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语文练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84169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3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语文练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八年语文练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八年语文练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云南的歌会同步训练 知识要点: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2、赏析文中的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品味精彩的语言。3、领略文中优美的意境,感受作者对自然、对艺术的品味和赞赏之情。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迤( )西 譬( )喻 糯( )米 蹲( )踞 忌讳( ) 酬( )和 铁箍( ) 熹( )微2解释下列词语。引经据典: 若无其事:悠闲自在: 即物起兴:哑口无言: 熹微: 3、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作者:沈从文”。 4、仔细阅读课文,理清本文行文思路。 二、达标测试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即物起兴( ) 龙吟凤哕( ) 招li顾客( )合zh押韵( )2、填空。(1)云南的歌会是从 一文中节选出来的,课文主要写了 、 、 三个歌会场面。作者是现代作家 ,他的小说名篇有 等。3、请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目前,各地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并完善了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机制。B、通过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使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飞速发展中的中国。C、窗外的暴风雨突然渐渐地停下来。D、膳食营养搭配是否合理,是身体健康的基本保证。4、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这一选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这一段用很多笔墨写进城一路的景色,想一想路上的景色、小鸟的歌唱和“赶马女孩子的歌唱”有什么关系呢,你觉得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图? (3)迁移延伸:收集一首民歌或民谣写在下面,仔细地读一读,看看它是属于“见景生情,卸物起兴”,或是“用提问题方法,等待对方答解”,还是“唱其他故事,贯穿古今,引经据典”? 想一想:云南的歌会与你通过电视或其他途径听过的演唱会、音乐会相比,有什么异同?17.端午的鸭蛋 练习题 知识要点:1、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2、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3、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的对儿时生活的怀想,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门楣( ) 苋( )菜 硝 ( ) 药腌( )腊 大襟( ) 车胤(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门楣: 莫名其妙:肃然: 与有荣焉:曾经沧海难为水: 囊萤映雪:3、了解“有关作者汪曾祺”。 4、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示:(1)通过找本文的中心句、过渡段、过渡句来理清文章思路。全文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 (2)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 二、课上学习(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三)突破重难点1. 精读课文,理解探究(1) 汪曾祺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既然有这么多的习俗,他为什么偏偏要挑选鸭蛋来写呢?换句话说,“高邮鸭蛋”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值得他大写特写呢? (2)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1)汪曾祺是一位非常讲究语言艺术的作家,他曾经谈到自己在语言上的追求: 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这三点在课文中能看出来吗?请你轻声朗读课文第二、三段,找出例句并加以分析。A“平淡而有味”: B“用适当的方言表现作品的地方特色”: C“有淡淡的幽默”: (2)作者写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吃鸭蛋、玩蛋壳,为什么写这些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课文结尾,作者写到了东晋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有人认为,这段话与课文主要内容无关,是赘笔;也有人认为,由萤火虫在鸭蛋壳里闪闪发亮的样子联想到车胤苦读用的囊萤,很自然,很随意,正体现了汪曾祺散文闲适自由的风格。说说你的看法。 (4)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课堂小结(五)、达标测试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门槛( ) 腌蛋( ) 车胤( )门楣( ) 苋菜( )2、根据语境解释下列词语 曾经沧海难为水: 莫名其妙: 囊萤映雪:3、端午节的鸭蛋选自_作者_,江苏高邮人,_家。全文隐隐贯穿着这样一条思路:_ _ _ 。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2010年4月25日至5月10日麻城市成功举办了第二届“麻城杜鹃旅游文化节”的活动,使“杜鹃花城”的名声响彻云霄。B、马的颚骨虽然很长,它却没有如驴的那副蠢相,如牛的那副呆相。相反地,它的头部比例整齐,却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而这种神情又恰好与颈部的美各得其所。C、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一旦产生小的灵感,就要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D、玉树地震灾情发生后,街头的流动采血车前,等待献血的群众排起了长队,这场面让人感动得头晕目眩。5、文中引用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请你写一段话,用上这句诗。