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12967408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走过一段狭隘的甬道,溶洞里面变得豁然开朗,仙瀑云雾缭绕,湿气腾腾。B走进金秋的栖霞山,顿觉高邈的天穹与层层叠叠的山峦被满山红叶尽染。C班会课上,大家认为班长提出的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D我苦口婆心地说了大半天,已经口燥唇干,可是他仍然漠不关心,毫无悔改的表示。2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不知道成语“世外桃源”出自哪部著作?B母亲总要背诵唐人“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C有的地方文化下乡,可群众没品过文化味,没见过文化人,有的地方盖起了文化宫、少年宫,却是“文化宫里少文化,少年宫里无少年。”D朝花夕拾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几本书都是我爱看的。3 . 下列诗句中与抒发爱国之情不同类的一项是( )A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C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4 .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用对比的手法,描绘出三峡两岸高山雄伟壮观、高耸挺拔的气势。B“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从仰俯两种视角写了高山流水两种事物,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境界清新。C“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概括了孟子认为的大丈夫所为,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悠然”写出了诗人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5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邓稼先一文,使我了解了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的研发做出的重大贡献。B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D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阅读爱好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要培养阅读的兴趣。6 . 下列有关朝花夕拾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长妈妈睡觉在床上摆“大”字,将“我”弄得晚上睡不好觉。B“我”想去五猖会看“无常”,父亲却强迫我背鉴略,我感到很痛苦。C“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这是陈莲河给父亲开的药方。D衍太太教唆“我”偷母亲的手饰卖钱并散布谣言。7 .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憧(chng憬诱(xi)惑凝(nng视)枯竭(ji)B繁弦(xin急管卖弄(lng)玷(din)污头晕目眩(xun)C玲珑剔(t)透澄(chng)清擎天撼(hn)地雏(ch)形D扒(p)窃猝(c)然长逝忍俊不禁(jn)栖(x)息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时间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有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这首歌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是啊,时间到底去哪儿了?幼年的时光去哪儿了?我们为何很难记起3岁以前的事情?研究表明,时间的感知需要儿童的注意力和短期记忆能力的完全形成,这需要前额叶皮质和海马体发育较成熟以后才能具备。这两个区域的成熟速度较慢,往往到了童年后期才能渐渐完善。孩子们的遗忘速度远比成年人要快,所以他们的记忆更替也更快,这意味着留下童年记忆的可能性并不大。幼时记忆究竟从何时开始模糊,直到被永久遗忘?研究发现,早期回忆往往从7岁开始丢失。虽然不少3岁孩子能够记得前一年发生的事,但这些记忆也只能持续到五六岁。在7岁这一年中,童年记忆迅速衰退,到了八九岁,大部分孩子只能回想起童年生活35%的内容。这是因为在7岁时,人们形成记忆的方式开始改变-在那之前,儿童缺少时间和地点的观念,而在年龄较大的儿童中,回忆早期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更趋向于成年人。如果你到了一定的年纪,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小时候总是盼望快快长大,但是似乎过了很久才长了一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就感觉时间越来越快,这是为什么呢?首先,人体内的生物钟在逐渐变慢,实验表明,让年轻人和老年人估测1分钟有多长,结果年轻人还没有到1分钟就认为已经到1分钟的时间了;而老年长的人,则往往过了1分钟觉得这是1分钟的长。在生命的进程中,人体内的某种节律在变慢,而客观的时间没有变慢,老年人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其次,与新鲜感能刺激人大脑记忆有关。比如我们新去一个地方时,去的路总是显得很长,回来时却似乎要短得多。因为去时路上你所看到的景色都是新鲜的,你的大脑需要对这些新鲜事物进行处理记忆,就会感觉时间过得很慢,路似乎很长。而回来时,这些景象不再是第一次体验,一切变得熟悉,大脑需要处理的事物也就少了,时间过得就快了,路也似乎短了许多。