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 (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9343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 (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 (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大考试题 (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湛江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高二级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2分,共48分)1.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2.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3.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 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B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4.春秋繁露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在此,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A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5.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 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6.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7.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 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8. 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 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9. 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 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10.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11.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降低了生产成本 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扩大了原料来源A. B C D12.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 同光扬名 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 生旦净丑 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 京城献戏 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 康乾京化 独领风骚13.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14.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 “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宋代 B“相”退出历史舞台始于朱元璋C“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 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春秋史15.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以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这表明魏源A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B主张进行变法维新C倡导“开眼看世界” D主张全面学习西方16.林则徐在其秦稿中称:“闻该国现系女主,惟其贸易夷商,向在他国往往争占马(问“码”)头,虽无国主之命,亦可私约兵船前往攻夺,得一新地,则许出赀之人取利三十年,乃归其主,故于贸易之处,辄起吞并之心。”这说明林则徐已觉察到英国A.政治制度的先进 B对外通商的愿望C殖民扩张的意图 D军事力量的强大17.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文化辐射有各种成分,其中“非重要成分所引起的阻力小于决定性成分引起的阻力,因为非重要成分不会引起因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受冲击而造成的猛烈、痛苦的动乱”。中国近代前期的西学,“非重要的成分”主要指A修铁路、办船政、建设海军 B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C倡民主、谈科学、写白话文 D提高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素质1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体西用后来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从中得出的认识有A 中体西用是近代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成功选择 B中体西用的提倡者并不反封建C中体西用的提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D中体西用遭到近代士人的反对19.范文澜曾指出:维新变法使“学问分子从此在封建思想里添加一些资本主义思想,比起完整封建思想来,应该说行进了一步”。这实际上是肯定了维新变法A 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B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C引起了洋务阵营的分化 D实现了社会政治变革20. 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霏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这说明谭嗣同 A 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 B希望回归君民共主的传统C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以儒学为变法的理论基础21.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是什么一文中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思想,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由此可见,陈独秀A 主张摒弃传统旧道德 B认为传统道德太过狭窄,需要扩充C不反对旧道德 D认为我们后人歪曲了他的本意22. “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周不诉之科学法则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无知妄为之风息焉。”(陈独秀敬告青年)这反映了陈独秀号召人们坚持A.民主原则 B科学精神 C文学革命 D共和原则23.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大都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因而常用的词汇也是吃人的礼教奴隶的国度非人的道德,他们努力创造的新文学也定位于人的文学。”对这段话的最佳理解是A新文化运动注重追求人的个性解放B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传统文化的普及C新文化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奠定基础24.1920年之前,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20年下半年才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1921年后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表明A 十月革命的道路适合中国的国情 B苏俄对华平等外交赢得国人好感C苏俄在国共合作时起了重要作用 D苏俄新社会模式引起知识界关注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7分)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 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 (1) 概括材料一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10分)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7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0分) 26.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25分) 材料一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1)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9分) 湛江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大考”历史科参考答案12345678910ACDACCDDAC11121314151617181920CACBCCACAC21222324BBAD25.(27分)(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6分,每个2分)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4分)(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4分)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分) (3)多元性(兼收并蓄)。(2分) 唐朝实行开放政策;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频繁等。 (8分) 26.(25分) (1)变化: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6分) 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3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3分)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5分)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