6、中国古代留传下来许多苦读书的故事,除车胤“囊萤映雪”之外,请你再简要写出两例:7、 阅读理解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注明: “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 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 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已并丕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 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 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肃然起敬:颜色:(2)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对高邮咸鸭蛋出名的原因,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高邮大麻鸭是著名鸭种,鸭多,蛋也多。B.高邮人善于腌鸭蛋。C.高邮鸭蛋是双黄蛋。D.高邮咸蛋质细而油多,好吃中看。(4)不能说明高邮鸭蛋出名的一句是:()A.外地人对高邮人“肃然起敬”。B.上海店铺必特别标明“高邮鸭蛋”。C.古书上有关于高邮鸭蛋的记载。D.高邮鸭蛋确实好吃,别处鸭蛋不能比。(5)为什么“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6)文中画线句可否删去?为什么?(7)你怎样理解作者贬别处的鸭蛋“发干,发粉,人口如嚼石灰”?(8)这段文字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吆喝练习题 知识要点:1、朗读课文,识记重点词语,了解文章的内容。2、揣摩语言,体会吆喝声的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魅力,理解作者写“吆喝 ”时的内在情感。3、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体验中国地方文化的魅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吆喝( ) 招徕( ) 铁铉( ) 行当( ) 囿 于( ) 隔 阂( ) 钹 ( ) 秫 秸(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隔阂: 随机应变:吹嘘: 油嘴滑舌:3、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作者:萧乾。” 4、文章中作者写了哪些吆喝声?这些吆喝声是按什么样的顺序组织起来的?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二、课上学习(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三)突破重难点1. 精读课文,理解探究(1)写的最具体生动的是哪一种吆喝? 怎样吆喝? (2)北京街头卖东西的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只介绍了其中的几种吆喝,其余的只简单说他们卖什么? (3)作者如何看待老北京的吆喝声?他对老北京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 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1)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 (2)模拟吆喝,体味“吆喝”这一口头文化的独特魅力。a自由选择文中提及的吆喝声,进行模仿。请同组同学从语气、语速、语调、音量等方面加以点评。b表演课本剧:五人一组,请两组同学分别进行表演,无规律地进行不同品种的吆喝,重现老北京街头的热闹场景。 (3)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四)、课堂小结(五)、达标测试1、注音:囿( ) 钹( ) 招徕( ) 铁铉( ) 饽饽( ) 秫( ) 秸( )秆 吆喝( ) 隔阂( )卤( )煮 荸荠( ) 荞( )麦 2、解释词语:招徕: _ 合辙押韵:_囿于:_隔阂:_ 3、下列对破折号的用法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做解释)B.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表示语音延长)C.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表示话题转换)D.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做解释)4、将“同时,活着就是对生命过程的幸福体验和快乐享受”一句还原到下面的语段中,位置正确的一处是 ( )我们为什么活着?(A)活着就应该对生命保持一种敬畏和尊重。只要我们还拥有生命,就得对生命负责,让生命焕发出光彩。(B)“水清鱼读月,山静鸟听风”,能领悟山月对话的静谧,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体验。(C)欢看潮涌大江的壮阔,品味人间真情的美好,活着就是一种快乐享受。(D)5、阅读文段,然后回答问题我小时候,一年四季不论刮风下雨,胡同里从早到晚叫卖声没个停。大清早过卖早点的:大米粥呀,油炸果的。然后是卖青菜和卖花儿的,讲究把挑子上的货品一样不漏地都唱出来,用一副好嗓子招徕顾客。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到了夜晚的叫卖声也十分精彩。“馄饨喂开锅!”这是特别给开夜车的或赌家们备下的夜宵,就像南方的汤圆。在北京,都说“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其实,馄饨挑子也一样。一头是一串小抽屉,里头放各种半制成的原料:皮儿、馅儿和佐料,另一头是一口汤锅。火门一打,锅里的水就沸腾起来。馄饨不但当面煮,还讲究现吃现包,讲究皮儿要薄,馅儿要大。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1)第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2)作者介绍的顺序是什么? (3)作者详写的是_,更喜欢_的吆喝,因为_。(4)作者介绍吆喝时主要介绍卖什么而很少介绍怎样“吆喝”,为什么? 19.春酒练习题 知识要点: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2、体会文章围绕“家乡的味道”精心组织素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3、了解作者故乡杭州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招徕( ) 铁铉( ) 囿于( ) 隔阂( ) 饽饽( ) 秫( )秸 商贩( ) 吹嘘( ) 吆喝( ) 小钹( )2、解释下列词语随机应变: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3、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作者:琦君。” 4、文章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5、作者回忆儿时过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什么意义?二、课上学习(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三)突破重难点1、 精读课文,理解探究(1)“我”在故乡喝的八宝酒和在美国喝的八宝酒是一个味道吗?它到底缺少什么味呢? (2)这“神秘的家乡味”到底是什么味呢? 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1)默读14自然段,看有哪些富有情趣的细节最能体现儿时的“我”的童真童趣?找出来把它推荐给大家,并说明理由。 (2) 让我们睁大我们的双眼,仔细找一找、说一说作者笔下的这群人吧。你可以采用跳读的方式,用以下三个话题说:这是一个 _ 的我,你看_。这是一位 _的母亲,你看 _。这是一群 _的乡亲,你看_ 。这春酒里就不仅仅是春酒味了,你认为它还应含有什么味道?可以用下句式春酒有_ 味道,它是_ 。表述出来”。 (3)找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课堂小结(五)达标测试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元( )节 ( )枝 枸( )门( )脸( ) ( )制 挑( ) 家( )2.解释下列词语。一马当先:_顾名思义:_家醅:_酬谢:_3、文学常识积累。