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质检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842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质检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质检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0月质检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桥中学八年级(上)质检物理试卷(10月份)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敲打鼓面,鼓面因而发出声音,鼓声主要通过传入人耳2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声音具有;乙图中的游泳者潜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中传播;丙图中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后,声音会变(填“小”或“大”),由此可推理得出不能传声3“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高是指4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15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耳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5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米/秒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能够传声,而且传声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填“快”或“慢”)6一般来说,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到;利用超声波具有好和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点可制成声呐,此外超声波还有什么应用?写出2个答:和7烈日下,沥青路面变软,这是沥青在(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是升高的,说明沥青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8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性质制成的图甲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示数是;图乙寒暑表的最小分度值是,示数是9北方冬天为了使菜不被冻坏,往往在菜窖里放入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在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热的原理10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 侧(选择“内”、“外”、“内、外”)11温度的变化给我们全球带来了严重的恶果,请你说出造成温室效应原因的一种物质:;写出温室效应造成的一种灾害:;谈谈你减缓温室效应的一种有效措施:12如图,烧杯里盛有足够的水,把盛着水的试管放在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如果试管中装的另一种液体,重复上面的实验,发现这种液体能沸腾,原因是13如下表,为几种物质的沸点,的沸点最低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 物质液态氧液态氮二氧化碳沸点/18019678.514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方法,使其变成液体后存储在钢瓶中的,若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阀门打开,让液化石油气快速放出,则钢瓶内的温度将二、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15牙科医生使用口腔镜对病人检查前,常把镜子放在火上烤一会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消毒,防止病菌带入口中B防止水蒸气液化看不清口腔内的情况C减轻对病人的凉刺激D防止口水在其表面凝固16图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 禁鸣喇叭 B 飞机旁工作人员戴头盔C 城市高架路旁树挡板D体育馆顶端材料制成蜂窝状17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坐在教室前后排的同学听到老师的讲课声响度相同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8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19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婚庆时的炮竹声;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BCD20在标准大气压下,把一块3的冰拿到0的环境中来,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不会马上熔化成水,要温度升到0才熔化B有一部分冰熔化成水C冰不会熔化D冰立即熔化21为了减弱教室内受到的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不可取的是()A关闭门窗B由交警部门在校区附近设立禁鸣标志C学校围墙边植树造林D在耳朵里塞一小团棉花22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23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水珠都在a、b的上表面B小水珠都在a、b的下表面C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D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24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25下列知识结构中不完全正确的是()A声音的特征 B光C物质 D晶体熔化26下列全都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酱油、蜡、铅B固态水银、海波、铁C冰、沥青、萘D金、玻璃、固态氢27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热水杯盖内形成的水珠B春天冰雪消融C冬天河面结冰D湿衣服变干28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4题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关于纸杯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C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29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以上三种温度计均可30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5;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15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5,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A16.7B12.5C15D203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32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33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钨固态氢固态氦熔点/391064108313003410259272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因熔化而断B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34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三、简答题(每空1分,最后计算两分一小题,共20分)35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以及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为通过实验探究蒸发的快慢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每组实验中分别滴在两块玻璃板上的酒精质量相等请根据图中所示情景回答问题:(1)根据甲