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黄芪生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

上传人:H****r 文档编号:130799 上传时间:2017-09-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黄芪生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绿色黄芪生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绿色黄芪生产技术标准》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吉 林 省 地 方 标 准 绿色 黄芪 生产 技术 标准 编制说明 (报批 稿 ) 吉林农业大学 2011 年 6 月 28 日 备案号: 2 吉林省 地方标准 绿色 黄芪 生产 技术 标准 编制说明 一、 任务来源 吉林省农委中药材发展中心经吉林省农委同意, 2002 年 8 月向吉林省质量监督局提出了制定吉林省 黄芪 生产质量标准申请,吉林省质量监督局受理了申请, 2003 年 3 月由吉林省农委中药材发展中心负责上报了制订吉林省 黄芪 生产质量标准的立项任务书,自 2003 年4 月以来,吉林省农委中药材发展中心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分别负责标准的 协调和制订工作,起草工作组依据我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指导性原则,在征求我国 黄芪 产区及其加工厂家的意见后,制订出吉林省 黄芪 生产质量标准草案。 2011 年 根据吉林省的实际情况修订现有 吉林省 绿色 黄芪 生产质量标准 , 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黄芪 栽培技术 , 形成较为科学的适合我省应用的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规范 黄芪 生产。 根据 2010 年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下达的“关于申报 2010 年吉林省地方标准制 (修 )定农业项目计划的通知” , 吉林省 中药材发展中心 、 吉林农业大学 共同负责 修订 吉林省 绿色 黄芪 生产 质量标准 。 3 二、 标准编制的 目的 黄芪( 为 豆 科植物 膜荚黄芪 ) 和 蒙古黄芪( 干燥根部。 神农本草经 将其列为上品 。古代写作黄耆, 李时珍 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 “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具有 益气固表 、敛汗固脱、托疮生肌、 利水消肿 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 崩漏 ,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血虚 萎黄,内热 消渴 ,慢性肾炎,蛋白尿, 糖尿病等。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 黄芪属 有 2 0 0 0 余种 植物, 是干旱地区和高山地带的一个主要的植物类 群 , 主要分布于北温带 , 稀见于北美洲和大洋洲 , 中亚和西亚为本属的分布中心。我国 2 5 0 余种 ,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地区。 中国药典 收载 2 种, 膜荚黄芪 和 蒙古黄芪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及华东诸省区。 吉林 省是 黄芪 的主产区, 多年来,由于无限制的滥采乱挖,野生黄芪 资源已尽枯竭,而少量的人工栽培技术不规范,药材质量根本得不到保证。建立 黄芪 无公害规范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对于保证 黄芪药材的质量,达到“安全、有效、稳定、可控”,最终实现 黄芪 的规范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新标准的 推广能够规范我省的 黄 芪 生产技术, 能够提高 黄芪 人工栽培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充分利用我省原材料和气候资源优势,增加黄芪 产业的国内外市场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4 设提供技术支撑。 三、 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按照 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和规定编写标准内容。 (二) 本 规定了吉林省 黄芪 规范化栽培的产地环境、术语和定义、选地与整地、育苗、苗木定植、 田间管理、病虫鼠害防治、采收加工、包装运输和质量管理等内容。 在技术要求中, 根据 编写单位 在多年开展“无公害 黄芪 生产技术研究”的成果 ,以及在实际生产、科研、推广 黄芪 技术的 田间试验结果和实验室实验分析得出的实验数据,作为编制依据。 标准制订以中药材生产技术质量管理规范 (为指导,从而保证了技术要求的科学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 标准制定的主要过程 1、前期工作。 该标准立项后,标准起草小组立即着手进行有关黄芪 标准方面的省内外调研及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查新工作。在大量收集、整理和分析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的有关技术资料,并按制定标准的要求进行分类整理, 起草人员将 黄芪药材 的质量要求、 黄芪 生产技术规范、繁殖技术 等 最新 的研究数据 写入标准,为科学制定标准奠定了良好基础。 2、任务下达。 2010 年 4 月,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正式下达 吉林省 绿色 黄芪 生产技术规程 地方标准修订的 5 任务。 3、编制提纲。 2010 年 6 月,修订小组通过认真研究讨论,提出了修订提纲,决定新修订规程的大致框架即分为六部分。 4、起草文本。 2010 年 7 月, 起草人员认真查阅了标准制定的有关文件, 通过参加标准宣贯培训, 对标准的格式、内容、术语表达方式等进行了深入学习, 严格 遵循 准化工作导则 所规定的标准编写要求和格式起草了 吉林省 绿色 黄芪 生产技术规程 。起草小组成员对标准的草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5、征求意见。 