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同步练习3(语文版必修3)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5509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3(语文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3(语文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阿房宫赋》同步练习3(语文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无忧http:/jiaoxue5u.taobao.com/专注中小学 教学事业!阿房宫赋作业导航1“赋”体的源流和特点。2炼字的精当,详略的适应。3“族”“而”“夫”等七个词的意义。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默写3分,共21分)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囷囷焉(qn)妃嫔(bn)霁(j)颜辇(nin)车B横槛(jin)大笔如椽(yun)鼎铛(chn)矗(ch)立C媵嫱(qin)珠砾(l)锱铢必较(zh)粟(s)米D不辨妍媸(yn)逦迤(ly)呕哑(uy)缦(mn)立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作者杜牧,晚唐著名诗人,诗歌清丽自然,有“小杜”之称,与同时代的李贺齐名,他们又有“小李杜”之称。B赋,文体名,是兼具诗歌与散文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C赋用作文体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D我国古代留下了许多赋体佳作,如枚乘的七发。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3对下列加粗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A和相同,和相同B和相同,和不同C和不同,和不同D和不同,和相同4下列句中的“之”表义相同的两项是()A杳不知其所之也B齐楚之精英C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5“互文”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前后的词可以互相注释,也叫互训。下面各句与“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不属同一类的项是()A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庚之粟粒。B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C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D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6下面句中有四个“后人”,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秦人不假自哀而后人B哀之,后人C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D而复哀后人也7下列句中加粗词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项为()A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C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D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8与“族秦者秦也”中“族”含义相同的一项为()A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B以古非今者族C云气不待族而雨D万物百族9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为()例:戍卒叫,函谷举,举人一炬可怜焦土。A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B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C虽董之以严刑D不拘于时,学于余10默写。(3分)(1)歌台暖响,_;_风雨凄凄。(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_,_?(3)_,金块珠砾。二、阅读部分(30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7题。(每小题3分,共21分)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人也。少为县少吏,年十八,奉檄迎督邮,冉耻之,乃遁去。南阳受业于樊英。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历年乃还。冉好违时绝俗,为激诡之行。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奂后为考城令,境接外黄,屡遣书请冉,冉不至。及奂迁汉阳太守,将行,冉与弟协步赍酒,于道侧设坛以待之。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奂识其声,即下车与相揖对,奂曰:“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可共前亭宿息,以叙分隔”。冉对曰:“子前在考城,思欲从,以贱质自绝豪友耳。今子远适千里,会面无期,故轻行相候,以展诀别。如其相追,将有慕贵之饥矣。”便起告违,拂衣而去。奂瞻望弗及,长逝不已。桓帝时,以冉为莱芜长,遭母忧,不到官。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徒行敝服,卖卜于市。后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捃拾自资。或寓息客庐,或倚宿树阴。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所止单陋,有时粮粒尽,穷居自若,言貌无改。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乃应司空命。