(1)春酒的作者是_,_ 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_等。本文选自_。 (2)琦君的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大半是以她的家乡_为背景,作品中的那些风土人物勾画出一幅_ 的朴实的生活图景。2001年,琦君把她过去写的26篇儿童故事整理起来,付梓出版。书名就叫做_。4、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望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不仅是酒,母亲终年勤勤快快的,做这做那,做出新鲜别致的东西,总是分给别人吃,自己却很少吃。人家问它每种材料要放多少,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用以供祖后,倒一杯给儿子,告诉他是“分岁酒”,喝下去又长大一岁了。他挑剔地说:“你用的是美国货葡萄酒,不是你小时侯家乡酿的酒呀。”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1)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文字在文中的含义。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 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2)文中说,每年正月里,我都“眼巴巴地盼望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其原因是什么? (3)从上文可以看出,母亲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分点简要回答。 (4)文章的结尾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20俗世奇人 练习题知识要点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作品内涵,感悟作者对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2、品味重点句段,学习人物速写的方法。3、品味课文语言特点:方言的运用和多种写作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 1、 读读写写,并注音怵( ) 抠( ) 阔绰 ( )撂( ) 怵( )抠( ) 戳( ) 蛮横( )2、解释词语逢场作戏: 八面玲珑:看风使舵: 左右逢源:孤陋寡闻: 人情练达:3、查找资料,了解“有关作者:冯骥才 ”。 4、初读课文,想想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个人之间的故事? 5、请以“ 的故事”为题说说初读课文的第一印象。 二、课上学习(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三)突破重难点1.、精读课文,理解探究(1)结合课文,谈谈“刷子李”、“泥人张”两人各“奇”在什么地方?(2)“刷子李”自订规矩的做法“傻”不“傻”? (3)“泥人张”面对“海张五”的侮辱一言不发,是否显得懦弱?2、品读课文,合作交流。(1)本文以两位手艺人的高超技艺为话题,作者均只选一件小事来写,情节异常简单;但这一件事又极富戏剧性,一波三折。情节之奇,奇在一人一事,奇在曲折有致,请结合课文仔细欣赏品味下面的语句。“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作者说泥人张的手艺“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这么说是不是太夸张了?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三分活,七分说,死人说活了,破货变好货,买卖人的功夫大半在嘴上。”(这个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2)本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味”,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均简洁富有情趣,请寻找、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揣摩评析,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 (3)对于本文,你还有什么疑惑吗?请在小组里提出来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请在班上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解决。 (四)课堂小结(五)达标测试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起哄 哄动 B.屏障 屏气 C.行当 行头 D.阔绰 绰号2、下面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露陷 能耐 发怔 喝采 享有盛誉 褒砭不一结帐 惊怵 营造 裤裆 横冲直撞 眼刁耳尖_ _ _ _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天津人好把这种人的姓,和他们拿手_的行当连在一起称呼。曹小山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_刷子李的全身。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_起这团泥巴来。A.擅长 搜索 摆弄 B.善于 搜查 摆弄C.擅长 搜索 玩弄 D.善于 搜查 玩弄4、 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5、阅读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一年的一天,刷子李收个徒弟叫曹小三。当徒弟的开头都是端茶、点烟、跟在屁股后边提东西。曹小三当然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那天,头一次跟师傅出去干活,到英租界镇南道给李善人新造的洋房刷浆。到了那儿,刷子李跟管事的人一谈,才知道师傅派头十足。照他的规矩一天只刷一间屋子。这洋楼大小九间屋,得刷九天。干活前,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果然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穿上这身黑,就赛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一间屋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顶子尤其难刷,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赛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好赛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可是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刷子李干活还有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大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可是,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但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细瞧瞧吧”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你以为人家的名气全是虚的?那你是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吧!”曹小三学徒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未准明白呢!(1)上文说徒弟曹小三对师傅的绝活“一直半信半疑”。