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条形统计图》《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1425515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条形统计图》《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条形统计图》《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条形统计图》《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乘法分配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条形统计图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乘法分配律课后反思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的“搭积木”的过程,而是一个“生态式孕育”的过程。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学习能力、情感与态度等方面解读教材,加强知识与生活、知识与学习者个人之见的联系,努力将“静态的”知识赋予“生命”、还原成“过程”。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我向学生提供了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探索出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认知矛盾,特意设计了让学生探究发现、交流讨论的活动,把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在探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活动中,学生提出的各种想法,说明学生的智力潜能是巨大的。所以我在这里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多说,谈谈各自不同的看法,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我尽可能少说,为的就是要多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教材的实施者,我根据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交流讨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方法,又能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教学反思本节课首先通过习题的回顾,大致掌握学生的知识存储程度,进一步巩固加法的运算定律,从而自然地引出“乘法是否也有这样的运算定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结合具体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举例验证,总结规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规律,将计算规律的探索学习与解决问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探索数学规律是有一个过程的,对这个过程的认识不是教师传授的,而是学生自己体验感受的,对学生已有的体验与感受及时的归纳总结,是提高探索能力的重要一环。本节课我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学生的观察、验证等形式,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去感受再经过学生的大胆交流,自然概括出乘法结合律的内容,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条形统计图教学反思条形统计图这一单元是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期第七单元的内容。本单元设计了学生熟悉而又现实的学习活动,统计的内容也与学生生活等联系十分密切。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时,例1让学生把给出的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先呈现学生的表示方式:统计表、画圆圈的象形图,再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通过条形图与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的对比,体会各自不同的特点。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图的优势。练习时,统计本班学生的生日,因为人数较多,学生明显感觉到: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不方便了。因此,想到例2类型,体验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必要性。于是学生改纵轴数据,完成95页做一做内容。捎带着就把例2类型学习了。而把例2作为一道巩固练习题,让学生通过完成两个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的,以1当2的),亲身体验以一当二的优势。最后得出:一格代表几,可以根据数据的大小进行选择。本节课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数据,使学生在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提高运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乘法分配律教学反思乘法分配律是四年级下册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比较难的一节抽象概念课。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重点并不是要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总结,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这节课我先用前边学习的运算定律进行复习导入,唤醒孩子们在研究这些定律时使用的方法。然后继续使用之前的植树活动引入,之后让学生们自己找数学信息、独立完成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们小组讨论,按照之前学习运算定律的方法去探究验证。随后引导学生们总结出规律,做习题。这节课中感觉到后半部分有些学生有点跟不上。虽然本节课在感知乘法分配律上下了不少工夫,但在乘法分配律的理解上还不够,因此在归纳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时,学生难以完整地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另外还有部分学困生对乘法分配律不太理解,运用时问题较多。果不其然,在对孩子们的“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的检查来看,效果不是很好。我发现这是好多学生不容易掌握的,很容易和乘法的结合律弄混淆。我就想搞清楚,到底孩子们是哪里没有搞清楚?于是课下又提问了几个老在分配律出错的孩子运算公式,发现有的孩子能结结巴巴地把公式背出来,有的是比较顺利地进行背诵。但是会顺利背诵公式的孩子们是哪里不会呢?这依然令我困惑。带着这个问题,我拿着生活中的25元的书包打比方,问问买23个和28个需要多少钱?孩子们算的很快。他们知道把23分解成20加上3,还有部分学生2825=(20+8)25,我当时一顿,哎还不是完全不会!孩子们在真正的生活中还是一大部分人会自觉的用乘法分配律。可是,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孩子们确实很难达到自觉地运用分配律去计算,特别是一些变式就更加的困难了。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有三四个孩子的下面的结果让我大跌眼镜2825=(20+8)25=20825,当时我就在想:孩子们把这两个公式记混淆了。果然,我给他们出了一道题7225=(89)25=825+925,我在给学生们一一讲解的时候,我就在反思,这一类问题出现是因为孩子们没有自觉观察算式特点的习惯。他们只是急匆匆的完成自己的作业,对于此类的计算的目的单纯得很就是只要得到答案,就忽略了计算的过程。我想,应该多出一点类似于(808)25,7225,1253225的这些题对孩子们进行相应的练习,这样来提高孩子们对公式概念的认识。在做题过程中慢慢的进行引导,经过两天多的反复练习,总算情况好了一些。出现这些情况我想还是备课不足导致的,今后我会更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易混点,这样上课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