始出现西学东渐C明朝出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D明朝以后天文算术开始衰落解析康熙帝的意思是:我们中国研究天文算术人才辈出,但自从明朝以后人们崇尚空谈,不务实际,才导致了其衰落。D项符合题意。答案D4意大利人利玛窦(15521610年)绘制的世界地图使中国人第一次从地图中看到了整个世界。但是利玛窦把地图上第一条子午线的投影位置移动,把中国放在正中。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A便于观察并了解客观世界B避免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不满C在学术上不同意欧洲中心论D当时中国是世界经济文化中心解析利玛窦的作法主要是想迎合当时传统士大夫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他们因为缺乏对世界的了解,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因此利玛窦采用了这种灵活变通的方法,既让士大夫们了解了世界的面貌,又便于让他们接受。答案B5如图为“中国科普博览古代科技馆网站”的首页,页面设置了十一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A浑天仪B翻车C赵州桥D数学解析浑天仪属于天文,翻车属于机械,赵州桥属于建筑,在网页的链接中都有,但没有数学网页;另一方面,数学在我国古代科技中成就突出。答案D6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己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A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B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C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发明与研究D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解析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并无活字印刷,故排除A项;B、D两项不符合史实。从材料看,印刷术在唐代已经出现,故只有C项符合题意。答案C7李约瑟认为,“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的科学活动所隔绝的任何科学家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维萨里是近代人体解剖学的创始人,是近代自然科学代表人物之一)这反映出()A近代西方自然科技仍落后于中国B中国的封建专制束缚了科技的发展C明清时期东西方自然科学彼此隔绝D本草纲目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解析“李时珍达到了与伽利略、维萨里所不能达到的最高水平”,说明李时珍的科技成就在当时世界上达到了先进水平,D项符合材料含义。答案D8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意思是指()A楚辞体作品缺乏志向追求B作者为屈原遗作的爱国志向所感动C屈原应该投身于文学创作D作者认为屈原的遭遇和结局不值得解析材料反映了司马迁为屈原作品所蕴含的爱国志向所感动,对其遭受排挤投江自尽的结局而叹息,B项符合题意。答案B9李清照的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两首词都属于()A豪放词 B婉约词C田园词 D边塞词解析李清照是南宋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这里的词具有明显的婉约派特色;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豪放派词作家,但他也创作了一些婉约词。答案B10杨春林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年,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质书11世纪中叶,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楷书奔放跃动,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现实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A4个 B3个C2个 D1个解析中“纸质书”在战国尚未出现;描述的是草书的特点,楷书规矩方正;中屈原的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答案D11中国古代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文学史上涌现出颇具特色的文学体裁,为后人称颂。下列各项,属于汉赋的是()A“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C“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D“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解析A项体现了词藻华丽、手法夸张的特点,符合汉赋的特征;B项属唐诗;C项句子长短不齐,具有宋词的特点;D项是屈原离骚中的句子,属于楚辞。答案A12科举制始于隋朝,但到了明清时期却成为文化发展的障碍。清朝前期的一部小说对此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它是()A红楼梦 B搜神记C儒林外史 D聊斋志异解析儒林外史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对人性的摧残。答案C13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明清小说时,把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和通俗小说三言二拍水浒传放到了一起,引起了很大的争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一起不合适,前者属于艺术而后两者属于文学B放在一起合适,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社会背景下的产物,文化是世界的,是共通的C放在一起不合适,因为它们不属于同一时代的文艺成就D放在一起合适,都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解析三者都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都反映了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B项正确。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某些方面具有共同性,A项不正确;文艺复兴与中国明清时期处于同一时代,C项错误;文艺复兴冲击了封建神学,明清小说冲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D项不正确。答案B14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与总结,其主要依据是()A历史学家的分析与思考B当时的客观事物C各种历史教科书D各种历史文物解析甲骨文是商代社会生产生活状况的记录;清明上河图是对宋代东京城的直观描绘,都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应属于历史文物。答案D15淮南子本经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引文中的“书”为甲骨文材料反映了仓颉造字的传说材料属于神话传说,没有价值引文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字发明的影响A BC D解析“昔者仓颉作书”反映的是传说中仓颉造字,正确;“天雨粟,鬼夜哭”是对文字产生影响的描述,虽有夸大成份,但也能说明正确;“甲骨文”的名称源自书写材料,引文不能体现,排除;神话传说仍能佐证历史,错误。答案B16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如图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解析苏轼认为“书法乃无法之法”。图中作品用多变的字形、简约流畅的笔触体现了他放浪不羁的性格。A、B、C三项中的“方整”“扁方”“严谨”都不符合作品特点。答案D17鲁迅先生曾说,中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从汉字“龙”的四种书体的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由象形文字逐渐符号化,成为表音文字与书法相伴而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A BC D解析由“龙”的字体演变可得的结论;汉字虽不断演化,但始终是表意文字,错误;书法是汉字的表现形式,两者相伴而生,正确;说法太绝对。答案B18.汉藏之间自古就建立了血浓于水的紧密联系。步辇图(如图)以贞观年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来迎接文成公主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关于步辇图的说法正确的是()作品是唐代风俗画作者是阎立本作品画风奔放、水墨淋漓作品中的人物刻画细致、形象传神A BC D解析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人物画,人物形象传神,画风工整严谨。