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分析.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929255 上传时间:2019-11-1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63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序 言 我国企业管理的 部分现状分析,2,一、管理的概念,1. 管理:指挥 和 控制 组织 的 协调 的活动。 (ISO9000-3.2.6) 组织 (名词): A、按照一定的 宗旨 和系统 建立起来的集体。 (现代汉语词典) B、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ISO9000-3.3.1) 2. 管理的 五大 职能:计划( 策划 )、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组织(动词):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 (现代汉语词典) 3. 从甲乙 “分蛋糕” 讲管理: 甲切 甲挑管理差, 甲切乙挑管理好, 这是管理机制的作用.,3,二、企业管理部分现状分析:杂-争-合,1、杂-争-合 之 “ 杂 ” 体现在: 1)企业管理各阶段(企业整顿期经济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标准化管理全面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产物 (各类管理文件) 混杂在企业,不成配套体系; 2)国营企业上级检查要求多,为应付检查的办法多,为顾客满意的办法少;以上级检查要求为关注焦点,不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3)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工厂加工工业多,生产标准不算少;后来服务行业增长多,管理标准跟不上;重技术而轻管理,技术也难落实;,4,2、杂-争-合 之“ 争 ”体现在 6 点,1)都承认“我们的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于是“ 抓 管 理 ” 出 招(例 如: “ X X X 工作法 ” 等 各 “ 法 ” 一哄而起); 2)政府出面力推“TQC”等(由于1978年推进,而1992 年市场经济刚确认,企业 无市场拉动力,效果甚微,将 很有 讲究的 “ TQC ” 沦为一般化的“QC成果发布”)。但政府希望现代科学管理取代传统的经验管理的良苦用心不容忽视(日本始终推的很好); 3)政府各部门在计划经济指导下,工作的重点不是 “ 服务 ”,而是 “ 要求 ”, 各部门站在各自立场发出 “ 通知 ”、“ 决定 ”,由于 缺乏协调,导致 政出多门,让企业无所适从,从某些方面 反而加剧了管理的混乱。(举2例),5,案例一: 各部门往往强调各自工作的重要性,发文或制订标准大多 “以我为核心”,由于 政出多门,互不协调,结果内容矛盾,使得 企业 无所适从。某部委设备主管部门规定,某 设备中修 需钳工64小时,设备大修需钳工112小时;而该部委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该设备 中修只给钳工48小时,设备大修只给钳工55小时。后者比前者分别少了 25% 和51%。这组数据 涉及到人员配备和工时配置,又关系到劳动报酬和工作效率。上级主管要求不一致企业如何执行?企业在这方面的管理标准又怎么制订?这种局面就是各主管之间互不协调的产物。这是一个典型示例,企业面临此类情况并不在少数。 在 ISO9001 标准中十分强调 “内部沟通”“ 最高管理者 应确保 在组织内 建立适当的 沟通过程,并确保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沟通”.,6,“ 争 ”的第 4、5点,4)(质量管理体系)1987版ISO9000系列标 准、1994 版 ISO9000 族 标准、 2000 版ISO9000族标准先后出台和取代,为我国管理现代化提供了加快步伐的可能,(有些问题,但不是主流)以市场经济公平竞争为拉力,适当辅以行政推力,使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水平有了相当的进步,最少也找到了一个“平台”。 5)在企业中体系多样化是客观存在,随着对体系的研究细化, 各种体系管理的要求先后纷至沓来(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ISO17799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标准、SA8000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标准等)纵有 “ 二合一”、 “ 三合一” 等认证,如果不协调好各体系的关系,仍有各唱各的调的隐患。,7,“ 争 ”的第 6 点,6)不要 “ 孤芳自赏 ” 无论哪个管理体系,都不要 认为本体系是最重要的,认为 本体系是最纯正的,而小视其他体系,其实各体系各有侧重而已;也不要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以为某个体系最“高雅”,甚至以不与其他体系 “混淆”为由,去搞所谓“纯学术”研究;更不能脱离市场经济现实 不愿与时俱进;也不要由于当前 咨询、认证市场的不规范,造成一些企业认证 名不副实,而否定对企业体系认证的整体效果和必要性。总之,我们的管理 现在需要的是配合、合作、联合,而不是孤芳自赏,争执你低我高,贬低其他管理体系。,8,涉及体系的几个术语 之 1,体系(系统):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管理体系: 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 注:一个组织的管理体系可包括若干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如质量管理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或环境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QMS):(2000版GB/T 19000-ISO9000定义)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管理体系。 (GB/T19001-4.1总要求:各级组织应按本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9,涉及体系的几个术语 之 2,环境管理体系(EMS):(1996版GB/T 24001- ISO14001定义)全面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维护环境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策划活动、职责、操作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20 01版GB/T28001OHSMAS18001定义)总的管理体系的一部分,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策划活动、职责、惯例、程序、过程和资源。,10,3、杂-争-合 之 “合” 1)合的理论基础:,标准化原理 “ 简化、统一、协调、优化”,为 “合” 提供了 基础,为 搭建一个寻找多个体系的 结合点、联合线、融合面 的平台准备了必不可少的原材料; 全面质量管理思想、质量管理体系 等系统理念与标准化原理揉和在一起,形成了当今社会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之一。 都将 P-D-C-A 戴明环 作为管理的有效手段,都将持续改进各管理体系作为目的。,11,2) 质量管理 发展 的 各阶段,(20年代)质量检验管理阶段: 工人自己检验或终端专职检验。 (40年代)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把质量管理的重点由生产线的“终端”移至生产过程的“工序”,把全数检验改为随机抽样检验. (60年代)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把质量管理前移至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进而再前移至“市场研究”阶段,产品出厂后还要跟踪市场,积极为顾客服务。特征是“四全一科学”: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企业的质量管理、全指标的质量管理、 全员的质量管理 以及以数理统计方法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方法。 (80年代)标准质量管理阶段:,12,(80年代)标准质量管理阶段,1979年ISO成立TC176,制定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1987年I SO 发布 1 9 8 7 版 I SO 9000 系列 国际标准(6项国际标准为主). 1994年I SO 发布 1 9 9 4 版 I SO 9000 族 标 准 (扩充到包含 27个标准和技术文件的庞大标准 “家族”). 2000年底 ISO 发布 2 0 0 0 版 I SO 9000 族 标准(4项核心标准,1项其他标准,6项技术报告和 2个小册子). 2000版ISO9000族标准文件结构 其中四个核心标准为: ISO9000 :2000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ISO9004 :2000质量管理体系 业绩改进指南 ISO19011:2001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此标准取代1994版的 : ISO10011 ISO14010ISO14011ISO14012),13,3)PDCA管理模式的三个特点, PDCA的大循环套小循环:PDCA顺序循环到A时,会自动进入下一个循环,即从新从策划(P)、实施(D)、检查(C)、处置(A)的下一循环,而且每一个阶段本身的内部,如实施(D)阶段的各个过程又都可以形成PDCA小循环;相互推动促进、从而推动整个企业标准体系的不断周而复始不断持续提高。 PDCA循环:每循环一次都要提高上升一步,就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在楼梯上旋转上升,每循环一周就上升一个阶梯,达到一个目标,再从新开始,永无止境。这样运行的模式,就形成企业标准体系或标准化过程持续改进的机制。 抓住关键的A阶段(处置):对标准化结果测量、分析、总结经验、肯定评价和确认,对不符合提出预防和纠正措施,从而持续改进企业标准体系,把企业标准化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4,PDCA的大循环套小循环 PDCA大循环套小循环 进 改 续 持,P D P D A C P D A C A C P D A C,15,4) 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1-2-3,为了成功地领导和运作一个组织,需要采用一种系统和透明的方式进行管理。最高管理者可在八项质量管理原则指导下,领导组织进行业绩改进。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如下所述: 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原则2:领导作用 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 原则3:全员参与 各级人员都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收益。,16,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之4-5-6-7-8,原则4:过程方法 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原则5:管理的系统方法 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原则6: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整体业绩应当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目标. 