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期末同步测试.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1676853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期末同步测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政治期末同步测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政治期末同步测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期末同步测试一、在每小题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下列说法中,未表达出商品二因素的是( )A、物美价廉B、经久耐用C、货真价实D、优质优价2不同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在时间同一市场上,以同一价格出售,有人赚钱、 有人亏本。这是因为他们生产同一种商品的( )A、劳动积极性不同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C、产量不同 D、个别劳动生产率不同3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货币( )A、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B、观念的想象的货币C、现实的货币D、一种价值符号4“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 )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买和卖两种行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 货币具有流通手段的职能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A、 B、 C、 D、5关于价值、交换价值、价格三者的关系中,错误的是()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格是交换价值的一种形式B、价值是交换价值、价格的基础,交换价值、价格的大小由价值决定C、价值是交换价值、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交换价值的货币表现D、交换价值、价格都是价值的表现6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原则。所谓“等价交换”,在货币出现以后就是( )A、商品交换时价格与价值相符 B、商品的价格与使用价值相等C、互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量相符D、商品的价格与使用价值相符7我国的“十五”计划即将完成,“十一五”计划也将拉开序幕。回头看我国在“十五”期间,完成或开工建设南水北调、西气东送、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这四大工程。这四大基础工程将激活东西南北,大大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说明( )A、国家的宏观调控可以控制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大致平衡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目标D、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8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的关系是( ) 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不一定引起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必然表现为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A、 B、 C、 D、9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 )A、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使供求关系发生改变 B、价值规律发生作用,使价格围绕价值波动C、商品是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交换的D、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重视质量10商品价格的变化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变化 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纸币的发行量商品价值的变化 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A、 B、 C、 D、11目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实行( )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A、生产资料公有制 B、集体经济C、家庭承包经营 D、集体统一经营12对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理解,错误的是(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C、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D、公有制企业在数量和质量上占优势13“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被授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奖金500万人民币。他们的这项收入属于( )A、个体劳动者所得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分配 D、社会保障收入14近年来,一直被人们称“铁老大”的铁路部门新事不断:下调票价、提高车速、优质服务等,这一系列现象表明市场经济具有( )A、竞争性B、平等性C、法制性D、开放性15,温州市区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办法规定温州市区经济适用房 上市交易要缴2%差价收益。这属于实行宏观调控的 ( )A、计划手段B、经济手段C、法律手段D、行政手段16对“市场主体”认识正确的是 ( )A、市场上从事交易活动的独立的个人 B、包括盈利性机构和非盈利性机构C、市场上从事活动的组织和个人 D、企业是惟一的市场主体17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的有 ( )A、人民医院 B、省小百花越剧团 C、图书馆 D、中国TCL集团有限公司18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是 (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确立党组织的行政领导地位坚持和完善厂长(经理)负责制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A、 B、. C、 D、19小张在上海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股票100手,每手100股,每股5元,预期每年每股可以获得6%的股息,而当时银行年存款利率为5%,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年后,小张年购股票价格和股票面值的总值分别是 ( ) A、12000元和10000元 B、60000元和50000元C、50000元和50000元 D、60000元和60000元我国目前正在探索实行“绿色GDP指标的核算,将包含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损失的“绿色GDP”纳入经济统计体系。据此回答22-23题。20我国的GDP高增长是建立在高投入、高消耗和高排放基础上的,付出的代价相当大。因此,我们在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关键是 ( ) A、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B、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适当放慢GDP增长速度 C、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经营机制转变21从以前衡量经济发展单纯的GDP指标,转向“绿色GDP”指标的变化,体现了( ) A、GDP不再是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指标 B、国家加强对经济发展的直接管理 C、我国对经济发展速度作了重要调整 D、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我国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较低技能的劳动力的供给存在局部短缺,出现了“民工荒”的现象。据此回答2224题22当年为“淘金”而来的“民工潮”,如今由于收入相对低微而出现了“民工荒”。这反映了 ( ) A、我国城乡差别已消失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了基础性作用 C、市场调节是盲目和滞后的 D、低技能的劳动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23从原来的“民工潮”变为如今的“民工荒”,原因有多种,其中中央的农村政策留住农民身在农村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这体现了 ( ) A、中央加大农业的投入 B、我国实施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24“民工荒”现象也告诉我们,长期依靠低廉劳动力优势发展的产业已经面临挑战。因此必须 ( ) A、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B、提高低技能劳动力的工资,缩小收入差距 C、制定政策,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D、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在中国存在2600年的农业税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这对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回答25一26题25、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是因为 ( ) A、农业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设备 B、农业的兴衰成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 C、加强农业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央环节 D、农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标志26、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 ( ) A、改变我国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 B、把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和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农村经济组织的一项基本制度长期稳定下来C、增加农业资金投入和物质投入D、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从2006年1月开始,我市提高市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目前的每人每月242元提高到280元;农村低保标准则不低于每人每月180元,具体由三个区自行确定。据此回答2728题。27材料中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属于 ( ) A、社会救济 B、社会优抚 C、社会福利 D、社会保险28温州市政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实现共同富裕 B、缩小城乡差别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D、从根本上消除农村贫困人口从世界范围看,目前旅游业已超过军火、汽车、石油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从国内情况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黄金周”的推出,以及下一步干部职工年休制度的推行,旅游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温州市政府也提出,要把旅游业摆在第三产业的龙头位置做强做大。据此回答2930题。29、所谓“第三产业”,就是 ( ) A、利用生物资源取得物质产品的行业B、对自然资源进行采掘、加工和再加工以取得物质产品的行业C、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服务活动的各种行业D、直接生产物质资料的行业30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旅游业规模日益扩大。