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 (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19222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 (3)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 (3)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1 (3)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铁五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考试范围:必修3第四单元,必修4第1-4课;考试时间:2016年11月3日9:50-11:2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中宣部宣教局和中国网络电视台专门创作推出“梦娃”系列公益广告。“梦娃”系列公益广告以天津泥人张作品“梦娃”形象为依托,从“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七个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生动解读,采用童瑶形式演唱,朗朗上口,受到观众的喜爱。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公益广告是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文化的育人功能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A.B.C.D. 2.近年来,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各大媒体,专门开辟出“点赞中国”“德耀中华”“志愿服务进行时”“对话核心价值观”等栏目,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点赞凡人善举,褒奖美好、鞭挞丑陋、推介经验。这些栏目的开辟有利于() 传递真善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奏响主旋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A.B.C.D. 3.入选的诗词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亦有“雁字回头,月满西楼”的飘逸,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重温经典,领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精髓,透过诗词之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意味着() “豪迈”与“飘逸”总是无法包容 “陌生”中往往隐含着“熟悉”的韵律 “经典”与“流行”两者同出一辙 “古典”之美在“现代”文化中流淌着。 A.B.C.D. 4.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而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需要() 倡导主流意识形态多元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捍卫中华文化的话语权和领导权。 A.B.C.D. 5.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2015年9月3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强调: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神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认识,可以决定事物的价值和性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理想,可以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命运。 A.B.C.D. 6.2015年国庆档期我国电影市场异常火爆,七天拿下超过18.5亿票房,与上一年相比打滚攀升。小成本喜剧夏洛特烦恼深受观众喜爱,占据了总票房收入的30%这说明() 文化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基础 我国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活跃 文化产品应自觉迎合观众口味。 A.B.C.D. 7.“十二五”时期,我国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穷创造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全面继承对待祖国传统文化 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其在意识形态领域凝魂聚气的指导地位。 A.B.C.D. 8.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 实现公共文化资源共享,是消除城乡差别的关键步骤 开拓文化产业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保障人民的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 A.B.C.D. 9.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阳光、辛勤、感恩来表达深圳人民为树立美好的价值指引、凝聚不竭的前行动力”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事例通过提升全民基本素养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主题 事例反映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符合主题 事例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主题 事例通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来推动文化创新,符合主题。 A.B.C.D. 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要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净化网络环境。建设优秀网络文化有利于()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 引领社会风尚,左右社会发展融入多元文化,增强多元意识 形成正确导向,营造良好氛围A.B.C.D. 11. 2016年8月22日,浙江大学501位服务G20峰会的志愿者们佩戴上了“小青荷”(峰会志愿者)的统一装备,出发奔赴各自的岗位开始工作。他们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的良好风尚,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材料表明()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志愿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良好风尚 志愿者行动丰富了精神文明活动的形式A.B.C.D. 12.学业水平考试在即,小明为了考个好分数,到寺庙烧香拜佛。从哲学上说,这种思想和行为是() A.形而上学的B.辩证法的C.唯心主义的D.唯物主义的 1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D.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问题 14.诗人诺瓦利斯曾说,“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由此可见,哲学() A.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B.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D.能指导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15.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这就是说() 哲学是高度概括的科学 哲学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基础 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规律。 A.B.C.D. 16.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他们的观点属于() A.辩证唯物主义观点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17.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B.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C.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正确认识的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18.宋代的朱熹与陆九渊曾经进行过多次辩论。朱熹认为,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陆九渊则认为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此处所示的“朱陆之争”实质上属于()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C.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D.朴素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分歧 19. 2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下列观点与之相对立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B.吾心便是宇宙C.天地为万物之本D.存在就是被感知 20. 5下列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存在就是被感知 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A.B.C.D. 21. 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 22. 1.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和。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A.经济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B.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 文化生活 C.地理环境 人口因素 生产方式D.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 2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B.运动C.社会历史性D.实践 24.在哲学讨论课上,一位同学说“物质是永恒的”,另一位同学说“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是因为他们所说的“物质”和“事物”是()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客观与客体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B.C.D. 二、简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25.材料: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 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 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 “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 (1) 你认为,许衡心中的“主”是指什么? (3分)(2) 请分析“这道旁的梨该不该摘”给我们加强自身道德修养的启示。(9分)26.