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6491-2008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131207 上传时间:2017-09-2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BT 16491-2008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GBT 16491-2008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GBT 16491-2008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16491 2008 代替 16491 1996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008布 2009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 会 发布 16491 2008 目 次 前言 . 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及 符号 与说明 . 1 4 试验机主参数系列 . 2 5 技术要求 . 3 境与工作条件 . 3 验机的分级 . 3 力系统 . 3 力系统 . 4 形测量系统 . 5 移测量系统 . . .制系统 . 6 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 6 气设备 . 6 全保护装置 . 6 声 . 7 运输颠簸性能 . 7 他要求 . 7 6 检验方法 . 7 验条件 . 7 验用器具 . 7 力系统的检测 . 7 力系统的检测 . 伸计的检测 . 9 移测量系统的检测 . 9 制系统的检测 . 10 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 评定 . 10 气设备的检测 . 10 全保护装置的检查 . 10 声的检测 . 10 运输颠簸性能的试验 . 11 他要求的检查 . 11 7 检验规则 . 11 厂检验 . 11 式检验 . 11 定 规则 . 11 8 标志与包装 . 11 志 . 11 装 . 12 16491 2008 I 前 言 本标准 代替 16491子式万能试验机。 本标准与 16491子式万能试验机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 扩大了范围,将“ 电子式拉力试验机 ”和“ 电子式压力试验机” 也纳入到本标准中 (1996 年版的第 1 章;本版的第 1 章 ); 删除了一条术语 (1996 年版的 修改了 “表 1 符号 ”的 部分内容 ( 1996 年版的表 1;本 版的表 1) ; 修改了主参数系列部分内容 (1996 年版的第 4 章 ; 本版的第 4 章 ); 取消了试验机分级中 2 级和 3 级 两个级别 (1996 年版的 本版的 修改了最大容量不大于 5验机同轴度的要求 (1996 年版的 版的 增加了弯曲压头和 其两 支承硬度 的 要求 (1996 年版的 本版的 取消了 允许移动横梁分级调速及相应分级 数系的 规定 (1996 年版的 本版的 修改了 试验机 速度 相对误差 指标 和 速度检测时间的规定 ( 1996 年版的 版的 删除了有关标定值漂移 、 记录装置 的内容 (1996 年版的 本版的 修改了测力系统 零点相对误差、 鉴别力阈、零点漂移技术 指标 和计算方法 (1996 年版的 本版的 增加了控制系统技术要求 和测量方法的规定 (本版的 增加了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技术要求 和检测方法的规定 (本版的 修改了引伸 计部分技术指标,增加了引伸计分辨力的要求 (1996 年版的 本版的 修改 了有关电气设备 和装配质量的技术要求 、 增加了 有关 机械安全的 规定 (1996 年版的 版的 修改了 同轴度自动检测仪准确度的要求 (1996 年版的 本版的 修改了试验机同轴度检测的部分内容 (1996 年版的 本版的 取消 了附录 A(1996 年版的 附录 A)。 与本标准相关的金属力学试验方法国家标准主要有: 228 金属 材料 室温 拉伸试验方法 232 金属 材料 弯曲试验方法 7314 金属 材料 室温 压缩试验方法 本标准由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试验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 长春试验机研究所有限公司。 