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西汉财政》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722260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6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西汉财政》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秦西汉财政》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秦西汉财政》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1,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教学目的:本章讲述的是秦和西汉的财政思想。要求通过学习能对秦及西汉时代的财政状况及其代表人物的财政思想能有明确的认识。,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2,本章的重点与难点:汉代的算缗钱、告缗钱、算商车和桑弘羊的专卖思想。本章教学内容:第一节秦王朝的财政及其思想第二节西汉的财政及其思想第三节桑弘羊的财政政策与盐铁争议,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3,第一节秦的财政及其思想,一、秦王朝统一中原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兼并六国,统一中原,成为我国封建时期第一个统一的、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对我国财政史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重大的影响。,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4,秦始皇嬴政(公元前259前210年)像,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5,李斯(?公元前208年),战国时楚国上蔡人,法家思想的实践者。,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6,秦统一中国后,废除了古代的封国建藩制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并集权于中央。秦还统一了文字、交通、度量衡及货币,也统一了赋税制度。二、秦王朝的财政(一)秦代的财政收入1、田赋,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7,秦代的财政收入主要是田赋和口赋。秦代的田赋情况,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1)“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可见秦代的土地是私有制,可以自由买卖。(2)秦代的田赋分为田租、口赋、力役三种形式。田租缴纳实物,按亩计征;口赋可缴纳实物,也可以用货币缴纳;力役按人头缴纳。,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8,(3)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须向地主缴纳地租,还要向国家缴纳国赋。这在以前是没有的。(4)刍(牧草)、稿(禾秆)刍稿属于土地附加税,是用于喂养战马等需要的,其征收标准根据秦律田律规定:“入顷刍、稿,以其受田之数,无垦不垦,顷入刍三石、稿二石。”,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9,2、口赋的“头会箕敛”口赋为计口出钱,属于人头税。史记载,秦为乱政,“头会箕敛,以供军费”。秦律金布律规定:“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经丞、令印印。”征收时是“吏到其家”,以户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口赋又称户赋。口赋的税额是多少,史无明文。一般推测不会少于汉代的算赋即每口120钱。,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10,(二)秦代的财政支出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五次出巡、封禅、望祭山川、修建宫殿覆盖三百余里,对外用兵,又筑万里长城,修建自己的陵墓,还发童男童女数千人出海求仙,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于是支出浩繁,财用耗竭,乃不得不增加收入。所以,“秦田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力役三十倍于古”。结果是“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财以奉其政犹不澹其欲”,“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于是“海内愁怨,遂用溃畔”。,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11,董仲舒上书汉武帝时指出,秦朝“又加月为更卒,已复,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连秦二世的右丞相冯去疾等也承认:“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12,“(秦)转海滨之粟,至于西河,当是之时,男子疾耕不足以粮馈,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遣蒙恬筑长城,东西数千里,暴兵露师,常数十万,死者不可胜数,僵尸满野,流血千里,于是百姓力屈,欲为乱者,十室而五又使尉佗逾五岭,攻百越行者不还,往者莫返,于是百姓离心瓦解,欲为乱者,十室而七。兴万乘之驾,作阿房之宫,收大半之赋,发闾左之戍欲为乱者,十室而八。不一岁,陈、吴大呼,刘、项并和,天下响应。”(汉书卷四五伍被传),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13,三、秦代的财政思想1、法家财政思想的延续2、设置专管国家财政的职位“治粟内史”。为我国二千年来封建集权、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制度开创了始基。3、第一次有意识的将国家财政与皇室财政分开。秦朝为此专门设立了“少府”这一职位,掌管皇帝家的财政。,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14,第二节西汉的财政及其思想,一、西汉初的基本情况秦末,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暴政和战争混乱后,建立起(西)汉王朝。当时,人民颠沛流离,又兼连年灾荒,商贾囤积居奇,物价飞涨,米一石值钱五千,百姓易子而食,死亡越过一半。,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15,汉高祖刘邦像“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回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16,刘邦掌权后,人民已极端贫困,无法生活下去。所以,汉初采取了恢复生产,减轻租赋的国策,即所谓“轻徭薄赋”政策。