原则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有效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基础上。 原则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组织与供方是相互依存的,互利的关系可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17,5)几个管理体系的模式图 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18,环境管理体系(EMS)模式,持续 环境 改进 方针 管理 规划 评审 策划 检查 纠正 实施 措施 运行,19,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模式,持续 职业 改进 健康 安全 管理 方针 评审 策划 检查 纠正 实施 措施 运行,20,SA8000社会责任标准简介,于1997年10月公布的SA8000即社会责任标准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标准.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供应的产品,皆符合社会责任标准的要求.该标准指定了下列领域内的最低要求: 童工、强制雇佣、健康安全、联合的自由和集体谈判权、差别待遇、惩罚措施、工作时间、报酬、管理体系等。 CEPAA(美国经济权益促进委员会认可局)是SA8000认证组织的认可机构,也是标准的版权所有者。虽然尚未转化为国际标准,但已得到国际认可,正在激起全球组织界的广泛关注和热情。,21,2)有关供应链的几个术语:,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示例:制造商、批发商、产品的零售商或商贩、服务或信息的提供方。 注1:供方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 注2:在合同情况下供方有时称为“承包方”。 组织: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示例: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 注: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或外部的。,22,3) 供 应 链 解 释:,组织要求 顾客要求 享 受 服 务 提 供 服 务 采购合同 销售合同 供方 组织 顾客 增值流 增值流 资 金 流 资 金 流 信息流 信息流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由该图可知:组织对自身:评审(自我完善); 组织对供方:评价(选择合格供方); 组织对顾客:服务(顾客满意).,23,4)“过程”和“过程方法”的概念,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 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注2:组织为了增值(A)通常对过程 进行策划(P)并使其在受控(C)条件下运行(D). (ISO9000-3.4.1) 过程方法: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 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 称为“过程方法”。 (ISO9000-2.4),24,5)产品:过程的结果 注 1,注1:有下述四种通用的产品类别: 服务(如运输); 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 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 许多产品由不同类别的产品构成,服务、软件、硬件或流程性材料的区分取决于其主导成份 例如:外供产品 “ 汽车 ” 是由硬件(如轮胎)、 流程性材料(如燃料、冷却液)、 软件(如发动机控制软件、驾驶员手册)和服务(如销售人员所做的操作说明)所组成。,25,产品:过程的结果注2/3,注2:服务通常是无形的,并且是在供方和顾客接触面上至少需要完成一项活动的结果。服务的提供可涉及,例如: 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表)上 所 完成的动; 无形产品的交付( 如 知识 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 ); 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 软件由信息组成,通常是无形产品并可以方法、论文或程序的形式存在。硬件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计数的特性.流程性材料通常是有形产品,其量具有连续的特性.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经常被称之为货物。 注3:质量保证主要关注预期的产品。,26,1)两体系的兼容性 ISO 14000是在ISO 9000之后制定,性质相同的管理标准。两套标准都要求组织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ISO 9000标准已经实施多年,许多企业已经建立了质量体系。在这种情况下,实施ISO 14000,要求企业再建一套管理体系,如果处理不好,不仅会加重企业负担,影响企业实施ISO 14000的积极性,而且容易造成矛盾,甚至引起管理上的混乱。TC 207从一开始就特别注意这个问题,为此,还特地设立了一个“TC 207与TC 176合作与协调组”,其主要任务就是处理两体系间的协调问题。,6、各种管理体系的兼容性、 一体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27,在ISO 14000的标准中,针对兼容问题有许多说明和规定,如GB/T24001的引言中指出“本标准与GB/T19000系列质量体系标准遵循共同的管理体系原则,组织可选取一个与GB/T19 000系列相符的现行管理体系,作为其环境管理体系的基础”,“本标准中规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不必撇开现行的管理体系要素。