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最*** 文档编号:1177554 上传时间:2019-10-09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2.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上册)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 、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教学过程】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学生回答。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小组交流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组长领取绘画材料。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学生交流发言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五、拓展(2分钟)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陆地:山川 动植物 人类地球 水:海洋 河流 空气 阳光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l 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l 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2. 教学探究目标:l 学会搜集证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l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3. 科学态度目标:l 能对事物产生一定的好奇心,对土壤中的动植物产生兴趣;l 能够如实的描述土壤中的动植物,尊重事实,养成实事求是的意识;l 学会倾听,愿意分享,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教学准备: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出示土壤的图片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出示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土壤随然在我们身边,但大多没有仔细观察过土壤的世界,调动学生观察土壤的兴趣)(2) 观察土壤。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观察,有针对性的做实验,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生4: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小生物(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土壤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去挖掘的欲望,并让学生能够再说的过程中,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的想法)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2. 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设计意图: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及时留下观察后的证据,做汇报时有据可依) 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3) 研讨活动。1. 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设计意图: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组之间发现的种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认真仔细有序全面的小组会发现的比一般小组多一些,可以形成组间竞争,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2. 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和土壤的“关联”的认识,即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赖土壤而生存)(4) 拓展。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设计意图:拓展活动有效弥补了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下的动物生活情况。不同地区可以考虑“蚂蚁工坊”这一材料替换,但观察蚯蚓从观察环境的真实性和观察成本来看都更为适宜。)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2.科学探究目标: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3.科学态度目标: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2.教学难点: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预设8分)1.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分)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3.小组活动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三、带回学生讨论:(预设5分)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四、交流总结:(预设5分)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五、板书太阳的位置和方向太阳东升西落早晨:太阳在东中午:太阳在南傍晚:太阳在西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4.观察月相【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2. 科学探究目标: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3. 科学态度目标: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2.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教学准备】1. 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2. 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教学过程】1、 激趣质疑:(预设3分钟)1. 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2.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3. 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4. 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2、 观察、描述月相(预设10分钟)1. 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的?3.小组观察。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板书:上半月 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板书:下半月 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注:在板书相对应位置贴典型月相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月相变化】 3、 观察记录月相(预设20分钟)1. 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相课件)2. 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3. 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4. 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5. 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6. 学生动手制作月相。7. 小组展示。8. 班级评价。4、 研讨交流,课外延伸(预设7分钟)1. 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2. 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看谁发现的多!板书设计:观察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上半月 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下半月 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5.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会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 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图片所表现出的天气特征正确地判断天气。能运用恰当词语描述天气特征。3、 科学态度目标:能对各种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愿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有保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意识。【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教学难点: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各种天气卡片5套、课件(图片和视频)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教学过程】1、 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开动脑筋猜一猜吧!1、 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雨)2、 一个金球圆溜溜,夜里人人看不见,除非下雨和刮风,天门天山家家到。(太阳)3、 像花花园不种它,花儿刚开就落下,春夏秋季它不长,寒冬腊月开白花。