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2158778 上传时间:2019-11-1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5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3单元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三 文化生活,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特点 (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在古文明之中,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从没间断的文明。在其他文明古国的文化衰落、消亡和融和的过程中,起源于长江、黄河流域的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2)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发明于几千年前的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为中华各民族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我国历史上所编撰史书典籍,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例1】(2015湖北武汉模拟)甲骨片、后母戊鼎、贾伯壶、拓片记述中国象形文字发展历程的汉字国际巡展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意味着古老中国文字艺术展将开启它奇幻的世界之旅。下列关于汉字的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汉字是中华民族代代传承、绵延不绝的重要文明标志 汉字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和集中展示 汉字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汉字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 B C D,【解析】C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正确。错误,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2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祖先在漫长历史过程中创造的。中华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内容博大精深,中华文化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质。它体现在三个方面: (1)独特性:中国的文学艺术和古代科学技术等显示了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的特点,为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2)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例2】 (2015湖南岳阳质检)国画,又称“中国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上述材料说明(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博采众长 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 A B C D,【解析】A 题干材料没有突出国画的悠久历史和对其他绘画的借鉴,与题意不符;国画“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文化异彩纷呈、内涵丰富,正确。,3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1)包容性的含义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包容性的作用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虽历经磨难,但从未中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中华文化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从不抱残守缺,故步自封,而是以非凡的包容性来丰富和完善自己。 中国古代思想家虽各有所尊,但又提倡“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互相驳难,却又互相吸收,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体现了总揽百家的思想。“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易传系辞下)正反映了先秦百家学说互相包容的历史事实。,这种包容性,使得中华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这种融合力使中华民族在汉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不仅善于包容百家学说和不同地区的文化精华而日臻博大,而且还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对外域文化,中华民族最终亦能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批判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佛)、道三者长期并存,典型地反映了这一包容性的历史事实。,【例3】 (2014河南洛阳联考)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18世纪下半叶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纷呈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C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解析】C 京剧是经徽剧、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这一过程就是一个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取长补短的过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故选C项。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表述错误。,【观点】中华各民族文化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因而对中华文化没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1)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2)在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中华各族人民形成了共同的民族心理和共存共荣的意识,具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就是中国各民族不断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的历史。 (3)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表现在它具有历久弥坚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具体表现为文化心理的自我认同感和超地域、超国界的文化群体归属感。早在西周时期,中华先民就具有文化心理的自我确认。,【例】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的包容性。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 ) 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 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求同存异,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兼收并蓄,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A B C D,【解析】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包容性的意义,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A项。说法错误。,2014年10月29日,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汉学与当代中国”座谈会,与各国汉学家座谈,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本着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既坚守本根又与时俱进,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中华文化现代化。 刘奇葆指出,坚持中华文化的正确发展方向,必须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中华文化是全世界共有的精神财富,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对世界文明,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希望各国汉学家研究好、传播好中华文化,让中华优秀文化同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一道造福人类。希望持续关注、广泛介绍中国梦,让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2014年9月27日是全球孔子学院建立十周年暨首个全球“孔子学院日”。目前,全球已有123个国家设立465所学院、713个课堂,注册学员达85万人。孔子学院快速发展,已然成为一张闪亮的中国名片。这表明( ) A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有利于推动我国文化创新 B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C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B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B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