人生也是一样,小时候看这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外界充满了各种新刺激,这样就显得每一天都很漫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外界的事物已经缺少太多的新鲜感,更多的只是一种单调的重复刺激。丰富的经验使神经对于生活中的信息处理得极为快速,渐渐进入了“适应性”的状态,不但削弱了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同时保留的记忆也信息不全,这样显得一天不经意间就过去了。第三,可以用“相对论”来解释,一个5岁的儿童,他会感觉过去的一年很长很长,这是因为过去的一年占他生命总过程的20%(1/5);而一个20岁的青年,过去的一年只是他生命总过程的5%(1/20);而对于一个50岁的中年人,过去的一年仅仅是他生命总过程的2%(1/50)。人越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光阴在其整个人生当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小,同漫漫人生相比,就会觉得这些微不足道的时间过起来很快。(选自百科知识2014年底4期B,有删改)8 . 下列表述与上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A人体内的生物钟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变慢,而客观的时间却没有变慢,所以年龄越大的人就感觉得时间过得越快。B新鲜感可以刺激大脑的记忆,人无论是走一段路还是接触新生活中的新鲜事物,都会对新的景象和新的事物进行处理和记忆。C因为丰富的经验使人逐渐进入“适应性”状态,对时间流逝的感觉减弱,记忆的信息也不全,所以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D人的年龄与过去的时间在其整个人生中所占的比重成反比:年龄越大,过去的时间在人生中所占的比重越小;反之,所占的比重越大。9 . 文章最后一段主要采用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致大海今天是给您送行的日子,冰心老太太!我病了,没去成。十点钟整,是朋友们向您鞠躬告别的时刻,我在书房一片散尾竹的绿影里跪伏下来,向着西北方向您遥远的静卧的地方,恭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打开音乐。本来心里缭乱又沉重,但我那特意选放的德彪西的大海发生了神奇的效力,涛声所至,愁云扩散, 心里渐如海天一般辽阔与平静。于是您往日神气十足的音容笑貌全都呈现出来,而且愈来愈清晰, 一直逼近眼前。八十年代末,一个您生命的节日。我在天津拨通了您家的电话。我对着话筒大声说:“老太太,我给您拜寿了!”您马上来了幽默。您说:“你不来,打电话拜寿可不成。”您的口气还假装有点生气。但我却知道在电话那端,您一定在笑,我好像看见了您那慈祥的并带着童心的笑容。为了哄您高兴,我说:“我该罚,我在这儿给您磕头了!”您一听果然笑了,您说:“我看不见。”我说:“我旁边有人,可以作证。”您说:“他们都是你一伙的,我不信。”谁说您老,您的机敏和反应能超过任何年轻人。我只好说:“您把这笔账先记上。等我和您见面时,保证补上。”从此,它成了每次见面必说的一个玩笑的由头。只要说到这个笑话,便立即能感受到您的那种率真、亲切。大约是九二年底,我和朋友一同去看您。那天您特别精神。您说,前不久有一位大人物来看您,说了些“长寿幸福”之类的吉祥话。您说,您虽长寿,却不总是幸福的。您的一生正好是“酸甜苦辣”四个字:少时留下许多辛酸;青年时代还算留下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年以后,“文革”十年,苦不堪言;现在老了,但却是“姜是老的辣”。当说到这个“辣”字时,您的脖子一梗。我便看到了您身上的骨气。老太太,那一刻您身上真是闪闪发光呢!您问我:“要是碰到大人物,你敢说话吗? ”没等我说,您又说,“说话谁都敢,看你说什么。冯骥才,你拿的工资可是人民给的,不是领导给的。拿了人民的钱就得为人民说话,不要怕!”说完您还着意地看了我一眼。老太太,您这一眼可好厉害,似乎要把这几句话注入我的骨头里。您历经那么多时代的不幸,对人间的诡诈与丑恶的体验较我深切得多;然而,您为何从不厌世,不避世,不警惕世人,却痴信您那句常常会使自己陷入被动的格言“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我想到一件更远的事。那天是您和吴先生金婚的纪念日。我和几位文友去看您。聊天时,没等我们问,您就自动讲起当年结婚时的情景。说话时您很快活,弄不清您是自嘲,还是为自己当年的清贫又洒脱而洋洋自得。后来,您话锋一转,忽问我:“冯骥才,你怎么结的婚?”我说:“我还不如您哪。我是文革高潮时结的婚!”我说,那时我和未婚妻两家都被抄了,结婚只有一间几平米的小屋,床是用砖块和木板搭的。结婚那天,我把劫后仅有的几件衣服叠了叠,放在自行车后车架上,但在路上颠掉了,结婚时两手空空。我想我说完您一定会说出几句同情的话来。可是您却微笑又严肃地对我说:“冯骥才,你可别抱怨生活,你们这样的结婚才能永远记得,大鱼大肉的结婚都是大同小异,过后是什么也记不住的。”您的话使我出其不意。一下子,您把我的目光从一片荆棘的困扰中引向一片大海。德彪西的大海全是画面:被狂风掀起的水雾与低垂的阴云融成一片,雪色的排天大浪迸溅出的全是它晶莹透明的水珠。一束夕照射入它蓝幽幽的深处,加倍反映出夺目的光芒。瞬息间,整个世界全是细密的迷人的柔情的微波。大海中从无云影,只有阳光,它永远跃动不已的是那浩瀚又坦荡的生命。这也正是您的海。我心里的您!(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删改)10 . 回忆了作者与冰心交往的几件事,请细读文本,填写下表。11 . 下列与第19段划线句的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年轻时没有尝过苦水的人,不能成长。B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永远要感恩生活。C在任何情况下,遭受的痛苦越深,随之而来的喜悦也就越大。D痛苦留给的一切,请细加回味!苦难一经过去,苦难就变为甘美。12 . 本文首尾都谈到了音乐家德彪西的作品大海,是否重复?