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卢龙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383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卢龙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河北省卢龙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河北省卢龙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卢龙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首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人:王 昆注意事项: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5页,第II卷第6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只交答题纸和机读卡,试卷学生带走,以备讲评。 第I卷(选择题 共40题 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每小题1.5分,共60分)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夏禹的后代,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具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2、最初“王”字是斧钺的象形,它最能说明的是 ( ) A金属工具已经开始使用 B“王”具有无限的权力 C军事首领成为部落联盟的统治者 D政治权力产生的时候就是一种强权3、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的主要含义是( )A礼仪 B政权 C风俗 D政治制度4左传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统治者非常( )A尊重祖先 B迷信无知 C重视礼仪与征伐 D善于带兵打仗5、商鞅一人多姓。史书上说:秦封于商,故号商君。卫之诸庶孽公子也,人称卫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其中“商”姓来源于( )A自然的崇拜 B因功得到的封地C母亲的族姓 D所在地方的地名6、 最早有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是在( )A夏商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7、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8、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郡县制代替分封制行省制代替郡国制内阁制代替三省制9、秦实现统一的原因有( )秦国经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 战国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长期战争,人民渴望统一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A B C D 10、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适应了封建专制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11、秦始皇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 )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 D 颁布秦律,严刑峻法12、下列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13、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C缺乏可委以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14、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 )A确立皇权至高无上 B削弱地方势力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防止大臣专权15、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C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16、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A政治上四分五裂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 D用泥制陶的事实17、秦朝丞相李斯曾担任过廷尉一职,该职务的职能主要是( )A掌管宫廷建筑工程 B统辖卫士,卫护宫门C掌管刑狱、司法 D总管宫廷警卫18、关于科举制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下列提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打破了门第的限制 B削弱了皇权 C有利于选拔人才 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19、宋朝以前,宰相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 )A宰相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皇帝刁难大臣,以便控制20、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A丞相胡惟庸的专权 B丞相制度阻碍了明朝社会发展 C 加强专制集权,维护明朝统治 D朱元璋希望一人独揽大权21、“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 A草拟政令 B发布政令 C监察百官 D传达圣旨22、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开始于( )A元朝 B明朝 C清朝 D近代23、明清之交,中国社会发展的步伐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的根本原因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B军机处的设立C官僚机构的膨胀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24、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 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 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C 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25、清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归流”是指( )A 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进行管治 B 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纳入清朝版图 C由中央政府派遣官员直接管治 D 少数民族事务归属理藩院掌管26、在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各个朝代采取了许多措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频繁任免丞相,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官僚机构C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分散丞相权力D宋代设立参知政事,废除丞相27、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分为州、郡、县三级始于( )A汉武帝时期 B东汉初期 C东汉末期 D隋唐时期28、下列关于元朝行省制度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鉴于唐朝藩镇割据局面,为进一步加强皇权而实行的 B行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总领一省军国重事 C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D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9、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 )A世官制 科举制 察举制 B科举制 世官制 察举制 C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D察举制 世官制 科举制 30、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黄海海战 刘永福黑旗军 义和团运动A B C D31、“将来大皇帝有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这一规定( )A出自南京条约 B英国人得到了领事裁判权C成为英国勒索特权的根据 D对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最为不利32、下列开放口岸当中是在南京条约中被开放的是( )宁波 广州 重庆 上海 苏州A B C D33、面对近代化浪潮,清朝统治者进行了一些政治制度方面的改良。其中取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机构是( )A外务部 B民政部 C家工商总部 D资政院34、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是在( )A甲午战争清军战败时 B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时C门户开放政策提出后 D辛丑条约签订时3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立的标志是(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辛丑条约的签订C南京条约的签订 D允许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36、“三国干涉还辽”是“瓜分狂潮”开端其中“三国”是指( )A美、英、法 B俄、英、法 C俄、日、法 D俄、德、法37、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本意理解得比较确切的是( )A维持封建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保卫大清国,反对外国势力入侵C维护国家利益,反对外来侵略 D扶持大清皇帝,反对一切外国事物38、“门户开放”政策的含义是 ( ) A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 B清政府与各国之间相互开放C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 D西方列强在华势力向美国开放39、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两度劫”发生在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 B C D40、“这次战争的结果之一是通商口岸的开辟,由东南沿海到整个沿海,由整个沿海深入内地。”这次战争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卷(选择题 共2题 共 40 分)41、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後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请回答:材料一、二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2分)依据这两段材料,指出为什么“周王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分)材料三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种制度?(2分)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6分)各有何积极作用?(6分)4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 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材料二: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原忍至今,羽翼洋人,趋炎附势虐同群。 义和团档案史料材料三:“无论欧关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拳乱笔记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分别指什么事件?(4分)(2)结合材料一、二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4分)(3)材料二中提到“最恨和约”,那一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那一条款对中国影响最大?其影响是什么?(8分)(4)依据材料三说明义和团运动的历史功绩。(6分)卢龙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首次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5BDACD 610ADBBD 1115ABBDB 1620BCBBC 2125DAADC 2630DAACA 3135CCABB 3640DCCDA二、非选择题41、答案:(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2)宗法制。(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积极作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42、答案:(1)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2)19世纪末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清政府又实行卖国政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影响:消极-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客观进步性-使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4)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