本标准 参加起草单位: 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华龙测试仪器有限公司、承德市金建检测仪器有限公司、浙江竞远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承德市精密试验机有限公司 、长春中联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金伟、孙善烨、赵又杰、张香玲、贾莉蓓、 王新华 、邵春平 。 本标准 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16491 16491 2008 1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以机械加力,采用 电子测量 技术测量力学性能参数的 电子式万能试验机的主参数系列、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与包装等内 容。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进行拉伸、压缩 、 弯曲 和剪切 等力学性能试验用的电子式万能试验机(以下简称试验机)。 本标准也适用 于电子式拉力试验机 和 电子式压力试验机。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2611 2007 试验机 通用技术要求 13634 2000/2004 单轴 试验机检验用 标准 测力仪 的校准 ( 2004, of of ; 2002/2004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 第 1 部分:拉力和(或)压力试验机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 ( 500 1: 2004,of : of 22066 2008 静力单轴试验机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评定 6146 2007 引伸计技术条件 6147 2007 试验机包装、包装 标 志 、储运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及 符号 与说明 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分辨力 指示装置可有意义地辨别被指示量两相邻值的能力。 13983 1992, 定义 别力阈 试验机的示值产生一个可觉察变化响应的最小输入变化。 符号 与说明 本标准使用的符号、单位与 说明 见表 1。 16491 2008 2 表 1 符号 符号 单位 说 明 a % 力 指示装置的相 对分辨力 b % 测力系统的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D 梁位移 检 测用 的百分表 ( 或 千分表、 钢直尺 ) 指示的位移 值 一位 移量 的三次测量中,位移指示装置 三次 示值的算术平均值 e % 加 力系统中 上、下夹头和试样钳口的中心线与试验机加力轴线 的同轴度 卸除力以后被检试验机力指示装置的残余示值 N 力的测量范围的下限值 测力系统 的 零点漂移示值 0f % 测力系统 的 零点相对误差 m 引伸计指示的进程位移示值 m 标定器给出的位移值 L 同一测量点,同一次测量中,检 验 试样两侧变形的算术平均值 同一测量点,同 一次测量中,检 验 试样变形较大一侧的变形值 Nb ) 背景噪声 Nc ) 噪声修正值 ) 试验机工作时 测量的最大噪声 q % 测力系统的示值相对误差 % 横梁位移示值相对误差 % 引伸计示值相对误差 % 引伸计标距相对误差 r N 力指示装置的分辨力 m 引伸计 的 分辨力 u % 引伸计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V mm/梁移动速度的标称值 mm/一 横梁 移动速度,三次实测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w % 横梁 移动 速度相对误差 z % 测力系统 的 零点漂移 ) 试验机工作 时的 噪声 v % 测力系统 的 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4 试验机主 参数 系列 试验机的主参数为最大试验力并按主参数划分试验机规格, 同时也表征试验机力的最大容量 。 试验机主参数宜 从 表 2 中 选取 ,试验机的主参数系列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16491 2008 3 表 2 试验机主参数系列 5 技术要求 环境与工作条件 在下列条件下 试验机应 能 正常工作: a) 室温 10 35范围内; b) 相对湿度 不大于 80; c) 周围无振 动、无腐蚀性介质和无较强电磁场干扰的环境中; d) 电源电压的变化在额定电压的 10以内; e) 在稳固的基础上正确安装,水平度为 l 000。 