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8课 吆喝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23849 上传时间:2020-05-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8课 吆喝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8课 吆喝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8课 吆喝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8课吆喝【导学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课文的内容要点。2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学习介绍复杂事物的方法和技巧。3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吆喝声是“生活交响曲”,质朴简单但趣味良多。如果时光倒流,在旧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经常可以听到商贩叫卖的各种吆喝声。如今,这些清脆悠扬的叫卖声大多已经淹没在都市的喧嚣声中,但读一读萧乾的吆喝,依旧能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思,那往昔的生活片段,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鲜活起来。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蘸(zhn)招徕(li)铁铉(xun)囿于(yu) 隔阂(h) 馄饨(hn tun)佐料(zu) 饽饽(b) 小钹(b)雪花酪(lo) 卤煮(l) 马趴(p)山楂(zh) 荸荠(b qi) 荞麦(qio)秫秸秆(sh ji)(2)词义招徕:招揽,招引到自己面前来,有时比喻招揽客人。随机应变:跟着情况的变化,掌握时机,灵活应付。合辙押韵:这里指押韵。油嘴滑舌:形容说话油滑。囿于:局限于;拘泥于。隔阂:彼此情意不通,思想有距离。吹嘘:夸大地或无中生有地说自己或别人的优点;夸张地宣扬。吆喝:大声喊叫(多指叫卖东西、赶牲口、呼唤等)。秫秸:去掉穗的高粱秆。可人:可人意;使人满意。伶俐:聪明;灵活。支棱:竖着,伸出。卖弄: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2作者名片萧乾(19101999),原名萧丙乾,蒙古族,北京人,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任大公报编辑、记者,伦敦大学讲师,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学法指导:针对步骤二中的2.【叙事的顺序分析技巧】(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一般可分为三种:一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二是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叙述事件;三是以事情的内在逻辑联系为序来叙述事件。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作者围绕北京的吆喝声介绍了什么?【交流点拨】在作者看来,北京小贩货郎的叫卖声简直就是一种“戏剧性”的艺术。作者介绍了从白天的叫卖声到夜晚的叫卖声,从卖吃食的、放留声机的,到乞讨的,还有富有四季特色的叫卖声等等。2老北京各种各样的吆喝声随处可闻,五花八门,作者介绍这些吆喝时遵循了什么样的顺序(或思路)呢?【交流点拨】先按“从早到晚”的顺序介绍:大清早白天到了夜晚再按“一年四季”顺序介绍:春、夏、秋、冬。合作探究深悟文本步骤三内容精读体会情感1早、晚、四季各写了哪些吆喝?重点写的是什么?【交流点拨】早晨:大米粥、油炸果的、卖青菜、卖花儿的、卖日用百货和修理各种家具的。重点是写晚上:卖馄饨的、卖硬面饽饽的、唱话匣子的(没吆喝)、算卦的、乞丐。四季:蛤蟆骨朵儿、雪花酪、秋海棠、柿子、糖葫芦、烤白薯2这些吆喝,吆喝出了老北京人什么样的精神和生活状态?【交流点拨】吆喝出了老北京人的幽默、智慧、情趣,还有他们的喜怒哀乐、人生百态,是老北京人过去生活的缩影,更是一道靓丽的传统文化风景线。3请读最后一段,看看作者除了表达对老北京吆喝的愉悦与怀念之外,还有什么感触?【交流点拨】“还剩”二字,说明很多的吆喝已在现代都市的滚滚红尘中淹没,只剩下一种吆喝还在孤独地回响,表现作者对逝去的叫卖艺术(以及与它相关的生活)的无限惋惜与深沉的隐痛。“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一句,只不过是故作轻松或是安慰语罢了。4作者对北京的吆喝声怀有怎样的感情?【交流点拨】作者在介绍这些吆喝声时总体上是充满了怀念之情的,那种对往事的美好回忆,那种至今想来仍忍俊不禁的情态也流露在字里行间。步骤四赏析语言体会内涵1本文是用地道的京白(北京口语)来写的,特别是描写吆喝的语句,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试找出几例,体会其中的意味。【交流点拨】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运用轻声:吆喝有儿化音:词儿、皮儿、馅儿方言词语:饽饽、蛤蟆骨朵儿2.品味本文语言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特点。【交流点拨】白天就更热闹了,就像把百货商店和修理行业都拆开来,一样样地在你门前展销。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再现了街头的热闹。“算灵卦!”我心想:“怎么不先替你自己算算!”幽默的语言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心理。我对卖蛤蟆骨朵儿(蝌蚪)的最有好感,一是我买得起,花上一个制钱,就往碗里捞上十来只;二是玩够了还能吞下去。我一直奇怪它们怎么没在我肚子里变成青蛙!风趣的言语中透着小孩特有的顽皮和幼稚。3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并赏析。【交流点拨】“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很自然地将话题由北京商贩运用“乐器”招徕顾客转到口头叫卖,扣住了文章标题“吆喝”。“可夜晚过的,并不都是卖吃食的。”从卖吃食的转而谈论三种夜间吆喝:唱话匣子、算卦盲人、乞丐。“四季叫卖的货色自然都不同。”从“一日”转到“一年”。“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是对吆喝的一种评论、概括叙述介绍自此开始退让为对吆喝的评价品析。步骤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总结课文吆喝声中承载着作者童年的记忆,老北京人的幽默、智慧,人生百态,还有那淳朴的民俗,难怪作者会如此怀念。2拓展延伸课外搜集北京有特色的吆喝,并加以赏析。酸梅汤【吆喝】哎玉泉山的水来东直门的冰喝的嘴里凉了嗖嗖给的又多来汤儿好喝呀【赏析】酸梅汤是老北京传统的消暑饮料,在炎热的季节,多数人家会买杨梅来自行熬制,里边放点白糖去酸,冰镇后饮用。玉泉山的水是有名的山泉水,很好喝,旧时皇上只喝玉泉山的水并有专门的水官从西直门提水。所以卖酸梅汤的以“玉泉山的水”来做宣传。而东直门有全城最大的冰窖,在冬天的时候,卖冰的会把冰放在冰窖里储存起来,到天热的时候卖。【附:板书设计】吆喝从早到晚,一年四季吆喝声不绝吆喝声介绍馄饨喂开锅!硬面饽饽行好的老爷太(哎)太卤煮喂,炸豆腐哟葫芦儿冰塔儿京味京韵地方文化魅力无穷课后反思查漏补缺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不足之处在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