1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B而鄙贾伟节、郭林宗焉C如此十余年,乃结草室而居焉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12下列句子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与汉中李固、河内王奂亲善B行路仓卒,非陈阔之所C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D后遭党人禁锢,遂推鹿车载妻子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奉檄迎督邮,冉耻之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不足与议也B常嘉梁伯鸾、闵仲叔之为人余嘉其能行古道C屡遣书请冉,冉不至臣请完璧归赵D及党禁解,为三府所辟连辟公府不就14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冉)又游三辅,就马融通经B子前在考城,思欲从(奂)C即下车与(冉)相揖对D议者欲以(帝)为侍御史15下列各个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非陈阔之所这里不是叙说近年来变得阔气的经过的地方B以贱质自绝豪友耳因觉得出身卑贱而自觉与出身豪门的朋友断绝了关系C将有慕贵之饥矣将士们就有羡慕富贵的讥议啊D遭母忧,不到官因为怕母亲为自己的事情担忧而没有到官府赴任16以下句子分为四组,全都表现范冉洁身自好的一组是()就马融能通经,历年乃还冉见奂车徒骆驿,遂不自闻,惟与弟共辩论于路子前在考城,思欲从后辟太尉府,以狷急不能从俗奂瞻望弗及,长逝不已穷居自若,言貌无改ABCD1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范冉年轻时有骨气,他觉得奉檄迎督邮是羞耻的事,于是离开了县少吏之职。B范冉年轻时非常好学,曾经到南阳、三辅等地游历,拜樊英、马融等人为师。C范冉洁身自好,鄙视豪族,好友王奂迁汉城太守,他就“轻行相候,以展诀别”。D范冉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是因为他“常佩韦于朝,议者欲以为侍御史”。(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820题。(每小题2分,共6分)颜回攫甑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佯为不见之。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后馈。”颜回对曰:“不可!向者煤炱入甑中,弃食不祥,回攫而饮之。”孔子叹曰:“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弟子记之,知人固不易矣!”18解释下列加粗词语。(1)穷乎陈蔡之间穷:_(2)几熟几:_(3)食洁而后馈馈:_(4)向者煤炱入甑中向:_1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0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三)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123题。(3分)山中留客张旭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21这首诗的题目为“山中留客”,就全诗的内容看,“留客”的目的是_。22这首诗,作者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山光物态弄春晖”。正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着力表现山的_,从万象更新的气氛中,渲染出_的意境。23这首诗,诗人所写之事虽寻常,诗亦虽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乳交融,_,所采用的_的手法,使得全诗具有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三、语言运用(9分)2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的语序,使之符合逻辑顺序,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字数不得增减)(3分)南北文化、中外文化、国内各民族文化的推陈出新,相互融合,交流汇聚,使得唐代文化呈现出一种 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面貌的新奇多变。_25仿照下面这段话的形式和修辞方法,以“鲜花和微笑”为话引,另写一段文字。(6分)在敌视和猜忌的笼罩下,人们用畏缩和谨慎的“茧皮”把自己包裹起来,用冷漠和疏远的甲胄把自己武装起来,用戒备和敌意的城郭把自己围困起来。仿句:_参考答案一、1解析:A嫔pn;B椽chun;C锱z。答案:D2解析:“小李杜”中“小李”指晚唐诗人李商隐。答案:A3解析:为“专一”;为“统一”;为“承担”;为“背东西”。答案:C4解析:都作动词,译为“往,到”。B的,助词;C它,代土地。答案:AD5A6解析:C指唐以后的人;A、B、D均指秦至唐朝的人,主要指唐人。答案:C7解析:A钩心斗角,古义:宫室建筑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B古义:金玉珠宝等物,今义:“收藏”是“搜集保存”的意思,“经营”是“筹划、计划或组织”的意思;“精英”是“指出类拔萃的人”。D气候,古义:天气,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概况。答案:C8解析:与题干均为“消灭,灭族”之意。A类;C聚结;D类。答案:B9解析:与例句均为被动句,A、B、C均为状语后置。答案:D10(1)春光融融舞殿冷袖(2)复道行空不霁何虹(3)鼎铛玉石二、(一)11解析:语气助词,无义。A、C、D,均用在动词后,相当于“于之”。答案:B12解析:此指妻子儿女。答案:D13解析:A以为耻;B赞赏;C邀请,请允许我;D征召。答案:C14解析:省“之”代范冉。答案:D15解析:A这里不是叙说阔别之情的地方;C将要引起羡慕富贵的讥议啊;D因为母亲病故,而没有去赴任。答案:B16A17解析:“鄙视”不当。答案:C(二)18(1)困窘,这里指包围(2)差不多(3)向尊长进食(4)刚才19孔子叹了一口气,说道:“所信任的是眼睛呀,可是眼睛还不能完全相信;所依靠的是心呀,可是心还不足以依靠。弟子们,记住这一条:了解一个人可真不容易啊!”20说明知人论事要做到正确很不容易;千万不能凭一些表面现象主观臆断。(三)21欣赏山中的美景22整体(整个面貌)满目生机、引人入胜23浑然一体虚实结合(虚实相间)三、24南北文化,国内各民族文化,中外文化交流汇聚,相互融合,推陈出新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新奇多变的面貌。25解析:句式和修辞(排比、比喻)内容与话引吻合即可。答案:略客服唯一联系qq 1119139686 欢迎跟我们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