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单元测试2 细胞的能量代谢.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80338 上传时间:2019-11-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单元测试2 细胞的能量代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单元测试2 细胞的能量代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单元测试2 细胞的能量代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生物第一轮总复习 第一编 考点过关练 单元测试2 细胞的能量代谢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 xx南昌联考某同学为了研究酶的专一性问题,做了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可通过有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来证明B. 实验中有两次控制温度,目的是一样的C. 该实验也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的作用D. 蔗糖的纯度与新鲜程度如何并不影响实验解析: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不能催化蔗糖的水解,可通过有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来证明酶的专一性,A正确;实验中两次控制温度,第一次是为酶提供适宜的温度,第二次是还原糖的鉴定需要加热,B错误;无论蔗糖是否水解,与碘液均不发生显色反应,C错误;蔗糖不纯,含有其他还原糖的话会影响实验结果,D错误。答案:A2. 某植物叶片不同部位的颜色不同,将该植物在黑暗中放置48 h后,用锡箔纸遮蔽叶片两面,如图所示。在日光下照光一段时间,去除锡箔纸,用碘染色法处理叶片,观察到叶片有的部位出现蓝色,有的没有出现蓝色。其中,没有出现蓝色的部位是()A. a、b和dB. a、c和eC. c、d和eD. b、c和e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条件及识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植物叶片黄白色区域的叶肉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图中a、e,c处叶肉细胞中尽管含有叶绿体,但被锡箔纸遮住部位不能接受光照,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均不能产生光合作用产物淀粉,加碘液不会变蓝,故选B项。答案:B3. xx福建龙岩三模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内“葡萄糖丙酮酸CO2”的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 过程在活细胞中均可进行B. 过程是合成ATP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C. 过程可产生ATP和H,也可能不产生ATP和HD. 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中的碳和氧全部来自丙酮酸解析:图中过程表示细胞呼吸(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所有活细胞均要进行细胞呼吸,A正确;在人体内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没有CO2,故图中过程只能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阶段,产生少量能量,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才产生大量能量,故ATP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应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错;在人体细胞内过程只能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一定产生ATP和H,C错;在人体细胞内过程是2C3H4O36H2O6CO220H少量能量,二氧化碳中的碳来自丙酮酸,氧来自丙酮酸和水,D错。答案:A4. 某同学在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时,设计了如下实验:取新鲜马铃薯块茎,洗净,切成碎屑。向锥形瓶中放入适量的马铃薯块茎碎屑,并向瓶中充入N2,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向锥形瓶中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B. 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酒精发酵C. 实验前应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D.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也可以换成澄清的石灰水解析: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故充入N2的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若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不变色,则说明马铃薯块茎细胞进行的是乳酸发酵;为防止马铃薯块茎上杂菌呼吸作用干扰实验结果,实验前需对马铃薯块茎碎屑消毒;检验CO2也可用澄清石灰水。答案:B5. xx绵阳模拟某生物兴趣小组想探究蔬菜不同叶片在叶绿素含量上的区别,选择了新鲜菠菜的“绿叶”、“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选项组别滤纸条编号判断依据A绿叶组甲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宽B嫩黄叶组甲叶绿素a带和叶绿素b带较宽C绿叶组乙上起的第一和第二条带较窄D嫩黄叶组乙上起的第一和第二条带较窄解析:绿叶较嫩黄叶含有更多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滤纸条上,上起的第三和第四条带分别代表叶绿素a和叶绿素b,绿叶组中叶绿素a和叶绿素b所代表的两条色素带更宽。答案:A6. xx攀枝花模拟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A. 和B. 和C. 和D. 和解析:根据题意知“”中所对应的含义分别为:一磷酸腺苷AMP,即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嘌呤,DNA分子上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RNA分子上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腺苷,腺苷,故与、与含义最接近。答案:D7. xx亳州模拟如下图曲线表示黄豆在适宜温度、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在y点时改变某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的变化。下列分析合理的是()A. 与y点相比较,x点时叶绿体中C3含量低B. 在y点时,适当升高温度可导致曲线由变为C. 