答案B19.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备受青睐。其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右图)以4.255亿元创造了中国近现代书画拍卖的新纪录。下列对这幅画的认识正确的是()A是一幅继承古代创作风格的文人画B注重写实,并融书画为一体C“天下太平,人生长寿”的字体为隶书D画中“松柏”寓意气质高洁解析据图片可知,作品融诗、书、画为一体,以花鸟为题材,符合文人画的特点,A项正确。文人画重写意而不是写实,B项错误;画中对联字体为篆书,C项错误;松柏应象征坚强不屈,D项错误。答案A20下图演员的划桨动作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哪一特点()A综合性 B程式化C虚拟化 D现实性解析从图片可以看出演员划桨的动作既是真实生活的概括,又是真实生活的升华,体现了舞台上的虚拟性。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其中第21题16分,第22题24分)2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面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材料二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精耕细作是我国传统农业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14世纪后,西方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不断得到成长与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也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面向世界、注重实践的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也为科学研究创造了条件。近代自然科学兴起。材料三中国发明了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些重要的东西,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由此可见中国古时不是没有能力的,因为后来失去了那种能力,所以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现在要恢复固有的地位,便先把我们固有的能力一齐都恢复起来。孙中山选集(1)据材料一指出中西科技发展的差异性,并据材料二简要说明原因。(6分)(2)请用史实说明材料三中孙中山说的“外国今日知道利用它(四大发明),所以他们能够有今日的强盛”这一观点。(4分)(3)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我们民族的地位也逐渐退化”的原因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解析第(1)问从图示可知中国科技在大约315世纪一直领先,15世纪以后逐渐落后于西方;原因要注意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的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主要说明中国四大发明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第(3)问首先明确孙中山的主张是认为中国落后的原因是没有很好地利用科技发明,才导致中国的落后,而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在于社会制度的落后。答案(1)差异: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此后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原因:发达的农耕文明催生了高度发达的传统科技;而14、15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近代科学逐渐兴起。(2)中国的四大发明使得欧洲实现了由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3)不正确。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制度的腐朽,正是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制约了中国的进步,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2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汉字“马”的演变过程材料二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形意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唯一流传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 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东亚多国语言使用。由于表意文字特性,让汉字可以跨语言使用,曾长期成为东亚地区交流的唯一文字。今可略分为简体中文与繁体中文两个系统。前者用于中国大陆、马来西亚与新加坡以及东南亚华人社区,后者用于台湾、香港、澳门和北美的华人圈中。另外,日本及韩国皆有其公布之官订汉字表。根据xx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xx年后联合国采用的中文一律是简体中文。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唯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是一种进步观点的占绝大多数。材料三上个世纪初,确实有持“汉字落后论”的人提出废除汉字、汉字拼音化(拉丁化)的主张,甚至极端地认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将中国学术的不发达、经济的不发达都归罪于汉字。材料四作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文字,汉字保存了人类历史上最为丰富的文明记录。这些记录中不仅包括了汉语民族的,同时也包括周边民族的,匈奴、突厥、蒙古、党项等民族。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的许多文明成果都是因为汉字才得以留存。汉字不仅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了交流的工具,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为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提供了对比、认知、借鉴,甚至是自我修正的对象。汉字所承载的一些基本理念,例如“民胞物与”(民为同胞,物为同类。泛指爱人和一切物类)“仁”“理”等等,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选择的可能。(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6分)(2)汉语排名语言实力世界第二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理解“简体中文是一种进步”?(12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字在历史上和现实中所起的主要作用。(6分)解析第(1)问结合“马”的演变和教材知识即可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要理解文字地位的提升反映了国家实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再结合材料二的内容可提炼出原因;第二小问要从实用的角度分析简体中文的进步性。第(3)问要注意从汉字的实用性、艺术性、民族性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分析。答案(1)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变的特点:由繁到简,保留形意文字的特点。(2)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加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对外开放与对外交流的发展;孔子学院等文化机构的推广。理解:汉字的简化符合汉字历史发展的规律;书写简便适于现代生活的需要;简体字的使用符合国际化的要求;简体字的使用有一定的时期,范围也超出中国大陆,已形成既定影响。(3)作用:为世界上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提供交流的工具。保存中国各民族甚至周边国家丰富的文明记录。承载的中华文明为全世界华人提供文化认同感的物质形式。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历史上形成东亚文化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的中国文化的一些理念,为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提供某种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