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B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08900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核心素养评价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并且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他霎时沉默了,他悄悄看着讲台上她那倔(ju)强的表情,又看看她书上那稠密但工整清晰的笔记,这时,他才知道,她对待学习,从来都是契而不舍的。B由于广大乘客对公交车车载电视上播放的不健康、不文明广告产生了憎(zng)恶感,交通运输局决定取缔此类广告,多播放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动画片、公益广告等。C澳门,一座光影流转、五彩斑斓(ln)的城市。12月20日的澳门,更是处处洋溢着喜庆的氛围,澳门各界纷纷举办庆祝回归祖国20周年活动,吸引众多市民参与,街头行人摩肩接踵。D雨果说“善良的心就是太阳”,罗曼罗兰说“灵魂最美的音乐是善良”,拥有善良勋章的人会在人群中闪闪发光,而自私和狡猾的人是最黑暗的存在,他们终会受到惩(chng)判。2 .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归省(shng)吆喝(yo)欺侮(w)嘱咐(zh)B屹立(y)怠慢(di)稀罕(hn)门槛(kn)C晦暗(hu)行辈(xng)恬静(tin)学学半(xio)D冗杂(rng)北冥(mng)濠梁(ho)槽枥(co)3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推动儿童文学的发展和繁荣,首届“曹文轩儿童文学奖”征稿活动已全面启动。B经过老师的帮助,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C据统计,今年第三季度,国内汽油行业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约12.7%左右。D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检测,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4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B前几年,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杂忆佩弦先生佩弦先生逝世了,这是一个如何的意外!他的病是旧病,时犯时好,谁也没有想到这次要动手术,更没想到动了手术就是这样的不幸的消息。佩弦先生是谨慎小心的人,他没有一般文人的嗜好,也没有一般文人的脾气,他的生活总是那样按部就班,脚踏实地,像钟表那样稳健而有秩序。这样的人能在五十岁就死去么?如果相术可靠,他的眉毛是那样黑而长;身材短小,可是精悍;瘦虽然瘦些,却是瘦而有神;往常给人的印象总是精神奕奕,事事周到,这难道不是寿吗?然而事实上是太快了,佩弦先生死的太快了,出了任何友人的预料,也给了任何友人一个沉重的打击。是8月9号这一天的正午,林庚刚从北大医院里拔牙出来,就到了我这里,坐定了就告诉我说:“朱先生又病了,也住在北大医院,刚动过手术。”这是我听到朱先生病了的消息之始。问起林庚见过朱先生的情形来,他说还好,我们总认为动手术的病的危险都在动手术的那一刹那,如果经过良好,是可以无碍而放心下去的。我打算过一两天再去看他。同时我一向也有一个偏见,就是认为探望病人固然是好意,但假若抱这种好意的人太好,在病人的精神上便不免是一个难堪的负担了。因此,我就又踌躇了。谁知在10号的报上,也就是我晓得朱先生病了的消息的第二天,已经登着朱先生病危了。我这时坚信我听到的林庚所见的情况是实,新闻记者的消息可能是旧闻,只是曾经一度危险而已,又为了刺激读者,便渲染的过分,这也是中国新闻记者的常事。可是慢慢情形不对了,11号12号都连着登起那恶劣的消息来。我不能不动摇了,我决定在12号下午去看他。谁知道这天下午又因为有事没能去成,第二天才知道就是去成也晚了,因为已经不是活着的佩弦先生了,原来他在12号的上午十时已经逝世了!连日的阴风凄雨,更增加了我的耿耿不乐。给我印象那么清晰地朱先生,竟作了古人了!记忆一页一页地翻着,想起了十七年来和朱先生的往还。最初和他的认识是我入了清华。那时他才三十几岁。我没有上过他的课,课外可是常去找他聊天儿。见面最多的时候,是在郑西谛先生还在北平时,大家共同编文学季刊的一段。这时期虽然不太长,可是因为每一星期大家都要在郑先生家里聚谈,并且吃晚饭,所以起码每一星期是有一个很充分的时间会晤的。因为朱先生的公正拘谨,我们现在也不大记起他什么开玩笑的话,同时别人也不大和他开玩笑。只记得他向郑先生总是全名全姓的喊着“郑振铎”,脸上发着天真的笑意的光芒,让我们感觉他是在友情里年轻了。那时郑先生住在燕京,从燕京到清华是有一段路的。每当我们夜深归来,往往踏着月光,冲破了犬吠,在谈笑声里,越过了不好走的小路,快乐地分手。现在记得这情景的,除了我之外,只有林庚了。朱先生当时开着“陶诗”的一门课,我很想去旁听。当我征求他的意见时,他有着习以为常的谦逊,说:“没有什么意思,不值得听的。”我们那时年少气盛,也就信以为真,又听说他常常叫人背诵或默写,错了字还扣分。我们那时又是不拘束惯了的,于是更觉得不听也罢。后来知道他所写的那篇陶渊明年谱之问题,恐怕就是那时研究的心得的结晶,到了自己对陶渊明也发生兴趣时,是很后悔没曾听他的讲授了。朱先生谦逊,客气,而且小心。他对于一般人的称呼,都是“先生”。我有一位朋友编刊物,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就是朱先生的稿件往往有着涂改,这涂改之中有着一个共同点,就是尽量把口气改的和缓些。