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 (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862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 (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 (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测试 (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评估检测(三)(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当局/当铺剥削/削减号角/角落 见多识广/博闻强识B度假/揣度 塞责/堵塞连累/劳累 斗转星移/斗鸡走狗C尽兴/尽管 喝彩/喝问薄酒/薄弱 横行霸道/飞来横祸D牢笼/笼屉 强制/强化着陆/着想 量体裁衣/量入为出解析:选D。A项,dn/dn,xu,jio,sh/zh;B项,d/du,s,li/li,du/du;C项,jn/jn,h,b,hn/hn;D项,ln,qin,zhu,lin。下列句子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013年3月7日,郑州一路口五六千人被堵,连步行的也没能幸免,整个马路车水马龙。这让无数被困市民神魂颠倒,郁郁寡欢。晚上有官员出来作解释,说是由于市政修路造成的。修路是好事,但一定要搞好规划,不能随心所欲的去拍脑袋做决策,做出与方便百姓的宗旨背道而驰的事来,从而让百姓深陷万劫不复的境地。A车水马龙B神魂颠倒C背道而驰 D万劫不复解析:选C。C项,背道而驰:朝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此处使用正确。A项,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此处“连步行的也没能幸免”,说明拥堵得很厉害,应该用“水泄不通”。B项,神魂颠倒:形容对人或事入迷着魔。此处没有这个意思。D项,万劫不复:佛教称世界从生成到毁灭的一个过程为一劫。指永远不能恢复。此处语意过重。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得益于中国廉价商品及食品的丰富供应,中俄边境居民的生活水平到今天为止基本上没有什么波动。B百胜在中国的餐厅数量有3 000多家,旗下品牌包括肯德基、必胜客、东方既白等,去年营业额约为336亿元左右。C国务院办公厅发文要求各地出台异地高考办法,各个省市相继亮出自己的改革措施,专家、学校、老师、家长对这些政策也都有自己的看法。D“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中国传统白话,形象地点出了当前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既是忧患,更是承诺。解析:选D。A项,并列不当,“商品”与“食品”概念交叉,应删去“食品”。B项,“约为336亿元左右”重复,应去掉“左右”。C项,不合逻辑,“学校、老师”并列不当。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如果书也是植物,那么,书的花是什么呢?_。一本书能够开成千朵万朵的花,_,_,_,便成了一本书。如果是好书,_;如果是赖书,_,但经不住时间的煎熬。书却是作者的心事香味会有一些花都是作者的灵魂香味便挥之不去当然是字花开在心事之上ABC D解析:选D。根据语境中的上下文选择句子,连贯是基本原则。首空的前语境是一个设问句,由此可定首空选第句,从而可以排除B、C两项。比较第句,与第二空的前语境关联,可以看出,第句比第句衔接更恰当。再用其余的句子验证,因而可定答案。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汤琵琶传王猷定汤应曾,邳州人,善弹琵琶,故人呼为“汤琵琶”云。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世庙时,李东垣善琵琶,江对峰传之,名播京师。江死,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时周藩有女乐数十部,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闻于王,王召见,赐以碧镂牙嵌琵琶,令著宫锦衣,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王深赏,岁给米万斛,以养其母。应曾由是名著大梁间。后征西王将军招之幕中,随历嘉峪、张掖、酒泉诸地,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戏下颜骨打者,善战阵,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一日大雪,至榆关,马上闻觱篥,忽思母痛哭,遂别将军去。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居楚者三年。偶泛洞庭,风涛大作,舟人惶扰失措,应曾匡坐弹洞庭秋思,稍定。舟泊岸,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天明,忽抱琵琶跃水中,不知所在。自失故物,辄惆怅不复弹。已归省母,母尚健,而妇已亡。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启户不见。妇谓我曰:吾迟郎不至,而闻猿啼,何也?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倘归,为我一奏石楠之下。”应曾闻母言,掩抑哀痛不自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自是猖狂自放,日荒酒色。