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3课 蜀相书愤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83494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第3课 蜀相书愤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3课 蜀相书愤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 第3课 蜀相书愤同步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3课/蜀相/书愤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祠堂(c)大散关(sn)人才济济(j)B.塞外(si)泪满襟(jn)千载难逢(zi)C.斑驳(bn) 歌行体(xng)踯躅不前(ch)D.频仍(pn) 柏森森(bi)难分伯仲(zhng)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隔叶黄鹂空好音空:空闲B.两朝开济老臣心济:扶助C.出师一表真名世名世:名传后世D.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相当,不相上下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华民族自古就倡导“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历朝历代都不乏游记佳作,这些不同风格的作品,不绝。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白朴的天净沙秋等等。这些诗、词、曲杰作虽不一,风格各异,但无一不是历代相传的游记华章。A.口碑载道留传体裁B.口碑载道流传题材C.脍炙人口留传题材D.脍炙人口流传体裁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必须要支持、尊重、保护原创,同时也要尊重投入者在文化创作中必可替代的作用。B.生态教育涵盖各个教育层面,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教育对象包括决策者、企业家、科技工作者、普通公民。C.这样做,既吸收了受众广泛参与报道,使报道实现多维度视角,呈现丰富的价值取向,又使报道变得具有说服力、人情味、丰富多彩。D.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决策以来,何时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就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5.下列四句诗依次填入选文恰当的位置处,正确的一项是(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A. B. C. D. 6.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古人作文讲究起承转合,与开合之意相称。所谓开合,就是指文章的展开和收束合者,“收束之笔也”文章要写得生动曲折、波澜跌宕,就要注意开合开者,“推而远之也”收要收得拢,接要接得住:或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或水到渠成,读者自明文理作者写人叙事、议论说理,必得先写事情的缘起,然后铺陈拓开,把事物的真谛展现于读者的眼底答:7.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意象,常常引发我们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请从下列意象中选择一个作为对象,写一段话描绘你所想象的情景。要求:体现意象特征;句式不限: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不超过60字。羽扇纶巾 梧桐细雨大漠孤烟 渔舟唱晚答:2、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8.试从情景的角度赏析颔联内容。答:9.颈联与首联在内容上有何联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3、 课外拓展阅读(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1题。岁暮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10.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11.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13题。醉中感怀 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青衫犹是鵷行旧,白发新从剑外生。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出塞声。【注】鵷行:喻指朝官的行列。檀槽:指乐器。12.“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答:13.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答:第3课/蜀相/书愤 参考答案与解析1.D【解析】A项,“大散关”中的“散”应读“sn”;B项, “千载难逢”中的“载”应读“zi”;C项, “踯躅不前”中的“躅”应读“zh”。2.D【解析】空:徒,白白地。3.D【解析】脍炙人口: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人都称赞。口碑载道:形容到处都是群众称颂的声音。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4.D【解析】A项用词重复,“必须”就是必要的意思,应删除“要”。