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是否有关;(2)根据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是否有关;(3)根据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是否有关36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910水温/9091929394959697989898(1)实验中除了图1中所示器材外,还需要有(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2中的图(选填“甲”或“乙”),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而老师平时说水的沸点是100,小华认为一定是温度计不准确,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原因是(4)根据记录在图3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6)观察图1,指出本次实验操作中的两处错误:ab37声速与和有关,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300m/s,某探测船利用声呐从海面处垂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0.6s接收到反射回来的声音信号估算海底障碍物到海面的距离是多少?(2)运动会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记录的这名运动员的成绩是12.81秒,问这名运动员的真实成绩是多少?(3)测速仪器用超声波从车的正前方测汽车速度,第一次发出的超声波经过0.4秒接收到汽车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第二次发出超声波经过0.3秒接收到返回的超声波,两次超声波发出的时间间隔为1秒,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求汽车速度?2016-2017学年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钱桥中学八年级(上)质检物理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敲打鼓面,鼓面因振动而发出声音,鼓声主要通过空气传入人耳【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介质进行传播;气体、液体和固体都是传播声音的介质【解答】解:因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敲击鼓面时,鼓面振动产生声音,而我们听到鼓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是一道基础题目2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声音具有能量;乙图中的游泳者潜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液体)中传播;丙图中将广口瓶中的空气抽出后,声音会变小(填“小”或“大”),由此可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与能量;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解答】解:敲响鼓的右边,鼓左边点燃的蜡烛烛焰摇曳,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将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能量; 水(液体);小; 真空【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需要学生根据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也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查3“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歌”,这里的低是指音调低,高是指响度大【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男低音是指声带振动频率慢,发出的音调低;放声高歌是指声带振动幅度大,即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故答案为:音调低;响度大【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音调和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4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15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15Hz,人耳不能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150次,可以求出频率(2)人类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解答】解:(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15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f=15Hz;(2)人类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15Hz不在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内,所以不能听到故答案为:15;不能【点评】会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并且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米/秒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固体(大地)能够传声,而且传声速度比在空气中要快(填“快”或“慢”)【考点】声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传播的速度一般是不同的,一般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空气中最慢;而且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还与温度有关【解答】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在在15时播的速度是34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固体(大地)能够传声;士兵利用声音在固体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的特点,可以提前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做好准备故答案为:340;固体(大地);快【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属于基础题;对于一些特殊的数值要熟记,比如:空气在15时空气中的传播速度6一般来说,人耳可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到20000Hz;利用超声波具有定向性好和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点可制成声呐,此外超声波还有什么应用?写出2个答:超声波清洗器和B超【考点】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及听到声音的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人耳的听觉范围是有限的超声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超声次声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听不到次声;超声波的优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解答】解: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其中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是超声波利用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和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的特点制成声呐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超声波清洗器和B超都是利用超声波故答案为:20Hz;20000Hz;定向性;超声波清洗器;B超【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超声和次声定义的掌握情况,要知道人耳的听觉范围7烈日下,沥青路面变软,这是沥青在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温度是升高的,说明沥青是