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曾年六十余,流落淮浦。有桃源人见而怜之,载其母同至桃源。后不知所终。轸石王子曰:戊子秋,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明年,复访曾,曾坐土锉中作食,奉匕箸于母。人争贱之,予肃然加敬焉。曾仰天叹曰:“世鲜知音,吾事老母百年后,将投身黄河之岸矣!”予凄然许曾立传。越五年,乃克为之。呜呼!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选自明文授读,有删节)【注】世庙:明代崇祯皇帝庙号。戏下:麾下。轸石王子:作者自称。土锉:土锅。不偶:命运不好。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偶泛洞庭,风涛大作泛:泛舟B吾殆死,惟久不闻郎琵琶声 殆:危险C值寇乱,负母鬻食兵间 鬻:卖D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 曩:从前解析:选B。B项的“殆”从词性上可以推断为副词,“几乎、将要”之意。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陈州蒋山人独传其妙襄王闻其名,使人聘之B令弹塞上之曲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C赐以碧镂牙嵌琵琶母告以:“妇亡之夕,有猿啼户外”D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越五年,乃克为之解析:选D。A项,“其”都是代词,他的。B项,“之”都是助词,的。C项,“以”都是介词,把。D项,“为”都是动词,演奏,写作。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说明汤应曾弹琵琶有高超的技艺的一组是(3分)()幼好音律,闻歌声辄哭。已学歌,歌罢又哭殿上弹胡笳十八拍,激楚动人每猎及阅士,令弹塞上之曲其临敌令曾为壮士声,乃上马杀贼见一老猿,须眉甚古,自丛箐中跳入蓬窗,哀号中夜夕陈酒浆,弹琵琶于其墓而祭之ABC D解析:选C。是说汤应曾从小对音乐有深厚兴趣,是说在墓地旁弹奏琵琶深情地祭奠已亡的妻子,均不能说明“高超的技艺”。含项的应该排除。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汤应曾是一个有天赋的艺人。他从小对音乐很有兴趣,长大后弹得一手好琵琶。但为了赡养母亲,他不得不在王公贵人家中献技。B汤应曾对母亲、妻子充满感情。他为了生计远离家乡,连妻子死去都来不及见一面,以致他不忍再操旧艺,猖狂自放,日荒酒色。C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载着他的母亲一同到了桃源,流落在淮浦一带。后来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文末作者交代了其“投身黄河之岸”的结局。D作者对汤应曾十分同情,并且借他的身世,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知音难逢的感慨。同时作者善于运用渲染、烘托等多种手法来叙事状物,抒情色彩浓厚。解析:选C。“桃源人”见到而同情他,然后他才“载着他的母亲一同到了桃源”。“投身黄河之岸”也非汤应曾的结局。将文中的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咸习其技,罔有善者,王以为恨。应曾往学之,不期年而成。(4分)译文:_(2)予乞食遇曾公路浦,已不复见君曩者衣宫锦之盛矣。(3分)译文:_(3)世之沦落不偶,而叹息于知音之寡者,独曾也乎哉?(3分)译文:_答案:(1)都来学习蒋山人的技艺,但没有学得很好的,周王为此深感遗憾。汤应曾前往学习,不到一年就学成了。(2)我讨食的时候在路上遇见过汤应曾,已不见他往日穿着锦衣的风光了。(3)世道沦落,命运不好,叹息知音太少的人,难道只有汤应曾吗?参考译文:汤应曾,是邳州人,擅长弹奏琵琶,所以人们称他为“汤琵琶”。他自幼爱好音乐,听见歌声就哭。后来学习唱歌,唱完又哭。崇祯年间,当时李东垣擅长弹奏琵琶,江对峰继承了他的技艺,名声传播于京师。江对峰去世以后,唯有陈州蒋山人继承了他的技艺的妙处。当时周藩王有女乐数十队,都来学习蒋山人的技艺,但没有学得很好的,周藩王为此深感遗憾。汤应曾前往学习,不到一年就学成了。这件事被周藩王知道了,就召见他,把碧镂牙嵌琵琶赏赐给他,让他穿上宫中锦衣,在宫殿上弹奏胡笳十八拍,声音高亢凄清,十分动人。周藩王深为赞赏,每年供给他米万斛,以供养他的母亲。汤应曾因此在大梁一带非常有名。后来,征西王将军招募他到幕府之中,跟随游历嘉峪、张掖、酒泉各地,每逢打猎和阅兵,都让他弹奏塞上的乐曲。部下有个叫颜骨打的,善于作战布阵,他临战的时候,下令汤应曾弹奏壮士的音乐,然后他才上马杀敌。有一天下雪,(汤应曾)到榆关时,在马上听见觱篥的声音,忽然想念母亲而失声痛哭,于是辞别将军回家去了。襄王听说汤应曾的名声,派人聘请他。他在楚地住了三年。有一次在洞庭湖上泛舟,当时风声大作,波浪涛天,摇船的人惊惶失措,汤应曾端坐于船中弹奏洞庭秋思,摇船的人才稍稍安定下来。船靠岸时,只见一只老猿,眉毛胡须都很白,从水草丛中跳入船窗,哀声号叫直至半夜。天亮时,(老猿)突然抱住琵琶跳入水中,不知到哪儿去了。汤应曾从此失去了心爱之物,就惆怅不再弹琵琶了。后来,汤应曾回家探望母亲,母亲还健在,但是妻子已经去世。母亲告诉他说:“媳妇去世的那天晚上,有猿在窗外啼叫,打开窗户又见不到。媳妇对我说:我等待郎君却不见来到,只听见猿叫,是什么原因呢?我将要不在人世了,只是很久没有听过郎君的琵琶声,如果郎君回来,请他在石楠树下为我弹奏一曲。”汤应曾听了母亲的话,心情沉痛哀伤到不能承受。晚上他摆设了酒水,在妻子坟墓旁边弹奏琵琶来祭奠她。从此以后,他变得癫狂放纵,每天沉迷于酒色。正值战乱,他背着母亲在军队里卖食品(给士兵)。汤应曾六十多岁的时候,流落在淮浦一带。