史载:“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将相或乘牛车。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17,二、西汉的财政收入(一)田赋田赋是封建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就西汉田赋的征收情况来看,汉初刘邦规定什五税一,已较秦时减轻。文帝时,把田租减为三十税一。其后几十年,曾全部免除田赋。景帝二年,又明令规定田租三十税一。,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18,文、景以后到昭帝、宣帝时,曾数免口赋(人丁税)、更赋(力役税)。流民稍还,又借公田给他们耕种,由于这些措施的实施,汉朝的经济很得到恢复,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汉唐盛世”的源头。,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19,(二)户口赋户口赋又称口赋,即人头税。按年龄不同又分为算赋、口赋两种。算赋这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丁赋,因为是按人头出钱,所以到了东汉,又称为口赋。,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20,(三)“募民入奴婢”和卖武功爵西汉的卖官爵,始于文帝时晁错提出的“入粟拜爵”的建议。在论贵粟疏一文中指出:“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爵。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如此富人有爵,农民有钱,粟有所渫”。认为入粟拜爵是顺民心的好事,所补有三:“一曰主足用,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21,另外,政府还规定“募民奴婢”的办法,即规定,富人捐一定数目的奴婢给国家,就可以免除终身的徭役,超过规定数目的可以为郎,原来是郎的则增加薪俸。,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22,(四)发行货币汉初,以“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由于质量很低,且允许私铸,因此扰乱了国家经济,影响了国家财政收支及国家统一。因此,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武帝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利,命令郡国销毁旧钱,输铜中央,专令水衡都尉所属的锺官、辨铜、均输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名为三官钱,通行全国。货币统一后,国家的经济力量得到了加强。,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23,(五)盐铁官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管仲就曾经实行过这一政策,使齐国富强起来。汉初,对于冶铁、煮盐采取放任的政策。于是富豪贵族垄断盐铁经营,不向国家缴纳赋税或只纳很少的税,造成了“治铁煮盐,财富累巨万,而不输公家之急,黎民重困”(汉书)。,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24,因此,武帝元狩三年,大农令郑当时建议设立大农丞,专管盐铁事务。在产盐铁的地方,设置盐官或铁官,并有原来经营盐铁的大商人担任。元丰元年,洛阳商人桑弘羊兼任大农令掌管民盐铁专卖事务,他在论述盐铁专卖的必要性时指出:“今意总一盐铁,非独为利也。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25,桑弘羊是汉代著名的理财家,汉武帝时的大多数财政国策他都参与了制定。另外,西汉于天汉三年(前98年)实行了酒官营,禁止民间私自酿酒,由官府自行酿造。,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26,(六)均输、平准均输、平准,就是调剂运输和平抑物价。(七)算缗、告缗和算商车算缗和算商车都是征收财产税,算缗是向商人和高利贷者征收财产税,算商车是对车船主征收财产税。算是计算单位,缗是绳子一类的东西,用来穿钱,俗称钱串子。,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27,三、西汉的财政支出西汉的财政支出主要是军费和皇室支出。但总的来说比较节约,特别是汉初。据记载:汉初“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而山川园池市肆租税之入,自天子以至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不领于天子之经费。漕转关东粟给中都官,岁不过数十万石。孝惠、高后之间,衣食滋殖。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28,据说,文帝在位时,有一次他想修建露台,召工匠一算帐,听说需要百金(即一百万钱),相当于中等人家十家的产业,他就打消了修建露台的打算。,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29,四、西汉的财政思想1、轻徭薄赋思想2、重农抑商思想3、发行货币4、国家专卖5、征收财产税6、财政收支考核制度,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30,第三节桑弘羊的财政政策与盐铁争议,一、桑弘羊其人桑弘羊(公元前152前80年),西汉大臣。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武帝时,任治粟都尉,领大司农。制订、推行盐铁酒类的官营专卖,设立平准、均输机构控制全国商品,从富商大贾手里夺回盐铁和贸易的控制权。,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31,这些措施增加了西汉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了富商大贾的势力。又主张积极抵抗匈奴贵族的攻扰,反对“和亲”政策,曾组织六十万人屯垦,以备匈奴袭击。昭帝年幼即位,与霍光等共同辅政。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在盐铁会议上坚持盐铁官营政策。次年,被指与上官桀等谋废昭帝而立燕王旦,被杀。,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32,二、桑弘羊的财政思想(一)国家专卖思想桑弘羊的财政思想,源于管子并具体化为国家财政政策,坚决地加以贯彻执行。他的专卖政策包括:1、盐专卖2、铁专卖3、酒专卖,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33,(二)均输政策均输的内容是:各郡县应缴纳的贡品,除确有价值又为京师所需用的可照旧直接运京外,其他不必再送京城,而是按当地的市价,折合为当地商人一向所贩运出境的丰饶而廉价的土产品,缴纳给均输官。再由均输官将这些商品运往附近价高的地区出售。这样既可免除各国输送贡物入京的烦难,又可避免贡物到京师后得不偿失。同时官府不费一文资本即可从事官营商业而获利巨大的利润。,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34,(三)平准政策即通过“贵即卖之,贱则买之”的调节方式平抑物价,使“万物不得腾踊”。