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431235 上传时间:2020-05-1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山东省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山东省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2019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B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C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D教师节当天,学校对默默无闻奉献、孜孜不倦教学的辛勤园丁进行了表彰奖励。2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出彩中国人节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台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B为了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C莫怀戚写文章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诉诸笔端,从不矫饰,率真而自然。D中国成语大会深受中学生喜爱,是因为其形式新颖、有文化内涵的原因。A萦带(yng)殷红(yn)草率(shui)兀兀穷年(w)B涉猎(sh)迭起(di)校对(xio) 当之无愧(ku)C彷徨(png)选聘(pn)赫然(h)锲而不舍(q)D迭起(di)署名(sh)澎湃(pi)深恶痛绝()4 .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桃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理解:此句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方法,写出了花儿们“争相斗妍”的繁荣景象。B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理解: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地描写出高原辽阔平坦,一望无际的壮观景象。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理解:这句话运用了反复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作者渴望春天到来的急切心情,同时把春天人格化,写出春天富有人情味,读来非常亲切。D小麻雀垂头丧气地站在那里,只有那么一点活气,像是等着猫再去扑它,它没力量反抗或逃避。理解: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麻雀在强大的猫面前冷漠、呆滞的特点。5 .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学校,由于老师有意识地传递给我们正能量,所以现在遇到一些社会的阴暗面,我都会感到深恶痛疾。B历史告诉了我们一个无可置疑的事实:骄傲的人最终总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C有的父母习惯在饭桌上教育孩子,一边吃饭,一边正襟危坐地说几句,效果恐怕不大好。D近来天气反复无常,一会下雨,一会晴天,重庆的天气总是如此盛气凌人,弄得人心烦不己。6 .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自由颂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诗作。我们学过他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B巴金是现代作家。他的“激流三部曲”是长篇小说家春秋。C马致远,元代戏曲作家。我们学过他的散曲作品天净沙秋思。D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马说是他的散文名篇。7 . 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敬畏生命”“觉悟提高”“挥手之间”藏污纳垢”这四个短语的类型都是不一致的。C奥地利传记作家茨威格列夫托尔斯泰不仅展示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而且揭示了他深邃的精神世界。D“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送东阳马生序标题中的“序”是一种文体名,即赠序。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8 . 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莅临决取旷远自惭形秽B到气山麓瘦削怏怏不乐C豢养侏儒拘泥杞人忧天D怯懦狡辩睥睨天崖海角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多爱一次鲁小莫前年,他患眼疾,视力严重下降,外物在他眼里只是一团模糊。那是一段心灰意冷的日子。先是单位借故辞退他,而后女朋友离开他。他的心里,成天灰蒙蒙地飘着细雨。每天下午他都要去附近一家医院治疗,傍晚时分,再顺原路回来。这条路,他走了20年。路边的每一块石砖,他都再熟悉不过了。可那段时间,这段路整修,到处被挖得坑坑洼洼。他极力辨认着坑洼处,尽量绕开,可还是不可避免地闯进去,一次次摔倒。根本没人注意他。他的心里充满愤怒。