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9657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峰二中2014级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 史 试 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1至4页,第卷5至8页。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 卷 选择题(共48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1975在中国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中写道:“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这反映出秦朝官吏应 A公正执法 B.忠于国君 C.尚贤使能 D.廉洁从政2. 国语鲁语上说:“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这表明A.诸侯五年朝觐周王四次 B.诸侯应向周王申报财产 C.分封制具有制度性保障 D.分封制以礼乐制为基础3.有学者指出:“古代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四位皇帝描写正确的是A秦皇初创中央集权,地方行州郡县 B汉武设内外朝制度,加强君权C宋太祖以三权分立原则分割军政财权 D清圣祖以军机处提高行政效率4.据南台备要记载:“江浙省调兵剿捕之际,行省官凡有轻重事务,若是一一咨禀,诚恐缓不及事。(如今)凡有调遣军情重事及创动官钱,不须咨禀,交他(们)从便区处。”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元代的江浙行省A与中央权力之争难以调和 B获得了紧急事务处置权C行政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 D权力不再受到中央节制5.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杨文定亦但以太常少卿入,不兼部臣,亦无散官,故其权甚轻;然各衙门奏章皆送阁下票旨,事权所在,其势不得不重。”从这一记载中,可以确认明代内阁A逐步上升为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将逐步控制国家决策大权 C职责和权力趋向位高权重 D化解了皇帝集权与内阁分权的矛盾6.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 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 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材料反映出的主要观点是A. 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 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C. 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D. 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7.“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的是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8罗马帝国的建立者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各族和能力上完全不同的各色人等,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统治起来困难至极。”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为了解决这一困难,采取的最主要措施是A发展军事力量,加强统治 B变革法律,实行万民法协调各阶层关系C完善法律体系,编纂民法大全 D建立行省,加强对各地区的有效控制9.1801年,时任总统的麦迪逊在致约瑟夫普里斯特利的信中写道:我们再也不能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新东西了。我们共和国幅员辽阔这一点是新的。它提供了新的证据,表明盂德斯鸠认为共和国只能在一小片领土上生存的理论是错误的。此时的“新”指A.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B.联邦政体、三权分立C.民族独立、创立共和 D.邦联政体、地方独立10.19世纪70年代的欧洲流传这样一句妙语:欧洲失去了一个主妇,却迎来了一位主人。使这位“主妇”变成“主人”的决定性事件是A. 德意志统一 B美国南北战争 C光荣革命 D法国大革命11.余秋雨2001年在其文章扼守秋天中写道:“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英国曾经“做了”“ 跨了”什么? 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1688年的“光荣革命”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A. B. C. D.12.1877年5月,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西蒙内阁辞职,任命布罗伊组阁,此举被共和派视为无视议会多数意愿。众议院363名共和派议员提出议案拒绝信任新政府,麦克马洪采取极端措施,在参议院同意下将众议院解散,并确定在当年10月进行重选。据此可知,当时的法国A君主派复辟帝制成功 B共和派力量弱于君主派C君主派复辟帝制失败 D共和国的前途出现危机13.德国社会民主党领导人威廉李卜克内西说:你如果想了解德国,就必须抓住这样一个事实:德国特别是普鲁士,是一个倒立着的金字塔,牢牢埋在地里的塔尖是普鲁士士兵头盔上的尖铁,一切都是由它托着的。这句话从本质上揭示了德国A军国主义根深蒂固 B经济基础薄弱 C钢铁工业发达 D普鲁士地位特殊14.清朝咸丰年间夷场行中写道: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高高下下嘘蜃气,十十五五罗蜂房;青红黄绿辩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这些诗句揭露了列强A攫取领事裁判权 B强建租界 C强开通商口岸 D割占香港15.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的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得更宽阔。造成西方列强相互感谢的纽带是A片面最惠国待遇 B资本主义制度 C开辟中国市场 D享有领事裁判权16.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17.美国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麦德林可卡因垄断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其允许可卡因合法化,还须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甲午战争 C中法战争 D鸦片战争18.2013年2月中国新闻网美日在美本土举行联合登陆演习报道:“此次联合演习于上月22日开始,2月中旬结束有观察人士认为,美国通过军演来训练日本登陆和夺岛作战的能力,有为钓鱼岛局势埋下“伏笔”的可能此次是日本一个月内的第三次目标性极强的军演。”历史上美日勾结以针对中国的事件是A1894年日本悬挂美国国旗突然发动黄海海战 B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 C七七事变后美国继续保持与日本的贸易往来 D二战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19.毛泽东说:中国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谈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正规”的含义不包括A有了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B有了资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有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D有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作核心20. 有学者提出:只有当“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不是某个方面的而是全方位的(包括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军事领导),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的,不是辅助性的而是主导性的”时,中国革命才能说是进入了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那么依据这一观点,中国进入“完全意义上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标志应该是A五四运动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国民革命运动 D南昌起义21.最近,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为增补共产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的照片费尽周折。假设寻找时发现了下列原始材料,能佐证他出席中共一大的是A1921年10月开往上海的船票 B1919年签发的苏联护照C1921年7月初和马林在上海的合影 D1925年向共产国际汇报五卅运动情况的俄文原稿22.