三、盐铁会议上儒家反对派的财政观点公元前81年,即汉武帝死后不久,召开了盐铁会议,名义是检讨武帝以来实行的经济政策,实际上对桑弘羊的财政政策进行的发难。,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35,会议的参加者除官方的代表外,还有一批各郡国选派的代表即“贤良”和“文学”,他们都是儒家。这也是第一次把儒家的财政观点直接、明确而又系统的加以表述。他们的财政观点主要是:,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36,1、讳言财利的基本观点。他们坚持孔孟的耻言财利的观点,对“食禄君子违于义而竞于财”大加鞭挞,大谈“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失”,认为“示民以利则民俗薄”,因此把盐铁专卖等看作是“与民争利”。,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37,2、以重农轻工商作为财政指导原则。他们从以农为本,以工商为末的观点出发,认为工商发展足以妨碍农业,即“工商盛而本业荒”,并由此得出“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的结论。,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38,3、反对经济干预。他们认为安民富国之道在于“顺天之理,因地之利”,不加人为干涉可使“百姓各得其便,而上无事焉”。,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39,4、租税观点。他们的基本观点是“畜民者先厚其业而后求其贍”,故要求“王者不畜聚,下藏于民”。他们指责桑弘羊是为王者“畜聚”。,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40,他们认为,赋税只应限于农产品及农家副业所生产的布帛,坚持什一之税,反对超出什一的赋敛。而且,他们的什一部是建立在“借民之力”而丰歉“与民共之”的劳役地租基础上,因此,反对当时的“以顷亩出税”,即以土地面积为课税标准的田赋三十而税一的制度。,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41,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42,本章复习思考题:,1如何评价汉武帝时期的算缗钱思想?2从财政思想角度考察,盐铁会议上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问题?这些争论对后来的财政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43,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44,附录:汉代“三十税一”资料1、文帝二年(前178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年恃以生也,而或不务本而事未,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汉书卷四文帝纪)此时已露“三十税一”政策的端倪。,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45,2、十二年,文帝又有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也。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农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劝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同上),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46,3、文帝十三年六月,诏曰: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今谨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谓本未者无以异也。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其除田之租税。(同上)此后直到景帝二年(前155年)一月“令田半租”,即“三十税一”,其间一共有十二年没有收田租。,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47,4、自景帝后,“三十税一”就成了汉代征收田税的法定税率,不再更改。东汉初年光武帝即位之初,曾因急需要战争费而改行“什一之税”。至建武六年(公元30年)十二月,下诏曰:“顷者师旅未解,用度不足,故行什一之税。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租三十税一,如旧制。”(后汉书卷一),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48,由此可见,田税的三十税一,确属“汉家经常之制”。所以,宋人感慨地说:田租(税)“在昔独两汉为最轻,非惟后世不可及,虽三代亦所不及焉。”(周密:齐东野语卷一汉租最轻),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49,附:汉代的“算赋和口赋”一、算赋算赋是对成年人征收的人头税,也就是后来所说的丁赋,因为是按人头出钱,所以到了东汉,又称为口赋。,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50,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八月,初为算赋”。百姓凡年龄在十五岁以上到五十六岁的,每人每年要向国家交纳一百二十钱,称为“一算”。对商贾和养奴婢的家主,加倍征收,每人每年要出“二算”。如淳曰:“汉仪注,民年十五以上至五十六出赋钱,人百二十为一算,为治库兵车马。”明确解释了算赋的征税对象、税率及其军费性质。,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51,另外,为了鼓励人口生产,汉惠帝时规定“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即从十五岁到三十岁分为五等,每等增加一算,到三十岁不嫁则征五算,即六百钱。地方官吏每年八月查验人口,编造户籍,作为征收算赋的依据。后来,汉文帝时,算赋减为每人每年四十钱,徭役也从每年一次减为三年一次。,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52,二、口赋口赋是专门对儿童征收的人头税,也叫口钱。汉初规定,凡是七岁到十四岁的儿童,不论男女,每口每年缴纳二十钱。到汉武帝时,改为从三岁始征税。元帝时,又恢复为从七岁起征,一直到东汉没有改变。,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53,附:汉代的均输和平准关于均输,盐铁论说:“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难,物多苦恶。或不偿车费,故郡置输官以相给遇,而便远方之贡曰均输”。史记也说:“(均输者),谓诸当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吏于他处卖之,输者既便,而官有利”。,中国财政思想史,第四章秦、(西)汉财政思想,54,关于平准,史记记载:“置平准于京师,都受更进一步委输,召工官治车诸器,皆仰给大农,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踊。故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