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地人民广播电台创新社会主义道德宣传模式,用广播剧的形式把当地道德模范的事迹故事化,精心打造了34部“道德模范广播剧”,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让人们在倾听中记住道德模范的故事,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道德模范广播剧”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不仅因为故事精彩,更因为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材料二 公务员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商家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商品,你看见需要帮助的人就热心搭把手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每个人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就会将社会的道德水准托起一分,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根据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谈谈应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16分)27.材料一:自古以来,我国就传诵着许多关于诚信的格言。例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言之美,贵于千金;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材料二:有人认为,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主体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动力的,搞市场经济,必然导致人们思想道德水平的下降,讲不讲诚信无关紧要。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谈谈你对材料二中观点的认识。 (2)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应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28.辨析题: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传承和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就能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请运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关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辨析。29.辨析题(10分)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因而是客观的;社会活动是人有意识的活动,因而是主观的。”试评析这一观点。30.甲乙两位同学对物质概念进行争论。 甲:“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请从哲学的角度对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31.2010年10月以来,河南、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等8省的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异常偏少,发生了严重的秋冬春三季连旱。截至2011年2月9日,全国冬小麦受旱面积占8省冬小麦播种面积的42.4%。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旱情和抗旱工作。受旱地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挖掘一切潜力,一方面空军配合抓住时机积极实施人工降雨(雪),另一方面积极开发水源,动用一切水利设施抗旱灌溉。经过各方共同努力,严重旱情总体得到缓解。 上述材料是怎样体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 32.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在古代社会,自然是人类的主宰,人们把自然神化,对自然顶礼膜拜,认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龙王降雨,遇事求神灵保佑。近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机器轰鸣田野,卫星遨游大空,人们认为自然是人类征服的对象,人可以主宰自然。但是,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扩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层空洞、洪水肆虐、物种减少正严重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人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的朋友,人和自然应该和谐相处,强调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包铁五中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答案和解析【答案】1.C2.C3.C4.C5.C6.B7.A8.B9.D10.D11.C12.C13.A14.B15.D16.B17.A18.C19.C20.C21.C22.C23.A24.A25. (1)许衡心中的“主”是指高尚的道德情操,至高的思想道德目标。(3分)(2)“该不该摘”反映了人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从许衡的行为中我们应认识到加强自身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重要性。(3分)通过自省、自律的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3分)在加自身修养的过程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3分)26.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树立道德榜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若考生从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7. (1)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2分)树立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认为搞市场经济不需要讲诚信是错误的;(2分)目前我国诚信缺失现象仍比较严重,必须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分)(2)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应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分)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促进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2分)要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2分)28. 传承和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为我们进行文化创造提供宝贵资源,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要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关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增强民族文化创造活力。题中观点带有片面性。29. 这一观点是片面的。(1分)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是正确的,因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部分。否认社会活动的客观性是错误的,因为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是客观的。(7分)因此,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2分)30. 甲乙的观点都是正确的。甲的观点是对物质概念而言的,乙的观点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甲认为“物质是永恒的、不灭的”,是在概括物质世界的共性客观实在性,是针对整个物质世界而言的,是正确的。乙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同样没有脱离物质“不依赖于 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性”,也是正确的。31.(1)自然界具有客观性、物质性。由于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异常偏少使我国河南、山西、河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等8省出现严重干旱,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体现了自然界的客观性、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根据冬小麦主产区的地理环境及受灾情况,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受旱地区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挖掘一切潜力抗旱,这体现了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 32. (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它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承认自然界的客观存在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改造自然,使其为人所用。但是,人的活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环境破坏、生态危机等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生存就是证明。(3)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解析】1. 符合题意,“梦娃”系列公益广告以天津泥人张作品“梦娃”形象为依托,对社会主义核心心价值观进行生动解读,说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不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到文化的传播方式受制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符合题意,“梦娃”系列公益广告从“国是家、善作魂、勤为本、俭养德、诚立身、孝当先、和为贵”七个方面,采用童瑶形式演唱,朗朗上口,受到观众的喜爱,说明公益广告是倡导文明新风、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 不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的育人功能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传统文化的特点、文化与综合国力 1、传统文化的特点: 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地位和作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解答本题应运用的解题方法为排异法,即排除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的,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运用此类方法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难度中等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材料所述有利于传递真善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正确 材料所述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而不是智力支持,故排除材料所述与文化产业无关,故排除 讲述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点赞凡人善举,褒奖美好、鞭挞丑陋、推介经验体现出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故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增加新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是维护国家统一与各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本题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3. 