试验机的分级 试验机 按其 测 量 力 的量值 和 变形 量值与其 他参数所 具有的准确度,以及试验机性能能够达到的多项技术指标 划分为 和 1 级 两 个级别 。 各级别的 技术指标见 表 3 表 7。 表 3 试验机级别和 测力系统 允许误差 试验机级别 最大允许值 % 示值相对误差 q 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b 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v 零点相对误差 对分辨力 a 加力系统 般要求 验机机架应具有足 够的刚性和试验空间,应能方便 地进行各种试验并 应 便于试样、试样夹 具 和试验机附件的装卸以及标准测力仪的安装与使用。 验机在施加和卸除力的过程中应平稳,无冲击和振动现象。 伸试验夹持装置 拉伸试验的 试样夹持装置在任意位置上和施加力的过程中,上、下夹头和试样钳口的中心线应与试验机的加力轴线同轴,其同轴度: 对于最大容量不大于 5试验机不应超过 200 对于最大容量大于 5试验机应符合表 4 的规定。 试验机 主参数系列 最大容量 .5 l、 2、 5 10、 20( 30) 、 50 100、 200( 300) 、 500( 600) l 000 注 :“()”内的参数为不优先推荐的参数。 16491 2008 4 表 4 同轴度 最大允许值 试验机级别 同轴度最大允许值 % 2 1 15 夹头应保证夹持可靠,在夹持部分的全长内应均匀地夹紧试样,并应能对试样施加试验机的最大力 值 。在加力状态下或试验过程中试样与夹头不应产生相对滑移。 夹头在卸除力或做试样的拉断试验后,钳口各部位应无损伤。 钳口应具有互换性。 压缩试验装置 、下压板的中心线应与机架的中心线重合。压板的球面支承应配合良好、活动自如。 板的工作表面应光滑、平整,表面粗糙度 参数 最大允许值为 板的 洛氏 硬度 不 应 低于 55 压板的工作面上应清晰地刻有试样定位用的不同直径的同心圆刻线或互成 90角 的刻线,刻线的深度和宽度以便于观察 且不影响试验结果 为宜。 曲试验装置 曲 压头与两个弯曲支座之间应平行 ,弯曲 压头与 两 支承的 洛氏 硬度 不 应 低于 50 个弯曲支座的高度应一致。 曲试验装置上标尺的零位线应与加力轴线重合 。 动横梁 动横梁的水平度应在 000 以内。 移动横梁在工作行程内移动时应平稳。 移动横梁的 移动 速度宜在 1 000mm/围以内 。 在零试验力条件下,横梁移动 速度与设定速度标称值相对误差应符合表 5 的规定。 表 5 横梁 移动 速度相对误差 试验机级别 横梁 移动 速度相对误差 % 1 梁 移动 速度与允许施加的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对于试验机最大容量不大于 5试验机,在横梁的任何 移动 速度下 应能 施加试验机的最大力 值 ; b) 对于试验机最大容量大于 5试验机 : 1) 移动速度不大于 50, 应能 施加试验机的最大力 值; 2) 移动速度大于 50, 能够 施加的试验力不应小于试验机最大力的 25 。 力系统 般要求 力系统通过 计算机 的显示 器 或 数 字 式指示装置 应能 实 时连续地 显 示施加到试样上的力 值 。 指示装置显示的数 据和图形 应清晰,易于读取,应能显示其示值范围的零点和最大值,并有加力方向的指示(如“ +”或“ -”)。无论何种类型的指示装置均应以力的单位直接显示力值。 在施加或卸除力的过 16491 2008 5 程中力的指示应平稳 , 不应有冲击、停顿和跳动。 字式指示装置的分辨力 r 定义为: 在试验机的电动机和控制系统均启动、力传感器不受力的情况下,如果示值变动不大于一个增量,则认为其分辨力为一个增量;如果示值变动大于一个增量,则认为其分辨力等于变动范围的一半加上一个增量。 验机 应能准确地 存储、 指示和 记录 试验过程 的最大试验力。 力系统应具有调零和 (或 )清零的功能。 验机使用前,预热时间不应超过 30热后, 在 15的零点漂移 应符合表 6 的规定 。 表 6 测力系统漂移允许值 试验机级别 零点漂移 % 1 项允许误差和相对分辨力 试验机测力系统的示值相对误差 q、 示值重复性相对误差 b、 示值进回程 (可逆性 )相对误差 v ( 根据 需要 规定 ) 、 零点相对误差0a 按试验机的不同级别应分别符合表 3 的规定。 别力阈 试验机测力系统的鉴别力阈不应大于 F。 形测量系统 形测量系统 变形测量系统 由变形传感器和试验机 的 变形 信号 测量 显示 单元组成。为统一术 语 ,便于引用引伸计标准,变形测量系统以下统称为引伸计。 注 : “引伸计”术语的含义就是指位移测量装置并包括指示或记录该位移的系统。 伸计 一 般要求 引伸计的一般要求应符合 规定。 引伸计应 有调零和 (或 )清零的功能 。 