非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分析】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可以看熔化过程中温度是否变化;变化,则为非晶体,不变,则为晶体【解答】解:烈日下,沥青路面吸热后逐渐变软,这是沥青在熔化;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点,所以沥青是非晶体故答案为:熔化,非晶体【点评】本题考查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8温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图甲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0.1,示数是36.7;图乙寒暑表的最小分度值是1,示数是3【考点】温度;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工作的,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之前,要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选择温度计时要明确其量程和分度值;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相平,并注意区分零上或零下【解答】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在甲温度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0.1;“36”在“37”的下方,液柱最高处在两者之间,说明温度高于0,为36.7;在乙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1,所以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最高处在0以下,说明温度低于0,为3故答案为:冷热程度;液体热胀冷缩;0.1;36.7;1;3【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温度概念和温度计原理使用、读数方法的掌握,属于基本概念和技能的考查,是一道基础题,难度较小,容易解答9北方冬天为了使菜不被冻坏,往往在菜窖里放入几桶水,这是利用水在凝固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的原理【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物体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要放热【解答】解: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水受冷就会凝固,凝固要放出热量,使菜窖的温度不至于过低而将菜冻坏故答案为:凝固;放【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凝固放热在生活中的应用,是一道应用题10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内 侧(选择“内”、“外”、“内、外”)【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要判断水雾出现在玻璃的内侧还是外侧,要看车内外的温度高低情况;(1)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高,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内侧;(2)如果车内温度比车外温度低车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玻璃液化形成水雾附着在车外侧【解答】解:冬天,车内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会对其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答案为:液化;内【点评】本题考查了液化发生的条件,要判断水珠出现在哪一侧,就要看哪一侧的水蒸气遇冷,哪一侧的水蒸气遇冷,水珠就出现在哪一侧11温度的变化给我们全球带来了严重的恶果,请你说出造成温室效应原因的一种物质:二氧化碳(或水汽);写出温室效应造成的一种灾害:海平面上升(或热带风暴频发);谈谈你减缓温室效应的一种有效措施:尽量少使用煤【考点】能源的利用和对环境的危害【分析】“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引起的,所以尽量减少热量及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减缓温室效应全球温度的升高加快了冰川的熔化,使海平面上升【解答】解:(1)“温室效应”主要是由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引起的(2)“温室效应”使地球大气层的温度升高,加快了冰川的熔化,使海平面上升(3)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采取的措施很多,比如尽量减少煤炭和石油的使用等故答案为:二氧化碳(或水汽);海平面上升(或热带风暴频发);尽量少使用煤【点评】本题考查了“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危害及其防治“低碳”、“绿色”生活是当今倡导的最有效措施12如图,烧杯里盛有足够的水,把盛着水的试管放在烧杯里用酒精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水不能(填能或不能)沸腾,原因是不能继续吸热如果试管中装的另一种液体,重复上面的实验,发现这种液体能沸腾,原因是沸点低于水的沸点【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液体沸腾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沸腾【解答】解:(1)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都是100,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2)把试管中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重复上面的实验,发现这种液体能沸腾,说明这种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故答案为:不能;不能继续吸热;沸点低于水的沸点【点评】此题考查了液体的沸腾条件和热传递的条件,要把握住沸腾条件是温度不但达到沸点,而且还能不段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必须存在温度差异13如下表,为几种物质的沸点,液态氮的沸点最低如果在1标准大气压下用降温的办法从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那么温度下降时首先液化被分离出来的是二氧化碳 物质液态氧液态氮二氧化碳沸点/18019678.5【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液体沸点的概念知道沸腾的条件:吸热和达到沸点【解答】解:从数据中可知,液态氨的沸点最低,则最容易沸腾而二氧化碳的沸点最高,很难沸腾,相反最容易液化故答案为:液态氮;二氧化碳【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沸腾的条件及其应用,要知道沸点越低,越容易汽化;沸点越高,越容易液化14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加压方法,使其变成液体后存储在钢瓶中的,若将液化石油气钢瓶的阀门打开,让液化石油气快速放出,则钢瓶内的温度将降低【考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当对物体做功时,机械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增大;当物体对外做功时,物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的内能减小【解答】解:液化石油气常通过加压的方法使其液化,这样易于储存;当气体排出时会对外做功,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液化气的内能减小,温度就会降低;故答案为:加压,降低【点评】此题结合生活中液化石油气考查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方式的理解与应用二、选择题(每题2分,计40分)15牙科医生使用口腔镜对病人检查前,常把镜子放在火上烤一会儿,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消毒,防止病菌带入口中B防止水蒸气液化看不清口腔内的情况C减轻对病人的凉刺激D防止口水在其表面凝固【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医生使用镜子的目的是通过牙齿在小镜子里面的像,观察牙齿的情况从口腔内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解决此题【解答】解:由于口腔内温度较高,且水蒸气较多,所以当温度较低的镜子进入口腔中时,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滴而吸附在镜面上这样,就会使医生看不清病人牙齿的具体情况,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在火上烤一下,使镜面的温度升高,进入口腔后,水蒸气不会遇冷而液化综上分析,故选B【点评】解决此题,明确牙科医生使用小镜子的目的是前提;明确口腔内水蒸气含量多且温度高是关键16图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是()A 