2011 年 4 月完成征求意见工作。征求过程中遵循民主性、代表性的原则,广泛征求了 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 、吉林农业大学、 黄芪 材种植专业户等来自生产、推广、科研、教学单位的专家的意见,专家提出了 宝贵 修改意见,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专家的意见进行了认真梳理汇总,并按照省农委提出的初审意见,对标准进行了认真的修改,最终形成了送审稿。 五、 标准编制中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一) 标准名称:原名称为 黄芪 生产技术 操作 规程。后经专家建议改为 吉林省绿色 黄芪 生产 质量标准 。 (二) 标准主要条款和重要条款的说明 1、 黄芪 的定义 黄芪( 为 豆 科植物 膜荚黄芪 ) 和 蒙古黄芪( 干燥根部。 神农本草经 将其列为上品 。古代写作黄耆, 李时 6 珍 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 : “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具有 益气固表 、敛汗固脱、托疮生肌、 利水消肿 之功效。用于治疗气虚乏力,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 崩漏 ,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血虚 萎黄,内热 消渴 ,慢性肾炎,蛋白尿, 糖尿病等。 炙黄芪益气补中,生用固表托疮。 。 黄芪属 有 2 0 0 0 余种 植物, 是干旱地区和高山地带的一个主要的植物类群 , 主要分布于北温带 , 稀见于北美洲和大洋洲 , 中亚和西亚为本属的分布中心。我国 2 5 0 余种 ,主要分布于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地区。 中国药典 收载 2 种, 膜荚黄芪 和 蒙古黄芪 ,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内蒙古、华北及华东诸省区。 为突出我省 黄芪 产地特点和长期形成的品牌效应,本标准规定 膜荚黄芪 ) 植物及其干燥根 称 黄芪 。 2、 黄芪 干品的规格等级 黄芪 干品依据 收购时对色泽、根长、根粗、质地、杂质等感官方面的要求划分四个等级,以有利于对原料质量的直接认定。 3、 黄芪 干品的理化指标 黄芪 干品的理化指标包括形态、色泽、气味、根长、根粗、乙醇浸出物、灰分、指标性成分或有效成分含量等。 4、 黄芪 有害元素及农药残留 黄芪 干品中有害元素、农药残留限量执行我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有害物质限量指标 (的规定。 5、 工艺要求 7 标准中规定了对 黄芪 生产安全用药、适宜采收期和加工过程的基本工艺要求,这可从根本上保证 黄芪 产品的质量。 (三) 标准主要内容说明 : 本标准 主要 对 黄芪 产地环境、选地与整地、繁殖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包装运输和质量管理等内容 进行了规定,尤其在 黄芪 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质量要求 等 做 了详细规定。 本标准 适用于吉林省 。 六、 与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 尚未检索 。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 黄芪 的市场需求,标准的技术指标合理、先进,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七、 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 ( 国家 、行业、地方)标 准 的关系 本标准符合现行的法律法规和 推荐 性地方标准要求。 八 、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由于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 ,已与 黄芪 生产有关 的科研、教学、推广 等方面的专家、管理人员进行充分沟通,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 未 产生 重大分歧意见。 九 、 本标准作为 推荐性 地方标准的建议 由于 本标准各项指标的确定是在国家现有相关标准的基础上,以 8 规范吉林省 黄芪 生产为重点,结合吉林省 黄芪 生产 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本标准既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建议将 吉林省 绿色 黄芪 生产 质量标准 作为 推荐性 地方标准批准发布 ,用于 指导和 规范 吉林省 黄芪 的标准化生产 。 十 、 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包括技术措施 、管理措施 、实施方案 等内容 ) (一)技术措施 要求熟练 掌握 黄芪 的栽培技术,熟悉相关术语。在 黄芪 栽培过程中能够合理运用相应的栽培技术规程及配套的相关技术。 (二)管理措施 在 栽培 过程中严格遵循 生产技术 规程,在病虫防治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化学药剂防治的使用 要 符合 393 的要求,且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 。 (三)实施方案 本标准由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计划于 2011 年 9 月 发布实施,由 吉林省质量监督管理局 负责监督实施。 十 一 、 参考标准和资料 2005 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一部 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壤环境质量标准 393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9 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 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有害物质限量指标中的规定。 吉林农业大学 2011 年 7 月 8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