请简述理由。13 . 联系上下文,从下面语句中任选一句,说说加点词表现了冰心怎样的心理。(1)您说,您虽长寿,却不总是幸福的。 (2)说完您还着意地看了我一眼。14 . 冰心和傅雷都非常关心晚辈的成长,请从选文和(链接材料)中找出两人共同的观点加以印证。(链接材料)致 傅 聪1956年2月29日夜亲爱的孩子:昨天整理你的信,又有些感想。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 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 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 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 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 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理智,偏于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 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这一回可不然,你的确和莫扎特起了共鸣,你的脉搏跟他的脉搏一致了,你的心跳和他的同一节奏了;你活在他的身上,他也活在你身上;你自己与他的共同点被你找出来了,抓住了,所以你才会这样欣赏他,理解他。由此得到一个结论:艺术不但不能限于感性认识,还不能限于理性认识,必须要进行第三步 的感情深入。换言之,艺术家最需要的,除了理智以外,还有一个“爱”字!所谓赤子之心,不 但指纯洁无邪,指清新,而且还指爱!法文里有句话叫做“伟大的心”,意思就是“爱”。这“伟大的心”几个字,真有意义。而且这个爱决不是庸俗的,婆婆妈妈的感情,而是热烈的、真诚的、洁白的、高尚的、如火如荼的、忘我的爱。从这个理论出发,许多人弹不好东西的原因都可以明白了。光有理性而没有感情,固然不能表达音乐;有了一般的感情而不是那种火热的同时又是高尚、精练的感情,还是要流于庸俗;所谓滥情(伤感),我觉得就是指的这种庸俗的感情(选自傅雷家书,有删改)15 . 选文标题“致大海”与(链接材料)中标题“致傅聪”相比,含义上有什么异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驻港部队出动海空编队参加香港海上空难搜救演练原俊敏丁梓懿新华社香港12月13日电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12日出动一艘护卫舰、一架直升机参加香港特区政府组织的代号为“ sarex017”的海上空难搜救演练。这是驻港部队第十三次应邀参加香港特区政府组织的海上空难搜救演练。此次演练,模拟一架由香港起飞的庞巴迪CS300飞机,在到达香港国际机场以东约50海里时,机长通知空管中心两台引擎出现故障,不久飞机于雷达屏幕上消失。上午9时19分,演练正式开始。接到协助搜救请求的驻港部队立即派出舰艇、直升机奔赴目标海域执行搜救任务。建立通联、划分区域、标定路线11时15分,到达目标海域的驻港部队救援编队迅速展开海空协同救援。搜救过程中,海空编队官兵使用导航雷达、远视距观测器材等装备展开搜索,加强对海观察瞭望。与此同时,来自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和香港特区政府飞行服务队的救援力量也在各自任务区域展开搜索。在参演各方的密切协同下,仅仅半个多小时,模拟飞机残骸模型便被发现并成功打捞。至此,整个海上空难搜救演练取得圆满成功。演练结束后,驻港部队现场指挥员告诉记者,此次演练不仅让部队检验了搜救能力,积累了搜救经验,而且参与搜救各方也加强了合作与技术交流,为下一步应对突发灾害打下了坚实基础。组织海上空难搜救演练是提升航空活动安全的一项重要内容。香港国际机场是国际主要航空物流中心,每年旅客人数、货物吞吐量都稳居世界前列。扎实做好灾害预防救治工作,有助于进一步稳固香港航运枢纽地位,进一步促进国际人员货物融通。据悉,参加此次演练的还有香港特区政府天文台、海事处及广东省海上搜救中心。16 . 选文电头部分交代了什么内容?17 . 概括这则新闻的要素。(1)时间:_(2)地点:_(3)人物:_(4)事件:_18 . “在参演各方的密切协同下,仅仅半个多小时,模拟飞机残骸模型便被发现并成功打捞。”中的“仅仅”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19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次演练的意义。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戮其仆。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士鲂、张老止之。公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不能致训,至于用钺。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使佐新军。(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注释)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仆:指驾车的人。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公:指晋侯。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20 .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失也失:耽误B其将来辞辞:陈说C吾子之讨讨:处罚D子无重寡人之过重:看重21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C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22 .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23 . 