(雪)(分别指名猜猜谜底,教师给予引导说明)师:同学们,我们有时会看见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有时也会看到下雨或下雪的现象,它们都代表不同的天气情况,那么关于天气你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板书课题)2、 学习新知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师: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天气呢?先同学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板书)2、区分不同的天气师:不同的天气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同学们能根据各种现象来判断不同的天气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吧!(给各组分发天气卡片)A、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并把天气名称写在卡片的反面。B、全班交流:分别指名选择卡片来说说是什么天气,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把图片贴在板书相应位置)C、共同交流质疑,补充板书:对于同学们有质疑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并加以明确和补充天气名称。D、拓展练习:完成活动手册第五课“拓展活动”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共同订正。3、 天气对我们的影响师:天气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不同的天气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影响。A、 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说说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影响。B、 出示幻灯片(干死的秧苗、拔出地面的树根、雨中玩耍、太阳能集热板和风车)分别指名说说图片中表现的是什么事物,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反映出了不同天气给动植物和我们人类带来的哪些不利和有利影响?C、 教师小结:适宜的天气会有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利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但是,如果某一种天气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就会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板书:天气影响动植物和人类)D、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学习和生活的。3、 知识拓展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极端天气吗?它们的产生又会有什么后果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A、 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极端天气。(出示投影:什么是极端天气和相关天气图片)极端天气通俗的说就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很少见的天气现象,它发生的概率很小,但造成的影响很大。比如:狂风、暴雨、暴雪、龙卷风、台风、冰雹、强寒潮、高温、长期干旱等都属于极端天气。、说说你知道的极端天气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极端天气带来的严重后果。(播放视频)、小结: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4、 梳理总结学生畅谈收获5、 布置作业师:既然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所以我们是不是希望这样的天气情况出现的越少越好呢?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以下内容:、极端天气为什么会出现?、人类的哪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天气变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6、 板书设计各种各样的天气晴图片阴图片天气影响动植物和人类雨图片天气雪图片风图片雾图片6.不同的季节【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科学探究目标能从对具体事物与现象的观察比较中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实事求是,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2.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现象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不同季节的词语、学生活动手册。2.教师使用:课件、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出示四季课文学生读一年级学过的课文四季,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不同季节中的景物的认识。2.揭示课题: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二、探索不同季节的现象1.出示四季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中不同季节的现象。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分组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3.分组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4.填写记录单。季节景物用来形容天气的词语(温暖、炎热、凉爽、寒冷)春季夏季秋季冬季5.看看我们的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分组汇报,教师总结6.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和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引导学生发现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三、完成学生活动手册指导学生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2.请同学们回去后收集秋季的叶和种子,做一个“季节礼盒”。【板书设计】不同的季节春季 小草、柳树 温暖夏季 花草树木 炎热秋季 果实、落叶 凉爽冬季 雪花 寒冷7.做大自然的孩子【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能举例说出人类与动植物联系密切的实例。初步树立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2.科学探究目标:通过探究认识到动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保护身边的动植物,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举例说出人类与动植物联系密切的实例。教学难点:能举例说出人类与动植物联系密切的实例,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动植物图片(每组一份)、操作纸(每人一份)、奶盒、剪刀,绳子等【教学过程】一、 游戏导入。(预设5分钟)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做做游戏,好吗?生:好。1进入第一关游戏:听一听,猜一猜。(放录音)要猜的三种动物:猪、小狗、青蛙。师:小朋友们太能干了,一下子都猜出来,回想一下,我们刚才猜出的这些,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是什么?生:动物。2进入第二关游戏:猜谜语。谜语一:高高的个儿,一身青,金黄圆脸喜盈盈,天天对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向日葵)谜语二:一个小姑娘,生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荷花)谜语三:一顶小伞,落子林中,一旦撑开,再难收拢。(蘑菇)师:好聪明的孩子啊!我们刚才猜出的,也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植物)。师:地球上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植物,那它们和我们人类的衣食住行有什么关系呢?二、出示图片,讨论这些图片分别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的关系。(预设20分钟)1学生拿出各组动植物图片小组讨论,它们和我们的衣食住行哪个有关系?2动手操作,完成连线。(每个学生人手一份操作纸)棉花 树木 西瓜 马 猪 牛皮 玉米 橡胶衣 食 住 行3学生汇报表格。4举例说出还有哪些动植物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三、制作“小鸟餐厅”。(预设10分钟)1师:同学们,动植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离不开他们;植物不但美化家园,植物还供给我们食物,动植物对于人类来说同等重要,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做一个小鸟餐厅(事先准备好的奶盒,为了安全方便给孩子剪好两个口)2课件显示制作方法3学生制作。4.学生展示及评价。5.教师评价并提示: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天气严寒或雪天,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提问:你知道了哪些动植物与我们的衣食住行有关系?五、拓展。1将我们做好的“小鸟餐厅”挂到树上。2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到户外寻找和了解更多的动植物,知道它们与我们的关系。板书:做大自然的孩子动物 植物 人类 衣 食动植物与我们的 密切相关 住 行爱护动植物就是爱护人类自己!8.我们生活的世界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2科学探究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三、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1. 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2引入科学词汇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沙 石 木 金属 塑料 玻璃 橡胶 纤维 纸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分类标准: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金属 塑料 玻璃 橡胶 纤维 纸9.