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A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2294858 上传时间:2020-05-0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统编版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同步练习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55分)1. (10分) 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衣装_ 演奏_的天空旭日_饲养_的荷叶群芳_祝贺_地赞叹神情_提出_地观察鸣声_喜欢_地鼓掌2. (12分) 选词填空。尝 偿品_ _还3. (10分)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熟悉。_江边的花。_绿得犹如蓼蓝一般。_颜色鲜红胜过火焰。_4. (2分) 郑人买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 . 不要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尊重客观事实。 B . 要相信量的尺寸,不要轻易改变。5. (3分) 追寻延安,就是追寻延安精神,什么是延安精神呢?正确的理解是( )。 A .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B . 为崇高理想献身的精神。C . 革命队伍内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精神。D .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6. (4分) 根据诗意写出相应的诗句。两岸的青山一会儿出现,一会儿又忽闪不见,一叶小舟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晴天,西湖水波荡漾,波光艳丽,美极了。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云雾迷茫,显得非常奇妙。洞庭湖的湖水清澈,和月亮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没有风,好像一个没有经过打磨的镜子。7. (14分) 填空。 (1) 燕子去了,有_的时候,_枯了,有_的时候,桃花_了,有_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_呢? (2) 匆匆一文是现代著名作家_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_。文章细腻的刻画了_,表达了作者_。朱自清原名_,字_,中国现代著名_、_。代表作有:_。 二、 诗歌鉴赏 (共4题;共34分)8. (6分) 默写古诗,回答下列问题 夜宿山寺_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_高声语,恐_天上人。(1) 把诗歌补充完整。 (2) “语”的意思是_。A语气B说话 “恐”的意思是_。A害怕B恐慌(3) 夜宿山寺是_朝诗人_写的。我还知道他写的古诗,如_、_。 9. (6分) 课内同步阅读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 解释下列词语。远上:_寒山:_石径:_斜:_白云生处:_爱:_枫林晚:_霜叶:_二月花:_(2) 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3) 诗人笔下的深秋季节的山林景色图,还写了哪些景物?你觉得怎样?10. (8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根郑敏根从很远处伸来走过了几千年的地下通道当我想去除掉它好种上光辉的花朵我追踪着,挖掘着直到,猛抬头看见一棵美丽的大树我用带血的手指画着避邪的符号我知道我挖不了它它是我们的坟墓的母亲(1) 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 诗歌最后一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1. (14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_。_,夜深篱落一灯明。(1) 默写古诗。萧萧梧叶送寒声,_。_,夜深篱落一灯明。(2) “萧萧”是指_;“促织”是指_。 (3)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_(时间)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 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2. (11分) (2019遵义)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小题。 挪树院子里那株腊梅a_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b_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怜巴巴的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产子把四周的根须全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挪也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枝干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1) 把第段中a、b两处词语补充完整。 a_一息b风姿飘_(2) 文中第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_和_,改为_和_。 (3) 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作者是_。 (4) 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像断裂的骨骼,白的骇人。_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_(5) 最后一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蕴含着什么意思? (6) 按要求概括。 从第段到第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 积累与运用 (共7题;共55分)1-1、2-1、3-1、答案:略4-1、5-1、6-1、7-1、7-2、二、 诗歌鉴赏 (共4题;共34分)8-1、8-2、答案:略8-3、9-1、答案:略9-2、9-3、10-1、答案:略10-2、11-1、11-2、11-3、三、 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2-1、12-2、答案:略12-3、12-4、答案:略12-5、12-6、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