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物种起源》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720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物种起源》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物种起源》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物种起源》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种起源一、夯基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间断(jin)栖息(q)提供(n)雌雄(c)B.累积(li)狭隘(y)窜入(cun)胚胎(pi)C.诱使(yu)冒昧(mi)气候(hu)槲寄生(h)D.琐屑(xi)结束(sh)搜集(su)闪烁(shu)解析:A项,“供”应读“n”;B项,“隘”应读“i”;C项,“候”应读“hu”。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A.轻率纲要慰籍简短B.报歉繁殖洞察避免C.审慎摘要趋向亲缘D.慷慨分歧辩析概括解析:A项,“籍”应为“藉”;B项,“报”应为“抱”;D项,“辩”应为“辨”。答案:C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开学已经很多天了,可是他仍然久假不归,我想他家里一定出了什么事。B.专家指出:肥胖症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饮食,加强锻炼,科学瘦身;乱服减肥药,虽然也可能减轻体重,但副作用很大,会使身材苗而不秀,有害身体健康。C.中国小说史上多续书,但几乎没有一部续书的艺术质量可以与原书相媲美,这是毋庸置疑的,红楼梦也不例外。D.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心不古,人们冲破了条条框框的思想束缚,敢想敢干,求实创新,祖国面貌焕然一新。解析:A项,久假不归:指长久借用而不归还。B项,苗而不秀:比喻资质虽好,但是没有成就,也比喻虚有其表。C项,毋庸置疑:事实明显或理由充分,不必怀疑,根本就没有怀疑的余地。D项,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那样纯朴。答案: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茨城县渔业协会通报,4月4日在北茨城附近海域捕捞的玉筋幼鱼体内检测出放射性铯超标,这是首次日本震后从鱼类体内检出放射物质超标。B.有的儿童文学偏重于教育和理性,过多注入了成人思想,孩子天性中爱游戏、爱求知、爱趣味、爱幻想被忽略了。C.我国应加快铁路投资体制改革,修改铁路法、担保法等相关法律,制定详细的优惠政策,扫除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建设的诸多法律空白。D.谢晋辞世了,相信无数影迷很伤心。他的电影曾带给中国人深刻的集体记忆,既有不一般的故事,也有人性关怀;更是走在一个时代的前面。解析:A项,语序不当,“首次”应放在“日本震后”的后面;B项,成分残缺,缺宾语中心语,应在“爱幻想”后加“特性”之类词语;C项,搭配不当,“扫除”和“法律空白”不搭配。答案:D5.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唯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_,_。唯其如此,_,_,_。 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给浮嚣以宁静,给急躁以清冽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貌人生才见灵动A.B.C.D.解析:应抓住本语段中的核心句“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来理解。句中的“浮嚣”“急躁”,既照应的是“人生”中的情绪状态,同时也照应的是前文中“大漠”“风沙”的景物状况;句中的“高蹈”“粗犷”,既照应的是“世界”中的自然状态,同时也照应的是前文中“荒凉”“高坡”中的景物状况。句分别照应的是前文中“人生、世界、历史”的语序。答案:D二、延伸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8题。达尔文的拖延斯蒂芬杰古尔德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行为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因威廉退尔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罗西塞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通过历时五年乘坐比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对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成功的假说,他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已经可以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会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作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拥挤的观点凝练成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他写出了他的理论的基本纲要。他还向妻子作了认真的交代,假如他生前不能完成他的主要著作,希望她发表这些手稿。他为什么等了21年才发表自己的理论?我们可能会把过去正常的时期错误地看作漫长的阶段,然而21年仍然是一个人正常事业的一半时间,纵然按照生活悠哉游哉的维多利亚时代的标准来看,那也是生命中的大部分时间。通常的科学传记是有关伟大思想家的明显错误信息的根源。这类传记往往将伟大的思想家描绘成简单、理性的机器,是凭着不懈的努力,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影响,严格按照客观材料寻觅真理的人。因此,对于达尔文等了21年的通常解释就是他的工作没有完成。他满意自己的理论,但觉得尚显单薄。他的理论只有等到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才能发表,这需要时间。