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振兴东北专题.ppt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12817051 上传时间:2020-05-2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振兴东北专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区域经济振兴东北专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区域经济振兴东北专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二:东北经济区与老工业基地振兴,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第三部分:市场化程度低与所有制结构单一问题,第四部分:产业结构调整,第一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一、“东北现象”二、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的标准提法,第一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一、“东北现象”,1、1980年代的“东北现象”经济地位下降、发展速度相对缓慢;2、1990年代的“东北现象”“体制外”的“三农问题”,卖粮难,农民收入水平长期徘徊;“体制内”的大面积下岗与失业(企业债务、社会负担等导致竞争力低下,企业破产等问题);体制内吃鸭记资源枯竭与资源型城市问题;生态与环境恶化问题(土壤退化、荒漠化、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退化等)。3、当前的“东北现象”以“金融生态恶化”为代表:商业银行的惜贷和拒贷、产权交易市场的不发育、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与企业上市融资的困难、金融业外资裹步不前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部门。,第一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补充资料一: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比较(1950年=100),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GDP196019802000196019802000196019802000全国1545576741685198633078407113912960华北12837354161166277735210505126012252东北11949352436281280129084028987165华东1075667834478168031984351105313051华中南1606648778839298070561396140418760西南21067848701140329040606500139314939西北18445233241357407952174500127612264,第一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补充资料二:我国各个地区经济份额的历史比较(全国=100),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GDP196019802000196019802000196019802000华北12.29.911.118.916.212.316.614.812.6东北9.410.79.423.016.29.818.014.310.0华东29.631.637.031.037.242.932.434.037.7华中南24.327.830.514.618.025.517.421.126.1西南15.814.08.47.77.55.59.59.58.9西北8.76.03.64.84.93.86.15.64.7,第一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补充资料三:各地工业、重工业产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第一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补充资料四:中国各地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额,第一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二、当前对东北老工业基地问题的标准提法,党中央国务院的16号文件(2003.10.5):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市场化程度低,经济发展活力不足;所有制结构较为单一,国有经济比重偏高;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设备和技术老化;企业办社会等历史包袱沉重,社会保障和就业压力大;资源型城市主导产业衰退,接续产业亟待发展。,第一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一、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与外部推动弱化,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与地区的边缘化,三、重型产业结构的传统、国家要求下的体制惯性与今天的落后,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一、经济地理位置的变化与外部推动弱化,1.1、1960年代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变化使东北地区从重点建设地区转变为重点防御地区;外部推动转变为外部压制;相对于国内“大三线地区”的成长地位下降。1.2、1980年代以来外部压制减弱,但转变为外部限制;相对于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成为边缘地区。,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二、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路径与地区的边缘化,2.1、我国实现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是“增量改革”,又叫“体制外增量”模式2.2、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中期,所有的经济体制改革措施和区域政策都是在大力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体制外”各种经济成分的发展:对外开放:对外资的优惠、外贸优惠(关税)、人员往来的放开;物价体制改革:价格与经济制度;“价格双轨制”与“放开一部分商品价格”,根据市场供求关系,随行就市,短缺与利润、与日用工业消费品产业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体制外”企业的发展;放开部分要素市场,保障“体制外”企业获得土地和能源原材料;计划体制改革,指令性计划(品种)减少、指导性计划(品种)增加,但装备、能源原材料依然作为指令性计划品种;计划经济“约束”后退,而市场经济的“激励”推进;“体制外”企业的发展“倒逼”:地区市场经济环境不断走向完善。