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训练(十二)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455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训练(十二)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训练(十二)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课时跟踪训练(十二)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时跟踪训练(十二)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本节训练点: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1按下面的提示答题。汉语语言博大精深,词汇尤其丰富多彩。同样一种现象,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人就会运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认识。假如你“说话写文章善于用书上的文字或成句”,欣赏这种做法的人会说你精于“引经据典”;觉得你喜爱卖弄文采的读书人会说你“_”;认为你是不忘表演、时时显示自己的“新新人类”就会说你“_”。同样,假如“两个人彼此一样,不分上下”,若强调“力量相当”可用“势均力敌”来形容;若用词追求典雅,则可说他们“_”;若用词通俗且带有贬抑,则可说他们“_”。答案:掉书袋作秀难分伯仲/伯仲之间半斤八两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_;“会学”是指_;“坚持学”是指_。答案:示例: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的动机,并且愿意付诸行动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会不断总结学习经验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并且能够持之以恒3日常生活中常见以人体部位为喻的词语,取义各不相同,使用恰当可以增加表达的情趣。例如:期中考试已经迫在眉睫。取眉毛和睫毛距离极近之义,形容事情已到了极其紧急的关头。请参照例句,用“眉睫”以外的例子,再仿写两个句子。答:_答案:示例一:儿子是妈妈的心肝。取心肝是身体极重要的器官之义,比喻儿子是妈妈最亲近、最疼爱的人。示例二:高考复习到现在,总算有点眉目了。取眉目于人体头部最上面之义,喻指事情开始有头绪了。示例三:他凭着高明的手腕,终于平息了这场股市风波。取手腕是人体关节中极灵活的部位之义,喻手段、本事。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在遥远的古代,交通不便,人们在相互隔绝的状态中生活。在相对独立的地域,每一种手工制品都是那里的特产。手成了心灵最灵便的工具。故而,愈是文明古老的民族,他们的双手就愈聪明;同时,不同民族的双手又具有各自奇特的本领和气质。有人认为画线句中“聪明”一词使用不当,建议改为“灵巧”,你认为如何?简述理由。答:_答案:示例:应该改。“聪明”指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其主语应是人,此处与“手”搭配不当。“灵巧”指敏捷,不呆板,灵动而巧妙。用来陈述手,很恰当。不能改。这里运用了“移就”的修辞手法,不仅体现出人类双手的灵巧,更突出了其中凝聚的智慧,改为“灵巧”就少了这层意味。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近代名士章式之给学生作文写的批语相当幽默。有个学生在作文中一连用了十几个“而”字,都不恰当,章式之看了,啼笑皆非。于是在该生作文本上写了一段批语: “当而而不而,不而而而而,而今而后,宜而而而也!”(1)说说这段批语的大意。答:_(2)说说批语中“而”的意义。答:_答案:(1)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不用“而”,不应当用“而”的地方你却偏要用“而”啊,从今以后,应该用“而”处你才该用“而”啊! (2)第2和第5个“而”是连词,表示转折;第7个“而”是语气词,表示感叹;第8和第9个“而”是介词,“自、往”的意思;第11个“而”是连词,表示承接的意思;其他的“而”都是指“而”这个字而言。6解释下列“辣”的含义。(1)辣酱: _(2)辣妹子: _(3)他的手段真够辣的: _答案:(1)用的是本义,即“刺激性味道的”。(2)用的是比喻义,指“性情泼辣,伶牙俐齿”。(3)用的是引申义,即“狠毒”。7下面广告中的“联想”一词,有哪两方面的含义?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联想公司的广告词答:_答案:广告语中的“联想”一语双关,既指作为电脑的“联想”品牌和联想集团公司,又指作为人类特有的思维活动。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桃李”一词。北大,你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梦想,也抚慰了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答:_答案:桃李指代学生。9简述下文中加点的“兽类”一词的含义和作用。书籍是会提高人的,从野蛮到文明,从庸俗到崇高。高尔基曾这样说过:“每一本书都是一个小小的梯子,我向着上面爬着,从兽类到人类,走到更为理想的境地,走到那种生活的憧憬的路上来了。”答:_答案:“兽类”的含义:野蛮、庸俗。“兽类”的作用:更形象地突出书籍的作用。10判断下面加点字的意义是否相同。老孙头慷慨地说:“我那玻璃眼倒也乐意换给她,就怕马儿性子烈,她管不住。”刘胡兰这位十七岁的女英雄慷慨就义了。答:_答案:不相同。不吝啬;充满正气,情绪激昂。11阅读下文,完成(1)(6)题。笔墨的超越毛笔、墨是中国书法和绘画的主要工具,原本并无奇特之处,不过分别是由兽毛与熏烧的烟灰制作而成的。