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 (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9542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 (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 (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 (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柘皋中学高一历史第一次月考卷第I卷(选择题)1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的诗句。诗中“齐鲁”的出现是源于西周的分封制。受封于“鲁”的是哪一类( )A王室子弟 B功臣 C商代贵族 D诸侯2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宗法观念 D贵族世袭3“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古代中国把传宗接代作为最大的孝顺,这种观念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4孔子55岁才参与鲁政,但不到三月便离职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所到之处,常得到诸侯国当权者的热情接待和客气咨询。这表明当时( )A鲁国文明开发落后 B仁政理念广受推崇C鲁国漠视礼仪教化 D周礼制度影响深远5据记载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燕王哙行禅让,让位给燕相子之,遭到诸国反对,认为这么做是“上逆于天,下不顺干人”的倒行逆施。这表明当时( )A周王失去“共主”地位 B国君之位争夺激烈C宗法礼制仍然受到重视 D周王干涉他国内政6诗经国风收录了周南、召南、卫、郑、齐、魏、唐、秦、陈、曹等十五个不同地区的乐歌。由此可知,周朝控制的主要区域位于A黄河中下游 B.长江中游 C. 巴蜀地区 D.关中地区7下表是周王室分封情况一览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有( )国名对象地理位置国名对象地理位置晋王室子弟今山西齐功臣今山东北部卫王室子弟今河南北部宋商朝后裔今河南南部鲁王室子弟今山东南部燕王室子弟北京-带 注:沿黄河流域的山西、山东是当时的主要农业区周王室同姓分封占主导地位 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 周王室的同姓亲族封地富庶 分封对象具有多样性A B C D 82014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 )A中正 B刺史 C御史大夫 D通判9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秦简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汉书的记载10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 B嬴政自称始皇帝C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D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深远11在古代,中国逐渐形成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位于亚欧大陆另一侧的欧洲西部则普遍流行民主制度或带有民主色彩的君主制度等。其根本原因在于( )A中国与西方的历史传统不同 B中国人与西方人的心理素质不同C中国与西方的经济结构与形式的差异 D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12从秦至清的两千多年里,许多皇帝由于年幼庸弱,或由于当时的形势和力量对比的变化,因而受制千母后、外戚、宦官、权臣、地方割据势力等,导致了权力的萎缩或丧失,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A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 B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C君主的权力受到了制约 D君权至高无上的后果13中国古代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的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14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这突出地说明( )A秦始皇非常勤政 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 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15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 )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 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 B C D16有学者指出,秦朝虽然短命而亡,但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印记。“深刻而持久的印记”主要指其( )A.消灭六国 B.严刑峻法 C.修筑长城 D.制度创新17“宰相采用委员制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材料描述的中国古代行政制度是( )A皇帝制 B三省制 C行省制 D内阁制18资治通鉴唐纪:“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上始申明旧制,由是鲜有败事。”这一制度( )A使得官员之间相互倾轧 B推动专制皇权走向顶峰C一定程度减少决策失误 D导致了中书省一省独大19宋真宗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真宗只得收回成命:包拯两次带头组织台谏官集体谏诤,阻止提拔才能平庸的外戚,仁宗说:包拯的唾沫星子都溅到我的脸上了啦,却不得不取消原来的任命。这说明宋朝()A台谏制度已经相当成熟 B文官政治制约君主专制C皇帝知人善任心胸豁达 D君权与相权矛盾很尖锐20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1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旨在强调科举制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C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22从唐“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到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折射思想观念的变化。导致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变化 B时局和战的变迁 C基本国策的改变 D经济重心的迁移23从秦朝到清朝君主专制不断强化,但不乏与之相悖的特殊现象,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 B隋唐在实行三省六部制度拆分抑制相权C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利牵制体系 D清初军国政事皆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24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务C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25历史学家钱穆认为,如果说中国传统政治是由一个皇帝的独裁专制,只有明、清时期才符合这种说法。其主要依据是明清时期A废除了宰相制度 B六部对皇帝负责 C内阁掌握决策权 D根除了割据势力26“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集团 D胡惟庸集团27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28观察下列“穿越时空对话”图,关于图中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 )A图1是民主制度的产物,图2是专制主义制度的产物B从图1到图2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趋势C从图1到图2的变化实质上是历史的进步 D从图2内容已看到民主制度的迹象29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 )A秦朝 清朝 B汉朝 明朝 C秦朝 明朝 D秦朝 汉朝30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封建专制进一步加强 皇权更加巩固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实权完全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A B C D第II卷(非选择题) 31(10分)地方行政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1)写出西周、秦朝和元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名称。(6分)(2)请你从上述三种制度中任选一种,谈谈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32 (14分)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 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予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予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三 材料四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掌、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舰这一困局的?(4分)(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4分)(3)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为什么说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4分)(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33(16分)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旧唐书刘祎之传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明史职官一请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4分)(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5分)(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7分)历史参考答案1. A 2C 3A 4D 5C 6A 7C 8A 9A10. B 11C 12D 13C 14B 15B1. 16D2. 17B3. 18C4. 19B5. 20B6. 21A7. 22C8. 23D9. 24C10. 25A11. 26. B12. 27. D13. 28. B14. 29. C30. D31(1)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6分)(2)分封制的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分封制下,诸侯享有较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分裂割据势力。郡县制的影响: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的直接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行省制度的影响: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任选一回答,4分)32(1)原因: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礼崩乐坏;由血缘关系逐渐疏远。(2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2 )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2分)(3)原因:行省拥有大权,但受中央节制;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集体议事;中央寄部分权力于行省,借行省集权中央;部分地方由中书省直接管理。(4分)(4)认识:古代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在继承中不断变革;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需要妥善处理。(2分)33(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2)说明:诏敕须由中书省起草,门下省审议,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诏令被认为是违制的。(3)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 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