以前,他曾多次帮助盲人过马路,可为什么自己需要帮助时,却无人理睬?他想,视力恢复后,他一定将这些愤怒,扔垃圾一样统统还给周遭。他摔了三天跤。第四天,再经过这段坑洼路时,他听见一阵“咚咚咚”的脚步声,一个小男孩跑来,说:“叔叔,我帮你。”一只小手伸进他的手心。他的心里吹进一股清凉的风。由男孩牵引,他很顺利地通过坑洼处。此后的第二天、第三天男孩总是及时出现在他身边。他有些惊讶,问起才知,男孩住在路边,从自家的阳台上,可以看见他走过来。他微笑着问:“你家住哪一栋哪一层?”他想视力恢复后,一定要登门感谢,感谢男孩和他的父母。男孩却沉默一会儿,说:“叔叔,妈妈说,不要告诉陌生人住在哪里。”他笑了,不再过问。第二天,他带来一罐饼干。没想到男孩还是沉默一会儿,说:“叔叔,谢谢你!可妈妈说了,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转身又跑了。他拿饼干的手擎在半空,愣住。原以为孩子的心,是没有污染的天空。其实,孩子同大人一样,也会遭遇冷漠、自私、欺骗于是,孩子早早地学会保护自己。这也许无可厚非。令他感动的是,尽管男孩心存警惕,却不妨碍他用一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爱别人。他觉得一股强烈的阳光,猛地射进他的心中。眼睛康复后,他又找到一份工作。那段路,他还常常走过,他的掌心里,始终留有男孩的温暖。是男孩教会他,不管世界怎样,都不妨碍我们做个好人,多爱一次。9 . 请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作者的观点。10 . 找出文章中“他”心情变化的句子,写在下面,并说说变化的原因。心情变化的句子:_变化理由:_11 . 文章最后一段“那段路,他还常常走过,他的掌心里,始终留有男孩的温暖。”一句中,“男孩的温暖”指什么?12 . 小男孩的妈妈在文中并未出现,但她深深影响着小男孩的行为,请根据文章的相关内容,分析小男孩的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阅读下文,完成小题。茶可道,茶亦悠然西方人喜欢喝咖啡,我们则习惯于饮茶。在我看来,喝咖啡是一种享受,饮茶则是一种境界。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诸多的不同。西方人喜欢严密的逻辑推理,我们则崇尚内心自省,崇尚顺其自然。西方人善于制造,用金属制造刀叉来吃饭,制造器皿来装食物。我们则善于利用。我们的祖先剖葫芦为瓢用来舀水,凿木为碗用以盛饭,劈竹为筷用来吃饭。西方人制造西药用来治病,我们的祖先则采摘大自然之百草为药用以疗伤。西方人喝的咖啡是制造的;我们的茶叶则是采摘的,是采摘了日月之精华,吸收了天地之灵气。茶可以冲浊爽气,颐神养性。西方人喝咖啡也讲究气氛,但无法达到“道”的境界。我们饮茶则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一种“道”。茶是用来喝的,茶道是用来修身养性的。一个人,静静地独坐于洒满阳光的室内。用一个精致的玻璃杯冲一杯茶,看那茶在杯中,在水里不断地浮沉,翻腾。那原本细丝般的茶叶在水中慢慢地柔软、舒展,悬在空中,又不断地沉入杯底。漂浮在水面的又一点一点地悬在空中,渐渐变软,展开,完完全全地沉淀下去。这一过程,似乎有不断地挣扎,痛苦地思索,无奈地沉浮,然后一切又都归于沉寂,融于水中。杯里的水渐渐变了颜色,原来纯净而无色的变为淡黄,仍是那么纯,无一点杂质。茶叶全都沉入杯底,水则澄澈在小小的杯中,与茶叶共同酝酿出一种宁静的优雅。杯口有袅袅的茶香飘散,氤氲一室的意境。此刻,你静静地坐在那里,看茶叶融于水的全过程,你一定有所感悟,感悟茶与水的排斥与融合。然后,啜饮一口,那种沁入心脾的微苦、醇美,让饮茶的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知是苦还是醇美,或者是由苦而醇美的感觉更加珍贵。不知是品茶还是在品味人生,或者茶如人生。许多喜欢风雅的人说“茶如人生”。所以,就有了“茶道”之说。那些文人雅士在品茶的过程中品味出了人生的况味。就是将烹茶、饮茶艺术化,渐渐演变成为一种以茶为载体的修身养性的方式,赋予它以浓厚的东方哲学思想,使饮茶渐变为一种“道”,一种“茶道”。茶可道,就升华为一种文化。如同佛道,儒道等成为中华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亦悠然。茶来自大自然,来自民间,用来解渴消暑,消除疲劳,放松心情。可以置于一雅室,浅酌论道,品味人生;亦可以携游于山野,放浪形骸,一壶茶里看世界。茶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兴于唐代,盛于宋、明两代,衰落于清代。还记得明代作家魏学洢的核舟记那关于茶的描写吗?“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文章的作者说核舟所刻大概是苏轼泛舟赤壁的情景。在那小小的核桃上不惜刻上一个烧茶的童子,可见当时文人雅士们是多么的喜爱饮茶啊。于波涛骇浪之上泛舟赤壁,竟然有童子烧茶,还那么专心致志。这里面到底是“道”,还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呢?我们的祖先之所以对茶情有独钟,将它升华为“道”,是因为它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的思想。所以佛家可以跳出三界外,可以了却红尘因缘,却是难以了断茶的情缘。沏一杯香茗,对一盏青灯,手念一串佛珠。无论是面壁十年,还是打坐于佛前,或者风轻云淡对高山流水,都会坐出一片意境,悟出一种禅机。佛教是强调“禅茶一味”的,以茶助禅,以茶礼佛,在从茶中体味苦味的同时,也在茶道中注入佛理禅机。 在我看来,“莲”在佛教中有清静修为的隐喻,茶则是佛教出尘入俗的媒介。一杯清茶可佛可俗可道,亦可悠然啊。道家学说则为茶道注入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了茶道的灵魂,同时还提供了崇尚自然、崇尚朴素、崇尚真的美学理念,和重生、贵生、养生的思想。