在他的文字里,很少有“绝对”“万分”“迥然”“必定”等字眼。就是有,也往往改成轻淡一些的了。这一点儿也不错。在待人接物上,我们很少见到他疾言厉色,或者拒人于千里之外。自然,我们也很少在他身上发现热狂,像臧克家所说的“燃烧”似的。朱先生的性格和他的名字实在有着巧合清!可是他并非马虎。他的字从来不苟,一笔一画。他对什么事的看法,也非常坚定。而有一个一定的界限,当然是稳健的。他写文字很审慎而推敲。在清华的时候,我们在一次谈天里,问起他一天写多少字,他说:“五百。”他反过来问我。我说:“不一定。快的时候,曾写道一万五千字的长文,还另外写了两篇杂感。”可是这是那时的话,后来自己也体验到每天写不到五百字的时候了。在战前一般人的生活都好,清华又是好环境,教授们的家都相当安适。每每在我们当下午四五点钟去谈天的时候,不但畅所欲言,既不关时局,又不谈物价,更没有愁眉苦脸,而且吃着好茶,有时来一道甜食点心,像莲子羹一类等等的。我们在朱先生家里也不曾例外。然而抗战把所有人的生活划了一道界限。我比任何人都早先到了昆明,在云南大学教书。这是二十六年的九月。那时朱先生随着学校到了长沙,许多先生在衡山过了另一种生活。朱先生触发了旧时的兴趣,清新的篇什,颇传诵一时。不到一年,长沙的临大改为联大,大家都又奔波到了昆明。因为初到时的生活的凌乱,我们失掉了从容坐下来谈话的心情。不久,我又因为可笑的文字祸而离开昆明到重庆。因为是抗战才开始,大家的生活秩序虽然受了影响,可是身心都没有大的变化。最叫我惊讶的,却是我在二十九年二次到成都的时候,适逢朱先生休假,也在成都。我去看他,他的头发像多了一层霜,简直是个老人了。没想几年的折磨,叫人变了样!有些老朋友见了我也说我苍老了,我还想辩护。可是看看朱先生,我连说苍老也不敢了。怕伤他的心!他住的地方是成都东门外的一座古庙。我们也曾喝着他的好茶,可是心情完全不对了。他的工作依然紧张而有秩序。桌上摆着十三经注疏。他那经典常谈一部可称道的书,用着最亲切的语言,报道着最新的专门成绩就是这时完成的。另外,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大概也完成于此时。这一次的会见中隔了两年,我仍回在沙坪坝中央大学教书。有一天,却喜出望外地见到朱先生和魏建功先生来了。更喜出望外的,是朱先生又恢复了往日的健康,头发上那一层霜也像揭走了,又是乌黑乌黑的了。他依然精神,仿佛和往日清华园的佩弦先生的面貌可以接续起来了。中央大学是一个一向受了学术派的熏陶,白话文不很重视的学校。我们就借机会请朱先生来一次讲演。他那流动活泼的国语,以及对于白话文的热忱,我想会给听讲的人一个有力而且有益的启发。当天晚上,由辛树帜先生请吃锅贴,这次我们又很快乐地分手了。我感觉朱先生的生活态度是有些改变了。因为从前他是不以师道或老辈自居的,现在有些不同了。就他的生活的严肃说,这是必然的发展。可是在另一方面说,也就是渐入所谓“老境”么?这感觉到了北平我们又见面时便更证明是正确的了。朱先生和我先后到北平,这是三十五年的秋天。我是从上海来,在师大教书,他是从重庆来,仍回到清华。在他还没搬出城的时候,我就去看他。那是国会街的临时招待所,我见了他,却又有些黯然了。他分外地憔悴,身体已经没有从前那么挺拔,眼睛见风就流泪,他随时用手巾拂拭着,发着红。我们没能谈什么文艺,他就很关切地问到我的母亲,太太,小孩等。宛然一个老人所关切的事了。到他在清华住定了,我又去看过他几次。在城里也曾有几次座谈会和宴会上遇到。生活定了,生活却又好了些。不过有些人已经在称他为佩老,大概他是有老的资格了。但他那不苟的作风却一如往昔。我来北平后,曾一度给北平时报编副刊文园。朱先生寄来了一首译诗来,可是还没等付排,他的信又来了,是改去了一两个字。他不苟,可是并非不圆通。他后来告诉我:“时报不是什么好报啊。”但他并没因为时报不好而拒绝写稿。我后来却也不编那个副刊了。佩弦先生晚年,事事仔细则如故。我们如果向他借一本书,他一定先问:“看多少日子?”随手又拿过本子来,把姓名书名年月日都写上去。最后的一次晤谈,是本年的3月28日。我带了太太和小孩去看他。他又是病后,十分清癯。我们一坐定,他就进屋里去了,立刻拿出来的是一封信,还有四块糖。信是他的一位老朋友来的,由于朱先生的推荐,他这位老朋友读了我一篇李清照论,来信就是讨论此文的。佩弦先生的东西,一定放的很有秩序,否则我一到,如何能马上就取出来呢?他那四块糖则是每人一块,他自己的一份却没吃,所以我的小孩便得了两块。任何事,他都是这样合理化!我一向拿长辈看他,可是他无论如何不肯上坐,结果上座空着。又因为我带了太太去,他的太太逢巧没在家,他便不住抱歉,而且特别和我太太谈一些家常。这是最后的一次会晤,没想到已经不可能再有第二次了。佩弦先生的稳健,没让他走到闻一多先生那样的道路,可是他的坚定始终让他在大时代的队伍里没错了步伐。再加上他的虚心和认真,他肯向青年学习,所以他能够在青年的热情里前进着,领导着。他憔悴,他病倒,他逝去了。可是他的精神没生过锈,没腐烂过,永远年轻!一般人常提到他的背影,并且因此称他为散文家,我想这是故意小看了他。他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毁灭,在中国是一首可纪念的长诗。可惜我没曾接触过他那奔放的诗人的一段生活。他后期所表现给我们的,是一个学术工作者,一个有良心的教育家。教育家而有良心,是多么令人可敬呢!有些人对佩弦先生现在为青年所爱戴是不大以为然的,甚而有人说:“这是被包围!”然而我们敢说这是最恶毒的诬蔑,诬蔑青年,诬蔑佩弦先生!真理只有一个,认识真理的人自然会牵着手前行,谁也包围不了谁,谁也左右不了谁!正是在这诬蔑声中,我们越敬爱他,越觉得他是一个稳健而坚定的有良心的教育家了!(作者:李长之,文章有删改)5 . 作者和朱先生十七年来的往还大致经历了哪几个时期?6 . 第10段文字中的划线句子该怎样理解?7 . 平实中寄予强烈的感情是本文语言的一个鲜明特点。试从文中选取一处你认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地方做简要分析。