B项并列不当,“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包括了“职业教育”,同时,“公民”不能与“决策者、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并列。C项搭配不当,“其有”不能与“丰富多彩”搭配。5.B【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衔接。答题时应注意语境的前后关联。第一处注意时间词“日暮”,可排除;第二处注意意象“雪月梅”酒,应填,第三处注意时间词“夜”“更深”,应为;第四处注意时间词“第二天早晨”,应为,所以答案应为B。6.【解析】为总起,提出文章的“开合”问题,下面按解释“开合”的顺序排列。7.参考示例:羽扇纶巾:江风咆哮,卷起万丈狂澜。巍峨的战船上,一抹修长的身影,俊逸如竹。面对百万敌军,他轻摇羽扇,强敌瞬时鸟兽散。 梧桐细雨:黄昏时分,绵密的雨丝无情地拍打在梧桐树叶上,细雨点点,是丢不掉的孤单,是斩不断的愁绪,是道不出的落寞。 大漠孤烟:风静沙落,广袤的戈壁滩如无边黑夜。远处一缕轻烟犹如擎天之柱,划破了无边的死寂,捎来生命的气息,又平添无限凄凉。 渔舟唱晚: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映照在彭蠡之滨,远处青山朦朦,白帆点点,随风飘来阵阵 渔歌声,浪涛沸腾栖息的梦幻,收一网红霞回眸家乡。【解析】答题时先仔细研读原句,把握扩展基点。扩展基点即是这句话中说得比较含蓄、概括而有待“丰富”的内容。再明确答题要求,找准扩展方向。扩展语句要仔细阅读题干的“提示和要求”,领会扩展的目的,充分考虑语境对陈述对象、语意语气、审美情趣等的制约,明确语句明示或暗示的具有可能性的扩展方向。最后展开联想想象,适当添枝加叶。明确了扩展方向之后,要运用再现想象,复现原句所创设的情景,运用创造想象,进行合理扩展。或列举,或补充,或承接,掌握扩展方法。8.瓜洲渡口,宋军的战舰在茫茫夜雪中飞驰;大散关,大宋的铁骑在疆场上纵横驰骋。诗人借助这两幅开阔雄壮的战争画面,表达了诗人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情景关系。答题时先描绘画面,然后点出景物和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概括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9.首联写早年渴望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颈联写今日年迈衰颓,理想落空,内容上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与悲愤。【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结构以及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本题而言,判断颈联和首联在内容上的联系,首先要弄清颈联和首联各自的内容,首联主要写早年,颈联写现在,“气如山”“衰鬓已先斑”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年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10.边境发生战事,时局艰危,朝廷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地,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的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知人论世。根据注释得知安史之乱(755763)虽已结束,但山河又遭吐蕃袭扰,而作者又是“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杜甫,诗文主旨由此可知。首句写作者年终之时还在远地客居,可见其思乡之情,而此时边疆还在用兵打仗,忧国忧民的情感跃然纸上,相比之下,自己的飘零憔悴又算得了什么呢?战事紧急,局势艰危,朝中无人请缨,救民于水火;作者一腔匡时济世之志、报效家国之心,可怜无处施展,怎能不惊呢!11.借代,如“烟尘”代指边境战事;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解析】颔联“烟尘”代指边境战事,已经延及雪岭,军中鼓角声声撼动江城,可见局势危急,且对仗工整。颈联“天地”极言范围之广,程度之深。作者不写将士流血,不写百姓流血,而是天地在流血,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忧戚。“请缨”运用了汉书终军传中“终军请缨”的典故,丰富了诗文的内涵。作者有一腔报国热情,哪里会贪生怕死呢?反问句式加强了作者报效朝廷、建功立业的感情表达。12. 画面:描写了一幅旌旗飘荡、秋风惨淡、刁斗声声的边塞军营画面。作用:衬托了诗人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二联叙事,第四联抒情,叙事和抒情通过这一句贯穿起来。【解析】颈联写景,时间为秋天,地点为边界,描绘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戍边的旌旗毫无生气地挂在旗杆上,显得特别的凄凉,惨淡,营造出了一种破败荒凉的画面,它在诗中起到了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上乘主人公的外在形象,下启作者的内在感受。13. 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抒情主人公现在的形象特点:漂泊边城,壮志未酬。早年,姓名被君王记住,足见其被君王赏识、器重;说自己“壮心未许”,可见其早年壮志满怀。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解析】首联“”说的是早年陆游被皇帝重视,后来为秦桧所黜,不得不入蜀从军的事,由意气风发变为郁郁不得志;颔联:“”,说的是诗人身份地位并没有多大改变,但人已衰老。从整首诗看,诗人过去的形象是一个深受皇帝所重的满腹经纶的翩翩少年,现在的形象是一位郁郁不得志的白发新生的中老年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