禁鸣喇叭 B 飞机旁工作人员戴头盔C 城市高架路旁树挡板D体育馆顶端材料制成蜂窝状【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解答】解: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飞机旁工作人员戴头盔是在接收处减弱噪声;C、城市高架路旁树挡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D、体育馆顶端材料制成蜂窝状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故选A【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噪声的特点和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解答17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坐在教室前后排的同学听到老师的讲课声响度相同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声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音调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成为响度,与物体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同时响度还和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即距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够传播声音;(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响度的大小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所以坐在教室后排的同学听到老师讲课的声音响度小;故A错误;B、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B正确;C、听录音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在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传播、音调和响度的区分以及防治噪声的途径,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18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B下降到A位置,则表明气温()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分析】伽利略温度计使用空气制成的,因此它是根据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当外界温度升高时,球形瓶中的空气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迫使红色液柱向下降,并且外界温度越高,红色液柱越向下【解答】解:由图中的伽利略温度计知道,当液面由B下降到A时,是因为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使水面下降而瓶内压强增大,是因为外界温度升高,气体受热膨胀,说明此时的温度升高,故A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是一个比较新颖的题型,主要考查的是:空气温度计的原理根据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19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婚庆时的炮竹声;山间小溪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BCD【考点】噪声及来源【分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解答】解:由噪声的定义可知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属于噪声;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噪声定义的了解情况,需要根据生活经验来进行讨论研究20在标准大气压下,把一块3的冰拿到0的环境中来,将会发生的现象是()A冰不会马上熔化成水,要温度升到0才熔化B有一部分冰熔化成水C冰不会熔化D冰立即熔化【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解答】解: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0,当把3的冰拿到0的环境中,冰会吸热,温度升高到0时,与环境温度相同,不能继续吸热,所以冰可以达到熔点,但不会熔化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熔化、熔化吸热和晶体熔化条件进行解答21为了减弱教室内受到的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不可取的是()A关闭门窗B由交警部门在校区附近设立禁鸣标志C学校围墙边植树造林D在耳朵里塞一小团棉花【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在解答时,根据减弱噪声的途径来分析,明确减弱噪声的途径为: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分析时围绕这几个途径展开【解答】解:A、关闭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来减弱噪声,这个方法可取;B、由交警部门在校区附近设立禁鸣标志,这是禁止喇叭发出声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可取;C、学校围墙边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可取;D、在耳朵里塞一小棉花团,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但是同学们需要在教室中听老师授课,虽然能够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但却是不符合实际的,故不可取故选D【点评】此题是一道声学的基础题,解答时关键把握好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但解答时一定要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进行22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考点】音调;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声与能量【分析】此题是考查声音的传播与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声音的应用【解答】解:A、“墙”是固体,隔着墙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所以A正确;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大,所以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所以B错误;C、通过音色可以来辨别不同人及乐器,所以C正确;D、声波能传递能量,将钟表清洗干净,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是比较简单的一类题目,但是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全,几乎涉及达到了声现象的全部知识点23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水珠都在a、b的上表面B小水珠都在a、b的下表面C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D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解答】解: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液化,分析时注意是哪里的水蒸气液化24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C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所以我们需要比较的是真空和非真空条件下,物体发出的声音,我们是否能听到,需要选取的器材应该一个是真空条件下的,另一个是非真空条件下的【解答】解: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不符合题意,该选项设计不合理;B、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的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C、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该选项设计合理;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选:C【点评】此实验主要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属于基础性实验,比较容易,要学会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25下列知识结构中不完全正确的是()A声音的特征 