制约x点的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D. 制约z点的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是CO2浓度解析:x点时,光照强度较弱,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较少,C3的浓度较y点时高,A项不正确;题目中提到已是在适宜温度下,如果再提高温度,会降低光合速率,B项不正确;制约x点的光合速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C项不正确;在适宜温度和同等光照强度条件下,提高CO2浓度可大幅度提高光合速率,D项正确。答案:D8. xx海淀模拟某些植物在早春开花时,花序细胞的耗氧速率高出其他细胞100倍以上,但单位质量葡萄糖生成ATP的量却只有其他细胞的40%,此时的花序细胞()A. 主要通过无氧呼吸生成ATPB. 产生的热量远多于其他细胞C. 线粒体基质不参与有氧呼吸D. 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解析:耗氧速率高说明有氧呼吸强;单位质量的葡萄糖有氧分解产生的总能量在不同细胞中相同,有产热和形成ATP两个去路,ATP少,说明产热多。答案:B9. xx青岛模拟下图是小麦种子萌发形成幼苗后的生长情况。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该实验探究的可能是有无光照对幼苗生长的影响B. 10 d后白光下的幼苗体内消耗ADP的场所有叶绿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C. 前10 d光照对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D. 白光条件下的幼苗体内有机物的量一直在增加解析:图中分别显示黑暗和白光条件下幼苗生长的情况,因此,该实验探究的可能是有无光照对幼苗生长的影响。10 d后白光下的幼苗进行的生理活动有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都有将ADP转化成ATP的过程,光合作用在叶绿体中进行,存在将ADP转化成ATP的过程。前10 d白光条件下幼苗生长较黑暗条件下慢,说明光照对幼苗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白光条件下初期,幼苗体内并没有光合色素形成,幼苗只进行呼吸作用,体内有机物的量在减少。答案:D10. 某种蔬菜离体叶片在黑暗中不同温度条件下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t1、t2表示1030 之间的两个不同温度。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与t1相比,t2时呼吸速率高峰出现时间推迟且峰值低,不利于叶片贮藏B. 与t2相比,t1时乙烯产生量高峰出现时间提前且峰值高,有利于叶片贮藏C. t1、t2条件下呼吸速率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D. t1、t2条件下乙烯产生量的变化趋势相似,t1t2,t1时不利于叶片贮藏解析:由图可知,在温度为t1时离体叶片呼吸速率峰值出现时间及乙烯产生量峰值出现时间均早于t2时。呼吸速率越低,有机物消耗越少,越有利于叶片贮藏,A项错误。由于乙烯有催熟作用,产生的乙烯越少,越有利于叶片贮藏,B项错误。由图示可知,同一器官在不同温度下的呼吸速率曲线和乙烯产生量曲线趋势均相似,由此可知,温度为t1时细胞代谢旺盛,呼吸速率和乙烯产生量均大于t2时,这是由于温度t1高于t2,t1时酶的活性高所致,故C项正确,D项错误。答案:C11. 有一瓶混有酵母菌和葡萄糖的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两种细胞呼吸速率相等),在氧浓度为a时()A. 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 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C. 1/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D. 酵母菌停止发酵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判断氧浓度为a时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量,进而判断呼吸类型及其分解葡萄糖的比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的摩尔数之比是11。位于a点时酒精的产生量是6 mol,则CO2的生成量也为6 mol。 图中实际CO2的生成量为15 mol,用CO2的总生成量减去无氧呼吸产生CO2的量等于有氧呼吸产生CO2的量(15 mol6 mol9 mol)。有氧呼吸每消耗1 mol的葡萄糖产生6 mol CO2,生成9 mol CO2则消耗了1.5 mol的葡萄糖;无氧呼吸每消耗1 mol葡萄糖产生2 mol CO2,生成6 mol CO2则消耗了3 mol 的葡萄糖。因此,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共消耗了4.5 mol 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的葡萄糖是3 mol,占2/3。答案:B12. xx海南高考将水生植物和小鱼放入盛有水的玻璃缸中,密闭后置于光照、温度等适宜条件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B. 鱼可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C. 能量流动可以从植物到鱼,也可以由鱼到植物D. 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鱼和植物将会死亡解析: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为鱼的生存提供氧气,鱼可通过呼吸作用为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CO2,A、B正确,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C错;若该玻璃缸长期置于黑暗中,没有能量输入,鱼和植物将会死亡,D正确。答案:C13. 酶是细胞代谢过程中离不开的有机催化剂,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酶都含有元素C、H、O、N,能为反应体系降低活化能B. 细胞代谢离不开酶,所以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其催化作用C. 细胞内DNA复制的顺利进行,需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酶的催化D. 不同温度下,同一种酶的活性可能相同解析: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两者都含有元素C、H、O、N,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细胞代谢离不开酶,但并不意味着酶只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细胞内外均可发挥其催化作用,B错误。答案:B14. 下表代表胃、小肠中有关消化液的成分及部分酶的最适p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消化液名称pH消化液成分胃胃液12胃液(HCl)、胃蛋白酶(最适pH 1.8左右)小肠肠液、胆汁胰液78NaHCO3,胆盐,多种酶如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最适pH 8.0左右)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B. 