说法错误,“总是无法包容”表述错误; 符合题意,在“熟悉的陌生题”中重温经典,因为“陌生”中往往隐含着“熟悉”的韵律; 说法错误,“经典”与“流行”是有区别的; 符合题意,“透过诗词之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2)重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措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合题意和错误的选项 4. 说法错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即倡导主流意识形态一元化,而非多元化; 符合题意,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此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说法错误,提升对外文化传播能力,捍卫中华文化的话语权,但没有领导权,因为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故本题选C 本题考查: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不断创新,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需要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对于选项中说法错误的应首先排除,这样可降低选择难度,然后再看其他选项与题意是否相符合,这是做组合型选择题的有效方法 5.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制约和规范作用符合题意,选A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价值观不能决定人类社会的前途和命运观点都错误,排除 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或领先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或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注意意识层面、精神层面、思想层面的是不能起决定作用的,这具有共性,是考生应该注意的,难度较低 6. 2015年国庆档期我国电影市场异常火爆,七天拿下超过18.5亿票房,说明文化产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故正确 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为文化发展提供基础,故错误 2015年国庆档期我国电影市场异常火爆也说明了我国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活跃,故正确 文化产品应自觉迎合观众积极健康的口味,故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材料的内容说明了文化反作用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本题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相关知识 7. 正确且符合题意,“集中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穷创造力,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一方面启示启示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另一方面也启示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故当选; 错误,对待祖国传统文化,要坚持辩证的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全面继承,排除; 错误,建设文化强国,发展先进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1)文化创新的途径: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基本途径之一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基本途径之二 发挥文化创新的主体-人民群众的作用,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系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 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本题是二二制组合式单选题,最简洁的解法,就是排除错误或与题干无关的选项本题就是排除错误选项,迅速解答 8. 说法错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我国的城乡差距只能缩小不能消除; 符合题意,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利于拉动、开拓文化产业市场,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符合题意,建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的说法错误精神文明建设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不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动力;故本题选B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培育“四有”公民 (2)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 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3)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正确解题的关键:运用排除法去除两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 9. 在本题材料中,“阳光、辛勤、感恩”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某同学以“阳光、辛勤、感恩来表达深圳人民为树立美好的价值指引、凝聚不竭的前行动力”的事例来说明主题是通过提升全民基本素养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题肢正确 增强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从国家层面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故排除 材料中没有涉及文化创新,故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主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本题考查学生应用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学生要注意材料强调的是个人层面难度一般 10. 此题考查学生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此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审清题意,其次把握好设问,最后采用排除法,把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所以建设优秀网络文化能传播社会文明,提供精神力量,同时通过建设网络文化也能够营造良好氛围,发挥优秀文化对人的积极影响作用,形成正确导向,正确;文化不能左右社会发展,另外,我国主张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错误。故选D。11. 此题考查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解。此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审清题意,其次把握好设问,最后采用排除法,把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本题考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知识。103万青奥志愿者以真诚的微笑和周到的服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讲文明、重礼仪、团结友善的良好风尚,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他们用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符合题意。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错误;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公民不能引领良好风尚,错误。故选C。12. 到寺庙烧香拜佛,即认为佛是世界的主宰,人的命运是由佛决定的,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故C当选; ABD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意识是本原,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依赖于意识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知识的再认,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 1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故A当选; BCD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知识的再认,难度不大要求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一定要夯实基础知识,强化记忆和理解 14. A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B符合题意,“哲学就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意思即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C不合题意,材料跟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无关; D说法错误,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只有科学的哲学才能指导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 故本题选B 本题考查:哲学的起源 哲学产生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它能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可综合运用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和排异法(即题肢本身尽管正确,但与题干的规定性无关),即可得出答案,难度中等 15. 错误,哲学与具体科学有着本质区别,哲学不等于具体科学,排除; 错误,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排除; 符合题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说明哲学揭示的是整个世界的共同本质和规律,哲学对科学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故当选 故选:D 本题考查: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联系: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解答本题最快的方法为排误法,即排除题肢本身说法错误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这样既节省了答题时间,又提高了正答率本题难度不大 16. “水是万物的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这两种观点都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在本质上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符合题意; A、C、D都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本题考查: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本题为理解型选择题,可以采用释理法解题,就是依据材料提供的事例,对接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题干与题肢之间体现的事理相一致的就选,本题难度不大 17.