有桃源人见到他而同情他,(汤应曾)载着他的母亲一同到了桃源。后来不知道他的下落。轸石王子说:戊子年秋天,我讨食的时候在路上遇见过汤应曾,已不见他往日穿着锦衣的风光了。第二年,又拜访汤应曾,他用土锅做饭,拿勺子和筷子侍奉母亲。人们都看不起他,我却对他更肃然起敬。汤应曾仰天长叹:“世上很少有知音了,等我侍奉母亲去世后,我将到黄河一带去!”我凄凉地答应他给他写传。五年之后,我终于写好(传)。唉!世道沦落,命运不好,叹息知音太少的人,难道只有汤应曾吗?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注。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注】上句出自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的典故,“祭余”是剩余的祭品;下句“士”指介之推。(1)诗歌的首联描写了哪两幅画面?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答:_(2)诗歌的颈联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4分)答:_解析:(1)用恰当的形容词,明确点出“桃李”与“野田”“荒垅”所代表的景象的特点;分别扣住“笑”与“愁”总结表达的情感。(2)依据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如“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用典对比”等,判定运用的手法;谈作用要从作者对诗句涉及人物的情感倾向的角度入手。答案:(1)一幅是桃李欣欣而笑,万物复苏的初春图景;另一幅是清明扫墓时的悲凉的野田荒垅景象。作者以一“笑”字既写出大自然的生机盎然,也写出自己内心的喜春之情。以一“愁”字写出了由清明引发的生死感慨。(2)作者运用了对比和用典的表现手法。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章中的齐人“乞祭余”还不算,还要向妻妾炫耀;与此相反,像介之推这样的人物,甘愿烧死在绵山中也不出山,其气节风骨之高又如何!在对比中,作者讽刺了向权贵谄媚的卑鄙小人,赞扬了受迫害也决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参考译文:清明时节,桃李含笑盛开,但野田荒坟却是一片凄凉、令人哀愁的景象。春雷惊天动地,惊醒了蛰伏的龙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长得柔嫩。过去有个齐国人在坟墓前乞求祭品充饥,回家却向妻妾炫耀,说富人请他喝酒。与此相反,晋国志士介之推不贪公侯富贵,宁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载,贤愚混杂,谁是谁非?最后都掩埋在长满野草的荒坟中。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1)碧云天,黄花地,_,_。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2)风急天高猿啸哀,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3)连峰去天不盈尺,_。飞湍瀑流争喧豗,_。(李白蜀道难)(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_,_。(老子第六十四章)答案:(1)西风紧北雁南飞(2)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3)枯松倒挂倚绝壁砯崖转石万壑雷(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好声音”的精神追求张颐武最近,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既获得了诸多好评,也引发了对选手的经历等方面的争议。好评和争议交错,热播和分歧共存,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也是中国电视文化的新的变化的投影。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中国的选秀文化经过了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在相当程度上进入了某种困局。一是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通过选秀为公众所认识好像越来越难。这既是由于这些年唱片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转型的问题复杂,也是由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一开始通过选秀的梦想舞台选出青春偶像的情况已经不再出现,反而是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二是观众的新奇感消退之后,对于选秀的形式已相当熟悉,各个电视台的选秀节目也都有重复之嫌,使得观众产生了疲劳感,觉得没有什么新意了。这几年选秀一直处在瓶颈之中。当下引发观看热潮和争议的中国好声音一出现就引发了轰动效应。它力求超越粉丝和明星的关系,从音乐专业方面着力,从“好声音”中寻求新的可能性。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来指点新人,让迷人的好声音得以展现。通过这些华语歌坛的最重量级的人物收徒,而选手也可以选择导师的做法,使普通人能够成为音乐人,进入这一专业领域得到更多的培养和深造的机会,从而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其实是从普通人中选择真正的“好声音”让他们得以进入专业领域。