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性金属之火灾预防技术.doc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2290942 上传时间:2019-11-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燃性金属之火灾预防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可燃性金属之火灾预防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可燃性金属之火灾预防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可燃性金属之火灾预防技术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可燃性金属之火灾预防技术在某些物理状况之下,几乎所有碱金属会导致燃烧,其中有许多种会造成较特殊之危害。因为容易造成燃烧,一些金属称为易燃金属,有起火之特性。型式种类易燃金属要根据分子量、温度、稳定性及种类来作精确区分并不容易,故要简化火灾安全之介绍,在本文使用下列易燃金属之判别并区分性质。(1)自燃金属:包括一些碱性物质,譬如镁、钛、锌、铯、铷、及钠钾合金。(2)放射性物质:如钸、钍及铀等。(3)非自燃金属:包含商业用结构物,譬如镁、钛、锌、铪等。虽然一些大块物质,如块状物及压成块状之型式金属,在水中并非自燃,但磨成粉状则会自燃。本文提到这些易燃金属之燃烧危害及回顾关于防火之技术及相关部份。无论如何,本文并非涵盖所有储存及使用这些易燃金属及合金。当易燃金属作细微区分时,期盼在其燃烧危害上明显增加其特性及潜在特性作记录上之参考。以机械处理磨成粉状比储存在桶中来得更容易燃烧。因为表面积增加,粉状比块状更容易反应,且金属箔比薄页纸更容易燃烧。灰尘及粉状物为高反应型式,甚至有一些为自发性反应。在金属尘埃防火安全之讯息细节上,并未涵盖在本文范围(在块状型式当中,锂与镁之成份相似)。危害潜在危害:易燃金属燃烧、爆炸之直接相关因素:(1)主要因素为燃烧速率,刚开始时反应较慢,然后迅速反应至爆发,由点而线而面至整体迅速反应。(2)次要因素为潜在危害,如温度、湿度、纯度、表面氧化度、压力等等。这些因素将可能是导致反应之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其燃烧,同时其潜在热量可能提升至燃烧温度。虽然燃点及能量为两大重要考量,显示出个别之重要性。但是像电火花、露天火苗、静电、机械运转之摩擦生热都有可能造成燃烧。因为许多变化性因素,并不完全涵盖在本文当中(除非需要,避免使用氮气,也就是说,将不会形成有害复合物及气体污染)。灾害防止对策:为了减低起火爆炸之可能性:(1)使用较小量之自燃物或不易燃之合金。(2)当操作时,降低运作所生成之热能。(3)当磨成切片时,碎屑应尽快清理干净,以免发生反应造成危害。(4)降低导致燃烧之因素,特别是接近现场时。(5)操作当中附加惰性气体,如氦、氩等。(6)避免污染到金属有机物及易(可)燃润滑油。(7)尽量防止金属粉曝露在空气中。若可行,则使用密闭设备及集尘装置。(8)提供减压设备,当过压时可避免危害。(9)有金属尘产生或制程、手提、储存易燃金属时,可参考OSHA之设定标准,1910.178(c)(2)(vi)(a)及(b)之工业使用设计。第 3 页 共 9 页可燃气体和氧气含量检测安全管理规定1目的为规范船舶及海工(以下简称船舶)建造过程中舱室可燃气体和含氧量检测要求,确保船舶建造安全,制定本规定。2适用范围适用于船舶建造密闭舱室含氧量和含有易燃易爆或可燃气体舱室气体含量的检测。(以下称测氧和测爆)3检测仪器测氧仪和测爆仪应经国家或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检验合格并按规定的检验周期进行检验。每次使用前应依照其使用说明书或有关资料的规定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待确认该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后,方可开始测检工作。测检结束后,再一次复核仪器的正确性,证明仪器在测检的全过程处于正常状态。4检测人员4.1测氧和测爆由经过培训取得检测资质的人员实施。4.2检测时实行双人工作制。检测人员在检测时必须有一人进行监护。监护人不需有检测资质。4.3检验人员要穿好劳动保护服装、防滑鞋,戴好安全帽和手套,根据情况使用合格的呼吸器以及安全带或安全索。所用手电筒或照明设备应为防爆型。4.4进入油舱、油柜进行测氧和测爆人员严禁携带火种、手机、对讲机等物品,严禁穿着化纤服装和穿带钉鞋,禁止带黑色金属下舱,应佩带防毒面具。5含氧量检测要求5.1合格的氧气含量在19.5%23%。