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地理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3教案 人教版选修2.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9205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3教案 人教版选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3教案 人教版选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3教案 人教版选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6.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3教案 人教版选修2教学内容分析人口不断增长、耕地不断减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提高耕地的单位面积产量成为保持农作物总产量不断增长、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对农业低产区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治理,以挖掘这部分农田的生产潜力。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农业中低产田面积较大、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科学工作者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故而,教材的第四单元以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为例,论述了农业低产区的形成原因以及治理的方法与途径。第四单元共计两课。本课“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是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主要阐述了中、低产田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与中、低产田的分布以及治理重点的确定,为学生学习第二课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1以黄淮海平原为例,了解农业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数据图表进行论证的能力。3培养学生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农业中、低产田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地貌类型与中、低产田分布的关系。教学方法图表分析法、发现法、合作探究法。学法指导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学习人文地理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能够熟练地运用图表数据(地理资料)的分析论证法。教具准备自制投影片:1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和地形图。2山东禹城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表。3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图。4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统计表。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思路设计本课内容理论性强,知识间的联系复杂,与学生已有的知识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又有明显的扩展与深化,并且图象、图表数据穿插于课文之中,需要学生运用人文地理的原理和方法去分析、去解决,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是本课的重点,中、低产田形成的因素之间联系错综复杂,学生难以把握。在教学中,应创设有效情境,充分调用学生的已知和感性知识储备,紧紧抓住黄淮海平原地势起伏和缓、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的气候特点以及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等关键性的知识,通过分析、综合等思维活动,寻找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2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像和统计资料,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图像、图表和数据等教学资源,指导和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在图像、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合作交流、探究发现、分析论证,获取对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3教材中的许多知识性的结论是呈现在文字系统中的,但是这些结论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师应当将其设计成学生再创造和再发现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关于“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治理的重点是干旱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土地、盐碱化土地”这一结论的得出,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的探究和发现过程而实现:第一步观察“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图”,搞清黄淮海平原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着眼点,应该是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第二步,通过分析“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统计表”,让学生发现黄淮海平原80的土地是具限制性因素土地,耕地的质量较差,大多属于中、低产田,并且在具限制性因素土地中比重居前三位的是干旱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土地、盐碱化土地;第三步,综合以上分析从而得出“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就是治理中、低产田,而干旱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土地、盐碱化土地应是中、低产田治理的重点”这一结论。4学生在参与本课的学习中,会遇到诸多的问题和难点,但通过认真踏实的探究,会解决问题和攻克难点,这一学习的体验,会提高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了解到商品农业区域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就是耕地的质量较高,成为农业高产区。而我国目前有相当部分耕地质量较低,农作物生长不良,成为农业低产区。农业中、低产田的治理已是我国区域国土整治的重要课题。请同学们阅读第四单元的导言部分并思考:1为什么中、低产田的治理成为我国区域国土整治的重要课题?2我国的中、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哪里?3为什么以黄淮海平原为例了解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学生阅读后思考回答(略)承转黄淮海平原是我国农业低产区面积较大、分布较为集中的地区,并且已取得了对中、低产田的成功治理。这节课我们就以黄淮海平原为例,了解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讲授新课】板书 第四单元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以黄淮海平原为例 41 中、低产田治理的地理背景 板书一、黄淮海平原概况1范围 2地形特点 3地形差异展示投影片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和地形图。学生观察思考1黄淮海平原上主要有哪些河流流经,这些河流对黄淮海平原的形成起了什么作用?2黄淮海平原地跨了哪些行政区,具有哪些地形特点?3黄淮海平原分为哪些地形单元,各有什么特点?