这个构思另辟蹊径,让选秀不再一下子就能实现梦想,也不仅仅展现梦想;而是让梦想通过一个专业的路径,通过较为严谨的程序得以延伸,最终成为一个职业生涯的选择。这是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的过程,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今天的80后90后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激烈,生活和事业发展的压力较大的社会环境,而独生子女的适应和抗压能力又相对较弱。一举成名的冲动,展示自我的激情如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路径,正是青年一代的焦虑所在。诸多选秀节目尚未从这一方面加以具体的指点,而青年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望在中国好声音中得到了展现。这很像是一个音乐的职场节目,激励青少年更好地学习,更艰苦地磨炼,给他们提供更加积极和向上的价值。这样,音乐大家和青年选手的双向选择就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它所标举的是脚踏实地,所倡导的是一种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通过艰苦的奋斗实现梦想的路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这里不是梦想止步之处,也不是梦想遽然实现的展台,而是一个走向梦想实现的起点,一个修业和锻炼的开始。幸福感来自奋斗和梦想的力量,而这一切又在公平和公开的程序中进行,这是具有魅力的。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质疑和思考也值得我们反思。“好声音”的几位选手的经历和过去的生活引发了一些争议,这些问题曾经是电视节目为了制造效果而经常存在的,但这一次引发的争议似乎相当大。这其实说明,这些年来公众对于诚信的要求有了更严格的标准,并要求电视节目有更严格的自律,要求出现在屏幕的上的人更为真实。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胡乱编造的情节。因为人们越来越明白,诚信的缺失造成的损害和冲击是社会无法承受的。只有诚信,社会才能向更高处进发。年青一代所需要的是更真实的人生的反映,而不是戏剧化的表演。这其实也给这个优秀的节目一个更为苛刻的要求。只有更加真实,更加让每一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住追问,节目才可能赢得更多的成功,因为只有真实的人的努力和梦想才有价值。这其实凸显了今天社会的必然要求。(综合中关村2012年第9期同名文章和作者张颐武的博客整理而成)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中国好声音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选秀文化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B我国的选秀文化从2005年以后一直处于瓶颈之中。C观众对选秀节目产生疲劳感,是因为他们对选秀的形式相当熟悉,而且选秀节目又大同小异,缺乏新意。D选秀节目要获得更多的成功,就必须更加真实,让每个选手的过去都经得起追问。E人们越来越不能容忍曾经相当盛行的“托儿”或者虚假的情节,这显示公众对于诚信的判断标准过于苛刻。解析:选CD。A项,是对原文第一段“这其实是近年来中国选秀文化变化和发展的一个新的状况的投射”的曲解和过度发挥;B项,是对第二段第一句的曲解,“2005年以后的第一波的高潮之后”不能说成“2005年以后”;E项,“过于苛刻”不符合作者的态度。下列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好声音不同于那些让年轻人当即实现明星梦,或是仅仅让普通人在舞台上展现梦想的选秀节目。B中国好声音让刘欢、那英等这样最有声望的音乐人在节目中指点新人,从而赢得了公众。C中国好声音中展现了青年一代的职业生涯的内在需求和成长渴求。D中国好声音引起的反响让我们看到了社会对于真实和诚信的关注。解析:选B。原文“节目正是在这一点上赢得了公众”说的是因“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的努力”而赢得了公众。第二段画线句子“许多参加各电视台选秀的选手都差不多,观众的印象模糊”在论述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述。(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内容、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结合下文来看,这句话重在证明“歌手”自身水平不高,从而论证选秀文化难以完成塑造超级明星的任务。答案:用于证明“歌手的形象风格都相当接近,难以脱颖而出”的观点,从而论证选秀文化“造就超级明星的功能业已减退”的判断。近年来,各大卫视之间展开了激烈而纷乱的选秀之争,请结合本文的观点,简述怎样让选秀节目走上良性的发展之路。(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作品进行探究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去思考,要做到思维活跃,内容多样。答案:积极发现并呈现有个性风格的歌手。应该在形式、程序上不断创新,避免重复。关注点可根据专业特点做出改变。应该引导公众将梦想的实现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修业和学习的长期努力的过程。