在一些情况下,可对现行管理体系要素加以修改,使之适合本标准的要求”;在ISO 14004的“原则3”中还专列一个“环境管理体系的协调一体化”条款(4.3.2.2),再次强调“为了有效管理环境事务,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设计或修订,应与现行管理体系要素有效的协调,并一体化”。,28,2)两体系一体化必要性,(1)两体系兼容或一体化有利于减少体系建设的工作量,有利于减少两体系要素之间的重复,避免各自作出互不协调和互相矛盾的规定,保证管理系统的协调、统一、有序,提高管理效能。 (2)两体系兼容或一体化,为认证审核机构实行两体系同时审核创造了条件,从而能显著地降低审核成本、减轻企业经济负担,提高企业申请认证的积极性. (3)两体系兼容或一体化的实践,既可以为今后再出现新的管理体系(如职业健康安全)提供兼容的经验,又可能探索出在企业里建立 统一的管理体系的路子,实现真正的一体化。,29,3)什么是 质量、环境、职 业 健 康 安全 管 理 体 系“一 体 化”管理?,这三个管理体系都是组织总的管理体系中的主要内容,彼此之间有着内在的有机联系和互补作用。在三种管理体系的认证实践中,有许多要素交叉、重叠,给组织会带来工作重复、资源浪费,违反了市场 经济发展的规律。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寻求一种 综合的方法,将三者体系整合,建立一体化管理体系。三种管理体系的内容(要素),多数是近似或相同的。例如,GB/T19001-2000标准在其附录A中给出了GB/T19001 -2000标准与GB/T24001-1996标准之间的 对照表,大大地 改善了二者的兼容性;在GB/T28001-2001标准的附录A中也给出了GB/T28001 -2001标准与GB/T24001-1996、GB/T19001-2000标 准 之间 章 条 对 应 关 系 ,充分体现了 三个标准 体系的 相容性,为三者相结合提供了基础。,30,戴明原理、PDCA循环原则、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目标是三个体系整合并建立一体化管理的核心。ISO前主席蒙尔曼先生和ISO14 000标准起草人 沙拉米都先生 曾多次 强调:“如故不是单纯为了认证注册,组织 完全可以将ISO90 01、ISO14001标准结合起来实施。这样既可以减轻组织负担,又可以统一考虑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同步建立及实施。” 当前出现的联合审核行动仅仅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要建立和实施三个体系整合或一体化的体系,真正做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间互认,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谨慎与稳重行事是十分必要的。,31,GB/T19000-2000中2.12 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关系 “GB/T1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与优秀模式之间的差别在于它们应用范围不同”. “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可确定这些要求(指QMS)是否得到满足。优秀模式包含能够对组织业绩进行比较评价的准则,并能适用于组织的全部活动和所有相关方。优秀模式评定准则提供了一个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业绩相比较的基础。” 例如:优秀模式“戴明奖”、“质量奖”等 例如:优秀模式评定准则卓越绩效评价准则 ( GB/ ),32,5) 企 业 大 厦 因各类管理体系的联接和融合而坚固; 因有雄厚的基础而稳定. 试想: 如果无地基, 上面的建筑能持久吗? 地基和上面建筑结合才有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质 社会责任体系 环 量 境 管 管 理 其 他 理 体 管 理 体 系 体 系 系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管理、工作标准),33,6)企业管理 “众人(体系)划桨开大船 ”,财务管理体系等 ISO17799信 其他管理体系 息安全管理体系 SA8000社会 、 责任管理体系 QMS EMS OHSMS 企业标准体系 驶向企业管理胜利的彼岸 -,34,7)试用象形字来解释企业标准体系与其他体系的关系,“ T ”型人才:一横是综合知识,一竖是专业知识。 “业”字管理:下面一横是企业标准体系,这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两竖一点一撇代表企业其他各类管理体系。 (无横不是“业”不是好企业,干不好事业) “韭”字管理:下面一横是企业标准体系,这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两大竖六小横代表企业其他各类管理体系。 (无横就是“非”非就是“不对”,非好企业是非多) “井”字体系:二横是管理标准,二竖是技术标准,横竖之四交点即为工作标准,三类标准构成标准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体系让企业管理井井有条),35,8)体 系 融 合 赞 歌,有容乃大谈统一,管理多头寻简化.同舟共济讲协调,体系融合更优化. 1)各体系在企业中的目标是统一的,只是角度不同.各体系都不应唯我独尊,不宜夜郎自大. 2)企业标准体系可简化多个管理体系共性的部分,也包容了多个管理体系特性的部分,其文件设置可作多个体系文件化的支撑和基础. 3)多个管理体系在企业共存是客观存在,但不宜各唱各的调,应协调发展奏出一曲交响乐. 4)多个体系融合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实现1+12 使企业整体更为优化,达到胜利的彼岸.,36,谢谢大家!,听课辛苦了。 下面休息若干分钟。,37,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第一章 企业标准化工作 概 要,38,1 标准化历史 的简要回顾,1.1标准化是在科学技术、经济贸易及管理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最佳效益的过程。