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开卷速查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必修3 .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60151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开卷速查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开卷速查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开卷速查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必修3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开卷速查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为了保护环境,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除了将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体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这是因为南极()A缺少生产者B分解者很少C没有消费者 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解析:分解者的作用是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在南极,分解者很少,所以必须把有机废物带离南极。答案:B2如果在草原上使用高效灭鼠药,使鼠类在短时期内几乎全部死亡,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受影响最大的是()A生产者 B分解者C初级消费者 D次级消费者解析:在一条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环环相扣,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发生巨大变化,紧接其后的营养级的生物马上受到很大的影响,而其他营养级也会逐渐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同紧接其后的营养级相比,影响要小些,而且一般要慢一些。答案:D3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解析: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流动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土著鱼与鲈鱼的关系为捕食,B项错误;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数量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通过上面分析,浮游植物的数量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答案:A4xx江西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考试下面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图1图2图3A图1中的甲和己各代表一个营养级B调查图1中的戊和庚的种群密度一般用标志重捕法C当丙刚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如图2中的曲线XD若图2中的曲线Y代表的是该生态系统中丙的数量变化,则c点对应的是图3中的t1时刻,此时丙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解析:刚迁入新环境中的生物,由于缺少天敌,环境适宜,所以呈“J”型增长,C项正确。答案:C5xx冀州中学月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营腐生生活,都属于分解者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解析:生态系统三种生物成分不是简单地分为植物(生产者)、动物(消费者)、微生物(分解者),而是根据生物本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来区分是哪一种具体成分。消费者中多数是动物,但并非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营腐生生活的一些动物(蚯蚓、秃鹫等)为分解者,A项错;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为分解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自养型细菌属于生产者,B项错;生产者是在光能或化学能促使下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的生物,属于自养型生物;生产者是生态系统能量的开端,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生物成分,生产者的多样性程度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种类和稳定性,C项正确;一般情况下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属于一种成分,但个别生物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属于两种成分,如捕蝇草既可作为生产者,也可作为消费者,D项错。答案:C6信息题科学家在水深约3200 m的太平洋底部的一副鲸的骨架上,发现了一种新型的蠕虫。这种蠕虫没有消化器官,它的附肢像树根一样伸入到鲸的骨髓里。蠕虫附肢里存在一些特殊的细菌,这些细菌能将骨中的脂肪转化为糖供给蠕虫进行生命活动。有关上述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蠕虫和细菌均为异养型生物B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寄生C鲸骨架细菌蠕虫构成了一条捕食食物链D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解析:蠕虫和细菌不能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均为异养型生物;细菌与蠕虫的关系在生态学上属于互利共生。鲸骨架细菌蠕虫不是从生产者开始,不是捕食食物链;蠕虫和细菌属于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者。答案:A7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营养级解析:图中缺少分解者。答案:B8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如图乙所示。图甲图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解析:比较图甲、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即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A项正确。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据图无法判断生物数量的变化仅是由于捕食对象专一或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B、C项错。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如果某种生物因为在竞争中处于劣势而数量减少,另外两种生物的数量则应该由于处于竞争优势而增加,但事实并非如此,故D项错。答案:A9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被线虫捕食的细菌属于消费者的食物;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养级;大米草与藻类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大米草死亡会导致藻类数量增多,还会使细菌数量增多,细菌和藻类数量增多会导致线虫数量增多,进而导致以线虫为食的沼蟹数量增多;杀虫剂杀死食草虫,会导致蜘蛛的食物减少,进而导致蜘蛛数量减少。