应该关注公众的需求(如青年一代的焦虑),标举脚踏实地,倡导正面而积极的价值观。应该严格自律,自觉奉行诚信的社会准则。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一)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胭脂河边的追忆缪远熙 夕阳西下,早春的大山,浑然一派苍青。暮霭四起,山根陷入墨色,山沉默,我们这些路人也沉默。车在胭脂河畔的山道上溯行,车窗外,冒芽的树干枝杈一一闪过。 胭脂河发源于五台山,流入河北平原,易名潴龙河入白洋淀。当年,晋察冀抗日斗争的领导中心,就在胭脂河畔。这里也是晋察冀人民日报所在地。1948年,毛泽东和周恩来率领中央机关,来到河畔城南庄,喝过胭脂河水。 黑暗中,看不见河,但我们却熟悉它。在哗啦啦的水声中,我想象得出,清澈的春水,在跌宕的河床欢快飞流,花白卵石、巨大砾石间,细浪飞溅,夹岸桃杏,落英春水。遐想中,车停马兰村。村在椅圈山坳里,人家不多,房屋落错在胭脂河边,灯光犬吠。接待我们的白玉存大姐,老远喊着笑着过来。白大姐是当年晋察冀日报领导人邓拓的房东的女儿,如今他们夫妇,也如她父亲当年接待“同志们”一样,热情地为我们准备晚饭,邻居们也来帮忙。 河声灯影里,吃着农家饭,把酒话桑麻,白大姐给我们讲述邓拓当年在她家住的故事,又讲邓拓的女儿,还常常来看望乡亲们,帮助村里改建厕所的故事。我们问起老两口的生活,大姐说:四个儿女,有在天津卫的,有在省会的,都很孝顺,衣食无忧,就是为吃水发愁,开矿的越来越多,河水浑浊了,河底沉积着一层黑东西,都快吃不得了。她家有二百多棵树,也被开矿的逼着砍了。 山乡的夜,黑得沉厚,河水声声入耳,雷溪一般,听得震悚。细细小小的胭脂河,会有这么大的声响,它到底是怎么了? 鸡鸣炊烟起,白大姐的老伴老梁,领我们去了苇沟当年的晋察冀日报旧址。越野汽车溯河十里,拐进一个山坳,曙色中,见荒莽羼杂的草木,有几块几十立方米的大石头。最大的一块,侧歪着,下面成一个天然洞屋,周围用石块垒垒,可钻进20余人。这就是当时办报人员的宿舍兼办公室,在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他们以这些巨石为屏障,冒着危险采访写稿印刷,为抗击侵略的中国人民发出正义的声音。这里有邓拓同志和战友们,边啃干粮边趴在石上奋笔疾书的身影,这里的青松白草胭脂河,都可见证。 下山的时候,我看到了胭脂河。河水已是灰绿的浊汤,岸边有一堆堆黑黄的矿渣。老梁指着伤痕累累的山体,指着乱填乱挖过的河道说:开矿的扒了山,将矿石运到河边,粉碎取铁,废石矿渣就扔到了河里。河水从填高处陡落到挖低处,难怪有那么大的响声。胭脂河在呜咽,胭脂河在呼救。老梁的手指抖动着说:那些黑心的人发了财跑了,可我们祖祖辈辈都得守望在这山坡薄地里呀! 我回望着“旧址”的巨石,巨石沉默。当年,巨石边写抗战文章的文人们,一定吟过“国破山河在”,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如今,扒山挖河取铁粉的人们,搞得“国在山河破”!巨石边的英魂若见此状,定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吧? 归途中,我看到一株山杏,已被大堆的矿渣埋过了半截树身,却依然盛开着一树花。矿渣是黑的,杏花是白的,一阵山风,花树摇曳,落英飘飘拂拂,轻烟淡霭般落到我们的车窗上。细看这轻尘弱蒂,那莹白的瓣尖上有淡淡粉晕,哦,这是大自然抚慰、净化人心的恩泽。我不知道那些被铜臭迷了心窍的人,怎么不能感受这自然的恩泽?离别了胭脂河,我远远望见那株山杏,仍旧摇曳如月,明洁似雪。 16.简要分析本文第段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环境作用的概括。答题时,要注意从全文来考虑,把握环境描写对文章感情基调的作用以及对下文所起的作用。 答案:突出了景物和环境的特征,奠定了全文深沉严肃的基调,为后文的描述张本。 17.“胭脂河”曾经是一条怎样的河流?(5分) 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归纳和概括能力。逐段阅读,找出有效区间,然后逐层分析,避免漏掉要点。文中有关“胭脂河”的内容比较多,概括时注意简洁。 答案:“胭脂河”曾是一条桃杏夹岸、卵石花白、细浪飞溅、春水清澈的河流;曾是一条哺育了祖祖辈辈都守望在两岸、热情好客的乡亲的河流;曾是一条不仅见证过写抗战文章的文人们为抗击侵略发出的正义声音,而且养育过领导抗日斗争的同志们乃至中央首长的河流。 18.结合全文,探究文章结尾处作者描写那株山杏的意图。(6分) 答:_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结尾的探究能力。小说的结尾写了一株山杏被毁坏的情况,从正面理解是对人性丑恶的鞭笞,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神往。答题时,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探究。 答案:拷问社会良知,鞭笞人性丑恶。那株被大堆的矿渣埋了半截的无奈山杏,是物欲导致精神迷乱的体现,是对那些铜臭迷了心窍的人的控诉;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应该盲目地开采,毁坏家园,践踏生存环境,造成生存危机;是作者对祖国山水的深情守望。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和对地球家园的依恋,体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城镇化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邓海建城镇化是最近最热门的议题,与城镇化相关的提案也最多。