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 宋明理学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70701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 宋明理学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 宋明理学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3 宋明理学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时训练3宋明理学基础夯实1.“红花白藕青莲叶,三教归真是一家。”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A.儒、佛、道在唐以前就已合一B.儒、佛、道三教同本同源C.儒、佛、道三教彼此吸纳渗透D.儒、佛、道三教不存在分歧答案C2.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原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宋代的儒学家们认为天理是万事万物的本原,并将儒家伦理纲常提升到天理的高度,故选C项。答案C3.有一位思想家说:“大而天地阴阳,细而昆虫草木,皆当理会。一物不理会,这里便缺此一物之理。须是开阔,方始展拓。”这是()(导学号52350028)A.董仲舒在宣扬“天人感应”B.朱熹在讲解“格物致知”C.陆九渊在解释“心即理也”D.王阳明在阐发“致良知”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接触万事万物以获得理的内涵,这与“格物致知”的思想一致,故选B项。答案B4.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A.董仲舒B.程颐C.朱熹D.王阳明解析由材料中的“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可知D项正确。答案D5.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规范社会秩序,稳定统治秩序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解析宋明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旨在规范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稳定统治秩序,不仅仅在于提高个人修养,所以C项比A项更符合题意。答案C能力提升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导学号52350029)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解析A、B两项所述人性观在战国时期就已提出,故不符合“新认识”的题干要求;C项与王阳明的观点不符合。故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7.“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A.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解析理学家们将儒家的道德规范纳入天理范畴,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对塑造民族性格产生了重大影响,故D项正确。答案D8.有人曾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A.明道德之善,不求科学之真B.思想博大精深但具有封闭性C.以追求天理为治学目标D.其治学方法是格物致知解析题干材料的前一句强调的是理学博大精深,后一句说明理学具有封闭性,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程颐认为:“格犹穷也,物犹理也,犹曰穷其理而已也。”材料二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无关,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二程”对儒学的发展提出的思想主张。(2)材料二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解析第(1)问,“二程”是指程颢、程颐,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其主张。第(2)问,要依据材料分析作答,材料很明显反映了他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因而其解释不合理。第(3)问,要依据王阳明的主张有选择地作答,不可简单罗列。参考答案(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2)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情便不存在。他的解释不合理,因为他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3)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动荡问题,必须重视人们的思想道德教化,强化人们的纲常伦理观念。他主张通过人们的自身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