标准化是一门学科,同时又是一项管理技术,其应用范围几乎覆盖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标准化的历史源远流长,人类在远古时期发明的文字是标准化工作最杰出的成果之一;秦始皇对度量衡和车辆轮距等的统一规定,开创了中国古代标准化工作的先河;明代出版的天工开物,可谓我国古代生产技术成就和标准化工作经验总结的集大成者。,39,1.2工业化大生产是近代标准化工作的“孵化器”,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化工作是西方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1865年成立第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报联盟”;1906年成立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1947年成立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而中国作为ISO的发起国之一,早在1931年12月就成立了工业标准化委员会. 纵观近代标准化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业化大生产是近代标准化工作的“孵化器”和“推进器”。首先,只有按统一的规格尺寸等技术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工业化的优势,才能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这就是标准所谓的生产属性;其次,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促使市场产生了对产品的通用性和互换性的需求,这就是标准的所谓贸易属性。随着工业化规模和市场范围的扩大,特别是国际贸易的兴起,在更大的范围内统一技术要求就成为经济贸易发展规律的内在需要。,40,1.3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贸易组织(WTO)通过签署技术贸易壁垒协议(TBT协定)等方式,确立了技术标准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其制定、采用和实施标准的良好行为规范成为各级标准化机构的行为准则。各成员在制定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时不仅需要以相关的国际标准为基础,国际标准还成为签订国际贸易 合同 和 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基本依据。从此,技术标准的贸易属性更加突现,技术标准对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和技术扩散的作用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41,2 标 准 与 标 准 化,2.1标准的基本概念 () GB3935.11983标准化基本术语 第一部分定义: 标准 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 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下了新的定义: 标准(Standard)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注:标准宜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的共同效益为目的。,42,2.2 标准化的基本概念,标准化 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主要包括编制、发布和实施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为了其预期目的改进产品、过程或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并促进技术合作. 企业标准化 为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 注1:上述活动 尤其要包括 建立和实施 企业标准体系,制定、发布企业标准和贯彻实施各级标准的过程。 注2:标准化的显著好处,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使企业获得更大成功。,43,2.3 标准化人为的负熵,标准化的本质可以说是为了增加标准化对象的有序化程度, 防止其向无序化发展。 日本标准化学者松蒲四郎 对标准化概括为: “ 标准化活动,基本上可以看成 是 人们创造负熵的努力,就一孤立系统而言,熵总是存在着自发增加的趋势,直到系统达到完全平衡为止,即系统完全处于无序状态为止,为了制止这种熵增加的趋势,必须向系统施以人为的负熵标准化活动就是人们从无序状态恢复有序状态所做的努力。”,44,、企业标准的分类,企业标准是指企业所制定的产品标准和企业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和管理、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企业标准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一般分为三大类: 技术标准(technical standard) 对标准化领域内的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管理标准( administrative standard )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管理事项所制定的标准。 工作标准(duty standard) 对企业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工作事项所制定的标准。,45,企业标准化主要 表现形式,简化、统一化、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和模块化。 