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283003 上传时间:2019-10-13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9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必修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目标: 1、大气的组成; 2、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逆温现象的成因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 成分,微量 成分,水 汽,固体杂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 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干 洁 空 气,CO2,N2,O2,O3,、对地面保温,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2,大气的垂直分布,高度(千米),温度(),20,0,140,120,60,100,80,40,-100,-50,0,50,100,对流层,电离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高层大气,1、划分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大气的运动状况的差异。,3,0,-100,-50,0,50,100,对流层,高度(千米),温度(),对流层,高度(千米),思考:读图总结归纳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2,对流动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下热上冷),每上升100米降低0.6。,水汽、尘埃多集中在哪里?它们有什么作用?,太阳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吗?,4,对流层,0,-100,-50,0,50,100,对流层,高度(千米),温度(),高度(千米),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变化,高纬度地区: 89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低纬度地区: 1718千米,随季节变化,夏季较厚,冬季较薄,(其平均厚度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5,平流层,20,60,40,-50,0,温度(),高度(千米),学生讨论:读图总结归纳平流层的主要特点及成因(参考对流层),O3,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该层有什么气体?它有什么作用?,6,中间层,范围,气温变化,大气运动状况,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顶至85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下热上冷),高空对流,热层主要特点,范围,中间层顶至800千米,气温变化,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原因,氧原子吸收太阳紫外线。,热层,高层大气,中间层主要特点,7,总结:,8,9,拓展-逆温现象,1、含义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不变化,或实际值高于理论值,气象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逆温”。,T实际温度,T理论温度(即正常温度)时,出现逆温,10,2、逆温的类型,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1)辐射逆温,11,由于太阳辐射引起逆温的生消过程,12,(2)地形逆温:,在山谷与盆地区域,夜间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13,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最大,气温降低最强烈,上层降温缓慢,从而形成逆温。,(3)平流逆温,14,(4)锋面逆温,锋面附近,因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形成逆温,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