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即是否承认存在决定思维,故答案为A; BCD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另一方面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本题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 本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知识的再认,难度不大 18. 此题考查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述材料中朱熹的观点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属于客观唯心主义,陆九渊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因此“朱陆之争”实质上是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分歧,C符合题意;ABD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C。19. 此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考查调动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本题材料中英国哲学家休谟的“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观点,强调的是物质依赖于意识,人的主观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项中“物是观念的集合”的观点、B项中“吾心便是宇宙”的观点以及D项中“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均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与英国哲学家休谟的观点相一致,不符合题目要求,故不能入选;C项中“天地为万物之本”,认为“天地”是世界的本原,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与唯心主义是对立的,符合题目要求,故入选。故选C。20. 此题考查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存在就是被感知”是唯心主义观点,D错误;“人是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是机械唯物主义,“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辩证唯物主义,因此正确的顺序应该是,C正确;AB排序错误。故选C。21. 此题考查学生对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解。此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注意审清题意,其次把握好设问,最后采用排除法,把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掉。“心外无物”属于主观唯心主义,A不符合题意;“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属于朴素唯物主义,B不符合题意;“理在气先”认为“理”产生气,“理”是万物的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C正确;“存在就是被感知”属于主观唯心主义,D不符合题意。故选C。22. 此题考查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知识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解题时要注意与课本知识的结合。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故C正确;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以及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都不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故ABD错误。故选C。23. 此题考查物质的唯一特性,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识记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将物质的唯一特性和固有属性区别开来。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是指物质存在的状态,或者说“客观存在”本身的属性。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故A符合题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排除B;CD均不是物质的特性,排除CD。故选A。24. 此题考查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的知识,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意。此题属于四选二式组合选择题,一般用排除法。“物质是永恒的”中的物质指的是物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它是不生不灭的,具有永恒性。“一切事物都是有生有灭的”中的事物指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它是暂时的,二者是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故符合题意;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不是客观与客体的关系,也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25. (1)此题主要考查高尚的思想道德目标,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紧扣材料信息,进行针对性分析。从设问看,此题答题范围是文化生活,答题方向是”是什么“,分析对象是许衡心中的主。根据材料可知,许衡随口渴,但是因为心中有主,没有主人同意,不摘别人家梨树上的梨子,这里的主指高尚的道德情操,至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此题主要考查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重要性、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措施,意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将设问、材料、课本三者结合起来,进行针对性分析。“元代许衡一年夏天外出,天热口渴难耐, 刚好道旁有棵梨树,众人争相摘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有人问他为何不摘,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劝解道:这梨是没有主人的。许衡答道:梨无主人,难道我心中也无主吗? ”,根据上述材料对接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重要性、追求更高思想道德目标措施,逐步分析即可。26. 此题考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准确审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审设问,第一,明确考查范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第二,确定答题类型:如何加强措施类;审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展现了道德模范的奉献精神”对应精神文明建设;“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道德”对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对应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那种源自道德的力量”对应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然后理论和材料相结合,给出答案。27. (1)此题考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考查调动知识分析阐释问题、论证问题的能力。设问没有直接限定知识范围,问题指向对材料二中观点的认识,认识理解类题型,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样做的角度考虑。解答此题首先需要考生理解材料中的观点是什么,然后调动教材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说明。材料一主要说明诚信的重要性,材料二主要说明诚信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解答此题考生可以说明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然后说明树立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观念,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认为搞市场经济不需要讲诚信是错误的;最后提出正确观点,说明目前我国诚信缺失现象仍比较严重,必须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建设。(2)此题考查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设问指向明确,措施建议类题型。个人应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教材有具体的论述,考生调动教材知识组织答案即可。28. 此题考查学生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解和运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审题,本题属于辨析类试题,学生在回答本类试题时,既要有“辨”,又要有“析”,“辨”即说明观点正确还是错误,或说明什么条件下正确,什么条件下错误。“析”即说明正确或错误的原因,指出其理论依据。这种题型难度较大,要求高,区分度强。解答本题先从传承和弘扬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指明题干中观点的正确性。再结合要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关系,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全面发展等方面说明观点的片面性。29. 此题考查世界的物质性,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题型为辨析题,解答此种类型题目,要指出题中观点正确与否,或分析其合理性和不合理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所以自然界是客观的,因此题中观点前半句话是正确的;人类社会的产生、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都是客观的,因此题中观点后半句话是错误的。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30. 本题考查物质概念有关的知识。甲的观点是对物质的概念而言的,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所以,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乙同学的观点是对物质的具体形态而言的,任何具体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所以,甲乙两位同学的观点都是正确的。31.略 32.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问题,考查学生对“自然界的客观性”这一考点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应从两个方面思考,首先是由于自然对人的意义:自然是客观的,因此,人应当服从自然。其次,自然虽然是客观的,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让自然为我们所用,但违背自然,会受到惩罚。解答本题时应坚持两点论:既要从正面论证,又要从反面说明,既要从理论上阐述,又要从实践上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