一杯清茶在手,独坐于清风明月之中,人与茶都成为了大自然中的一部分。饮茶乎?悠然于天地之间也。茶可道,就有了禅机,就将茶提升到了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美学境界。就有了茶道“五境”之说。所谓“五境”,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同时配以情绪等诸多因素,以求“味”和“心”的最高享受,被称为“美学宗教”。我也喜欢饮茶,但远没有达到“道”的境界。饮茶只是一种心情,一种休闲的方式而已。这茶虽不是什么奢侈品,但于我们的生活却是绝佳的饮品。相比于水,它那微微的,淡淡的苦味百尝不厌。茶可以解渴、解暑,消除疲劳,也可以饮出境界,饮出品位的;相比于酒,它的优点更是难以一一诉说。同为饮品,同样可以归为“文化”之内,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不乏脍炙人口的故事、传说。但茶采之于树木,冲之以甘泉,洁来洁去,带给人的是神清气爽,可以涵养人的品性。它不会耗费粮食,与人争食。它不会饮之乱性,衍生出许多靡乱的故事。它可俗可雅,是寻常人家的常备饮品。亦可以登上大雅之堂,可以很名贵,千金难求;可以很普通,随手可以采摘。可以以“茶道”待之,也可以以悠然之心,慢慢品尝。我喜欢茶,喜欢它的大俗大雅。茶可以道,茶亦悠然。(有删改)13 . 在作者看来,“茶相比于“酒”,它的优点表现在哪些方面?14 . 联系上下文,选择一个角度,赏析下列句子表达的妙处。这一过程,似乎有不断地挣扎,痛苦地思索,无奈地沉浮,然后一切又都归于沉寂,融于水中。15 . 文中开头为何要写“西方人喜爱喝咖啡”?16 . 读完全文后,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弘扬中华民族的茶文化?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临近国庆的这些日子里,中国女排以“N连胜”的整齐姿势持续刷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9月28日,剧情终于进入高潮。十连胜!中国女排击败塞尔维亚,提前一轮卫冕世界杯冠军。全国人民又一次被女排姑娘感动,全国媒体又一次被女排精神承包版面和头条。对于好几代人来说,不管是不是球迷,女排都是一道难以绕过的风景。比如80后。在他们小时候,女排是教科书里闪闪发光的英雄,是家喻户晓的偶像。在他们长大的过程中,女排的光芒逐渐暗淡了,辉煌似乎都已成往事。2004年雅典,中国女排时隔20年再次奥运会夺冠,但好景不长,之后女排便又走了下坡路。人们难免会想,再动人的故事都会有结尾,没有奇迹可以抵挡时间的侵蚀。可是,随着80后这代人进入社会,渐渐人至中年,激情开始从身上褪去,他们却惊讶地发现,传说中的那支队伍又杀回来了!这种有些穿越感的体验,让人激动而不敢相信。仿佛为了使故事更加传奇,女排最近这一次从低谷重回巅峰,依然得力于一个老中青几代人都熟悉的人物郎平。昔日铁榔头,今日郎教练。郎平是60后,她麾下这些风头正劲的女排姑娘大多是90后。而“中国女排”这几个字给人的感觉却是那样的熟悉,就像从来没有变过。40年来的中国女排,几度低谷几度巅峰,当然是一直在变的。人员在变,技术与战术也在变,但女排精神没有变,女排精神再现光芒堪比“大圣归来”。事实上,女排精神从未远去,因为女排精神不等于“常胜精神”。在困境中不信命、不服输,永远坚守希望、创造奇迹,才是女排精神最动人的地方。“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郎平的这段话,不仅仅适用于女排。球与球是不同的,但人与人是相通的。女排精神也不仅仅适用于赛场,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需要这种拼劲与韧劲。(选自9月29日新京报快评)17 . 下面对本文的中心论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女排是一道难以绕过的风景。B全国人民被女排所感动。C女排精神的精髓不是常胜,而是不服输。D小至个人大至国家都需要女排精神。18 . 下面对本文论证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9月28日女排十连胜的新闻开头,引出文章的论述内容关于女排精神。B二至五段回顾了中国女排从辉煌到暗淡,又从低谷重回巅峰的历程,论述了“没有奇迹可以抵挡时间的侵蚀”的观点。C回顾历程之后,文章分析了女排的“变”与“不变”,指出女排精神最动人的地方。D文章结尾由女排想到个人与国家,使文章的观点更具普遍性。19 . 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将女排比作一道难以绕过的风景,形象地表现了女排的辉煌战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第三段中有许多充满感情色彩的词语,例如英雄、偶像、暗淡、好景不长等,写出了女排起起伏伏的经历牵动人心。C第十段开头引用郎平的话再次证明文章的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D在论述过程中,文章常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例如文中第五段的“可是”、第九段的“事实上”等。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乙文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注释: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大尉。介:备上鞍甲。褫(ch):脱去,卸下。秣:喂食。20 .