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直言,“参加两会21年,研究城镇化28年,深感今年城镇化最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提“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然而与往年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直指城镇化三大核心问题,即“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落实人口城镇化”以及“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并行”,推动城镇化实至名归。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确凿无疑的大方向。这是世界最多人口的城镇化。仅此观之,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所言:五年转移农村人口8 463万人,城镇化率由45.9%提高到52.6%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是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二是有关户籍等政策逐步调整,公平的“城门”在制度层面逐渐打开。城镇化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这不仅因为美国城镇化率达到90%、韩国达到80%等现实差距,更因为城镇化背负着扩大内需、拉动增长的重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概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建设速度”列为2013年经济工作六大任务之一。发改委领导近日更在人大记者会上表示,发改委正会同有关部门编制中国城镇化发展规划,今年如果顺利的话,今年上半年有可能出台。这些信号都表明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新时期的国家战略。城镇化当然要圈地扩容、要盖楼建房,但是,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显然不是房地产化。以城镇化的方向来修复地产股估值等逻辑,显然忽略了以下几层思考。一者,1995年以来,我国城镇化经历了历史上最快的发展阶段,同时也带来一个更令人头痛的问题市场房价进入快速上涨甚至暴涨期。房价问题的背后,还有以下值得注意的数据:从2000年至2010年的10年内,国内城市建设用地扩张83%,但同期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人口仅增长45%,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速度极不匹配。那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积极稳妥”之意,当然在于纠偏类似失衡,在平抑房价的同时,引导地产业理性归位。二者,新型城镇化之“新”,就是要区别于“造城运动”,真正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进城人口权益的市民化上来。有数据显示:全国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7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36亿人。今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速度,恐怕还要再等等“市民化”的进程。换句话说,“城镇化”固然是指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一个过程,但这种“转化”不仅要有“广度”、更要有“深度”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提高城镇化质量,使之健康发展”。三者,城镇化固然是农民进城的过程,但这个过程绝不仅仅停留在盖房子层面。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称,按照世界城市的发展规律,当城镇化率达到40%60%的时候,标志着城市进入成长关键期,“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此时,继续推进城镇化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即便是硬件而言,我们更需要对城市交通、环境、社会等方面统筹安排,还得考量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问题。真正的城市化,或者说我们吁求的新型城镇化,正如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主任慕海平所言,不仅要有“人口的城镇化”,更应是产业、人口、土地、社会、农村五位一体的城镇化。城镇化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选自人民网)19“城镇化”成为今年两会最热门议题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概括。(4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概括能力。切忌照抄原文,可以用自己的话精要地进行转述。要学会抓住每段的中心句或提炼出主要意思,表达要准确简略。答案:中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我国城镇化水平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城镇化背负着拉动增长的重任。