8 . 在作者笔下,朱先生有着很多好的品行,为人称道,教人向善。根据你的理解,试就某一个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阐释。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屠呦呦:首个诺贝尔中国科学家黄祺着一身紫色礼服,站在诺贝尔奖颁奖台上,85岁的中国老人屠呦呦,还是没显出“华贵”来。多年的深居简出,让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就连赴瑞典登机前,屠呦呦也躲开了VIP待遇,躲开了官方的送行仪式和媒体记者,“偷偷地”离开,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10月刚刚得到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时,屠呦呦曾接受过一些记者的采访,但很快,屠呦呦婉拒媒体,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瑞典领奖之前,有媒体记者试图登门,先被“楼长”邻居挡一关,敲了门,最后还是被屠呦呦的爱人礼貌地回绝了采访请求。获奖时人们才发现,有关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资料很少,直到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屠呦呦传,一些历史细节才第一次被人们了解。1930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5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生药学,毕业后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工作。几十年来,屠呦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研究工作中,甚至对家庭也缺少照顾,给人留下“执拗”的印象。她的“执拗”最终让她收获了科学上的成果和同行、学生的敬重。只是,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因为这一枚诺贝尔科学类奖章,是中国人多年来所期盼的。屠呦呦获奖的原因是她在青蒿素研发中的重要作用,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一线药物,是一种完全由中国人开发、以中国传统草药为原料的全新药物。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汉斯弗斯伯格在致颁奖词时,对屠呦呦的科学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在20世纪60和70年代,屠呦呦参与了中国一个开发抗疟药品的重要项目。当屠呦呦阅读古籍时,她发现特定的含有青蒿的植物在治疗发烧的配方中多次出现。于是她开始在感染疟疾的老鼠身上试验这种青蒿的提取物。试验发现一部分的疟疾寄生虫死亡,但与整体的试验结果并不一致。随后屠呦呦继续到古籍中寻找答案。在一本1700年前的古书中,她发现一种对青蒿低温提取的方法,这样得到的提取物疗效非常显著,可以杀死所有寄生虫,而其中有效的成分之后被确认并被命名为青蒿素。在后来的研究中,她发现青蒿素能够通过一种独一无二的方式杀死寄生虫。”颁奖词简单的几句话背后,是特殊年代、艰苦环境下中国科研者们付出的巨大努力。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说,这一枚诺贝尔奖章是集体的荣誉,是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荣誉,而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屠呦呦手中的诺奖奖牌,与其说是国际科学界对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成果的肯定,还不如说是对中国科学界的一种鼓励和期待。从这一枚奖章开始,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奖章属于中国人。(选自2016年第1期新民周刊)9 . 屠呦呦“习惯了简单低调”。文中哪些方面反映了她的低调?10 . 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1 . 从下列两句中任选一句,自选角度进行赏析。(1)再多的光环与荣耀似乎都没能打扰她平静的内心。(2)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12 . “阅读提示”指写在文章正文前,概括文章内容、主旨或写作技巧等方面的文字。请通读全文,从文中选取一句话作为本文的阅读提示。13 . 屠呦呦说,她去领奖是“代表中国”。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三、句子默写14 .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蒹葭苍苍,_。(诗经蒹葭)大漠孤烟直,_。(王维使至塞上)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_,月如钩。(李煜相见欢)_,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卞之琳断章)_,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赤壁中,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的句子是“_”。