B光C物质 D晶体熔化【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1)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2)光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3)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4)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A、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光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物质存在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气态没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晶体熔化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1)正确区分音调、响度、音色(2)可见光和不可见光都遵循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3)掌握物质的三种状态以及特征(4)掌握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26下列全都属于晶体的一组是()A酱油、蜡、铅B固态水银、海波、铁C冰、沥青、萘D金、玻璃、固态氢【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分析】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常见的晶体有各种金属,海波,冰、食盐、固态的酒精等;常见的非晶体有石蜡、玻璃、沥青、松香【解答】解:A、酱油、蜡是非晶体,铅是晶体,故A错误;B、固态水银、海波、铁都是晶体,故B正确;C、冰、萘是晶体,沥青是非晶体,故C错误;D、金是晶体,玻璃、固态氢是非晶体,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而非晶体没有27下面几种现象中属于汽化现象的是()A热水杯盖内形成的水珠B春天冰雪消融C冬天河面结冰D湿衣服变干【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解答】解:A、热水杯盖内形成的水珠是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河面结冰,是液态水变为固态冰的凝固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中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汽化现象,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该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考查了物态变化,属于基础知识,难度不大28小明学习了汽化和液化后,对书本练习的第4题感到疑问,于是他回家动手实验,发现水烧开了可纸杯却没有烧着关于纸杯没有烧着,以下解释正确的是()A纸的着火点高于火焰温度B纸的着火点低于水的沸点C水的沸点高于火焰温度D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水的沸点是100,而纸的着火点是183当水沸腾时,需要从外界不断吸收热量,使与水接触的纸的温度始终保持在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因此纸杯没有燃烧【解答】解:纸的燃点大约是180左右,而水在100时沸腾当纸杯里面装了水,用火焰加热纸杯底部时,纸杯吸热升温,并迅速把热量传递给水当纸杯里的水吸热升温至沸点时,水开始沸腾这时,继续加热纸杯,水温却不再升高所以,只要纸杯中有水,纸就不能达到燃点而燃烧了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水的沸点和纸的着火点,要注意液体沸腾时要不断从外界吸热,而温度不变29已知固态酒精、煤油和水银的熔点分别是117,31,39,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89,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该选用()A酒精温度计B煤油温度计C水银温度计D以上三种温度计均可【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液体的凝固点和南极最低气温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生活实际以及物理规律,进行对比【解答】解:判断用什么材料,关键是要看在实际应用测量时,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会不会凝固,通过对比给出熔点(凝固点)的三种材料,可以看出,若用煤油或水银,则会在89以前就会凝固,无法测量实际温度,而只有酒精符合实际要求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同学们对熔点(凝固点)的理解,在生活应用中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在中考中,这类题目也是经常出现的,因此要格外重视30有一支刻度均匀,但不准确的温度计用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示数为5;用它测标准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示数为115如果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5,那么该液体的实际温度为()A16.7B12.5C15D20【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分析】摄氏温度是规定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零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度,中间100等份,每一份为1找出不准确的温度计与准确的温度计的对应关系后计算【解答】解:由题意知,不准确的温度计上的115(5)=120份,对应着准确的温度计上的100份,即不准确的1份刻度代表准确的温度是,用不准确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是15,与它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相比有15(5)=20份,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t=20=16.7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不准确的温度计上的温度与真实温度的换算解题的关键是找出两种温度计的对应关系3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波具有能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解答本题要知道: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赫兹【解答】解:A、声波具有能量,正确,不符合题意;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正确,不符合题意;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不符合题意;D、“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次声波,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为声学的综合题,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比较基础,是中考的热点之一32室内温度为20,此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下列图中能正确反映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ABCD【考点】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蒸发具有致冷作用,能使温度下降;但酒精蒸发后,受周围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解答】解:酒精蒸发吸热,能使它附着的温度计温度下降;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掉后,受空气温度的影响,温