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7课《陈情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648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7课《陈情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7课《陈情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7课《陈情表》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学习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见、拜、除”等重点词语的意义。 2、把握作者真挚委婉的情感【学习重点】记住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习难点】记住重要的文言句式【知识链接】1、解说文体 : 陈,陈述。表,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本文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上的表文。2、作者简介: 李密(234287),一名虔,字令伯,晋武阳(今四川彭山)人,父早亡,母何氏改嫁,祖母刘氏抚养长大,甚孝谨,勤学。青年时仕蜀汉,数使吴,有才辩,敬慕诸葛亮。蜀汉亡后,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征他为太子洗马,他因祖母年高,无人奉养,不肯应命,上表陈述自己的情况,晋武帝看了他的表,很受感动,说他在当时的名望不是虚传的,就不再勉强他。此文详尽而委婉地叙述了作者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处境,申述不能应诏的苦衷。言语恳切,表情达意淋漓尽致,有扣人心弦之力。李密此文影响很大,被收在梁萧统编辑的文选中,成为经典名文,也收在晋书李密传中,在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3、背景资料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明贤到朝中做官。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对象。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4、中国的孝文化 “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孝文化历史悠久,源源流长。在传统文化中,孝文化最受推崇。 孔子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提出“三年无改于父道”、“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孟子也把孝悌视为基本的道德规范。秦汉时的孝经则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 汉代“以孝治天下”,孝悌则成为人们做人的准则和行为的规范。 孝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表现。在选官制度上,也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就是“孝廉”,孝廉就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如果乡里有人以孝出了名,地方长官是有责任向上推荐的,而且还可以直接任用。 “孝”在古代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所谓圣朝以孝治天下,做官的人,不管文官武官,也不管官做多大,碰到父母之丧,如果不马上请假还乡,那是不对的,监察御史马上提出弹劾,可以处分到永不录用的程度,是很严重的。不过有一点例外,以武将来说,他正在前方作战,假使父母死了,仍然要向朝廷请假还乡,皇帝可以下诏书,着他移孝作忠,予以慰留,这才可以不还乡。古代连皇帝也要守丧三年。譬如说丧期之间是不准结婚的,年轻皇帝登位前若要结婚,除非由皇太后下命令才可以。在唐代、宋代、明代、清代都有,老皇帝一死,新皇帝没有就位以前,丧事没有发布,先办婚事,第二天再发丧,否则就违犯礼制。这种古礼连皇帝都要遵守,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词语注音:臣以险衅(xn)夙遭闵凶(s)(mn)悯臣孤弱(mn) 终鲜兄弟(xin)门衰祚薄(zu)(b)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j)(qing) 茕茕孑立(qing)(ji)常在床蓐(r)逮奉圣朝(di)除臣洗马(xin) 猥以微贱(wi)责臣逋慢(b)刘病日笃(d) 犹蒙矜育(jn)过蒙拔擢(zhu)宠命优渥(w)岂敢盘桓(hun) 日薄西山 (b)四十有四(yu)庶刘侥幸(sh) 保卒余年(z) 生当陨首(yn)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夙遭闵凶( 悯 );常在床蓐( 褥 );零丁孤苦( 伶仃 ;四十有四( 又 )3、解释加点字词:日薄西山(迫近); 茕茕孑立(孤单的样子); 终鲜兄弟(没有); 猥以微贱(自谦之词,相当“鄙”); 责臣逋慢(逃脱); 犹蒙矜育( 怜惜); 宠命优渥(恩命); 不矜名节(自夸); 刘夙婴疾病(缠绕)4、翻译下列各句,注意画横线的词语。(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弃我而死去。(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家门衰微,福分浅薄,直到很晚才有了儿子。(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5)岂敢盘桓,有所希冀:怎敢犹豫不决,有所非分的愿望呢?(6)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希望陛下能成全我小小的心愿,或许能够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寿终。学习内容【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九岁不行(古:不能走路;今:不可以,不中用)2.举臣秀才(古:优秀人才;今:科举考试中最低一级考中者)3.孤苦零丁,至于成立(至于:古:直到,到了;今: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 (成立:古:成人自立;今:(组织,机构)正式建立)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古:报答;今:向上级报告或刊登在报纸上)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古:申诉,诉说;今:说给别人听,让人知道)6.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古:辛酸,苦楚;今:身心劳苦)7.