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 ) A、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B、人的观念的根本转变 C、消费者的迫切需求 D、我国第三产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壮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1、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人均拥有淡水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且水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尤其北方缺水严重。如何节约用水,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至关重要。对此,甲、乙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甲: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的调节作用,多用水多花钱,优水优价,这是节水的惟一方法。 乙:水是特殊的经济资源,节水只有靠政府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才行,市场起不了作用。(1)运用经济学有关知识简要评析甲、乙的观点。(6分)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调节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又不是万能的,有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因此,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3分)甲认识到了市场调节在节水中的作用,却忽视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乙看到政府对水资源进行调控的必要性,但否认市场的作用,二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2)从经济学角度看,你认为应如何节水?(6分)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相结合。(2分)一方面,要理顺水价体系,让合理的水价体现水资源的价值,通过市场机制、价格杠杆有效地调节水资源的分配,使人们自觉地节水、合理地用水;(2分)另一方面,政府要构建节水、用水等管理体系,并且通过立法加以引导、规范,还可以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来调节水资源分布。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32、 中国园艺学会的一些专家分析了我国水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不顾条件,盲目发展。一些地方不顾市场需求和本地实际,重形式轻实效,要搞所谓公路两旁“一律”种果,弄得当地群众苦不堪言。个别地方已出现水果滞销,价格下降,果农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二是粗放经营,效益不高。目前我国果品平均亩产与先进国家差距很大。投产果园有30为低产劣质园。有些果品外观和内在质量比较差,缺乏市场竞争力。因为单产低,质量差,所以效益不高。(1)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违背了价值规律(2)请用(1)道理对两则材料加以分析说明。(6分))第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一道理表明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客观的。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就可能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就可能低于价值。问题一的出现就是因为一些地方领导不按价值规律办事,不会预测市场需求,盲目发展水果种植,导致水果供大于求,果贱伤农。(3分)第二,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具有调节、刺激和淘汰作用。问题二中水果单产低、质量差,主要是一些果农只会粗放经营,不懂得改良水果品种、改进生产技术的重要,因而必然在价格和质量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提高单位面积果园的经济效益。(3分(3)专家的分析对我们发展商品经济有什么启发? (3分),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发展商品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否则就要受惩罚。33、材料一: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2002年GDP总值为10239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左右。2003年GDP总值为1166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9.1,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测算,2004年中国GDP现价总量为159878亿元,2005 预期增长9左右。然而,中国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刚达到1000美元,中国要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需要几十年的努力。材料二:目前我国四大经济区域实力及发展水平(人均GDP)情况:地区指标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经济实力6.25亿元2.52亿元1.83亿元1.16亿元人均GDP14250元6454元5335元10841元 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体制逐渐与国际接轨,发展优势明显。中部、西部缺乏开放带动改革机制,在所有制结构上调整较慢。材料三:我国与世界全员劳动生产率、产业结构、单位GDP资源消耗等情况比较年份全员劳动生产率(美元/人)三大产业结构单位GDP资源消耗投资率消费率2003年中国1427发达国家45234中国50:22.3:27.7发达国家平均3.8:27.2:69我国万元总能耗比发达国家高5倍中国为42.7世界平均不超过30中国为37世界平均约80 注:投资率(或消费率)反映的是投资(或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 结合上述材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年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有较大提高,总体进入小康社会。(2分)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高于中部、西部地区,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及所有制结构在东、中、西部也存在不平衡状况。(2分)材料三反映出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消费比重偏低,能耗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效益差。(2)综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谈谈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看法(9分)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2分)要调整生产力布局,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使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2分)要切实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能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高经济效益。(2分)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调节消费偏低的状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0分)1B 2D 3B 4C 5C 6A 7D 8B 9C 10C 11C 12D 13B 14A 15B 16C 17D 18D 19B 20A 21D 22B 23C 24A 25B 26D 27 A 28C 29C30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1)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市场调节是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形式,但又不是万能的,有其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陷。因此,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且需要有国家的宏观调控。(3分)甲认识到了市场调节在节水中的作用,却忽视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乙看到政府对水资源进行调控的必要性,但否认市场的作用,二人的观点都是片面的。(3分) (2)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市场机制这只“无形的手”和政府调控这只“有形的手”相结合。(2分)一方面,要理顺水价体系,让合理的水价体现水资源的价值,通过市场机制、价格杠杆有效地调节水资源的分配,使人们自觉地节水、合理地用水;(2分)另一方面,政府要构建节水、用水等管理体系,并且通过立法加以引导、规范,还可以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来调节水资源分布。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2分)32. (1)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违背了价值规律。(4分) (2)第一,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这一道理表明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客观的。商品供不应求,价格就可能高于价值,供过于求,价格就可能低于价值。问题一的出现就是因为一些地方领导不按价值规律办事,不会预测市场需求,盲目发展水果种植,导致水果供大于求,果贱伤农。(3分)第二,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具有调节、刺激和淘汰作用。问题二中水果单产低、质量差,主要是一些果农只会粗放经营,不懂得改良水果品种、改进生产技术的重要,因而必然在价格和质量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无法提高单位面积果园的经济效益。(3分)(3)专家的分析告诉我们,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发展商品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自觉地利用它,否则就要受惩罚。(3分)33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近年经济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有较大提高,总体进入小康社会。(2分)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实力、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均高于中部、西部地区,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及所有制结构在东、中、西部也存在不平衡状况。(2分)材料三反映出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过大,消费比重偏低,能耗高,全员劳动生产率低,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效益差。(2分)(2)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2分)要调整生产力布局,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使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联互动,优势互补。(2分)要切实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降低能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高经济效益。(2分)要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调节消费偏低的状况。(1分)(注: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综合评价: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