但是,在中国的书画艺术史上,它们始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汉代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的确,毛笔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之一。“墨分五色”,足以展现万类的缤纷,更是中国艺术家的常识。毛笔的锥体造型,具有“锋出八面”的能力;墨与水的调和,经过宣纸的洇化,可产生变幻莫测的效果。笔墨的造型过程一般不可重复,书法和绘画,虽是静态地呈现在纸上,却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沈尹默说,在欣赏书法时,“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原本的“墨色”,居然可使人感受到“五光十色”;原本静止的文字,居然可以使人感受到“音乐的节奏”!中国的书法与绘画艺术,因笔墨的性能,具有了独特的表现能力与艺术魅力。简单的书写或皴擦、普通的黑白两色,竟然以简驭繁、以静寓动,胜过了许多复杂的艺术。宗白华认为:“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取代了音乐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其中或有溢美之词,但也足见中国人对笔墨艺术的特殊感情。这种特殊感情的形成,不仅由于笔墨造型能力的超妙和奇特。笔墨与文人长相厮守,须臾不离,年深日久,似乎也具有了特殊的性灵。因此,笔可以“歌”,墨可以“舞”,“妙笔”可以“生花”,笔底可走“龙蛇”,甚至文人也被称为“墨客”工具与人,达成了性灵的相通。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里,笔墨成为文人精神生活重要的呈现手段之一。相传钟繇说过:“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笔迹界破空间,成为人们传达美的手段,于是乎有了中国书法和绘画的文人传统。在这一传统中,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朱光潜说:“例如写字,横、直、钩、点等等笔画原来都是墨涂的痕迹,它们不是高人雅士,原来没有什么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但是在名家书法中我们常常觉到骨力姿态神韵和气魄。”这些感受,与其说是一个普通的欣赏者通过想象、移情获得的,毋宁说是中国人把文化中最核心的观念向笔墨艺术活动持续贯注的结果。在中国古代教育中,对调笔用墨,有一系列的规范,弟子规说:“墨磨偏,心不端。”执笔要求“腕平掌竖”,因为“心正则笔正”,反之“笔正”可见“心正”。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中锋”和“藏锋”,因为“中则正”“君子藏器”。何以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因为其中包含了精神的期待。明代书论家项穆说:“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笔墨本身不是目的,人的心灵才是目的。看起来似乎是技术性的活动,所寄寓的却是非常深刻的人格修炼的目标。于是“技进乎道”,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黄庭坚认为,苏轼能拔萃于宋代书家,根本原因在于他的道德文章之超卓,“他人终莫能及尔”。而人格的修炼,最终又服从于社会的总体目标,所以项穆又说:“正人心,所以娴圣道也。”孔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观念,在此被落实到了笔墨的操守中。这种笔墨活动,已经不再以艺术家的培养为鹄的,而以符合文化精神的社会人的塑造为旨归。有趣的是,与这种道德目标明确的修炼方式并存的,还有一种游戏的取向,所以“游戏笔墨”成为一个成语,_它常常指作文的态度。宋代米芾说:“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在这种游戏中,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技术的工巧与否并非关键。庄禅的哲学,由此流动于笔墨之中,与道德人格的修炼一样,浸润着中国文人的情怀。(1)概括第段的主要内容。答:_答案:笔墨是中国书画成为艺术的关键因素。(2)简析第段中两处画线句作用的异同。答:_答案:两处引用阐明了笔墨艺术的魅力;引用沈尹默的话阐明笔墨艺术可以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动感,引用宗白华的话阐明笔墨艺术胜过许多复杂的艺术。(3)下列对第段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种特殊感情”指代上文所说的中国人对艺术的赞美之情。B“不仅由于”表明下文将进一步阐述笔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C在结构上,这一段有承接上面两个自然段、引出下文的作用。D此处独句成段,表达内容更明确,文章层次也显得更为清晰。解析:选A本题对第段进行分析,内容涉及文意的理解,文段的含意、作用等方面。C、D两项分别阐明了第段的结构作用、作者的行文目的,准确无误,可以很快排除。比较A、B两项,A项明显表述不清晰,将原文中的“笔墨艺术”简化为“艺术”,属“偷换概念”。(4)第段中加点词“性灵”的意思是_。答案:情感和美感(5)联系上下文,填入第段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A因为B何况C可见D虽然解析:选D选用关联词要以判定前后语句的逻辑关系为基础,第段空格处的前后语句表述方向相逆,故选用起转折作用的关联词“虽然”。(6)从全文看,笔墨的“超越”可以归纳为哪些要点?答: _答案:笔墨超越了物质的限制,而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外化。笔墨的训练转化为道德人格的修炼。笔墨的艺术成为精神逍遥、心灵栖居的园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