伸计的 各项允许误差和相对分辨力 引伸计的标距相对误差 、 示值 误差、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分辨力应符合 表 7 的规定。 表 7 引伸计 级别和引伸计各项允许误差 引伸计 级别 最大允许值 标距相对误差 分辨力 a 示值误差 a 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u % 相对 % 绝对 对误差 绝对误差 (ti ) m B/T 16491 2008 6 注 1:用户宜根据试验方法与变形测量的准确度要求来配备和选用合适级别的引伸计。 注 2:配备引伸计时,引伸计的级别宜与试验机的级别一致 。 a 取其中较大者。 位移测量系统 动横梁位移指示装置的 最低 分辨力 为 测量范围内 ,移动横梁位移示值相对误差 控制系统 一般要求 控制系统应采用 闭环控制方式,应具有应力、应变、位移三种控制方式 。在不同控制方式转换过程中试验机的运行应平顺,无影响试验结果 的振动和过冲。 应力(力)控制 在 可控制的 应 力 (力 )速率 范围内 : 对 于 试验机 ,应力 (力 )速率相对误差 的最大允许值为 1%,应 力 (力 )保持相对误差 的最大允许值为 1%; 对 于 1级试验机 ,应力 (力 )速率相对误差 的最大允许值为 2%,应力 (力 )保持相对误差 的最大允许值为 2%。 制造者应在产品说明书或技术文件中 给出试验机能够控制的 应力 (力 )速率范围。 变(变形)控制 在 可控制的应变(变形) 速率范围内: 对于 试验机 ,应 变 (变形 )速率相对误差 的最大允许值为 1%,应 变 (变形 )保持相对误差 的最大允许值为 1%; 对 于 1 级试验机 ,应 变 (变形 )速率相对误差 的最大允许值为 2%,应 变 (变形 )保持相对误差 的最大允许值为 2%。 制造者应在产品说明书或技术文件中 给出试验机能够控制的 应变(变形 )速率范围。 算机数据采集系统 感器 频带宽度应满足 22066 2008 中 要求。 据采 集速率 不 应 低于 15 次 /s(有效采集点) 。 试验机型式评价 时 、 硬件更 新 设计 及 软件 升级 后均应按 22066 2008 进行评定,评定结果应符合 22066 2008 中 规 定 。 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应符合 2611 2007 中第 7 章的 规定 。 安全保护装置 验机 应有力的 过载保护装置 ,当 施加的 力超过 试验机 最大容量的 2% 10%时, 过载保护装置应保证 试验机 自动停机。 验机 应有 超过 移动横梁 极限 位置保护装置,当横梁 移动到 设定的 上、下极限位置时,限位装置应立即动作,使其自动停止移动。 验过程中当 试样断 裂 后,试验机应自动停机 或按设定模式返回后停机 。 16491 2008 7 噪声 试验机工作时 的 噪声声级,对于最大容量 小 于 500 试验机不应超过 70A); 对于最大容量不小于 500 试验机不应超过 75A)。 耐运输颠簸性能 试验机在包装条件下,应能承受运输颠簸试验而无损坏。试验后 ,试验机不经调修 (不包括操作程序准许的正常调整 ), 仍应符合本标准的全部技术要求。 其他要求 试验机 的 基本要求、装配质量、机械安全防护 和外观质量 等,应符合 2611 2007 中 第 3 章、第 4 章和第 10 章的 规定。 6 检验方法 验条件 试验机应在 定的环境与工作条件下进行检验。在检验测力系统 和引伸计 的过程中,温度的波动范围不宜大于 2。 验用器具 检验试验机用的标准仪器、量具和检具如下: a) 符合 136342000 第 7 章 规定的标准测力仪或 力的测量准确到 以内的 专用检验 砝码; b) 最大 允许 测量误差 为 2%的同轴度自动测试仪 (或准确度与其相当的其他测量装置 )或重锤; c) 表面粗糙度测试仪; d) 洛氏硬度计; e) 分辨力为 1 100s 的秒表; f) ( 0 30) 程的 1 级百分表、 ( 0 1) 程的 1 级千分表和磁力表座, 1 000程 最大允许 误差为 钢直尺; g) m 的水平仪; h) 2 级 声级计; i) 符合 146 定的引伸计标定器; j) 绝缘电阻测试仪; k) 耐电压测试仪; l) 通用量具; m) 钢制或铜与铝制的同轴度检验试样(标距不小于 100距部分直径通常为 10 12距部分与两头部的同轴度 为 ; n) 各种试样 (试样的数量应与拉力钳口的套数相同,试样的截面尺寸应适合各种圆试样和板试样的拉力钳口)。 加力系统的检测 验机在进行力值检测前首先应 按 其一般 工作性能进行检测 ,只有当试验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才能进行以后的各项检测 。 