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检测.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559027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检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检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检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课时检测一、选择题1有人学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不用汽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了实践的(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解析愚公移山的故事体现了古代的劳动人民在生产力水平低、物质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艰苦奋斗的情形。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即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故选C项。A、B、D均与题意不符。答案C2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的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这反映了( )。A实践的发展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B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D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解析塑料袋的污染问题是实践中的问题,是实践给人们提出的新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答案C3下列与“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体现的哲理相同的是(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一碗酸辣汤,耳闻口讲的,总不如亲口呷一口的明白百闻不如一见塞翁失马,焉知非福A B C D解析“知暵潦(旱涝)者莫如农,知水草者莫如马,知寒暑者莫如虫”的哲学寓意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决定认识,与之一致;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错误;哲学寓意为矛盾的转化,材料未体现。答案C4影片刮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由于有两千年历史的中医传统经络疗法“刮痧”不被美国认可,爷爷为孙子刮痧治疗成为“虐待儿童”疑案,使得影片中许大同一家迫于法律审判而父子分离、夫妻分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真理具有相对性,因人而异意识活动受主体因素影响错误意识活动不具有自觉选择性价值观对人们行为具有导向作用ABCD解析对于传统经络疗法“刮痧”,中美两国民众形成不同的认识,符合题意;真理并不是因人而异,任何意识活动都具有自觉选择性,表述错误。答案B5免疫系统,是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防线”,用以抵御细菌和其他微生物。随着免疫系统疾病的增加,科学家加强了对此项目的研究。2011年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认定,美法3名科学家“发现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我们大家对免疫系统的理解”。免疫系统研究的新成果说明( )。A科学家的兴趣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直接动力B认识的发展根源于社会或专业部门的奖励机制C实践的需要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D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能确保科研活动的如期成功解析实践是推进免疫系统认识发展的动力,C项正确,A项错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B项错误。严密的逻辑和长期的研究有利于科研活动的成功,但不能确保其成功,D项错误。答案C6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可靠性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会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题干材料体现了人们认识的发展,不同的具体实践对认识的检验都有时代的局限性,故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不正确;中“必然”的说法太绝对;的说法体现了认识的不断发展。故的说法正确。答案D7漫画小马过河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 要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要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注重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ABCD解析小马能不能过河要通过“试一试”才能知晓,问别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这启示我们,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自觉接受实践的检验,符合题意,干肢不符,故答案选A项。答案A8东汉思想家王充对当时散布虚妄迷信谶纬之学、虚论惑众的经学之风,给予了严厉的批判。他提出“疾虚妄”、“重效验”,主张认识必须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做到“订其真伪,辩其虚实”。王充的观点蕴含的哲理有( )。主观体验需符合客观事实事实虚实由经验来判断认识起点基于经学事理检验真伪需要实践做标准ABCD解析“以事实为对象,同时以效验来证明”,强调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正确。观点错误且与题意不符。答案B9漫画中的大学生“村官”( )。A不知道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B不懂得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C忽视了认识是实践的来源D背离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解析图中紧紧抱着一本基层工作指南的大学生“村官”,使实践中的农民大惑不解:这大学生“村官”咋光看书呢?言下之意是,既要看书,更要实践,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因此,应选D。答案D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误差难以避免。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人的认识永远不能成为真理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成分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BCD解析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决定了真理性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中,真理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具有相对性,正确。否定了人类的认识能力。真理和谬误是有界限的,错误。答案D11波士顿经验曲线又称为经验学习曲线,该曲线表明,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积累越多的经验,他们就越有效率(如图)。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A真理总是有条件的 B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解析学习是一项特殊的认识活动,经验积累是实践经历的表现,学习效率受经验积累的影响,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B项符合题意。A、D两项材料未体现,C项错误。答案B12陪伴了几代中国人的大型科普丛书十万个为什么正在进行第六版的编纂工作。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编纂不再参考过去的问题和答案,所有问题都将根据时代发展和读者需求重新设置,很多问题也将有新的答案或不再有标准答案。上述编纂思路的确立是基于( )。A物质的客观性,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B运动的绝对性,事物是不能被正确认识的C意识的能动性,人们可根据自身需要对事物进行阐释D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解析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不可能一次完成,而且随着事物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认识也在深化发展,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十万个为什么丛书编纂思路的确立就是基于此,故D正确。A不符合题意。B中“不能被正确认识”的说法错误。C中“根据自身需要对事物进行阐释”的说法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答案D13“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波普尔的这句名言说明( )。A认识永远都在无限接近真理B真理包含谬误的成分C认识引导着真理的不断发展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解析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波普尔的名言告诉我们要在实践中反复检验认识、丰富认识,不断地追求真理,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真理性的认识和谬误是相对立的。实践不断引领真理发展,排除C项。D项与题意无关。答案A14科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天文学和物理学发现是利用日全食的机会做出的。最著名的例子是1919年的一次日全食,证实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观测结果与爱因斯坦事先计算的结果十分吻合,从此相对论得到世人的承认。材料体现了(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来源:.解析爱丁顿利用日全食的机会进行天文观测,从而证实了广义相对论的正确性,体现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材料无关。答案C1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形成灰霾的主因。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进而无法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这也是人们对部分城市观测数据差异产生质疑的原因所在。这进一步佐证了(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人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往往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因立场不同会有差异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ABCD解析因为目前人们还找不到一种能够实时准确测量PM2.5质量浓度的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而无法得到准确并且被广泛认可的观测数据,这说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要受到实践水平的限制,也说明一定的客观物质条件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答案B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的中心,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早期的城市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形成的农业城市,自然和谐,但城市功能简单。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片面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和集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城市。“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拉大等各种“城市病”的挑战。人们发现,城市远非“理想国”。在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材料二上海世博会唤起和展示了人们对于城市的新的认识。全球80个城市围绕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经济的繁荣、科技的创新、社区的重塑及城市和乡村的互动,在城市最佳实践区同台演绎和展示自己的城市发展理念,用低碳、绿色、和谐的共同追求,诠释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历史上首个城市主题,在跨越历史、现在、未来的巨大时空坐标上审视城市发展功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升华城市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科学发展。 结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说明人类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解析解答时,要紧扣材料中人类在不同文明发展阶段的不同的城市发展理念等信息,调动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从以实践为基础;随着实践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深化城市发展理念;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无止境的探索等几个层次进行对应分析。答案追求和发展真理要以实践为基础。人类在每一文明发展阶段的城市发展理念,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城市发展的实践中获得的,我们要善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追求和发展真理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针对伴随工业文明而来的“城市病”,全球80个城市在城市最佳实践区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审视城市发展功能,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升华城市发展理念,促进城市科学发展,表明要以变化的实践为基础和动力,不断深化、检验和发展真理性认识。追求和发展真理要以实践为基础进行无止境的探索。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人类的城市发展理念经过了一个不断克服谬误、逐步科学完善的过程,说明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人类真理性认识的获得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在实践和认识的循环往复中探索获得的,同时还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进一步发展。17xx年9月20日,据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透露,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前更加趋紧的形势(一是相关的政策措施和服务体系尚未完善,二是就业空间相对紧)。因此,国家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这是科学分析我国就业形势,并依据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提出来的。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分析材料体现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些观点?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内容,分析本题可结合认识论的相关内容,结合材料不难做答。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面对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发展,国家形成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的共识,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实现就业。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促进实践活动的发展。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国家始终把鼓励创业摆到就业工作的突出位置,并在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共识指导下,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下,实现了一人创业可以带动五人就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