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8750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长沙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长沙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长沙市2020年(春秋版)中考二模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现代文阅读还债余秋雨(1)祖父临终前两眼直直地看着祖母,牵一牵嘴角露出笑意,嗫嚅道:“本来想叫孩子们多读点书,出一个读书人。我这么走,不说读书,连养活也难”(2)祖母擦了一下眼泪,按着祖父的手说:“会养活,会读书。”(3)祖父轻轻地摇了摇头,又嗫嚅道:“天天都在防灾难,没想到,灾难出在我身上” 没说完,他头一歪,走了。(4)周围的人都在猜测,带着七个孩子的祖母会做什么。出乎大家意料,祖母做的第一件事是卖房还债。祖父在最后的日子里已经向祖母一一交代过家里的账务,自己欠了哪些人的债,哪些人欠了自己的债。祖母一笔一笔记住了。按照当时闯荡者的习惯,这些债,大多是心债,没有凭据。(5)那天晚上祖母把家里的女佣陈妈叫到房间,感谢她多年的照顾,说明今后无法再把她留在家里,然后,就细细地打听穷人的生活方式。陈妈早就看清这个家庭的困境,却没有想到祖母会作出卖房还债的决定。(6)“这房子卖了,不能全还债。选一选,非还不可的还了,有些债可以拖一拖。孩子那么多,又那么小”陈妈像贴心老姐妹似的与祖母商量。(7)“这没法选。”祖母说,“还两笔,拖两笔,等于一笔也没有还。”(8)陈妈叹了一口气,说:“老爷前些年借给别人的钱也要去催一催。那些人也太没有良心了,明明知道这一家子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么多天来也不来还!”(9)“有两个到灵堂来了。”祖母说。(10) “那就去找!”陈妈忿忿地说:“领着最小的两个,志杏和志士,上门去要,我也陪着。” (11)祖母想了一想,说:“没凭没据,上门要债,他们一尴尬反而会把账全赖了。这样吧,我领着孩子上门去向他们一一讨教卖房事宜。这比较自然,顺便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还债的心思。你就不要去了。”(12)从第二天开始,祖母就领着两个最小的孩子,在三天之内“讨教”了五个人。结果比祖母想象的还要糟糕:他们谁也没有提到那些账。 (13)一双大人的脚,两双小人的脚,就这样在上海的街道上走了整整三天。 很快,原来在英租界戈登路的房子卖掉了,去偿还祖父生前欠下的全部债务。 (14)还债的事,祖母叫十八岁的大儿子和十五岁的二儿子一起去完成。大儿子叫余志云,是我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大伯伯;二儿子叫余志敬,那就是我的父亲,他后来习惯于“以字代名”,叫余学文。(15)两兄弟把一叠叠钱用牛皮纸包好后放在书包里,一家家去还债。很奇怪,好几家都在准备搬家,房间里一片凌乱。搬家最需要用钱,一见有人来还债都高兴地说是“及时雨”。只有最后到一家鸦片烟馆老板家还债时,那个黑黑瘦瘦的老板不说一句话,也并不数钱,只是用手按了按纸包,便翻开账簿,用毛笔划掉了欠债。(16)兄弟俩正准备离开,忽听得屋子角落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慢慢交走!” 随着声音,一个浓妆艳抹的高挑女子趿着绣花拖鞋从背光处走了出来。她嘴上叼着一支香烟,懒懒地走到兄弟俩跟前后举手把香烟从嘴里取下。她的手指又长又细,涂着指甲油。(17)她问志云:“听你刚才说,这烟债是你父亲欠下的。他自己为什么不来?” 志云懒得理她,低头轻轻地说:“他刚过世。” (18)女人顿了顿,问:“他过世,与鸦片有关吗?” 志云点点头。(19)女人停顿的时间更长了。(20)终于她又问:“那你们为什么急着来还鸦片债?”(21)志云不语。弟弟志敬抢着说:“妈妈说了,好债坏债都是债” (22)女人又问:“这么多钱是从哪里来的?”(23)志云想拉住志敬不要说,但志敬还是说出了口:“我们把房子卖了!” (24)女人又紧接着问:“你们有兄弟姐妹几个?” (25)志敬说:“七个。”(26)女人走到桌子跟前,看了黑黑瘦瘦的老板一眼,说:“这事我做主了。”顺手就把那包钱拿起来,塞在志云手上。(27)志云、志敬大吃一惊,连忙把钱包放回桌上,说:“这不行,这不行” (28)女人又一次把钱包塞给志云,说:“回去告诉你们妈妈,我敬佩她这样的女人!” (29)志云毕竟懂事,拉着志敬向着女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阿姨,你退还给我们这笔钱,等于救了我们家。我想请教你家老板的尊姓大名,回去好向妈妈禀报。”(30)女人笑了,说:“他叫吴聊,一听就是假名。真名我也可以偷偷告诉你,叫吴瑟亚,琴瑟的瑟,亚洲的亚。”(选自吾家小史,有删改)1 . 根据文章情节,完成下列表格。主要事件(一)祖母在祖父去世后,与陈妈商量卖屋还债事宜。(二)(1) _(三)(2)_2 .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_3 .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1)祖父临终前两眼直直地看着祖母,牵一牵嘴角露出笑意,嗫嚅道:“本来想叫孩子们多读点书,出一个读书人。我这么走,不说读书,连养活也难”_(2)那天晚上祖母把家里的女佣陈妈叫到房间,感谢她多年的照顾,说明今后无法再把她留在家里,然后,就细细地打听穷人的生活方式。_4 . 