检测合格的舱室应在其道门口处悬挂醒目的检测数据板,应注明船舶名称、舱室位置、检测数据、是否允许进入、检测人及检测日期等参数。5.2船舶建造过程中,凡被封闭的油舱、隔离空舱、箱柜、容器罐等需进行作业,作业前应进行含氧量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舱作业。5.3检测时应先在道门口检测,确认合格后方可深入舱室或容器内检测。检测人员发现测氧仪报警必须马上撤离,待进行有效通风后继续进行检测;也可利用长检测管代替人员进入舱内进行检测(具体操作方法由各企业自定,但是有人作业的舱室必须下到舱底检测)。5.4已加油的油舱等存有可燃气体的舱室进入前还应满足可燃气体检验要求。6可燃气体检测6.1凡属下列部位,确因需要进行热工作业及使用非防爆型电动、气动工具和内燃机设备等,必须到所属企业安全部门申请检测,取得可燃气体检测证书氧气含氧量检测证书后,方可施工:6.1.1船舶建造盛装过易燃液体、气体的容器、管道(如油舱、油柜、油罐及液化石油气贮罐);6.1.2乙炔站(发生器、瓶)、制氧站、液化石油气库(站)周围禁区内;6.1.3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贮存场所以及加油站、油漆间等;6.1.4油漆、泡沫喷涂作业和使用丙酮、乙醚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场所及其周围禁区内;6.1.5动力管系的动力沟。6.2申请测爆应分别符合下列条件:6.2.1船舶分段、舱室喷涂作业后,保持了至少四小时的有效的机械排风,油漆表面基本固化,并将该舱室的通风设备关停20分钟后再进行检测。6.2.2要进行热工工作的燃油舱(柜)、污油舱(柜)、滑油舱(柜)等,已进行有效的清洗和通风除气,所有连通的管系阀门应关闭。6.2.3要进行热工工作的含油管系和其它可能存在可燃物的管系及阀门等附件,必须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清除管系内部油气,保持与大气流通,并与含油舱柜拆开、隔离。6.2.4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仓库、区域和场所应定期申请检测,必要时,也可随时申请检测。6.3检测程序6.3.1测爆人员接到检测任务后,应掌握检测舱室存在可燃性气体的种类及爆炸极限和所检测部位及其相临舱室是否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和有毒有害气体,在不了解情况时,不准盲目进入。6.3.2凡进入危险作业舱室(场所)检测前,应先校准仪器,然后在进口处检测氧气和可燃气体的浓度,当氧气浓度在19.5%-23%,可燃气体的浓度在爆炸下限的5%以下时,方可进入舱内检测。6.3.3可燃气体检测点选择:a.舱外探测:将取样管或探头从洗舱孔放入舱内,取样部位每舱应至少选舱的前后端各一处,每处一般测上、中、下三点。b.进舱探测:在舱外探测可燃气体的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5%,舱内测量选择的测点应为油管口附近、洗舱“盲区”和舱内油气积聚处所。c.在舱室各测点的读数中选大者为该舱记录。7允许热工作业检测条件需热工作业的舱室或场所,必须符合以下条件:7.1舱内或容器内含氧量达到19.5%23%;7.2已经检测可燃气体未超过爆炸下限的1%且再无产生易燃气体的途径,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下方可进行。8检测证书的签发和失效8.1每次检测完毕,测爆、测氧人员必须在可燃气体检测证书、氧气含量检测证书上根据测得数据做出准确的鉴定,合格后签证。8.2可燃气体检测证书,只能证明检测后签发证明书上所指舱室(场所)内的可燃气体处于相应的安全范围,并不保证该舱室内的可燃气体(石油气、油漆溶剂)在检测后保持永远不变。因此,对允许热工工作的舱室(场所)及周围区域内,在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复测,发现疑问应立即停止施工,再次申请复测。待可燃气体排出并经检测合格符合要求时方可继续施工。施工前要认真检查现场各种消防设施的完备性,以便采取应急措施。证书签发后,如在证书所指的舱室(场所)内发现任何在检测时已关闭或关紧的管道和阀门被开启、损坏致使油类或石油气重新进入时,证书则失效。8.3证书签发的部位,不应包括各种管系、泵及其人员进不去和仪器摆不进的狭小部位,所以对这些部位的热工工作应特别注意。事前必须采取通风和一端拆开等措施。8.4热工工作的标准,必须严格要求,严加控制。热工工作的舱室(处所)可燃气体浓度不准超过可燃气体爆炸下限的1%。8.5热工作业的舱室应有良好的通风,必要时,应采取机械排风和开工艺孔等措施。9本规定由安监部负责解释。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