与无机催化剂比较,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且需要适宜条件C. 胃液中的胃蛋白酶会随着胃的排空进入小肠,胃蛋白酶进入小肠后,能将蛋白质分解D. 胃液中有大量的胃酸(HCl),它随胃的排空进入小肠后不会破坏小肠中酶的活性解析:根据表中信息分析,胃蛋白酶适宜的pH为酸性,当其进入小肠后,由于pH的改变,酶失活不能将蛋白质分解;从表中分析,肠液中含有NaHCO3,胃酸进入小肠后HCl被中和,不破坏小肠中酶的活性。答案:C15. 如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当反应温度由t2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B. 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C. 酶活性在t2时比t1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D. 酶活性在t1时比t2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解析:由图可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t1属于此区间;超过适宜温度后,酶活性随温度升高而下降,t2属于此区间。在没有使酶失活的范围内,酶活性可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只有较高的温度才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答案:B16. 下列关于酶和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都含有C、H、O、N、P五种元素B. 细胞质基质中有催化葡萄糖分解的酶C. 在酶的作用下,ATP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最易水解,并释放大量能量D. 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等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酶和ATP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生物体内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为RNA,RNA和ATP都含有C、H、O、N、P,蛋白质和ATP都含有C、H、O、N,所以A错。答案:A17. xx江苏五校联盟调研下列关于生命科学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要加热至沸腾才能观察到颜色变化B. 用洋葱鳞叶表皮和动物膀胱作实验材料能成功完成质壁分离实验C.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确定D. 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解析: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无需加热,常温即可观察颜色变化,A错误。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B错;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的生物,既能进行无氧呼吸,又能进行有氧呼吸,两种方式都能产生CO2,因此不能根据是否产生CO2来判断其细胞呼吸方式,C错;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的是橙黄色的色素带,D正确。答案:D18. xx汕头市潮南实验中学模拟如图1所示的甲、乙、丙三个渗透装置中,三个漏斗颈的内径相等,漏斗内盛有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且漏斗内液面高度相同,漏斗口均封一半透膜,置于同一个水槽的清水中。三个渗透装置的半透膜的面积和所盛蔗糖溶液的体积不同,如下表所示图2中曲线1、2、3表示漏斗液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则曲线1、2、3与甲、乙、丙三个装置的对应关系是()装置编号甲乙丙半透膜面积SS/2S蔗糖溶液体积TT2TA. 1丙;2甲;3乙B. 1乙;2甲;3丙C. 1甲;2乙;3丙D. 1丙;2乙;3甲解析:结合图与表分析如下:由于水分子可以透过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甲、乙装置的蔗糖溶液体积相同,甲装置半透膜的面积是乙装置半透膜的面积的2倍,故相对乙装置而言,甲装置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的数量较多,导致液面上升速度较快,但由于两装置漏斗内蔗糖溶液的体积相同,最终漏斗颈的液面高度持平,则甲对应曲线2,乙对应曲线3;甲和丙两装置半透膜面积相同,但丙装置漏斗内蔗糖溶液的体积是甲装置的2倍,故相对甲装置而言,丙装置在单位时间内,水分子由烧杯透过半透膜进入漏斗内的数量较多,导致液面上升速度较快,但因丙装置漏斗内蔗糖溶液的体积较多,漏斗颈的液面高度最终比甲装置高,则丙对应曲线1。答案:A19. xx浙江重点中学协作体摸底如图、所示为物质进出细胞的三种方式, 图中的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B. K和葡萄糖分别以、方式进入红细胞C. 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通过方式进行D. 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解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是以主动运输的方式,A错误;K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红细胞,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B正确;而胰岛素是大分子,以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C正确;方式b的最大的转运速率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正确。答案:A20. xx常德月考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B. 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 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D.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蒸馏水后都能复原解析:清水中的细胞状态与加入蔗糖溶液后的细胞状态形成对照即质壁分离前后形成对照,质壁分离和复原形成对照,故A错误;质壁分离过程中随着细胞逐渐失水,液泡的颜色逐渐加深,细胞液浓度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故B正确;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必需用活的成熟的植物细胞做材料,死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故C错误;蔗糖溶液浓度过高,会使细胞失水过多过快而死亡,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后复原,故D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50分)21. (10分)如图甲所示为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乙所示为运输方式与浓度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A代表_分子,B代表_,C代表_。