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阅读》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669446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84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阅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中考古诗词阅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中考古诗词阅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词阅读,中考专题复习,考点说明,根据古诗的内容或主题来分,可以分为:田园、山水、咏物、思乡、送别、爱国、边塞、闺怨等若干主题。,(2011.江西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问题。(4分)落日怅望唐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这首诗是日落时分作者遥望家乡所作,请找出诗中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2分)2.试说说首联中“千里”与“片时”的表达效果。(2分),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诗以“千里”与“片时”作强烈比照,写出云、鸟的自由无碍和飞行之速。,(2012.江西省),阅读下面古词,回答问题。(4分)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1、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B.上片后两句是写执着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终有结果。C.下片的前两句着重写浮云散尽青山重现的自然景观。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2、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喃自语的情态。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的喜悦之情。C.词的最后两句是以老僧之喜衬词人之喜。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B,D,那么我们如何把握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呢?,1、抓诗歌题目2、抓诗歌作者3、抓住诗中意象(人、景、物)和情境(感情、气氛)的相关字词。,表达思想感情的常用术语:忧国忧民、怀古伤今、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欢喜、欢快、离愁别恨、憎恶、激愤、怨愤,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春夜喜雨,第一个方法:抓诗歌题目,第二个方法:抓诗歌作者,李白:浪漫主义诗人杜甫:现实主义诗人岑参王昌龄高适:边塞诗人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派诗人陆游:爱国诗人苏轼辛弃疾:豪放派词人柳永李清照:婉约派词人,古诗词中一些特定的景物表达特定的情感。,(1)月亮: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圆月代表团圆。残月代表分离。),(2)柳:,表惜别。,()松:,坚贞高洁,()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杜鹃鸟(子规):,凄凉哀伤的象征,()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7)莲:表示爱情,(一)整体感知(二)理解词句(三)提取信息(四)探究内涵,内容理解,(一)整体感知,读懂诗词写作的内容,如诗词中有哪些人物,描写了什么景物,记叙了什么事件,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表明了怎样的态度。,(一)整体感知,阅读下面古词,回答问题。玉楼春戏赋云山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下片写重睹青山。B.上片后两句是写执着寻觅“常时相对”的青山终有结果。C.下片的前两句着重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B,小试牛刀,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清平乐村居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注释】亡:此处读作“W”。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平乐”就词牌名,“村居”是词的题目。B.词的上片描写了江南山村的景色,下片描写了两代人繁忙而辛苦的生活场面。C.这首词紧紧围绕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D.全词表达了词人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B,(二)理解词句,一方面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另一方面还要紧扣语境。,(二)理解词句,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绝句二首(其一)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此诗作于杜甫草堂。问题:“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两句中的“燕子”和“鸳鸯”各在做什么?,燕子衔泥筑巢,鸳鸯在恬然静睡。,小试牛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泛吴淞江王禹偁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惟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注释】诗人的一生屡遭贬谪,这首诗写于诗人被贬长洲(今苏州)时。鹭鸶:白鹭,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对诗中“斜阳”和“半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前者表示天色已晚,后者表示诗人泛舟已久。B.前者表示诗人刚来泛舟的时间,后者表示诗人离开吴淞江的时间。C.前者表现了诗人的美好想象,后者表示太阳已经被云遮挡了一半。D.前者表现夕阳下山,后者表现夕阳开始沉入吴淞江。,A,(三)提取信息,浅层次信息:如诗词中写了哪些意象等。深层次信息:如景物所处的季节、人物的身份、事件的前因后果等。,(三)提取信息,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秋夜山居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注释】素机:织布机。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问题:诗歌首句“”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去雁,小试牛刀,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回答问题。天净沙秋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A.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夜来城外一尺雪,小驾炭车辗冰辙。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四)探究内涵,分析景物特征,揣摩人物形象特征、思想感情,理解诗词表现的主题。,(四)探究内涵,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彭蠡湖晚归白居易彭蠡湖天晚,桃花水气春。鸟飞千白点,日没半红轮。何必为迁客,无劳是病身。但来临此望,少有不愁人。【注释】彭蠡(l)湖:今鄱阳湖。无劳:不要劳累。下面对这首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前两联写鄱阳湖傍晚的景色,所写的景物有桃花、水气、飞鸟、落日,为后两联抒情奠定了基础。B.“迁客”“病身”表明了诗人当时的处境,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九江)的经历。C.“何必”“无劳”两个词语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已经由“独善其身”转向了“兼济天下”。D.这首诗的尾联由己推人,其实是诗人在向同路人倾诉自己的内心。,C,小试牛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敷浅原见桃花刘次庄桃花雨过碎红飞,半逐溪流半染泥。何处飞来双燕子?一时衔在画梁西。【注释】敷浅原:古地名,在今江西境内。画梁:彩绘的屋梁。下列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正确的一项是()A.惜春和伤春。B.思念家乡和思念亲人。C.借古讽今。D.热爱生活和对美的执着追求。,D,解题策略我说说,阅读古诗词,内容理解先;题目须关注,注释背景联;吟咏诗词句,画在脑中显;抓住关键字,巧把情感解;选项细细辨,找准错误点。,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的第一句可以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离别家乡时看到的景象。B.由“日暖”“风香”“落梅”等词语可以推断出这首诗描写的季节是春天。C.诗中描写的山,具有一种朦胧美。D.“白鸥飞处带诗来”一句表现了诗人诗兴大发。,课堂测试我也行,A,课堂测试我也行,喜见外弟又言别李一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蜀道,秋山又几重。【注释】外弟:表弟。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再现了诗人同表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B.“十年离乱”介绍两人相逢的背景,社会动乱中离别已有十年之久。C.“沧海事”是指重逢之际诗人与表弟互相倾诉的内容。D.尾联实写了诗人与表弟在分别之际所看到的景色。,D,课堂测试我也行,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回答问题。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释】壕:护城河。寒食,古时于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清明前两日(亦有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谓之寒食节。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未老”流露出词人忽然意识到春天还未过去时的一种兴奋之情。B.“试上超然台上看”中的“试”字流露出词人在登上超然台之前充满矛盾之情。C.“烟雨暗千家”的“暗”字流露出词人心中的忧郁,甚至是压抑。D.“诗酒趁年华”流露出词人正在今朝有酒今朝醉,借酒消愁。,D,阅读下面这首古词,回答问题。定风波苏轼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注释】此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后的第三个春天。吟啸:吟诗、长啸。芒鞋:草鞋。下列对本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序言中交代了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流露出词人与众不同的心态。B.上片写出了词人在暴雨中的淡定,下片写出了雨后初晴的景象。C.“穿林打叶”描写了下雨的情景,“吟啸且徐行”是词人在雨中的行为。D.“向来萧瑟处”表面上是指刚刚所遭遇的窘况,深层次的意义是指坎坷的仕途。,课堂测试我也行,D,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