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24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求:_(2)衡:_25 . 翻译下列句子。(1)微斯人,吾谁与归?_(2)人恒过然后能改。_26 . 【甲】文中的古仁人具有_,_的旷达胸襟,【乙】文论述了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人必须具有_,_的崇高境界。(用原文语句回答)27 . 范仲淹的奉献精神和孟子的忧患意识值得我们学习,作为当代中学生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四、句子默写28 . 古诗文默写填空(12分)(1)_,风烟望五津。(2)当窗理云鬓,_。 (3)君问归期未有期,_。 (4)默而识之,_ _,_ _。(5),寒光照铁衣(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 _。(7)淮上与友人别中从听觉,视觉方面抒发各自天涯的离愁之情的诗句是_,_。(8)初唐诗人王勃送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友情的名句是 _,_ _。五、课内阅读阅读出师表,完成下面小题。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29 . 对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是以众议/举宠为督。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D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30 . 对画线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 )A您应该诚恳地广泛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有志之士的士气,不应该随意看轻别人,说话不恰当,以致于阻碍了忠臣进谏的道路啊。B您应该诚恳地广泛听取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发扬有志之士的士气,不应该随意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于阻塞了忠言进谏的道路啊。C(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D(陛下)你实在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远大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当看不起别人,说不恰当的话,以致于堵塞人们忠心地进行规劝的言路。31 . 对选文内容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出师表本文是诸葛亮北上伐魏前,感到刘禅暗弱,颇有内顾之忧,故上表劝诫。B本文中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三条建议: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C选文两段在追述自己身世经历时,五次提到“先帝”,表现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表明自己为蜀国鞠躬尽瘁,劳苦功高,希望以情动人,鼓励刘禅奋发图强。D选文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提出要求,对“已”,承“讨贼兴复之效”;对“贤臣”,扬“兴德之言”;对“后主”,行“自谋”之宜。各方面的职责分明,要求明确,言辞恳切,表达了诚挚的希望,显示了作者对自己和对朝廷诸臣的严格要求。32 . 对选文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出师表感情充沛的特点和所表达的忠君爱国之情是一脉相通的,率真质朴的语言形式是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统一的。B“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就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但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C出师表前部分重在动之以情,后部分重在晓之以理。文章以议论为主,融以叙事和抒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D出师表多以四字句行文,还有一些整齐的排比对偶句式,如“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体现了东汉末年骈体文开始兴起的时代风尚。六、名著阅读名著阅读33 .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狗猫鼠是针对“正人君子”的攻击引发的,嘲讽了他们散布的“流言”,表述了对狗“尽情玩弄”弱者、对人又是一副媚态的憎恶。(_)(2)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我们所学习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是其中的两篇。(_)(3)孙悟空的金箍棒,是从东海龙王那里抢来的“定海神针”,能长能短,取经道路上屡建奇功。(_)34 . 请写出两个朝花夕拾中二十四孝图里关于“孝”的典故有哪些?35 . 简述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一故事情节。第 16 页 共 16 页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3、4、5、6、7、二、现代文阅读1、2、3、三、文言文阅读1、2、四、句子默写1、五、课内阅读1、六、名著阅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