(2)在ae 5种过程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_,代表主动运输的是_,它们可用图乙表示的是_。(3)维生素D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应是图中编号ae中的_;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ae中的_。(4)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膜。解析:(1)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细胞膜表面还有链状的多糖分子,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糖蛋白,也可和脂质分子结合成糖脂。据图分析知,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C代表多糖。(2)ae 5个过程中,b、c、d穿膜不需细胞供能,故是被动运输,它们的运输动力是膜内外该物质的浓度差,但协助扩散还受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故b是自由扩散,c、d是协助扩散;ae中的a、e两种方式需载体蛋白且需消耗能量,其运输方式应属主动运输。乙图中物质运输速率与细胞外浓度呈正相关,故表示自由扩散。(3)维生素D为脂溶性物质,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所以为b;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所以为a。(4)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厚度变小,说明磷脂双分子层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这种现象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最重要的特性是选择透过性。答案:(1)蛋白质磷脂双分子层多糖(2)b、c、da、eb(3)ba(4)流动性选择透过性22. (10分)xx滨州模拟下面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甲、乙两个重要生理过程中C、H、O的变化(其中数字代表过程,A、B、C代表物质);图2表示当光照和CO2浓度足够的条件下,温度对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中实线表示光照时CO2的消耗量,虚线表示黑暗时CO2的产生量。请据图回答:(1)图1中,甲过程发生的场所为_,该生理过程的能量变化为_。乙过程中A消耗于该过程的第_阶段,其发生的场所为_。乙过程产生的水中的氢来源于_(不考虑中间产物)。(2)图1中,若甲过程其他条件不变,光照由强变弱,则短时间内中间产物C3的含量将_(增加、减少、不变)。(3)由图2可知,与_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相关酶的作用机理是_。(4)若昼夜不停地光照,图2植物在温度为_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若在此温度条件下,每天交替进行12 h光照、12 h黑暗处理,则该植物在24 h内积累的葡萄糖为_mg(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解析:(1)甲代表了整个光合作用的过程,场所是叶绿体,该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乙过程为有氧呼吸的过程,前两个阶段所产生的H与氧结合成水是第三阶段,场所是线粒体内膜,第一、二阶段都有H的产生。(2)光照由强变弱,光反应阶段所产生的H和氧的量减少,C3的还原反应减慢,但来源不变,因此含量将增加。(3)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30 ,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是40 ,所以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敏感,相关酶的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在30 时,CO2的吸收量最多,意味着有机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在光照的12 h从外界吸收的CO2的量是51260 mg,12 h的黑暗细胞呼吸只能释放31236 mg的CO2,最终被固定的CO2的量为603624 mg,根据光合作用的产物是葡萄糖的化学反应式,可计算出24 h积累的葡萄糖的量是16.4 mg。答案:(1)叶绿体光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三线粒体内膜葡萄糖和水(2)增加(3)光合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4)30 16.423. (6分)xx亳州模拟某研究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研究。图中刻度玻璃管可以用来读取液面的高度(假设水压对气体体积变化的影响忽略不计)。实验步骤:a将10 mL酵母菌培养液和10 mL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加入甲、乙两个烧杯中。b将甲、乙两个烧杯分别放入气密性完好的两个气球中,排尽空气后分别向两个气球内注入等量且适量的氧气,扎紧气球保持密闭状态,再分别放入如图所示实验装置中。c两组装置均放入20 恒温水浴中。从注水口注入等量的温水,调节刻度玻璃管液面至起始刻度。d记录实验结果。实验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是_。实验刚开始的短时间内,两组装置的刻度玻璃管液面均不发生变化的原因分别是:_。一段时间后,装有甲烧杯的装置中刻度玻璃管液面_,原因是_。解析:两个实验的唯一差别是酵母菌培养液是否煮沸,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酵母菌培养液是否煮沸,因变量是酵母菌培养液是否产生气体及引起的玻璃管液面高度的变化。甲装置中利用的底物是葡萄糖,开始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的量与产生CO2的量相等;随O2的消耗,装置内的酵母菌开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使气球体积增大。乙装置中酵母菌已经死亡,不进行细胞呼吸。答案:酵母菌培养液是否煮沸是否产生气体及刻度玻璃管液面高度的变化甲中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相等,气球体积不变;乙中酵母菌死亡,不能进行细胞呼吸上升甲中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使气球体积增大24. (9分)xx杭州模拟自然界中的酵母菌种类繁多、分布很广,是人类在发酵中常用的菌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1是酵母菌的结构示意图,酵母菌是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判断依据是_。(2)酵母菌繁殖时,主要进行_呼吸,其发生的场所是_。