同材料的餐具教学目标: (1) 科学概念目标:1 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2 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2) 科学探究目标1 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 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科学态度目标1.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2. 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教学过程:1、 激趣引入 1 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2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 板书2、 观察餐具特点1. 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2. 学生小组边观察边进行讨论3. 汇报:你们的观察结果是什么?这些餐具都有什么特点?4. 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用科学用语,并总结、讲解。5. 拿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活动手册。3、 做游戏巩固练习1. “神秘的盒子”游戏。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点,教师回答“是”或“不是”,最后猜出盒子里的餐具是什么。2. 根据之前总结的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用这些材料做碗和勺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4、 交流和总结提问:四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5、 作业1. 回家可以和父母继续做“神秘的盒子”的游戏巩固练习。2. 可以在家里在找一些别的物品观察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6、 板书设计不同材料的餐具材料 特点不锈钢碗 反光 光滑、坚硬陶瓷碗 光滑、坚硬塑料碗 光滑木碗 粗糙 10.书的历史 【教材分析】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介绍书的历史,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在三种不同材料上写字,并试着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探索不同材料的特点和做书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并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写材料和现在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基本的认识,能够观察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2.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3.用纸这种材料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各种感官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科学态度目标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教学准备】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简、竹片、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单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1、 了解书的历史1. 提问:观察自己的书本,我们的书是用什么材料做的?2. 古时候的书也用纸做的吗?你知道古代的书是怎样的?3. 了解书的历史。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 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4. 聚焦话题:做书的材料发生了哪些变化?5. 穿插竹简观察体验活动。(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自己的书,图书馆里的书,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最为广泛的材料。通过反问古时候做书的材料,引入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出材料变化的思考。)2、 探索:尝试制作一本简易的书活动一:穿越到春秋战国时期,经历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体验过程。任务要求:用毛笔在竹片上写自己的姓名,和同学说一说在竹片上写字的感受。音乐声响起,将毛笔放回笔筒,体验结束。活动二:穿越到陶泥时期,经历用木棒在泥板上写字的体验过程。任务要求:除了在泥板上写姓名,比一比在泥板、竹片,纸三种材料上写字的感受。完成活动记录表。音乐声响起,整理实验材料,体验结束。活动三:1.想办法将它们装订成册,成为一本书。2.让学生演示,体验不同材料装订成书的过程。(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的穿越体验活动,让学生经历在不同材料上写字的过程,感受不同材料书写的优缺点。通过班级装订成三本书的过程,体验不同材料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三、研讨:三种材料做成书的优缺点1. 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点和缺点。2. 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3. 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提出问题:做书的材料还会有什么发展?启发学生去思考没有任何一种材料是最完美的,在科技进步的过程中,不断会出现更好的材料来做书,意识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板书设计】书的历史11.做一顶帽子教学目标:1、概念目标u 同种物品可以选择同种材料制作,也可以用不同种材料制作。u 不同的材料制作同种物品,它们的功能和用途不一样。2、探究目标u 选择材料、利用工具对其进行简单的加工。u 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对他人作品提出改进意见。3、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u 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会用多种材料制作物品。u 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材料。教学重点: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及工具。教学难点:根据自己的需求设计一顶帽子并画出草图。教学准备:剪刀、皮尺、针线、胶条、彩笔、彩色卡纸及废旧材料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启发谈话,直接导入课题。图片出示几种常见的帽子。(设计意图:在视觉,上让学生感受到美,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后面的设计帽子作下铺垫。)你认识它们吗?这些都是什么帽子?这几种帽子所用的材料相同吗?那它们的用途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思考:我想做什么用途的帽子、选择什么材料实现。)今天我们就一起做一顶帽子。(出示课题)(二)引导启发,了解帽子的形状及制作帽子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不同用途的帽子它的形状和所用的材料都是不同的,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些材料。出示材料图(环保材料和辅助工具)说一下这些材料功能,工具的用处。(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关键的科学词汇:长度、周长。这样便于学生描述的设计意图和制作过程。)问:你想做一顶什么形状的帽子?帽子有什么用途?你打算选用什么材料?你打算先做什么在做什么?你打算怎样装饰你的帽子?你需要什么工具?你的帽子舒服吗?(这些问题设计为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帽子提供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三)自主探究做一顶帽子 一是各组根据自己组帽子的功能选材、设计并画出草图,并进行交流; 大胆设计帽子的制作过程并画出草图,让教学的难点在小组的交流、合作、探讨和老师的适机点拨中得到解决。二是提示如何量头围确定尺寸,把材料裁剪成不同形状,再选择粘合工具将这些不同形状的材料拼接完整。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如何量头围确定尺寸:测量使用皮尺立姿或坐姿,用皮尺从前额头的发根部位量起,通过后头部隆起点以下2CM处绕着头围一周, 再加放1到2CM测量两耳上方水平所得的头部最大维度,测量时头发也是要包含再内的,因为测量是测在戴帽子时的情况,在测量的过程中适度的拉紧卷尺,但不要让头部受到皮尺的压迫, 将皮尺对的末端来看对应到的的尺度。讲解示范完毕后出示制作时的注意事项:1.小组内分工合作。2.制作帽子时不能大声喧哗,不能影响到他人。3.制作时要注意安全,注意剪刀、针的正确用法,一旦受伤马上告诉老师。学生开始制作,学生进行制作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教学辅导,同时老师更应该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所展现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评价鼓励,对其他的同学起榜样示范作用。做完后组内自我交流。三是研讨活动。开帽子展示会,介绍设计想法、制作的材料及其功能、最具创意之处、仍需改进之处等。(这一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反思预设的功能是否得以实现,将材料性能与帽子用途结合起来。二是引导学生关住帽子的改进和完善,开展自评、互评和师评的活动,虚心接受他人的意见,对不足之处可以研讨解决方案。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了自信,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四)小结延伸同学们,这节课即将结束了,在这节课里你快乐吗?把你的快乐跟大家分享一下好吗?学生会从创作、合作、欣赏,甚至从老师和同学的评语中获得快乐。这一-环节加深了整个教堂过程的印象,同时又是对这节课的总结和梳理。(五)课外拓展课外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一顶帽子。致力于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为大家助力来源网络仅供参考欢迎您下载我们的文档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