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制度.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210733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范文:_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制度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制度一、发展现状(一)产业概况的电子信息产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在开放型经济的强劲带动下,经过十多年,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呈现出如下特点:1经济规模大。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先后实现了十亿、五十亿、一百亿三次跨越。年,全市42家电子信息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19%,产业规模列全市第2位。2发展速度快。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年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销售收入102亿元,同比增长89%,增幅远远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增幅。3外向程度高。电子信息产业国际化程度高,年全市电子信息规模工业企业出口总额达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占全市出口总额的77%。其中林洋新能源实现出口创汇8亿美元,迪皮茜电子实现出口创汇5100万美元。4产业特色明。全市电子信息企业形成了光伏电池、电子元件、智能电表、自动控制系统、防爆电器等产业集群,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6亿元、20亿元、18亿元、5亿元、3亿元。林洋新能源在光伏领域排名全国第五、第三;林洋电子进入全国智能电表行业前十强;测功器产业占全国市场份额近50%,产量列全国第一;手机讯产业已入驻整机、主板及精密接插件等多家企业,达产后年销售均将突破10亿元,发展势头迅猛。(二)存在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经济发展放缓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市电子信息产业也面临较大困难。一是产业层次不高。除林洋新能源外,全市电子信息企业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由于缺少关键技术,产品的附加值较低。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全市电子信息企业由于缺少人才支撑,拥有核心技术不多,研发机构较少,多以加工为主,品牌和技术竞争力较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三是产业链条不长。全市电子信息企业相互缺乏专业化的分工和协作,尚未形成“专、精、特、新”的专业化协作体系,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四是发展速度放缓。近期部分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订单减少,销售下滑,致使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增速放缓。(三)发展环境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投入体量大、产出规模大、回报贡献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各级政府都把它作为加速发展的先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的规模已占全部工业规模的三分之一。近期省政府又制定出台了电子信息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纲要,这将给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随着大桥的车、崇大桥的建设,吕四大港的开发,全面进入了桥港经济新时代,崇大桥建成车后将真正融入一小时经济圈,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交物流更加便捷,专业人才更易吸引,信息技术更易集聚,这些充足的资源要素必将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式发展。二、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一)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扎实的产业基础,发展主导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调优产业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政策配套扶持,加大招商力度,加速吸收引进,推动产业快速集聚,提升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二)主要目标1保持产业快速增长。光电产业和现代信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两大主导产业规模占电子信息产业整体规模的比重不低于60%;仪器仪表、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稳步发展,两大特色产业规模占电子信息整体规模的比重不低于30%,形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特色和影响力的产业聚集区。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产业基础技术研究取得较大突破,光伏电池、信手机、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智能电表和自动控制系统等领域建设创新平台,软件和信息服务发展模式不断创新,大批新技术、新应用、新业务带动产业实现新发展。3建设信息产业强市。全市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年130亿元,年达170亿元,年达230亿元,培育超百亿元企业不少于1家,超十亿元企业不少于5家,超亿元企业不少于20家,初步建成全省有影响力的光伏电池产业基地、电子产品制造出口基地。三、重点任务围绕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突出发展光电技术和现代信两大主导产业;扶大做强新型电子元器件、仪器仪表两大特色产业;引进培育软件和服务外包、信息技术应用两大新兴产业,快速扩大我市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提升发展实力。(一)突出发展两大主导产业。1光电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太阳能光伏电池基础材料、光伏电池组件以及太阳能光伏照明产品产业链。研究开发大面积超薄硅片、高效低成本晶硅电池、薄膜电池技术以及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和平衡调度技术。加快发展高转化效率的太阳能电池、薄膜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以及太阳能光伏系统所需的逆变器、控制器。积极引进雅图电视投影项目、等离子显示(PDP)模组和终端生产项目、发光二极管(LED)封装和引用等项目,培育发展新型光电技术产业。