1) 简化(simplification) 在一定范围内精减对象(事物或概念)的类型数目,以合理的数目类型在既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 2) 统一化(unification) 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 3) 系列化(seriation) 通常指产品系列化,它是对同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 4) 通用化(generalization) 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 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 5) 组合化(unitization) 按照标准化的原则,设计并制造出若干组通用性较强的单元,根据需要拼成不同用途物品的标准化形式。 6) 模块化(modularization又叫模件化。综合了系列化和组合化的特点,解决复杂系统多样化的一种新形式。,46,、现代标准化 的特性是什么?,1)系统性 现代标准化要从系统的观点处理和分析标准化工作中的问题,并要形成一个标准化系统。这个标准化系统既要同产品(或工程)系统相协调,又要同生产经营系统以及整个国家的经济系统相协调。 () 2)国际性 国际贸易的蓬勃发展,使各国企业纷纷走出国界,走上国际大市场,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更使现代标准化具有国际性。这使国际标准化成为现代标准化的主流,采用国际标准成为各国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方针和政策。 3)动态性 高新技术的层出不穷,产品频繁地更新换代、市场风云的变幻多端,使现代标准化一直处于动态发展之中,否则就不能适应客观需要和环境。 4)超前性 现代标准化的对象不仅是实际存在的问题,而且还有潜在的问题,这样才能避免由于非标准化而带来的巨大的损失。 5)经济性 现代标准化十分注重标准化的经济效果和效益,不仅重视短期的标准化经济效果和效益。而且更加重视长远的标准化经济效果和效益。这也使现代标准化与经济建设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47,、为适应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 现代标准化 需要形成哪些科学方法?,现代标准化为适应科学技术现代化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在实践的基础上,已形成一整套先进的科学方法,如:综合标准化和超前标准化。 综合标准化是指把标准化的对象和相关要素作为一个系统而进行的整体标准化。这是在系统理论指导下,用系统方法处理标准化问题的一种方式。 超前标准化是现代标准化的一种先进方法和特殊形式,也有人称为前卫型标准化,它是改变标准化与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不相适应,特别是后滞型标准化滞后而影响生产和不能满足市场不断变化需求的重要措施。,48,7企业标准化的基本原理,简化、统一、协调、优化四原理是企业标准化长期活动的总结,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在企业标准化活动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四个基本原理都不是孤立地存在和起作用,它们之间不仅密切关联,而且在企业标准化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 简化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精简标准化对象(事物或概念)的类型数目,以合理的数目类型在既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一种标准化形式。 2) 统一原理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式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统一化的实质是使对象的形式、功能(效用)或其他技术特征具有一致性。并把这种一致性通过标准确定下来。 3) 协调原理是针对标准体系而言。企业标准体系的各有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及工作标准子体系,各项标准间的相互关系必须协调一致;以标准为接口,协调企业各层次、各部门、各专业、各个环节之间的技术关联,解决各相关方的连接和配合的科学性、合理性,使标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 4) 优化原理是按照特定的目标,在一定的限制条件下,对标准系统的构成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选择、设计或调整,使之达到最理想的效果.,49,.2003 版与1995版系列标准的对照,1995版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系列标准包括三项标准: GB/T 15496-1995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 15497-1995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和要求 GB/T 15498-1995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的构成和要求 2003版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包括以下四项标准: 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 15497-2003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2003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同1995年版比,增加一项标准GB/T 19273。 该标准是在GB/T 15496-1995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的附录A“企业标准化工作良好行为的评价要求”的基础上制定的。