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II )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4518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II )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II )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II )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九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II )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40分)1. (2分)选出加下划线字读音都相同的一组( ) A . 受益匪浅/土匪 侮辱/污蔑B . 姹紫嫣红/殷红 热泪盈眶/门框C . 深恶痛疾/恶疾 鞠躬尽瘁/憔悴D . 不可捉摸/琢磨 纠结/针灸2. (12分)“桥”意蕴多重,请细心品味。(1)【探义】“商桥”“文化桥”“连心桥”的含义是什么?请任选一个作答。(2)【释美】阅读材料,使用连词“又”“还”或“而且”,归结州桥“美”之所在。州桥是一座镌刻精美的纯石结构的桥。每当月明之夜,“两岸夹阁楼,明月光相射”。晴空月正,登桥观月的人群,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人们俯瞰河面,碧波泛泛,皓月沉底。故被誉为“州桥明月”,成为“汴梁八景”之一。(3)【寻韵】桥上有“文”则韵味深长,请你为赵州桥选出一副对联。( )上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下联:A . 人在苍龙背上行B . 月照赵州桥上明C . 桥显河水面上景3.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初春的黄山,是人们欣赏美景的好季节。B . 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C . 我们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D . 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4. (2分)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 . 经验告诉我们:天空中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实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B . “大妈,您瞧,这菜多新鲜!”不知怎的,原本是冲着她的菜新鲜而来,这一声“大妈”的尊称却让我心中不悦:“我还不至于让你叫大妈吧!”C . 有人认为,韩国电影走类型化的路线,有着商业片的外壳,但是里面包含了一些文化思想,这就是它在亚洲地区走红的原因。D . 做事前,要仔细想想为什么做这件事?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做好?5. (2分)选出语言得体的一项( )A . 张老师说:“同学们,有不懂的地方,欢迎垂询。”B . 凡获得一等奖的同学,本组委会将惠赠鲁迅全集一套。C . 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D . 您的总结报告后半部分由我完成,我才不狗尾续貂呢。6. (2分)下列对文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孔乙己一文通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封建社会末期下层知识分子精神和肉体受到的双重摧残,揭露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的罪恶,更主要是揭示民众精神麻木、思想愚钝的精神状态,小说正是为揭示社会的这一病态,以引起疗救的注意。B . 大小猫洞通过是否开猫洞和门桥的开设以人为准还是以事为准的故事,分别告诉了我们要关注普通大众和弱势群体,即民主和共和的思想。C . 由波兰作家伊瓦什凯维奇所作的草莓一文,行文错落有致,脉络波澜起伏,内容情理相生。D . 驳论文常见批驳方式有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三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采用的是驳论证的方式。7. (18分)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争创国家卫生城市,建设和谐美好家园,需要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学校也积极行动,开展了“创卫,让十堰的家园更美好”的主题活动。(1)学校团委为提升创卫活动在同学们中的知晓率、参与率,向全校师生公开征集创卫金点子。下面就是征集到的建议,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学校安排一些课时,让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同学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意识。B . 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利用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宣誓: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贴乱画,让良好的行为变成习惯。C . 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背街小巷“白天看着爽心,晚上走着放心”。坐看家门新景致,生活十堰真幸福。D . 拿起相机,参加报社组织的“拍客”活动,即用相机镜头记录车城每天的新变化;让照片成为反光镜,警示不文明的行为。(2)学校某班学生小明这些天来亲眼目睹了十堰的新变化宽敞明亮的超市,典雅幽静的社区,鲜花簇拥的马路他禁不住将感受记录下来交给校文艺社团,作为创作节目的素材。请根据下面小明提供的素材将空出的两句补充上去。(要求句式一致)街巷换装了,市容变美了,_ , _ , 人气变旺了,(3)学校团委为提升创卫活动在同学们中的知晓率、参与率,向全校师生公开征集创卫金点子。下面就是征集到的建议,你认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学校安排一些课时,让健康教育走进课堂,同学们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掌握健康知识,树立健康意识。B . 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利用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宣誓: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贴乱画,让良好的行为变成习惯。C . 改善市民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让背街小巷“白天看着爽心,晚上走着放心”。坐看家门新景致,生活十堰真幸福。D . 拿起相机,参加报社组织的“拍客”活动,即用相机镜头记录车城每天的新变化;让照片成为反光镜,警示不文明的行为。(4)放学乘车,看到有同学在车厢后偷偷地抽烟。请你根据下面材料,组织语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劝说。