我们希望社会上革命分子,大家都集中到中国国民党,促使国民革命运动得以迅速实现;同时希望中国国民党断然抛弃依赖外力及军阀两种旧观念以树立国民革命之真正领袖地位。上述1923年中国共产党“三大”宣传内容不能反映中国共产党A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 B希望国民党进行改组 C主张与国民党实现合并 D承认国民党的领导地位23.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7 年9 月由国民党公布)提出抗日的三项主张: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实现民权政治,召开国民大会,以制定宪法与规定救国方针;实现中国人民之幸福与愉快的生活。这三项主张的主旨是A国共捐弃前嫌再度合作 B在三民主义基础上团结抗战C国民党承认中共合法地位 D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4.“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为人类的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代以后,我们的民族历经磨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自那时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民族经历磨难”开始于鸦片战争 B“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原因是列强侵略和制度落后 C“仁人志士奋起反抗”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D“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说明近代没有正确的革命道路历 史 试 卷第卷 非选择题(共52分)25(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承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令批准不能见诸实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涉。 钦定宪法大纲材料二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定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本约法施行后,限十个月内由临时大总统召集国会。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材料三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可是,“十年以前,非特一般人不知共和为何物,即知识阶级亦鲜解共和真理”,更有甚者,许多人“不但不知共和的好处,反而希望满清复辟”。“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董方奎评孙中山晚年政体思想的飞跃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的统治权力依据什么思想?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什么原则?统治权力的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材料一与材料二相比,本质和目的有何不同?(12分)(2)材料二哪些内容旨在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的规定有何进步意义?(6分)(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怎样反思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失败的?(4分)26(14分)、政治制度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的制度创新过程中实现政治发展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雅典公民大会的设置主要经历了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公民大会是全体公民参与城邦事务的政治机构,是雅典唯一的立法机构,以各种方式完全控制着雅典的行政和司法,一切重大问题都只能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最终决议。在形式上,它是唯一囊括了所有雅典公民的政治机构。在实践上,它给予雅典公民最好的民主政治训练。 雅典公民大会初探 材料二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材料三 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四 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 分别指出其代表的政体是什么?(4分)(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三,说明其政体在权力结构上有何异同?(8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军事奇才”、“常胜将军”之誉的刘伯承元帅,晚年拒看电视屏幕上的战争场景。他多次感慨道:“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他们都是农民的子弟,一场战争要损伤多少家庭啊。就是因为这个,每在战前我们连觉都睡不好。现在战争结束了,我就不愿看、怕看战争的场面我至今仍看到无数同胞为我们铺设的一条血肉模糊的路,我们是踏着他们的尸体走向胜利的。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马佳:刘帅为什么拒看战争片 “我不管你是哪一个战场,我不管你是谁的国家,我不管你对谁效忠、对谁背叛,我不管你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我不管你对正义或不正义怎么诠释,我可不可以说,所有被时代践踏、污辱、伤害的人,都是我的兄弟、我的姊妹。”摘自龙应台: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材料二 当然,高度重视群众工作的毛泽东,也非常清楚八路军对日作战的巨大号召力和形象感染力。平型关战斗当天,在前方只报“数百”,具体歼敌数还不明的情况下,毛泽东就对外宣布“将敌万余击溃,击毙甚多”,其目的也即在此。受此影响,抗战开始后不久,各部队就一律采取了数字加倍上报和加倍发表战果的做法。此一策略虽然在客观上存在很大的负面影响,但也显示了相当的宣传效力。杨奎松:从阶级革命的长远眼光看问题毛泽东超出常人之处国共双方对于歼敌数量的统计也全然不同。 比如淮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 全解记载为“消灭国民党军55.5万余人。其中俘虏32万余人,毙伤17万余人,投诚3.5万余人,起义、改编 2.8万余人华东、中原人民解放军计有:阵亡 2.5 万余人,负伤 9.8万余人,失踪 1.1万余人,合计 13.6 万余人”。国民党方面的记载是“歼匪虽达四十万而国军牺牲三十余万”。两方数据一比较,解放军认为歼灭国民党军队五十五万五千余人,国民党只承认三十余万人,解放军承认损失三万六千余人(不含负伤数),国民党则记载为四十万,即便把负伤者算进去,也远远达不到国民党方面的标准。遗憾的是,由于大部分档案未能得到公开,后世治史者就只能根据以前的“宣布”来治史,加上以往两岸交流的阻塞,导致各说各的,许多战果经过数十年之后仍旧无法得到统一,这就给治史者带来了很大的困惑。而这些“宣布”在没有得到两岸档案的比对,又或者没有条件去证实时,“矛盾”就会在正式出版物中继续延续下去,并流传开来。胡博:“复活”的军团材料三 三大战役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 144 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摘自百度百科材料四 抗日战争的胜利,反而成为中国内战的开端。中日战争期间不断在华北日本占领区发展游击队的中共军队,战后迅速扩张至东北。而二次大战结束前立即占领满洲国的苏联,一方面拒绝撤军,另一方面则扶持中共军队接替对东北的占领。直至民国三十五年苏军始从东北撤离,蒋中正亦派遣了最精锐的国军部队前去接收东北,内战遂于此时爆发。美国曾派遣马歇尔将军来华调停国共冲突,然国共双方皆缺乏停火诚意。国民政府本应利用战后复原的机会,努力经营已残破不堪的民生经济,然而大小官员以胜利者姿态回到东部,贪腐横行,接收一时被认为“劫收”。内战使得修养生息的期望顿成泡影,高额军事开支迫使国民政府采取错误的金融政策,随后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民怨造成社会动荡不安,政府效能愈益低落。然而致命的打击仍来自战场的失败。民国三十八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于北京成立,十二月七日中华民国政府迁都台北。在情势危急的内战中,国民政府仍试图进行宪法的制定与实施。民国三十七年四月十八日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于南京集会,通过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摘自台湾高中历史教科书第二册第 189 到 191 页(1)材料一中,晚年的刘伯承元帅与台湾著名女作家龙应台对国共内战有何相同看法?(2分)他(她)们是依据什么价值尺度来评价这场战争的?(2 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国共两党在歼敌数量的统计上有很大分歧的原因(4 分)。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2分)(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海峡两岸历史教科书在“国共内战”表述着力点的差异(4 分)。如果让你来编这段教科书,你将怎样处理?(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