到年,形成产业规模不少于100亿元。2现代信产业。将手机信产业现代信产业的主导产业,坚持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依托骨干企业和核心项目,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以产业高端化、一体化和规模化为方向,推进结构升级,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注重产业链招商,加强产业链培育,初步形成以自主品牌为龙头,“玻璃纤维覆铜板线路板线路板表面贴装手机等讯设备”为主要的产业体系,手机摄像头、液晶板、天线、接插件、模具设计等为配套的产业体系。发展第三代移动信设备,吸引大型信企业研发机构落户,开展新一代移动信等后续技术的研究和产业化,将建成国内先进、省内较大的现代信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和产品扩散基地。到年,培育发展手机整机交付平台企业610个,手机零配件和软件辅助企业1520个,形成产业规模不少于50亿元,为今后手机信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扶大做强两大特色产业。1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壮大微波器件、半导体分立器件芯片、晶圆片、晶体管、计算机键盘等已有产业;发展泡沫镍动力型电池、地铁电池、航空电池极板、数字电台配套氢镍和锂离子蓄电池组、锂离子动力型电池产业;培育表面贴装元器件(片式器件)、微波器件、光有源器件、高频频率器件、电子调谐器产业,引进元器件电子材料产业,推动电子元器件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产品向高端化发展。至年,形成产业规模40亿元以上。迪皮茜电子有限公司微波器件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要超过20%。2仪器仪表产业。加快电子公司、电子公司电子式三相线有功电能表系列,电子式预付费电能表系列,电子式单(三)相多费率电能表和新型智能电表系列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业务发展,不断做大做强产业规模。扩大防爆电器产业的生产规模,提升国家级防爆电器产业基地影响,保持防爆电器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到年,形成产业规模30亿元以上,其中电子生产的“牌”、“KD牌”智能电表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22%,并成为全国一流的国家技术认定中心。(三)引进培育两大新兴产业。1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推进软件园建设,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加强软件产业招商,主动接受、沿线软件产业的转移;加强产品开发,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及中间件的设计和产业化;发展数字设计业,培育动漫和网络游戏等创意产业,不断提高我市软件产业水平、创意产业水平和服务外包水平。2信息技术应用产业。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提升传统产业信息化水平。围绕海洋、船舶、机械、纺织等领域需求,加快开发适应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需求的新技术,重点发展船舶电子、测功器等优势产业,提升信息技术支撑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能力。大力扶持电子标签、工业控制等产品的开发和标准研究。以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市场流、企业管理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提高工业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四、对策措施(一)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主要基地,规划在路以南、南路以西、锦绣路以北、路以东0.5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电镀中心,作为电子信息产业线路板生产的功能配套区。规划在路以南、以西、以北、路以东1.5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园,搭建发展平台,重点培育手机信、软件和服务外包、光电技术等电子信息产业。(二)推动自主创新工作。高标准建设科技创业园、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和软件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财政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市场化引进风险投资基金,建立评估机制,采取拨款资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方式,积极引进电子信息产业研发企业和软件配套企业落户,提升产业研发能力。在现代信设备、电子元器件、自动控制设备等领域,围绕需要攻克的十大关键核心技术、准备实施的十大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企业自主创新体系。加强与重点技术依托单位的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联盟,共同建设研发平台,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进一步加大专利申请的补贴力度,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新培育1015家高新技术企业。(三)加强功能配套服务。加快电镀中心建设,为线路板、精密电子接插件等现代信产业提供配套服务,切实把环境资源配置到经济效益最好的环节中,为重点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提供排污指标保障。制订和落实特殊的优惠政策,吸引有技术、资本以及管理才能的海内外中高级人才落户、扎根、创业,为电子信息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拓宽融资平台,推进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展银企合作,为促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提高电子信息类产业项目用地计划的“点供”比例,引导产业向专业园区集中,为电子信息产业项目提供优先用地保障。(四)加大产业招商力度。强化发展规划的指导性、约束性和权威性,完善产业招商的目标考核体系,落实责任,分头实施,确保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目标和责任落实到位。围绕“突出发展两大主导产业,扶大做强两大特色产业、引进培育两大新兴产业”目标,加大产业招商力度,重点瞄准台湾、广东、北京、高速沿线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地区,实行产业链招商,积极引进手机信、软件及服务外包、新型电子元器件、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和光电技术等产业,加快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步伐。第 8 页 共 9 页参考范文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