导致达尔文推迟发表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作简单的解释,但是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恐惧的负面作用与增加材料的正面需要至少同样重要。然而,达尔文恐惧什么呢?他得出进化论的观点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不可能通过宣扬他所不能证明的一种异端学说来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然而他的异端学说是什么呢?信奉进化本身就是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这还不是问题的主要部分。达尔文早年有关“递变”的笔记中可能含有问题的答案,这些笔记中包含了他所赞同但却害怕发表的一些观点,即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这远比进化本身更要异端,没有哪种观点比认为心灵只不过是大脑的产物更能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了。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这不仅在于他这么久地拖延了自己的工作,还在于他故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哲学含义的注意。他在1880年写道:“我认为直接反对基督教和有神论,对公众不会有什么影响;而伴随科学的进步,逐渐启迪人类的理解力,会更好地促进思想的自由。因此我一直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而且我本人的工作仅仅局限于科学之内。”然而他的工作内涵与传统的西方思想确实存在极大的断裂,我们很难将其纳入这种传统中。例如阿瑟柯依斯勒之所以反对达尔文,也是基于不愿接受达尔文的唯物论,而且他还热衷于认为生命物质中含有特殊性。我承认对此我不太明白。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我们难道因为自然中的和谐不是设计的就会降低对自然美的赞赏吗?难道因为有数百亿神经元在我们的颅骨里,我们心灵的潜力就激发不了敬畏吗?(摘编自自达尔文以来,有删改)6.在作者看来,达尔文21年后才发表他的进化理论,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解析:原因的内容集中在段,因此,锁定材料后抽取关键语句,进行概括,然后组织答案即可。参考答案:达尔文虽然满意自己的理论,但他的理论还需要汇集大量的支持材料加以证明;他得出进化论时才29岁,那时他在专业上还没有地位,他担心发表他的理论会危及自己有前途的事业;他的理论中包含了哲学上的唯物主义,而这一点会动摇西方思想中最深刻的传统。7.作者说:“达尔文确实进行了一场温和的革命。”他的“温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解析:首先要明确“温和”的含义,然后找出达尔文的做法中哪些具有“温和”的特征。本文主要谈的是达尔文推迟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达尔文的温和主要表现在他在发表自己观点时的循序渐进上。参考答案:达尔文故意拖延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因为他认为当时发表的时机还不成熟;达尔文有意避开公众对他理论中唯物观的注意,而在当时这是比进化论本身更加异端的思想;达尔文从来不写有关宗教的文章,把自己的工作严格局限在科学之内。8.文中说:“疑惑和知识都应该坚持。”这里的“疑惑”和“知识”有哪些含义?为什么说“都应该坚持”?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解析:本题目具有开放性。本题中出现的“疑惑”和“知识”在文中没有明确地界定其含义,但联系上下文语境,可知和其前后出现的人物行为有关。参考答案:观点一:“疑惑”指怀疑和批判精神,“知识”指科学知识。作者认为,既要运用科学知识,又要坚持怀疑和批判精神,勇于创新。观点二:“疑惑”指阿瑟柯依斯勒对达尔文的反对态度,“知识”指体现传统西方思想的知识。作者认为,有了进化论,并不妨碍人类在探索世界客观规律、感受自然美的同时,保持对神应有的敬畏。观点三:“疑惑”指达尔文对神的怀疑,“知识”指他已得出的进化论。作者认为,虽然有神论在当时仍占统治地位,但仍然可以怀疑它;尽管进化论在当时还不为人们普遍赞同,但仍然需要坚持它。三、语言运用9.把下面一个长句变为4个短句。可以增删个别词语,不能改变句子的大意。当我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的时候,我曾深深地被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分布的一些事实以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的一些事实所打动。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变换句式的关键是分清句子的主干和修饰成分。先把句首的状语变为第一个句子,再抽取句子的主干作为第二个句子,最后把两个“事实”的定语分别作为第三句和第四句。参考答案:我曾在比格尔号皇家军舰上充当自然学者。当时,我曾深深地被一些事实所打动。这些事实一部分涉及栖息在南美洲的生物的分布情况。另一部分涉及该洲现存生物和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10.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10个国家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5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10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研究途径:(不超过24字) 最终成果:(不超过12字) 解析:原文“将用5年时间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说明最终成果就是“绘制成人类迁徙的地图”。而文中提到“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还有“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可以概括出研究途径是“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参考答案:(1)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2)绘制成人类迁徙的地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