,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2.3、我国增量改革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是存在着一个“体制内负担小、体制外条件好”的东部沿海经济地带。(国有经济比重、商品经济发展基础、经济地理位置、人口密度与人口数量、自然地理成本等因素)2.4、对外开放的地理路径从东部沿海地区开始: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东北地区到1990年代中期开始陶醉于沿边和沿海开放(黑龙江边境贸易、吉林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辽宁沿海开放);这个时期非国有经济在东南沿海正在迅速成长:三资企业、乡镇企业在广东,乡镇企业在江苏,民营企业在浙江,“体制外”形成明显增量;,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2.5“先发优势”使沿海地带垄断了增量资源,项目东部沿海省市项目东部沿海省市占全国(%)占全国(%)国内16家商业银行省市级机构45.32004年地方财政收入55.3外资在华金融机构90.519922002年间技术市场成交额54.3“上证所”公司55.4国家重点实验室65.0“深交所”公司41.7十五期间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53.019922002年间利用外资74.6“985”工程学校52.62004年按经营单位所在地的进出口额82.920002004年间新增就业岗位87.7,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2.6、东北等老工业基地陷入困境,改革开放以后丧失了两次改革机遇:80年代中期“投资热”、90年代中期“开放热”;到现在,开发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型产业方面不具优势,开发其他制造业必然遭遇到沿海地区的强有力竞争;发展服务业受到当地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严重局限;“体制内改革”产生的大量失业使地区经济雪上加霜;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也因此捉襟见肘;由沿海地带传递的经济体制改革只传来了体制内的“减量”而鲜有体制外的“增量”。,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补充知识点一:强调“体制外条件”的原因,一,体制外条件好意味着提供相对多的经济发展增量;二,这些增量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贡献有:带动全国就业岗位的增加;提高居民收入、带动国内市场;需求拉动投资,经济持续增长;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税收增量;增强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增强承担“改革成本”的能力,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抑制社会矛盾、地区矛盾的发展速度(西部大开发、扶贫攻坚等),缓和社会压力这是中国的转型没有陷入“休克”的关键。但是伴随着地区不均衡。,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三、重型产业结构的传统、国家要求下的体制惯性与今天的落后,3.1、重型制造业结构资本密集型、资本有机构成高的产业调整要求巨大投资2001年的统计资料表明,玩具、服装、毛纺织、食品、电子零部件等轻型工业企业平均资产在3050万元以下,小轿车、载重车、炼刚、冶金设备、石油天然气、石油化工等重型产业企业平均资产在200万元、甚至3000万元以上。而所有的非国有经济成分(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产业结构上一般都回避重型产业:从最初的生活性服务业到后来的轻型制造业。,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3.2、1980年代国家能源原材料供给紧张要求东北地区重工业“体制安全”,南方大量发展轻型制造业以满足国内市场对日用工业品的需求;导致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形成“瓶颈”并导致通货膨胀;价格双轨制“计划内”价格及国家指令性计划下保障供给体制,保护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陈旧体制,“计划外”的放开价格利润抬升从另一个角度保护的体制落后。后期南方、东部沿海地区饶开国内市场,从国外大量进口原材料和机械设备,使老工业基地开始面临国际市场竞争。,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3.3、国际产业转移对东北老工业基地不利,国际产业转移我国作为“世界工厂”的产业特征是承接了发达国家的“衰退产业”(劳动密集型、污染型产业)。东南沿海地区在“外部推动”条件下的工业化与东北地区“内生发展”的工业化在产业结构上是二元发展的:支持国家工业体系的“工业基地”与属于全球链条的“世界工厂”。,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3.4、制度与发展方式的历史与资源型城市问题的形成,1、社会主义工业化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的迫切需求“有水快流”;2、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大而全”、企业办社会办城市、城市“专门化部门”与辅助部门高度关联、城市经济结构的刚性与脆性;3、历史上落后的技术形成了今天的冗员;4、资源型城市陷入危机:资源衰竭、体制落后、政府能力低下,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型城市首当其冲。,第二部分东北老工业区问题的由来,第三部分市场化程度低与所有制结构单一问题,一、市场化程度低下,1、政府干预障碍市场化程度提升争议中“政府干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与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政府衰亡”主张老工业基地的各级政府面对大量国有工业企业背负沉重的历史责任而难以自拔;老工业基地各级政府面对国有银行:政府为国有银行注资、核销呆坏帐、剥离不良资产投入大量资本。“大泥潭”效应:政府、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深陷其中,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望而生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