(不超过80字)材料一:创卫,是给自己的家大扫除。材料二:有人说,抽烟提神,其实它会抑制神经,诱发多种疾病,患癌症的可能性为不吸烟的3.5倍;有人说吸烟时尚,可近来各国政府加大了禁烟的力度,禁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材料三: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开始实施,按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含交通工具)禁止吸烟。(5)学校某班学生小明这些天来亲眼目睹了十堰的新变化宽敞明亮的超市,典雅幽静的社区,鲜花簇拥的马路他禁不住将感受记录下来交给校文艺社团,作为创作节目的素材。请根据下面小明提供的素材将空出的两句补充上去。(要求句式一致)街巷换装了,市容变美了,_ , _ , 人气变旺了,(6)放学乘车,看到有同学在车厢后偷偷地抽烟。请你根据下面材料,组织语言,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劝说。(不超过80字)材料一:创卫,是给自己的家大扫除。材料二:有人说,抽烟提神,其实它会抑制神经,诱发多种疾病,患癌症的可能性为不吸烟的3.5倍;有人说吸烟时尚,可近来各国政府加大了禁烟的力度,禁言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材料三:国家卫生部颁布的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经开始实施,按规定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含交通工具)禁止吸烟。二、 阅读理解 (共3题;共64分)8. (24分)探茱萸之谜 寻民俗源流茱萸之谜余光中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sh)又欲充夫佩帷。”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n)绅”。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然茱萸何以独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选自余光中散文精选 (1)为了揭开茱萸由“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的谜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请简要概括。(答出两个方面即可)(2)文段为了说明茱萸辟邪除害的医学根据,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列举两种。(3)文段中划线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来一次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名称时间有关辟邪除害预防疾病的习俗(至少两种)相关传说相关古诗词句(文中列举的除外)端午节_挂艾叶、喝雄黄酒_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_汝南桓景登高避灾的传说_(5)积累链接:文中说“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请写出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写菊的诗句。9. (15分) 熬住就是一切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华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另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于是乎水涨船高,就是泰斗了。老先生当然是说笑话,但仔细想想也非常有道理。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选文有删改)(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本文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2)把第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说理由。(3)把第段中划线句子去掉好不好?为什么?10. (25分)阅读文段。回答闯题。我是研究科学的人,所以重视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一个适当的目标,以作为整个探索过程的向导。至于这目标怎样选定,就要靠实验者的判断力和灵感。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眼光、勇气和毅力。由此我们可以了解,为什么基本知识上的突破是不常有的事情。我们也可以了解,为什么历史上学术的进展只靠少数人关键性的发现。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一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1)作者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的? (2)作者以自己起初在美国的经历为例,主要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3)格物致知精神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培养格物致知的精神? (5)结合文段内容思考,有些学生高分低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怎样学习才能适应现在的社会环境? 三、 作文 (共1题;共1分)11. (1分)以下两题选作一题。(一)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些过往让人难以忘怀,或是一种亲情,或是一种友谊,或是曾经逝去的蓝天,或是童年流过村前的潺潺小溪。这些美好的记忆伴随着我们的成长,流淌在我们的血液中,成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因为它们的曾经陪伴,我们才会感觉到成长的路上阳光多于阴雨,温暖多于寒冷。这些曾经的美好,我们怎能忘记?请以“_,怎能忘记”为题写一篇作文。(二)阅读下面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巴拿马前总统里卡多上任时曾觉得自己国家的护照不够精致,于是对其进行了修改。有一天,他发现护照上有一个非常细微的错误:国徽中的丁字镐竟被印成了长柄方锤!里卡多决定为自己的这个失误负责,第二天立即发表了电视讲话,并在电话中用了50个小时向4万个取得新护照的民众道歉,他也因此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尊重。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凡涉及真实的人名、班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套作。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40分)1-1、2-1、2-2、2-3、3-1、4-1、5-1、6-1、7-1、7-2、7-3、7-4、7-5、7-6、二、 阅读理解 (共3题;共64分)8-1、8-2、8-3、8-4、8-5、9-1、9-2、9-3、10-1、10-2、10-3、10-4、10-5、三、 作文 (共1题;共1分)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