(3)实验室用两种方式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隔1 h分别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图所示的坐标图。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_;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_(填写时间)的无氧呼吸速率最快。要鉴别发酵罐中是否有酒精产生需用_试剂,若有酒精,则发酵罐中液体的颜色变为_。由甲、乙发酵罐中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要提高酒精的产量需_。解析:(1)由图1可知,酵母菌具有细胞核,应为真核生物。(2)酵母菌繁殖需要大量能量,此时一般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根据题图可知,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酒精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8 mol和15 mol,由无氧呼吸的反应式C6H12O62C2H5OH2CO2可知,甲发酵罐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18 mol,乙发酵罐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为15 mol,而甲发酵罐通过有氧呼吸消耗6 mol氧气时还产生了6 mol二氧化碳,因此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241585;从曲线可看出甲、乙两发酵罐分别在第5 h和第3 h时,酒精的生成速率最快,即无氧呼吸速率最快。鉴别酒精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颜色变为灰绿色。从图中曲线分析可知,通入少量氧气可以使酵母菌大量繁殖,产生的酒精的量要高于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的量。答案:(1)真核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有氧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85第5 h和第3 h酸性重铬酸钾灰绿色通入少量的氧气25. (8分)xx济宁模拟下图表示温度、光照强度对黑藻和衣藻光合作用的影响。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两种藻类的净光合速率(单位为mol O2m2s1)。请分析回答。(1)黑藻在光照条件下消耗H的场所_,释放的O2的场所_。(2)图1两曲线的交点代表黑藻的净光合速率_(小于、等于或大于)衣藻的净光合速率,衣藻和黑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为_和_。(3)图2为30 时获得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以下问题:光照强度为63 molm2s1时,限制衣藻净光合速率上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预测35 时两种藻类净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并在图2中绘制相关曲线。解析:本题通过外界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考查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1)光照条件下黑藻细胞内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个过程都存在H的产生和消耗,场所分别是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光合作用过程产生和释放O2,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2)图1两曲线的交点代表黑藻的净光合速率为350 mol O2m2s1,衣藻的净光合速率为40 mol O2m2s1,前者大于后者;衣藻和黑藻生长的最适温度应是净光合速率最大值对应的温度,分别为30 和不低于35 。(3)分析图2可知,光照强度为63 molm2s1时,光照强度已不再是限制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结合图1可知,此时温度是最适温度,因此此时限制衣藻净光合速率上升的环境因素应主要是二氧化碳浓度。由图1可知,温度为35 与30 相比,黑藻净光合速率增大,衣藻净光合速率降低,因此曲线应相应上移和下移,画图时应在曲线上表明温度。答案:(1)叶绿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薄膜(2)大于30 不低于35 (或不确定)(3)二氧化碳浓度如图26. (7分)xx石家庄模拟某科研小组研究镉、铜对河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用一定浓度的镉、铜处理河蚌一段时间后,测得河蚌过氧化氢酶活性如下表所示。镉、铜对河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毒物空白对照组a铜质量浓度(gL1)05010015050100150酶活性(Umg1)433582455387488426380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中a应是_。(2)请列举本实验需要控制的两个无关变量:_。(3)进行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时,选过氧化氢为底物,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的_来表示。(4)若测定镉和铜对河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综合影响作用,本实验应如何完善?_。(5)若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需利用河蚌的新鲜的软体组织制成研磨液。研磨河蚌软体组织的目的是_。能否用河蚌过氧化氢酶作为实验材料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_。解析:(1)本实验测定的是镉、铜两种元素对河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所以表中a应表示镉。(2)无关变量是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变量,在实验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该实验中河蚌的数量、河蚌生理状况、培养时间等均可作为无关变量。(3)酶的活性可以用单位时间内产物的生成量或者是反应物的减少量来表示。(4)添加一组同时含有铜和镉的实验组,可以测定两者对因变量的综合影响作用。(5)研磨河蚌软体组织可将酶从生物组织内释放出来,增大酶与底物分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反应速率。因为高温会使过氧化氢自行分解,所以不能用河蚌过氧化氢酶来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答案:(1)镉(2)河蚌数量、河蚌生理状况、培养时间等其他合理答案,答两个即可(3)氧气的生成量(过氧化氢的减少量)(4)增加一个实验组,同时添加铜和镉,设定不同质量浓度,分别测定过氧化氢酶的活性(5)使酶从软体组织内释放出来,增大过氧化氢酶与试管中过氧化氢分子的接触面积,从而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