是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是中国发展的重头戏)。出现了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市场房价快速上涨甚至暴涨。“市民化”的进程跟不上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城市病”进入多发期和爆发期。20新闻评论是新闻体裁的一种,又与传统的新闻文体有明显的不同。新闻评论在表现新闻事实上有什么优势?请结合文本分析。(5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新闻及新闻评论特点的认识。答题模式是:先对比两种文体的特点,再结合文本的内容进行简要分析。答案:(示例1)新闻要求客观地反映现实,一般不掺进作者的观点。而新闻评论观点鲜明,有明显的主观倾向性;作者在文中旗帜鲜明地表明“城镇化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城镇化过程中房地产化的错误倾向,同时起了监督舆论、引导舆论的作用。(示例2)新闻以报道当前事件为主,而新闻评论的材料既有当前事实,又可以有史料;作者在文中用了充分的数据和历史资料,说明了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用地扩张远高于城镇人口的增长,使读者对新闻事件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有理有据地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有助于“房地产化”问题的解决。(示例3)新闻报道要求简洁,而新闻评论篇幅较长;作者分三点分别对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帮助读者正确认识这一新闻事实。21作者以“城镇化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为标题的意图是什么?你认为“城镇化”应该为谁代言?(6分)答:_解析:本题考查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答案:(1)作者以“城镇化不是给房地产化代言”为标题,意图是:表明了文章的中心针对的是当下错将“城镇化”往“房地产化”方向发展,以致出现的房价上涨过快的现象,提出明确的观点态度,吸引了读者的关注与思考。(2)城镇化应该为进城人口的权益代言,为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代言,为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新型城市代言。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微博”发出的一份倡议。请根据其内容,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告示,张贴在收发室的门口,使收发室能正常运作。亲,你的快递又寄到学校来了么?君不见,学校收发室现在成了仓库,大包小包堆如山,阿sir、miss的信件、文件统统被“埋”没了。听说校长发脾气了晕!收发室的陈叔怒发冲冠酷毙!亲,是不是很过分!从“五一”开始,把网购的私货寄回家吧,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免费中转站噢!告示各位同学:_谢谢配合。学校办公室 2013年4月22日解析:原材料是网络语言,要求改为告示,即要用书面语。同时,还要注意收发室的职能、现状、时间、要求等。答案:学校收发室主要负责学校文件、师生信件的收发。同学们的网购物品邮寄到校收发室,已严重影响了收发室的正常运作。从5月1日起,收发室将不再负责接收和保管学生网购邮寄的物品。请同学们自行妥善处理。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杭州地铁禁食的两条理由,并作简析。记者问:杭州地铁乘客守则中,为什么明文规定列车内禁食?杭州地铁集团工作人员回答:如果有人在封闭的地铁车厢内吃韭菜包子、葱油饼、糖蒜等带刺激味的食品,坐在旁边的你一定很不舒服吧?万一不小心把油渍蹭到你身上,那就更是“悲剧”了。倘若食物残渣、水滴、牛奶、油性食品等,洒落在地上,不但容易使乘客滑倒,还极易引来蚊蝇、蟑螂和老鼠。老鼠咬断电缆就会造成通讯、信号中断,甚至引发火灾。答:_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语段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注意概括原文信息,还要注意做到口语和书面语的转换。答案:地铁饮食不文明,影响车厢卫生和其他乘客。地铁饮食不安全,容易产生事故隐患。六、本大题1小题,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足球场般大的岛礁,一望无际的大海;每日重复的工作,二十年不变的坚守。人们愿意把李文波高尚的德行理解为胸怀、责任,可我更以为他定能在那单色调的时光里,感受到不同的色彩。深蓝色的大海告诉我们,心中要有陆地上的彩虹。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大山巍峨,溪水蜿蜒,月华皎洁。能被人看到的,是行医中展现的精明的医术,不被人看到的,却是在深山中压下的重重的脚步。蜿蜒曲折的山路,就是他们几乎全部的生活,他们承托着人们的健康,承托着全村人的幸福生活。究竟何为“生活的味道”?既如酒般的浓烈,又如茶般的淡雅。2012年度感动中国新闻人物李文波和周月华、艾起夫妇用实际行动给出了最完美的答案。请以“生活的味道”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