试验机上安装一个拉伸试样 (最好在施加试验机的最大试验力后该试样不产生塑性变形 ),然 16491 2008 8 后对试样缓慢加力直至试验机的最大力再慢慢卸除,在加、卸力的过程中检查 观 测检验 据试验机力最大容量选择 下述两 种方法 之一检测 加力系统同轴度 ,如试验机配置多套夹头,应分别 对应每一夹头 进行 检 测 。 a) 对于不大于 5 试验机使用重锤法检 测 ,检 测 时在 上夹头 中心吊一重锤,重锤的中心 与下夹头 中心 的同轴度 不应超过 200 b) 对于大于 5 试验机 ,使用 规定的同轴度测试仪 (或其他相应准确度的测量装置 )和 6.2 m)规定的 同轴度检验试样进行检 测。检测 时, 将同轴度检验试样夹持在相应夹具上,并将同轴度自动测试仪的变形测量装置安装到检验试样的标距之间, 施加试验机最大力 1的初始力,在试验机最大力 2 4 的范 围内按顺 序 在不同试验力下检 测五点,测量检 验试样相对 两侧的弹性变形,在相互垂直的方向上各测二次。检测中使用的最大力不应超过检验 试样的弹性极限。 同轴度 e 按公式( 1)计算: 100m a x L ( 1) 每次检测 的结果均应满足表 4 的要求。 可能, 对应每种夹头的 最大 钳口使用试验机最大力的 80%以上的力做 一根试样的拉断试验,来检 查 钳口的夹持及钳口的损 伤等情况,检 查 结果应满足 要求。 同时观测检 查 通过实际 测量或观测检 查 板工作表面的粗糙度用 6.2 c) 规定的 表面 粗糙度测试仪检 测 ,其结果应满足 要求。 缩试验装置 压板 和弯曲试验装置压头及 两 支承 的硬度使用 6.2 d)规定的 洛氏硬度计进行检测 , 并应满足 相关 要求。 动横梁的水平度使用 6.2 g)规定的水平仪检测。检测 时,将水平仪放在横梁中间,在横 梁移动范围的至少四个位置上进行检测 ,其结果应满足 要求。 梁 移动 速度的检 测 方法如下: 在试验机 标称的横梁移动 速度范围内 任选 五个以上速度 测量 点 (低于 速度 可不进行检测 ), 使用秒表并按速度的 高低 分别选用千分表、百分表或钢直尺 进行测量。 对应不同的横梁移动速度范围,应检测的规定时间的横梁移动距离见表 8。 表 8 规定时间的横梁移动距离 横梁移动速度范围 mm/测量的横梁移动距离 试验机 1 级试验机 0横梁移动距离 20横梁移动距离 0横梁移动距离 15横梁移动距离 10 10横梁移动距离 5横梁移动距离 10 4横梁移动距离 2横梁移动距离 16491 2008 9 检 测 时应记录每次检测的时间和对应的横梁移动距离 ,对 每 个 速度 测量点 检测三遍 。 横梁 移动 速度相对误差 w 按公式( 2)计算: 100 V i ( 2) 检测 结果应满足 要求 。 梁 移动 速度 和 允许施加的试验力可通过对试样做拉伸或压缩试验进行检 测 。检 测 时,应根据试验机的最大容量或分别在横梁 移动 速度大于和不大于 50情况下对试样进行加力试验,检测 结果应满足 要求。 力系统的检 测 测检 查 和分辨力的 判 定 通过 实际试验 (或与其他检 测 试验结合进行 ),在试验过程中观测检 查 力指示装置的分辨力 r,应在试验机的电动机和控制系统均启动、在零试验力的情况下 按 规定 通过观测和计算进行判定。 点漂移的检 测 试验机经规定时间的预热后,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如测力系统 的力范围分 多档 ,则置于最小测量范围的档位 ,在规定时间内检 测 零点漂移,其结果应满足 要求。 零点漂移 z 按公式( 3)计算: 100 ( 3) 项允许误差 和 相对分辨力 的检 测 试验机力的各项允许误差使用 6.2 a)规定的标准测力仪(或专用检验砝码)进行检测。检测时应根据试验机的级别正确选择 标准 测力仪的级别,使测力仪测量误差的最大允许值不大于被检试验机 力的示值 误差 最大允许值的三分之一。 试验机 测力系统相对分辨力 a 和示值相对误差 q、示值重复性 相对 误差b、示值进回程相对误差 v 按 定 的方法 进行 检测 。 零点相对误差04)计算,各项检 测 结果应满足 要求。 100 ( 4) 别力阈的检 测 试验机测力系统的鉴别力阈采 用下述方法检 测 : 在零试验力状态下,当施加 以后至少应产生一个数字增量的变化 。 形测量系统 的检 测 引伸计的一般要求、 各项允许误差和分辨力 按 6146 2007 第 6 章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 ,其结果应 分别 满足 要求。 位 移 测量 系统 的 检测 测检查 横梁 位移测量系统分辨力,其结果应满足 5. 要求。 梁 位移测量系统示值相对误差选用 6.2 f)规定的 合适量具进行检 测。检测 时,在移 动横梁 16491 2008 10 的工作范围内至少选两个间隔进行测量,每个间隔测量三次,其 结果应满足 要求 。 横梁位移示值相对误差 公式( 6)计算: 100 D ( 6) 控制系统的检 测 选择一 合 适试样进行应力 速率控制和 应变 速率 控制试验 ,并在试验过程中变换控制模式。 试验结束后 , 检查 应力 应变 曲线 、应力 时间曲线、应变 时间曲线, 并应满足 求 。 