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清晨之景的句子是“_”。四、诗歌鉴赏赏析卖炭翁,完成后面小题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15 . 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16 . 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五、课外阅读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齐人冯谖,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能?”曰:“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曰:“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居有顷,复曰:“出无车。”左右皆笑之。孟尝君曰:“为之驾。”后复曰:“无以为家。”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孟尝君使人给其母食用,无使乏。后孟尝君问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冯谖署曰:“能。”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券遍合,矫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长驱到齐,晨而求见。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责毕收乎?来何疾也!”曰:“收毕矣。”“以何市而反?”冯谖曰:“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孟尝君不说,曰:“诺,先生休矣!”后期年,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制改)(注)孟尝君,名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草具:粗劣的饭食。计会:会计。责:通“债”。合券:核对债券(借据)、契约。17 .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2处)君 宫 中 积 珍 宝 狗 马 实 外 厩 美 人 充 下 陈。18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孟尝君不说:(2)左右以君贱之也:(3)左右皆恶之:(4)以何市而反:19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使人属孟尝君属予作文以记之B食以草具一簞食,-豆羹C孟尝君怪其疾也鳏寡孤独废疾者D孟尝君顾谓冯谖三顾茅庐20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2)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21 . 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冯谖作孟尝君的门客之初,不断索取待遇,实则藏才不露、装愚守拙,巧于试探。B冯谖具有远见卓识和果断善谋的性格,“焚券市义”为孟尝君收买了人心,也表现了他难能可贵的爱民思想。C左右人对冯谖的态度,根源于主人孟尝君对冯谖的态度,反映出孟尝君是个平庸无知之徒,这也可以从他得知冯谖矫命焚券后,暴跳如雷的反应中看出来。D选文不是采用单刀直入的方法,令其一开始就使其锋芒毕露,而是先写冯谖的“无能”和由此受到的轻视,有意蓄势然后跃出,给读者造成悬念。六、名著阅读22 . (题文)名著导读纪实作品,是记录_与_真实情况的作品。红星照耀中国记录的是_通过采访、对话和实地考察得来的“事实”,这是一部“用事实说话”的杰出作品。七、综合性学习23 . 语文综合实践 (1) 为了响应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号召,学校新成立一个文学社,取名为起航文学社。成立大会上,一位家长赠送了一幅画表示祝贺。请你从船、帆、天、云、风、海中选取三物,配写一段贺词。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包括标点符号不超过50字。_(2)文学社开展了“我爱文学”读书活动,如果你是“我爱文学”读书活动的组织者,你如何从“ 开卷有益”的角度,呼吁同学们积极参加本次活动?_(3)文学社社刊两个栏目各选取了一组文章,请你根据文章题目的共同特点拟写这两个栏目的名称(限四字)。第一组:灯下白头人昨夜,慈母又入梦回家路漫漫老屋游子吟第二组:收藏时光生活的脚步那银色的夜晚又是一年燕归来时间沉思录第一组栏目:_第二组栏目:_八、作文24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有人说,约定,是一种承诺;有人说,约定,是一份期许。有人说,和人约定,是事;和未来约定,是梦。有人说,我一定守约;有人说,对不起,我失约了请你以约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二、现代文阅读1、2、三、句子默写1、四、诗歌鉴赏1、五、课外阅读1、六、名著阅读1、七、综合性学习1、八、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