“半信半疑”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点概括回答。 (2)文中划线的两处比喻句,具有什么作用?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3)文中“居然”和“竟然”写出了徒弟曹小三怎样的心理变化? (4)“奇人”刷子李“奇”在何处?体现了他的什么性格特征? 21、 与朱元思书练习题知识要点:1、积累和掌握文言实词,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反复诵读课文,品味骈散结合的语言风格。感受和想象文章描绘的美景。3、 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学习过程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1、读准、读顺: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多音字。(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风烟_净 缥( )碧 急_甚箭 经_世务负势竞( )上 泠泠()作响 _谷忘_ 嘤嘤( )成韵 鸢( )飞戾()天 在_犹昏 互相轩( )邈( ) 横_上_2、读懂:译文,不懂之处先圈画出来再与同学交流解疑。(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天山共色 ( ) 从流飘荡 ( ) 猛浪若奔 ( ) 互相轩邈 ( ) 负势竞上( ) 经纶世务 ( )(2)、 文学常识 本文的作者_ ,是 _代_家,字_ ,吴兴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写景见长,有人仿效他的文体,称_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 ) 窥谷忘反( )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1、 课文用哪八个字概括富春江山水? 答: 2、 富春江的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答: 3、 富春江的山水之奇异作者是通过视觉与听觉两方面来描绘的,请同学们从这两方面入手,来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答: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1 文中写水,体现了水什么特点?联系(1)小石潭记是如何写水清的?(2)三峡是如何写水急的?2 文中又是如何写山的呢?具体都写了什么内容?又是从什么角度来写的?(或各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3、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之美,概括为“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和“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之美。4写景要注意条理,请大家分析讨论这篇文章写景的顺序。四、与作者对话,理解一种情怀,走进一种境界。1、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义 2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论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的感受,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也写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后的种种“览物之情”,他们写这些感受有什么不同? 五、拓展延伸(爱拼才会赢) 现在,全国兴起旅游热。“五一”或“十一”黄金周前,为了把这个大家不太熟悉而又非常美丽的景点推介出去,富春江旅游开发公司决定派一些推介员,到各地作宣传。如果你是一名推介员,该如何作宣传,才能把外地的游客吸引过去旅游呢? 六、达标测试:1、考考你的记忆力!(你很棒的!) 经_世务 _谷忘_ 横_上_ 急_甚箭 在_犹昏 风烟_净2根据课文填空。(1)水皆缥碧,_。_,直视无碍。(2)负势竞上,_,_,千百成峰。3、我是小翻译!(我相信,你准行!)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4、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加油啊!) 写“山”的:写“水”的: 5、阅读下文,完成练习题。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1)指出下列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B.奇山异水,天下独绝。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2)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特点。风烟俱净:_ _望峰息心:_(4)从听觉上看,富春江有哪些迷人景色?找出具体语句_(5)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22. 五柳先生传练习题知识要点:1、学习、积累课下文言词语,掌握一些重点的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熟读、背诵课文。2、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学习本文洗练的语言风格。3、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培养树立正确的人生。第一课时【自主学习】1、给下列词注音:嗜酒( )辄尽( )吝情( )短褐( )箪瓢屡空( )( )欤( ) 黔( ) 俦( ) 衔觞( ) 汲汲( )2.了解作者陶渊明 :陶渊明,一名_,字 _,_(朝代)_(地名)人。我们学过他的_ _。3.你会解释它们吗?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每有会意 亲旧知其如此 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 衔觞赋诗 以乐其志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展示、点拨】、录音范读课文,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2、请朗读水平较高的一名学生再读课文。3、小组内交流订正预习题目。并请同学读出自己的答案。【合作探究】1、四人一组,共同翻译课文(注意充分利用课下注释),把各组共同的疑点写下来。2、各小组提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全班同学共同解决,可以指定某位同学回答,也可以请老师回答。3、小组活动:解决下列题目,并选派代表发言。一词多义之:或置酒南昌招之 黔娄之妻有言言: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其:亲旧知其如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甚:不求甚解 所欲有甚于生者意: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目似瞑,意暇甚得:家贫不能常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志:以乐其志 颇示已志去:曾不吝情去留 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今异义:赞曰“亦不详其姓字”【当堂检测】翻译下列句子: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作业】背诵课文第二课时【课前复习】1、给下列各字注音嗜( )辄( )吝( )褐( )箪( )汲( )戚( )欤( )觞( )俦( )2、解释下列语句中黑体词语: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4)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合作探究】1.