答案:B10如图是某农田生态系统的两条食物链,若大量捕杀青蛙,则短期内对其他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的影响正确的是()A水稻上升 B田鼠下降C稻螟虫下降 D蛇上升解析:青蛙数量减少,稻螟虫数量上升;稻螟虫捕食水稻,使其数量下降;田鼠缺少食物,数量下降;蛇缺少食物,数量也下降。答案:B11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共含有7条食物链B伯劳鸟和袋鼬只存在捕食关系C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含有6个营养级D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越大解析:此食物网中共含有8条食物链,故A错误;伯劳鸟和袋鼬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故B错误;该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有6个营养级,如桉树甲虫蜘蛛知更鸟伯劳鸟袋鼬,故C正确;甲虫的营养级虽比桉树高,但体型小,故D错误。答案:C12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B图中初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3种D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两种成分解析:分析图可知,该食物网由5条食物链组成;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的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4种生物;该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D第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20世纪70年代末期,科学家在太平洋和大西洋数千米深的黑暗的冰冷洋底陆续发现了多个巨大的“热液生态系统”。这些“热液生态系统”通常分布于温度高达350400 的高温高压的热液喷口附近。热液中富含氢气和硫化氢。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管状蠕虫、海葵、蛤、虾、鱼等生物。管状蠕虫体内生活着一些化能自养型细菌,它们从热液中获得硫离子,又从海水中获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管状蠕虫生活所必需的有机物。请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热液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能。此生态系统中不可能存在的生物是_。(2)化能自养型细菌与管状蠕虫的关系是_。与陆地上的化能自养型细菌相比,其体内酶的最适温度_陆地细菌。(3)在海葵、蛤、虾等生物体内发现有正常生活的化能自养型细菌,这是_的结果。解析:(1)深海中没有光,在此环境中生存的生产者只能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其能量的来源为硫离子氧化所释放的化学能或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能;(2)化能细菌与管状蠕虫之间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由于化能自养型细菌生活在高温环境中,其酶能耐受高温;(3)见答案。答案:(1)化能自养型细菌硫离子氧化所释放的化学能或无机物氧化释放的化学植物或光能自养生物(2)互利共生高于(3)相互适应(或自然选择)14图1表示一个人工白杨林中食物网简图。苔类与物种C、G和I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物种A、E和F则在白杨林中部来回飞动寻找食物。图1图2(1)图1中共有_条食物链,次级消费者是_;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的是_。 (2)如果因某种原因,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而较长时间内发现A的数量无明显变化,这是因为_。 (3)物种A的食物中各种类所占比例如图2所示。若除去全部物种A一年后,与对照地区相比,该处种类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_将成为优势种,而物种E和F数量大为减少的原因是_。解析:(1)由图分析知,共有7条食物链,苔类为第一营养级的2条,白杨树为第一营养级的5条,次级消费者有I、D、A;其中A与D有共同的食物G、C,且D是A的食物,因此两者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2)由于有C、F、G等多种动物与E处于一个营养级,当除去E时,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替代,因而A的数量基本不受影响。(3)由图2可知,C是A的最主要食物,除去A,则C将大量繁殖,数量增加,成为优势种。除去了捕食者A之后,E和F数量的变化只能从其食物(苔类)的角度加以分析;据题干信息,C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而E、F则以白杨树中层树枝表面的苔类为食,C的大量繁殖使苔类减少,进而E、F减少。答案:(1)7I、D、AA和D(2)E在食物网中的位置可由同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代替(或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CC大量繁殖,占据了白杨树中层树枝的表面,使苔类不能生长,物种E和F因失去食物而数量减少15下图1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图1图2据图1回答:(1)从营养功能的角度来填写成分:B._、C._。(2)B主要是指_。(3)_和_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填字母)。(4)最主要成分和最活跃成分分别是_、_(填字母)。据图2回答:(5)该生态系统共有_条食物链。(6)鹰占有_个营养级,请写出鹰作为最高营养级的一条食物链_。(7)蛇和鹰的关系是_。(8)要使该生态系统完整,还需要增加的成分是_。(9)若蛇绝种,鹰的数量可能_,原因是_。(10)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哪种生物数量将锐减?_,理由是_。解析:无机环境和生产者之间的物质联系是双向的,因此图1中A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是生产者;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生态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成分,数量众多的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起加快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作用,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以不能再被其他生物捕食的生物为终点,图2中的植物是各条食物链的起点,共有8条食物链;在不同食物链中鹰占有4个营养级,其中鹰占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蛇和鹰存在捕食关系,都以食虫鸟为食时,二者是竞争关系;该食物网中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应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若蛇绝种,鹰会以老鼠、食虫鸟为食,食物链缩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数量增加;若植食性昆虫减少,在短期内食虫昆虫会锐减,因为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答案:(1)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3)DB(4)DA(5)8(6)4植物植食性昆虫食虫昆虫蛙蛇鹰(7)捕食和竞争(8)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9)增多食物链变短,鹰获得的能量增多(10)食虫昆虫其食物单一且有许多天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