度计的示数又会上升,直到和周围温度示数相同时,不再上升;B图象与事实相符合故选B【点评】此题通过图象和文字相结合的方式考查了蒸发特点和现象,要注意分析;大部分学生知道酒精蒸发吸热,使温度计温度降低,没有考虑酒精蒸发完毕后温度的回升,从而选错答案,因此在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弄清题意再做题33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下列判断错误的是()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钢钨固态氢固态氦熔点/391064108313003410259272A电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因熔化而断B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所以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C水银温度计在40时已失效,不能使用D在265时,氢气是固态【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物质在熔点时,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液固共存;物质高于熔点是液态;低于熔点是固态【解答】解:A、灯泡正常工作时的温度大约是2000,钨的熔点是3410,钨的熔点高于灯泡正常工作的温度,不易熔化,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钢的熔点是1300,高于金的熔点,当金掉到钢水中,达到金的熔点,又能继续吸热,因此金会熔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固态的水银的熔点是39,40低于39,因此40的水银处于固态,不能使用,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固态氢的熔点是259,265低于259,氢处于固态,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熔点以及熔化吸热的了解,掌握物质在熔点时、低于熔点时、高于熔点时的状态是解题的关键34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C改变薄塑料片滑过梳子的速度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体积大,质量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响度跟振幅有关【解答】解:A、硬纸板接触齿数不同的齿轮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C、用塑料尺子在梳子齿上快慢不同的滑动时,梳子齿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D、改变吹笔帽的力度,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响度跟振幅的关系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掌握声音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并能结合实例进行辨析,是本题考查的重点三、简答题(每空1分,最后计算两分一小题,共20分)35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以及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为通过实验探究蒸发的快慢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每组实验中分别滴在两块玻璃板上的酒精质量相等请根据图中所示情景回答问题:(1)根据甲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是否有关;(2)根据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是否有关;(3)根据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是否有关【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此题中涉及到了三个因素,因此研究时,要控制其中两个因素不变,一个因素变化因此认真把握每组图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关键【解答】解:(1)甲图中两滴酒精所处的环境相同,所以温度和空气流动的快慢相同,表面积不同故研究的是与表面积的关系(2)乙图中的两滴酒精的表面积相同,空气流动速度相同,由于酒精灯的加热,导致了温度不同故研究的是与温度的关系(3)丙图中的两滴酒精的表面积相同,温度相同,由于吹风机而造成空气流动速度不同故研究的是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故答案为:(1)液体的表面积;(2)液体的温度;(3)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点评】在明确研究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要用到控制变量法的基础上,认真把握图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是解此题的关键36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通过酒精灯对水加热,使水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012345678910水温/9091929394959697989898(1)实验中除了图1中所示器材外,还需要有秒表(2)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图2中的图乙(选填“甲”或“乙”),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98,而老师平时说水的沸点是100,小华认为一定是温度计不准确,你认为最有可能是原因是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根据记录在图3中画出水的沸腾图象(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6)观察图1,指出本次实验操作中的两处错误:a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b玻璃泡与烧杯底部接触【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实验过程中,除了要测量温度外,还要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因此,还需要一块秒表或钟表;(2)明确水在沸腾前和沸腾时各层的水温不同,因而造成气泡大小的变化是解答此问题的关键;(3)当继续对水加热,其温度不再上升时,这时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据此可从表中得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的关系:气压越高,沸点越高;(4)根据表中数据,先画点,再用平滑的曲线将其连接即可;(5)加热时间过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水的初温、水量多少、火焰大小等;(6)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各个器材的使用规则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解答】解:(1)实验过程中,要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因此还需要秒表记录时间;(2)水在沸腾前,底层水温高,上层水温低,气泡在上升过程中重新液化,所以越来越小;而水沸腾时,气泡上升过程中会不断有水汽化成水蒸气对气泡进行补充,因此会越来越大所以图乙是沸腾时的情况,图甲是沸腾前的情况;液体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3)读取表中的数据可知,从第8min开始,水温达到98,继续对水加热,水的温度保持不变,说明水已经达到了沸点,开始沸腾;实验中水的沸点低于100,可能是当时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或水内含有杂质造成的(4)利用画点描线法,得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5)水加热时间过长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6)a、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而图中的温度计碰到容器壁底b、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而图中俯视了故答案为:(1)秒表;(2)乙;不变;(3)98;气压低于一个标准大气压;(4)见上图;(5)水的初温太低;(6)a视线没有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b玻璃泡与烧杯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