文章着重刻画了祖母的形象,但文末女子的形象也十分突出,作者在刻画其形象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和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艺术效果。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超越生命的临界点俞敏洪爬山爬到一定时候,会感到筋疲力尽,再也不想往上多爬一步。但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过一会儿你就会感到全身开始舒服起来,爬山的乐趣油然而生。跑步跑到一定时候,也会感到筋疲力尽,但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过一会儿你就会感到呼吸舒畅起来,两条腿也好像自动跑了起来,继续跑下去的勇气会转变成一种轻松地向前跑的惯性,接着跑下去就能跑出很远。不管是爬山还是跑步,在你咬紧牙关的那一刻,就是你做一件事情的临界点。如果你能坚持下去,就会挺过临界点,进入一种新的境界,不再害怕所面对的更长、更困难的挑战,并且在迎接挑战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身心的愉悦、一份成就感和一份自信。在学习中,我们也会遇到临界点,这是一种精神上的临界点。它不像肉体上的临界点那么明显,但更难挺过去。因为它会持续更长的时间,需要人们有更多的内在勇气。在工作和事业中要取得成功,也需要我们有闯过临界点的勇气和坚持到底的耐力。很多人在工作中十分浮躁,总觉得自己做的是小事。其实,小事做不好的人绝对不可能干出大事来,能否认真地把一件事情做完是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基本标志。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到处寻找金矿,在自己拥有的一块土地上挖了个遍,结果一无所获,最后只能绝望地卖掉了土地。而买他土地的那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只向下挖了几锹,就挖出了金子。另一个故事讲的是有一个人挖井,挖了十口井都没有挖出水,其实每口井他只要再向下挖一米,就有一条永不干涸的地下河在等着他“行百里者半九十”,九十就是临界点。只有超越各种生命的临界点,才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世界上的事情经常很容易开始,但却很难有圆满的结局。因为圆满意味着必须走完全程,意味着必须历经千难万险,意味着遍体鳞伤也绝不放弃,意味着受尽伤害依然心地善良,意味着在到达临界点的时候咬紧牙关继续拖着疲惫的双腿向前奔跑,直到最后肉体和精神为了同一个目标合二为一。不能跨越生命的临界点,我们会吃尽失败的苦头;要跨越生命的临界点,我们需经受更多的痛苦。只要你能忍受黎明前那最黑暗的一刻,太阳一定会带着满天灿烂的朝霞为向着东方奔跑的你升起。5 . 文章阐述的中心观点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6 . 请概述第段的论证思路。7 . 请分析第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只要你能忍受黎明前那最黑暗的一刻,太阳一定会带着满天灿烂的朝霞为向着东方奔跑的你升起。(题文)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张伟生自从扇子成为书画艺术的一个特殊载体以后,它的本体属性得到了大大的拓展,其在艺术语汇情景中得到阐述的过程,进一步奠定了扇子的文化和历史价值。如果要追溯扇面书画的源头,恐怕是在三国时代。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曾载有“杨修与太祖(曹操)画扇误点成蝇”的记录,这说明远在一千七百多年前,文人学士就喜欢在扇面上泼墨作画了。书画与扇子的结合,使得艺术欣赏、收藏日愈成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精神享受的客观需要。几乎是家喻户晓的王羲之赠老妪卖扇、苏东坡画扇断案等民间故事,就着实证明了这一点。扇面书画的真正兴盛,是在明代以后。明永乐皇帝朱棣极力推崇,在宫中命“待诏”书写扇面,令“画院”画扇,直到成化年间,才在民间广为推行。扇面书画以其特殊的形制(主要有两种形制:团扇和折扇),显示了迥异于其它书画形制(如条幅、横卷、册页、楹联、尺牍、屏条等)的美感特征,概其要者,突出地反映在其精致小巧、活泼多变上。通常,一件书画作品总是在形制上表现为方或长形,而扇面却以其特殊的圆形、椭圆形、拱形去营造灵巧、活泼、典雅、精致的艺术美感。扇面的天地较小,形态特殊,书画家必须要在构图、布局、排列上别出心裁,因此,精美的书画扇面,往往能给人们以“小中见大”的艺术感受,进而产生无尽的遐想。扇面以其正、反两面都可书写的特质,为书法、绘画合璧提供了特殊的载体,时常人们所见“一字一画”式以及格景书画扇面,就是体现了融书画为一体的艺术美感。从扇面书画创作的技法去欣赏,我们可以感受到,扇面书画的形式美感主要体贤在三个方面: 疏密有致。扇面书法的构图布局十分讲究,尤其是折扇扇面上宽下窄,呈半环形状,又有很多折裥,排列布局决非易事,要使书写的扇面给人以疏朗、典雅的艺术感受,就必须依循虚实有致、实中有虚的原则,也就是说画面不宜布满塞足,要留有一定的空间。(甲)大小适宜。由于扇面的尺幅较小,书写的天地极其有限,因此在扇面书写时,对字体大小的控制要十分经意,内容与形制、整体与局部、正文与落款等都要体现出一种和谐之美,(乙)轻重得当。