臣欲奉诏奔驰(古:赶快向前,奔走效力;今:车马等很快的跑)8.拜臣郎中(古:尚书部的属官;今:中医医生)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古: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今:数量少)10.岂敢盘桓(古:犹疑不决的样子;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逗留)11.除臣洗马(古:太子的属官;今:清洗马匹)12. 寻蒙国恩(古:不久;今:寻找)二、词类活用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名词作状语,一天天的)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3.臣具以表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4.保卒余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终了)5.猥以微贱(形容词作名词,微贱的身份)三、一词多义1.以臣以险衅 (连词,因为) 猥以微贱 (介词,凭借 )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 谨拜表以闻(连词,表目的)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2.于急于星火(介词,比)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对)3.之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助词,的) 臣之进退(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4.矜犹蒙矜育(怜惜) 不矜名节(自夸) 鉏耰棘矜(矛、戟等武器的柄)5.悯夙遭闵凶(通“悯”,可忧患的事) 悯臣孤弱(怜惜,悲痛)6.薄门衰祚薄(浅薄) 日薄西山(迫近,靠近) 厚古薄今(轻视,看不起)7.疾而刘夙婴疾病(疾,指一般的生病)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痛苦,疾苦)寡人有疾,寡人好货(缺点,毛病) 吾疾贫富之不均,今为汝均之(厌恶,憎恶)疾风知劲草(迅猛,急速) 嫉恶如仇(厌恶,憎恶)8.除除臣洗马(授予官职)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台阶) 攘除奸凶(除掉)四、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今臣亡国贱俘3.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实为狼狈(二)介词结构后置句1.急于星火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三)被动句1.而刘夙婴疾病(被缠绕)2.则告诉不许(不被允许)(四)省略句1.谨拜表以闻(之,指陛下)(省宾语)2.具以表闻(之,指陛下)(省宾语)3.则告诉(上官)(上官)不许(省兼语:主语和宾语)4.除臣(为)洗马(省谓语)5.少仕(于)伪朝(省介词)(五)固定句式1.无以:没有用来的方法。例: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2.既终:既又;既也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整体把握】一、概括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第一段:首先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缠身的困境。第二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尴尬处境。第三段:以委婉曲折的语气表明对皇上的忠心,博取皇上的信任,并进一步陈述祖母的病情以及不可分割须臾的密切关系,获得皇上的同情。第四段: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先尽孝,后尽忠。二、题目叫“陈情表”,那么,为什么要“陈情”?陈的什么情?可以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明确:陈情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或不想到晋朝做官;陈情的内容:“夙遭闵凶,更相为命,不能废远,愿乞终养”或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或请求辞官回家奉养祖母;陈情的方法,陈情于事、寓理于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合作探究】一、本文层层推进,措辞委婉地陈述了自己不能应命的理由,请你从文章内容上谈谈李密是如何辞不就职的?全文始终围绕一个“孝”字大做文章,但又不离一个“忠”字。对孝与忠的陈述,有时层层深入的。陈述尽孝,先是说“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只是道出他奉养祖母的行动和感情;继而说“刘病日笃”,使自己遂有“苟顺私情”,不忍离去之心;最后则说祖母危在旦夕,更使自己“不能废远”,直至表白“愿乞终养”。随着祖母病情的日益加重,使自己不忍离开和不能离开之情越来越深。陈述尽忠,也是一样。现实写“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称颂时代的清明,且有“奉召奔驰”之念;继而则表露感恩戴德,生死以报之心。感情同样是越来越深的。这种逐步加深地抒情表意的方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既表达了他与祖母相依为命,不能分离的情怀,也表达了对晋武帝的一片忠贞;既达到了为祖母送终尽孝暂缓赴职的目的,也博得了晋武帝的同情和谅解。二、古文观止认为本文“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点出本文由抒情真实自然(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的特点,请从语言的角度找出有哪些“至性之言”的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悲恻动人之情?参考:古文观止的评语,点出文本抒情真实自然的特色。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三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畏惧之情,三是对祖母的孝情。正是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我的疑问:【拓展探究】 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召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