填写下面的表格籍贯姓字思想性格乐趣爱好生活状况2.本文主要赞美了五柳先生什么样的思想品格?3.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和志趣?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4. 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5.找出课文中的否定句,谈谈大量使用否定句的作用。6. 本文是否可以看做是陶渊明的自传?7.“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班级展示】【当堂检测】( 请用课文原句答题 )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_。 _。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以史传的手法所写的一篇自传。B.这篇自传是用第一人称叙说的。C.这篇自传使我们了解陶渊明具有甘守贫贱、不慕荣利、恬淡宁静的高洁品质。D.这篇文章简练而生动,富有幽默情趣,给我们塑造了一个淡泊自得的隐士形象。【作业】仿写自传 (1)抛砖引玉我的自传 听母亲说,我初来人间,哭声震天。家人得子大喜,父母盼我弘毅,故取名曰庆毅,然学唱歌,五音不全;学武术,步伐不健;亦追潮流赶时尚,却不愿改变自我、丢失自然于是苦读书,与莎士比亚交友,与太白唱吟,与孔夫子对话,与五柳先生趣谈。立三尺讲台,难守本分,不迷信于旧规,而有志于挑战,不仅课内揭秘,而且课外探险源,每有所悟,便怡然自乐,得意洋洋也。 学生叹曰:李老师有童心之纯真,无师道之尊严,与我们“五同”为伴,戏称为“五同”老师。何谓“五同”?师生同读、同写、同讲、同议、同评也。 (2)名家引路老舍的幽默自传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40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3岁失怙,可谓无父。学者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糊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奖为荣,示甘于寒贱也。27岁发奋读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34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作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40年也许有点出息。 (3)展示才华欣赏了这些充满了自赏与自嘲的传记文章,同学们也来介绍介绍自己吧,可以写完整的小传,可以只抓某一个特点写一两句话,展示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23.马说 练习题知识要点:知识与技能1、积累相关文言字词,背诵全文。2、结合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与字里行间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领会虚词,实词,品味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客观正确把握本文提出的怀才不遇的观念。第一课时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 粟( ) 外见( ) 食马( )策( )邪( )2、填空。 韩愈,字_,_代著名_家,他的著作收在_里。他和 、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初一时我们学过他的诗歌 。“说”是一种文体,可以_也可以_但都是为了_ _。 3、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才美不外见 _通_ 含义:_ 食之不能尽其材_通_含义:_通_含义:_ 其真无马邪 _通_ 含义:_理解文章,解释加点的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掌握一词多义。策策之不以其道(鞭打,名词动用)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其安求其能千里也(它)其真无马邪(难道,表反问语气)其真不知马也(恐怕,表推测语气)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的)之只辱于奴隶人之手(的,助词)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调节音节)以不以千里称也(把)策之不以其道(按照)尽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六、小结本课,布置作业。 掌握文中字词释义,熟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课所学内容。二、分析文章结构。三、理解课文,筛选原文填空。1、表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2、描绘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5、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 。6、本文的主旨是: 。7、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四、再读课文,深入理解。1、文章仅仅是在说马吗?如果不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寓义。托物寓意 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 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封建统治者。2、课文写了“千里马”的那些遭遇? “遭遇”(见课文)。3、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修辞:排比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4、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5、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6、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7、对对联: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仕途失意作马说8、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五、小结本课,布置作业。24. 送东阳马生序 练习题知识要点:1、了解作者宋濂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积累重点词语及通假字等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4、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并从中受到熏陶。一、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二、现在请同学们按要求读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范读课文。听准停顿3、听读课文.纠正读音停顿4、选读课文。读得好三、自主探究1、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字: 词: 句子: 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2.整理字词古今异义:臭 博士 再 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