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胞内分枝杆菌感染,英文名称,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infection,别名,细胞内分枝杆菌感染,类别,皮肤科/杆菌性皮肤病/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ICD号,A31,概述,胞内分枝杆菌感染(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infection)的病原菌胞内分枝杆菌于1967年由Runyon命名,该菌属生长慢、非光产色菌,菌体短小,可从土壤、水和动物排泄物中分离到,感染的鸟类、哺乳动物和富含鸟粪的土壤可能是该菌的自然宿主。在正常人的分泌物中有时亦能分离到该菌。发病机制还不确切。主要表现为慢性肺部感染,儿童表现为淋巴结炎,免疫抑制患者(尤其是AIDS)呈播散性感染。分泌物或活检组织涂片可发现大量抗酸杆菌,培养检查可发现鸟分枝或胞内分枝杆菌生长。,概述,联合用药疗效较好。,流行病学,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病因,胞内分枝杆菌感染(mycobacterium intracellulare infection)的病原菌胞内分枝杆菌于1967年由Runyon命名,因多存在于病灶处的细胞内而得名,该菌属生长慢、非光产色菌,菌体短小,长约12m,呈球形,2242均能生长,23周形成小而光滑、扁平的菌落。可从土壤、水和动物排泄物中分离到,感染的鸟类、哺乳动物和富含鸟粪的土壤可能是该菌的自然宿主。在正常人的分泌物中有时亦能分离到该菌。,发病机制,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慢性肺部感染,儿童表现为淋巴结炎,免疫抑制患者(尤其是AIDS)呈播散性感染。临床表现为发热、盗汗、体重减轻、脑病、腹痛、腹泻和贫血,皮肤表现类似结节样麻风,免疫抑制患者可见脓肿或溃疡。,并发症,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实验室检查,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其他辅助检查,活检组织涂片可发现大量抗酸杆菌,培养检查可发现鸟分枝或胞内分枝杆菌生长。,诊断,分泌物或活检组织涂片可发现大量抗酸杆菌,培养检查可发现鸟分枝或胞内分枝杆菌生长。,鉴别诊断,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治疗,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利福平治疗3周后,皮损可完全消退,联合用药疗效较好。,预后,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和利福平治疗3周后,皮损可完全消退,,预防,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谢谢大家!,by 大头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