在 应力 (力 ) 时间 曲线上取点,取点位置为应力(力) 速率 控制段的 10%和 90%处附近,计算实际的应力(力)速率 与应力(力) 速率 设定值 的相对误差, 并 应 满足 关应力速率 的要求。 应变 (变形 ) 时间 曲线上取 点,取点位置为应 变 ( 变形 ) 速率 控制段的 10%和 90%处附近,计算实际的应 变 ( 变形 )速率 与应变(变形) 速率 设定值 的相对误差, 并 应 满足 关应变速率 的要求。 择一 合 适试样进行应力保持 和 应变保持控制试验 ,试验结束后,分析应力 时间曲线、应变 时间曲线,计算应力 值 保持相对误差、应变 值 保持相对误差, 其结果 应分别满足 关要求。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 评定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应 按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测和评定 ,其结果应满足 要求。 电气设备的检测 电气设备应使用绝缘电阻 测试仪 和耐电压测试仪 进行测量 、 试验 和观测检查,其结果应满足 全保护装置的检 查 择一个在 试验机最大力下不 产生 屈服的试样 装夹到试验机上 ,启动试验机缓慢施加力,当施加的力超过试验机最大 容量 的 2% 10%时, 过 载保护 装置应满足 要求。 动试验机,让 移动 横梁以试验机最高速度移动,当 移动 横梁达到其工作范围的上、下极限位置时,限位装置应满足 要求。 噪声的检 测 验机噪声使用 6.2 h) 规定的声级计检 测 。检 测 时, 启动试验机,施加试验机最大试验力 80%以上的力 ,将声级计的 传声器面向声源水平放置,距试验机 距地面高度为 绕试验机四周测量不应少于 6 点,以各测量点测得的最大值作为试验机的噪声,测量结果应满足 要求。 量试验机噪声前,应先测量背景 (环境 )噪声,其值应比试验机噪声声级至少低 10)。若 相差小于 3),则测量结果无效。 若相差 3)10)时,应 根据 表 9 选取相应修正值按公式(7)进行修正。 表 9 噪声修正值 单位为分贝 ) 5 69 10 3 2 1 16491 2008 11 试验 机噪声 按公式( 7)计算: = Ni, (7) 耐运输颠簸性能的 试验 将试验机包装件装到载重量不小于 4t 的载重汽车车厢后部,以 25km/h 40km/h 的速度在三级公路的中级路面上进行 100上的运输试验。 经运输试验后,不经调修,按本标准要求全面进行检验,其结果应满足 要求。 其 他要求 的检 查 试验机的基本要求、装配质量、机械安全和外观质 量应按 2611 3 章、 第 4 章和第 10章的要求进行实际检测或观测检查。 7 检验规则 厂检验 厂检验项目为 除 外的全部 项目。 取得合格证方能出厂。 厂检验主要项目的实测数据应记入出厂 合格证中。 产品取得合格证方能出厂。 式检验 式检验 项目应为本标准规定的全部 技术要求 的所有项目 。 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 a) 新 产品试制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定型鉴定 或型 式评价 时 ; b) 产品正式生产后,其结构设计、材料、工艺 及关键的配套元器件 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c) 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 ; d) 国家质量监督 检验 机构提出进行型式试验的要求时。 判定规则 于出 厂检验,每台试验机出厂检验项目的合格率应达到 100方为合格。 于型式检验,当批量不大于 50 台时,抽样 2 台,若检验后 样本中 有 1 台不合格 品 ,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当批量大于 50 台时,抽样 5 台,若检验后样本中出现 2 台或 2 台以上的不合格品,则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批。 8 标志与包装 志 验机应有铭牌,其内容 包括: a) 名称; b) 型号; c) 试验机最大 容量 ; d) 试验机级别; e) 出厂日期、编号; f) 制造厂名称 或标志 。 于执行本标准的产品,应在产品或产品使用说明书上标明本标准编号和名称。 16491 2008 12 装 试验机的包装应为防水、防尘、防锈 组合的 复合防护包装。 试验机的包装应符合 6147 2007 中 规定。 包装箱上的收发货标志和储运图示标志,应符合 6147 2007 中第 6 章的规定。 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