扇面上笔墨线条的展示,必须具有整体的感觉,而平衡则是这种感觉的集中体现,特别是在折扇扇面上书写,其空间恰似影视中的宽银幕,前后着墨轻重都要整体把握,头重脚轻或前轻后重,都会影响书写的效果。(有改动)8 . (小题1)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9 . (小题2)本文主要从扇面书画的_和_两个角度介绍了其形式美感10 . (小题3)将下面两句话填入原文划线处:(甲)处应为_,(乙)处应为_。A正如明代书家祝允明所比喻的,在扇面上写字犹如舞女在瓦砾上跳舞,“环肥燕瘦,终减态耳”。B所谓“只画鱼儿不画水,此中自有波涛在”、“长河无点墨,似见笔纵横”,映现的就是这种意境。11 .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第3段中“小中见大”的含义。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2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卿今当涂掌事_(2)蒙辞以军中多务_(3)及鲁肃过寻阳_(4)非复吴下阿蒙_13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14 . 孙权劝吕蒙读书是因为吕蒙“_”,但起初吕蒙以“_”为由加以推辞。(用原文词句回答)15 .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极简略且剪裁精当,以精练的文笔突出人物的风采。B本文选自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C鲁肃最后与吕蒙主动结交,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表明鲁肃敬才爱才。D本文直接写了吕蒙的学有所成,表现了孙权的善劝。16 . 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分别是_、_。三、句子默写17 . 在下列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1)_ ,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长风破浪会有时,_ (李白行路难(其一)(3)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开头两句抒写了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接着以“_,_ ”两句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4)杜甫月夜忆舍弟中,既实写白露时节的清寒,又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明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的句子是“_,_ ”。四、课外阅读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后面小题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选自姚鼐登泰山记,有删节)注崖限:像门限一样的山崖。徂徕:山名,在泰安东南四十里。樗蒲:赌博工具,俗称色子。圜:同“圆”。18 . 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D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19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泰山之阳(_)余始循以入(_)及既上(_)而皆若偻(_)20 . 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自京师乘风雪/自非亭午夜分B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或曰,此东海也/一食或尽粟一石D苍山负雪/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2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22 .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写出作者的游踪。南麓_日观亭五、诗歌鉴赏阅读天净沙秋思,完成小题。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23 . 下列对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了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24 . “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明显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六、作文25 . 作文你心中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你心中有故乡的小桥流水,你心中有纷繁的社会,你心中有多彩的人生,你心中有流芳千古的文人墨客,你心中有精彩的影视作品呢。你观察,你思考,你体验你欣赏 以“我心中的_ _”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