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3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后训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78101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3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后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3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后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33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课后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训练与检测(三十三)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一、选择题1(2016广东省惠州调研)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道教地位上升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能力。唐代道教经典提出“不杀生”受佛教思想的影响,“不违戾父母师长”“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体现出儒道佛融合的趋势,故A项正确。答案:A2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A孔子 B董仲舒C朱熹 D陆九渊解析:关键是“明理”一词,说明理学已经产生,则A、B可排除。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通过外在手段明理,而材料是反对的,因而选D项。答案:D3(2016江苏淮安四模)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说:“求诸心而得,虽其言之非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非也;求诸心而不得,虽其言之出于孔子者,亦不敢以为是也。” 该思想家是()A董仲舒 B朱熹C王阳明 D李贽解析:王阳明的心学主张“向内心求理”,即“求诸心而得”,故C项正确。答案:C4(2016江西鹰潭一模)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B项正确。答案:B5(2016广东惠州调研)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A程朱理学不受重视B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C妇女教育受到重视D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程朱理学不受重视”不符合史实, A项错误;“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说明作者对理学持批评态度,故B项正确,D项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答案:B6(2016黑龙江哈尔滨三中一模)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这些主张()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D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中三者皆对农民土地问题强烈关注,给予小农人性关怀,故D项正确。答案:D7(2016河北唐山一模)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张载提出理想在于为天地、生民、万世等,顾炎武为天下呼吁,这都体现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故A项正确。答案:A8(2016浙江杭州二模)李贽被称为明代“文艺复兴”的领路人,其思想与欧洲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思想的相似点有() 挑战正统权威反对神权统治提倡个性解放批判君主专制A BC D解析:本题考查比较分析能力。依据所学可知:李贽挑战程朱理学的权威,而但丁挑战天主教的权威,正确;李贽并没有反对神权统治,错误;依据所学知识,李贽提倡个性解放,而但丁的主张反映了人文主义,提倡个性解放,正确,但丁没有反对君主专制,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9(2016福建厦门一模)清代学者吴定说:“道学之名,不见于经。自宋史创立道学之传,以尊濂、洛、关、闽诸贤,一时从其游者,罔非沐仁浴义,暗然为心性之谋,何其盛也。”由此可见宋元之际()A道教形成众多流派B道家与儒家思想交锋激烈C理学成为儒学正统D儒学经典开始成为科考内容解析:材料反映了作者对宋代理学昌盛时代的向往,宋元之际理学成为儒学正统思想,故C项正确。答案:C10(2016江西名校联考)程颢、程颐兄弟认为,不是物喜己悲之乐,而是悟本达源之乐、超凡脱俗之乐,这种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这反映出()A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B理学有教人消极处世之意C佛道文化对理学影响至深D二程彻底改造了传统儒学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二程的至善圆满之乐是建立在觉悟“自心”基础上的,反映出理学对修身养性较为注重,故A项正确。答案:A11(2016四川名校联盟测试)朱熹曾批评宋孝宗因循苟且,虚度岁月,不仅不足以致治,反而足以召乱。其言辞激烈,锋芒毕露,毫不避忌。他甚至还批评宋宁宗“独断”。朱熹的行为主要体现了()A格物才能穷其理 B存天理,灭人欲C正君心以正朝廷 D人心至灵,此理至明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朱熹认为君主个人的治国理念、勤政与否足以改变国家政治走向,故C项正确。答案:C12(2016河南开封一模)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A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B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C“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D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体现出统治者对孝道的重视,从而说明了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答案:B二、非选择题13(2016江苏南通三调)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材料二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李贽道古录材料三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2)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答案:(1)思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危机:汉唐儒学的僵化(或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2)认识:人都有自然本性;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因素: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商品经济发展;理学束缚人性。(3)理解:在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认识:儒学思想因时而变。14(2016湖北天门期末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的学者把明末反封建礼教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泰州学派的支系,主张“唯情主义”的大戏曲家汤显祖也被认为是“深具启蒙思想的人”。这就容易使人们错误地以为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主张个性解放的运动类似于发生在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我认为,上述两种运动不仅在表现形式、而且在实质内容上都有不同,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以“唤起”理性为特征,而16世纪明末的反封建礼教的运动是以唤起人们的情感释放为特征。前者的结果是:自然科学重大的突破、社会科学基础的建立和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的建立;后者的结果是:虽有少数思想家仍然坚持反对封建专制礼教,但在清军入关后封建专制礼教的强化和对批判礼教的文人学士无情的镇压,使反对封建专制的礼教浪潮被打断了。 北大教授汤一介启蒙在中国的艰难历程 评价材料中汤一介教授关于明末反对封建礼教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第一层次:首先,提炼观点:其次,表明自己态度;然后,对所持观点予以合理的解释;第二层次:围绕观点展开论证,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第三层:总结升华:上升理论的高度说明观点的合理性或局限性。答案:第一种观点:同意材料的观点: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表现形式及其结果都不同。理由:西方的启蒙思想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前提下,在自然科学重大突破的情况下,以科学的理性来唤醒人性的理性,它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并为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构建提出了基本原则;而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只是少数思想家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满的情感释放,既没有引起社会的共鸣也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同时也没有对传统和未来做出理性的分析,所以称之为“启蒙思想”或“启蒙主义”是对其作用的夸大。 第二种观点:不同意材料的观点:认为明末反封建礼教与欧洲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相似。 理由:中国明末的反对封建礼教同西方的启蒙思想一样,都是在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的背景下,对封建专制下人性的思考。尽管由于中国明清没有发展起来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也没有形成众多的思想家,但同样也推动了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也起到了启蒙的作用。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