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策之不以其道/能以径寸之木B食之不能尽其材/食不饱,力不足C是谓大同/是鱼之乐也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2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于(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2 . 甲乙两文都谈马,韩愈笔下的千里马本应“_”才能展现“千里之能”;被岳飞称为“致远之材”的良马具有“_”“_”的特点。(用文中的语句填空)23 . 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认识。四、句子默写24 . 古诗文默写填空。(1)关关雎鸠,_,_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苟全性命于乱世,_。(诸葛亮出师表)(3)了却君王天下事,_。(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_,_。九万里风彭正举。(李清照渔家傲.天界云涛连晓雾)(5)可怜身上依正单,_。(白居易卖炭翁)(6)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7)_,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出师表)(8)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_,_。(论语十则)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书边事唐张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汉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调角:吹角。青冢:这指汉朝王昭君的坟墓。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省境内。25 . 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将吹角折断,征人靠戍楼,边塞百姓安居乐业,一沠祥和的景象。B颔联虚写昭君墓被春风吹拂,同时描写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和的景象。C“青冢”指汉代王昭君墓,这使人由王昭君和亲事迹联想到当前边关的安宁。D全诗抒写诗人在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读来回肠荡气,韵味无穷。26 . 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不用“守”字,而用“倚”字,微妙地传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主旨。B颈联极言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渲染和平景象。C颈联通过“无”和“有”、“兵”和“家”的对比,突出了边关地区的安定。D尾联运用对偶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渴望民族团结的愿望。六、名著阅读27 . 阅读傅雷家书选段,回答问题关于莫扎特的话,例如说他天真、可爱、清新等等,似乎很多人懂得;但弹起来还是没有那天真、可爱、清新的味儿。这道理,我觉得是“理性认识”与“感情深入”的分别。感性认识固然是初步印象,是大概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深入一步,了解到本质。但是艺术的领会,还不能以此为限。必须再深入进去,把理性所认识的,用心灵去体会,才能使原作者的悲欢喜怒化为你自己的悲欢喜怒,使原作者每一根神经的震颤都在你的神经上引起反响。否则即使道理说了一大堆,仍然是隔了一层。一般艺术家的偏于intellectual理智,偏于cold冷静,就因为他们停留在理性认识的阶段上。比如你自己,过去你未尝不知道莫扎特的特色,但你对他并没发生真正的共鸣;感之不深,自然爱之不切了;爱之不切,弹出来当然也不够味儿;而越是不够味儿,越是引不起你兴趣。如此循环下去,你对一个作家当然无从深入。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划线的“真正的共鸣”的含义。概括本段文字的主要主要内容。七、综合性学习28 . 请你参与某学校七年级二班开展的综合性学习活动。(1)以人为友:请写出有关交友的一个成语或一句名言。_(2)以景为友:请你补写一个与前后语句意思连贯、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美丽的风景,总带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泉水叮咚,是大自然奏出的最美妙的乐章;_,_;星光闪烁,是大自然送出的最美好的祝福。让我们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吧!八、作文29 . 命题作文:这天,我回家晚了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可能泄露考生自己信息的真实人名、地名、校名。30 . 根据要求作文。也许你曾经因学习的重压而放弃过;也许你曾经因朋友的误解而苦恼过;也许你曾经因父母的指责而伤心过;也许你曾经因老师的批评而自卑过;也许你曾因生活的失意而痛哭过这一切都已过去,这一切都成为你永久的怀念。回首往事,你发现请以“从此,我不再”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文体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4)字数在500字左右;(5)不得抄袭。第 11 页 共 11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