,50,谢谢大家!,听课辛苦了。 下面休息若干分钟。,51,企业标准体系实施指南,第二章 GB/T154962003 企 业 标 准 化 工 作 的 基 本 要 求,52,1.标准化系统管理及相应措施,企业 为 实现 确定的目标,将其 生产(服务)、经营、管理全过程需要实施的标准,运用 系统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将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标准化要素加以识别,制定标准,建立 标准体系并进行系统管理,有利于发挥标准化的系统效应,有助于 企业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运用该理论须采用的相应措施是: 1)围绕企业的方针目标,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2)不断优化体系结构,淘汰低功能的,增补新的、高功能的要素,使标准体系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3)通过评价和确认,持续改进 标准体系的有效性。,53,2.建立企业标准体系总的要求,企业应按GB/T15496/15497/15498标准的要求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加以实施,并持续评审与改进其有效性.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应符合以下要求: 1)企业标准体系应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体,以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 2)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 3)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应能满足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需要; 4)企业标准体系应在企业标准体系表框架下制定; 5)企业标准体系内的标准之间相互协调; 6)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应能保证技术标准体系的实施; 7)企业标准体系应与其它管理体系相协调并提供支持.,54,3. 国际标准 和 国外先进标准,3.1国际标准的起源 现代意义上的标准化工作是西方近代工业革命的产物。1865年5月,法、德、俄等20个国家的代表在巴黎召开会议,成立了第一个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报联盟”。1901年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的成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标准化组织的诞生。1906年6月,英、法、美、日等13个国家的代表汇集于伦敦,正式成立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到1932年,世界上已有25个国家成立了国家标准化机构,1947年2月,由25个国家发起成立的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开创了人类标准化历史的新纪元。而中国作为ISO的发起国之一,早在1931年12月就成立了工业标准化委员会 .,55,3.2 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和 国际电信联盟(ITU)所制定的标准,以及 经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的其他国际标准组织制定的标准。经 国际标准化组织 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见表21的40个组织。 (P51) 国外先进标准是指 国际上 有权威的国际性组织、区域性 组织、经济技术 发达国家、通行的团体 以及国际知名企业所制定的标准。 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IBM公司所制订的标准。,56,国际标准化组织简介,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57,英国国家标准,日本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德国国家标准,罗斯俄 国家标准,58,3.3采用国际标准产品的标志,采用国际标准产品标志是企业对其产品达到国际标准水平的一种自我申明形式。 可按图样比例放大或缩小,基准颜色为蓝色,但可根据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颜色。 使用采标标志实行监督审查制度,应符合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的规定。,59,4.创建面向市场的企业标准体系,第一步:制定好能确切反映 市场需求,令顾客满 意的产品标准。这一步的意义是 使企业的产品获得市 场欢迎和较高的 满意度,解决占领市场的问题。 第二步:建立 以产品标准为核心的标准体系,其意义是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生产率的提高;建立完善的技术和管理标准体系是增强企业素质的基本功,是攀登制高点的基础。 第三步:运用各种标准化形式,向产品研发的 制高点攀登,使企业具备适应市场变化的核心竞争 力。这就是使企业不仅能占领市场、站稳市场,还 能适应市场、创造市场。,60,这三步是连贯的三个台阶,不能半途而废、浅尝辄止,只有登上制高点,才能真正领悟标准化的真谛。 创建面向市场的企业标准化,是企业标准化改革的主题和今后企业标准化的发展方向。 企业标准化要紧紧围绕企业的市场运作,一步紧跟一步,直到登上制高点,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 。,61,谢谢大家!,听课辛苦了。 下面休息若干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