教师指导1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图例、行政区界线、颜色的变化等)进行观察。2图中没有显现的信息可以在课文的文字部分获取。学生回答请学生走上讲台,在投影图上指出并解释:1流经黄淮海平原上的河流主要有黄河、海河和淮河,这高含沙量的三大河流冲积形成了黄淮海平原。2黄淮海平原的范围地跨冀、鲁、豫、苏、皖、京、津等五省二市,具有地势低平(平均海拔50米以下)、岗地洼地相间分布的特点。3黄淮海平原的地形又可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西部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缓斜平原、中部地势较低的冲积低平原和渤海之滨地势最低的滨海平原。板书二、严重的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展示投影片山东禹城10年平均气候统计资料表。学生观察讨论1山东禹城平均大风日数在3天以上的月份是哪几个月?2山东禹城最高气温月和最低气温月的气温相差多少度?3降水量大于150mm的月份是哪几个月,这几个月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多少,其他月份的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以下?4通过以上的分析,请思考概括山东禹城乃至整个黄淮海平原的气候特点。学生交流发言1山东禹城平均大风日数在3天以上的月份是在3、4、5月。2山东禹城的气温年较差可达30.5。3降水量大于150 mm的月份是7、8两个月。这两个月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50以上。其他月份的降水量大多在几十毫米至几毫米之间。4由以上资料可知,山东禹城乃至整个黄淮海平原的气候具有气温年较差大,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的特点,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提问黄淮海平原的这种气候会带来哪些自然灾害呢?学生回答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板书1旱涝、盐碱和风沙形成的自然原因学生讨论(将学生分成三个大组,分别讨论旱涝、盐碱和风沙形成的自然原因)各组交流1旱涝的形成:每年的春季和初夏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形成旱灾。但到了7、8月份,降水多而集中,加上起伏和缓的地势排水不畅,尤其在岗间的洼地,一遇暴雨,常形成洪涝灾害。2风沙灾害的形成:干旱时节,尤其在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稀少,空气干燥,风力大,风吹沙泛起,形成风沙危害。3盐碱地的形成:干旱季节,在地下水位较高、地势低平的地区或排水不畅的洼地,由于蒸发旺盛,会出现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的现象,使土壤中的盐分和碱分增多,形成盐碱地。师生共同概括教师小结从以上图表中可以看到,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地势起伏和缓,岗洼地相间分布的平原地形是黄淮海平原极易发生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的自然原因。板书2旱涝、盐碱和风沙形成的人文原因提问1阅读本教材,思考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形成的人文原因有哪些?2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以外,根据自己所学,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文原因?学生回答概括教师小结旱涝、盐碱和风沙等形成的人文原因主要是人们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不合理的生产活动会影响自然界的水、大气、植被,进而加重了旱涝、盐碱和风沙危害。学生讨论旱涝、盐碱和风沙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学生交流1旱涝、盐碱和风沙的长期危害会形成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地,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使农作物产量下降。2农作物产量下降,农业欠收,使农民收入减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3由于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农业生产落后,制约着各行各业的发展,使这里成为经济落后地区。教师小结从同学们的分析中我们知道,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受灾严重的农田成为中、低产田。 板书三、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板书1中、低产田的分布学生讨论阅读课文中的图41、图42、图44、表42讨论:1在辽阔的黄淮海平原,不同的地貌单元的耕地质量有没有差异,为什么?2黄淮海平原的低产田主要分布在哪里,与那里的自然条件有没有联系,土地中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有哪些?学生交流发言1在辽阔的黄淮海平原,不同的地貌单元的耕地质量是有差异的。在斜缓平原地区,耕地质量较高,其原因是这里的地势较高,灌溉和排水的条件都较好,不易受到旱涝、盐碱的危害,能够比较充分地满足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而在冲积低平原和滨海平原地区,由于地势低平,岗洼相间,在排水条件较差的地方易形成涝洼地和盐碱地,在灌溉条件较差的地方易受旱灾的危害,若加上用地不当,还会使涝洼地、盐碱地和风沙地的面积不断扩大,成为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2黄淮海平原的低产田主要分布在东北部的滨海平原和中部的冲积低平原,与这里的地势低平,岗洼地相间的地形以及多旱涝和盐碱灾害有密切的关系。土地中的限制性因素可能有排水和灌水条件较差的低洼地;只用地、不养地,土壤肥力不断下降的贫瘠地;由于灌溉方法和灌溉系统不合理,引起土壤的盐碱化等。板书2中、低产田治理的重点展示投影片“黄淮海平原土地利用结构图”。学生观察思考1黄淮海平原农业用地中,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比重最大,这说明了什么?2黄淮海平原农业用地中,宜农荒地的比重是多少,这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1黄淮海平原农业用地中的耕地比重最大,可占土地利用的56.14,这说明黄淮海平原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结合刚刚学到的知识,估计这些耕地中的大部分是中、低产田。2黄淮海平原农业用地中,宜农荒地的比重仅为3.18,这说明黄淮海平原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不大,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应当走挖掘现有耕地的生产潜力之路。师生小结从以上分析可知,改造黄淮海平原的中、低产田意义重大。展示投影片“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统计表”。学生讨论阅读“黄淮海平原土地限制性因素面积统计表”中的数据,讨论:1具限制性因素土地的面积可占黄淮海平原面积的多少,这说明了什么?2具限制性因素土地的比重居前三位的是哪几种土地类型,你认为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治理的重点是什么?请说出依据。学生交流发言1黄淮海平原80以上的土地是具限制性因素的土地,这说明黄淮海平原是我国中、低产田集中分布的地区。2具限制性因素土地的比重居前三位的是干旱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土地、盐碱化土地,这说明旱涝、盐碱和风沙确实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并且告诉我们黄淮海平原治理中、低产田的重点应放在干旱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土地、盐碱化土地上。教师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我们可以明确,干旱缺水土地、低洼易涝土地、盐碱化土地的治理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尤其是种植业的关键所在。【课堂总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