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838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4)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4)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 (4)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空格中)12010年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3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B的外侧温度会升得更高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温度会升高4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 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声波具有能量5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A(1)(2)B(1)(4)C(2)(3)D(2)(4)6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图象中,属于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是()ABCD7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和100,把它们分别装在两只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B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C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D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8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产生的水蒸气B壶嘴喷出的“白气”是热水喷出的水蒸气C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D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9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ABCD10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C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11医院内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出淡紫色光,其原因是()A其实那灯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B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紫光和蓝光C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同,前者是淡蓝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12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7分)1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的性质测量物体温度的,这些温度计必须保证测温物质在液态状态下才能正常使用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物质水银酒精甲苯铅萘熔点/38.81179532880.5沸点/35778.51111740218(1)80时酒精呈态;(2)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做测温物质(3)如图中两种情况下的温度值:甲,乙14家庭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通过的方法使燃气液化当在打开阀门后,管道中的燃气呈气态,若气体喷到手上,手会感到气体特别凉,这说明15寒冷的冬天,早晨起来会看到窗子上有千姿百态的冰花,它形成在窗的(填“内表面”或“外表面”),它是 形成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棒冰,会在表面结成小冰晶,这是由于 形成的;尔后它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这是水蒸气形成的;接着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它是的结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16豆豆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17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如果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增大,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选填“左”或“右”)移动18“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天文奇观,它可以用来解释右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在处19(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法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4)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弹起(填”会”或”不会”)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49分)20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图乙中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的夹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3)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丙,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2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如图(a)所示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A/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A/B)的位置(2)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9999999第5min水的温度如图(a)所示,请你填在表中空格处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b)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写出三点即可)abC22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1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分钟(2)凝固点为,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盐水在凝固过程中要(填“吸热”或“放热”)(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2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1001.02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能/不能)(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填写编号)的琴弦(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cm和横截面积mm2(4)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两根/三根) 琴弦实验较合理理由:24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你认为实验方案更好些(填数字),你的理由是: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低于/等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先再变成气态的现象,不能说明“碘的升华”实验方案1实验方案2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碘的熔点:114碘的沸点:184.3水的沸点:100酒精灯火焰:约50025在百米赛跑时,当起点的发令员打枪后,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应该是:(选“听到枪声”和“看见枪冒烟”) 后开始计时,理由是甲计时员在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某运动员的成绩为10.71秒,你认为这个记录的时长偏(“长”或“短”)真实成绩应该为(设当天的气温为15)2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若将AO向ON 靠近,则OB(选填“靠近”或“远离”)ON(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27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5)若实验时不慎将玻璃向N方向倾斜,则出现的问题是:(6)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28小华用两个硬纸筒制成针孔照相机探究小孔成像,如图a所示(1)请在图a中画图解释蜡烛AB在屏上所成AB像的原因(2)2009年夏季,中国出现了日食奇观若小华借助小孔成像实验装置对形太阳进行观察,如图b所示,则她在半透明光屏上看到像的形状是(3)小华测出了不同距离时像的高度,填在表格中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图c中作出像的高度h随像到小孔的距离s变化的图线根据表中的数据及描绘的图线可得到:蜡烛和小孔的位置固定后,像的高度h与像到小孔的距离S关系为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像到小孔的距离S/cm2.04.06.08.010.0如图d所示,小孔的位置和屏的位置固定后,只将蜡烛AB由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可观察到屏上蜡烛的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015-2016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下列各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空格中)12010年元旦早晨,小雷在家中发现暖水瓶的瓶盖打开不冒“白气”,小雷问自己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屋外,看到很多“白气”就小雷倒了一碗尝尝属于科学探究哪个环节()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D交流与合作【考点】物理学方法【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解:小雷在室内看到暖瓶打开盖后,不冒白气,小雷猜想可能是暖瓶不保温,所以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这个环节故选C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月亮是一个巨大的光源B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40m/sC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D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规律【考点】光源;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定律【分析】(1)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水母、萤火虫、电灯等;(2)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108m/s;(3)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类型,无论是哪种,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解答】解:A、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它反射的是太阳光,因此不是光源,故该选项说法错误;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该选项说法错误;C、影子、日食、月食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该选项说法正确;D、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该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3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B的外侧温度会升得更高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的外侧温度会升高【考点】光的色散【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称为光的色散(2)红色光谱之外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太阳光向地球辐射热,主要依靠红外线;(3)紫色光谱之外的光称为紫外线,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解答】解:(1)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因此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在AB之处还有不可见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故AB错误;(2)红外线和紫外线都属于不可见光,A的外侧是红外线,温度计放到这个地方,温度计的示数会明显升高;B的外侧是紫外线,将涂有荧光物质纸条放到这个地方,荧光物质会发光,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噪子”(又名“声波炮”) 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声波具有能量【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分析】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人耳处;次声波振动频率低于20赫兹,超声波振动频率高于20000赫兹【解答】解:A、“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不是次声波,不正确;B、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正确;C、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正确;D、声波不但能传递信息,还能够传递能量,正确故选A5下列物态变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1)春天,冰雪融化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 (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A(1)(2)B(1)(4)C(2)(3)D(2)(4)【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1)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2)吸收热量的物态变化过程有:熔化、汽化和升华;放出热量的物体变化过程有:凝固、液化和凝华【解答】解:(1)春天,冰雪融化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属于液化现象,液化放热;(3)秋天,清晨出现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4)冬天,早晨在太阳照射下,草地上的霜消失,是物质由固态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升华吸热综上分析,吸热的有:(1)和(4)故选B6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图象中,属于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是()ABCD【考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解答】解:A、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B、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C、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故选D7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和100,把它们分别装在两只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B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C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D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并且要继续吸热;液体沸腾规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将酒精和水分别装入试管,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由于水的沸点是100,水沸腾后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试管中的水从沸水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沸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沸水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不会沸腾当试管中装有酒精时,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但由于酒精的沸点78,低于水的沸点,当水沸腾时,酒精仍能从烧杯中吸热,达到酒精的沸点,所以会沸腾故选C8从冰箱内取出的冰棍周围常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升华产生的水蒸气B壶嘴喷出的“白气”是热水喷出的水蒸气C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D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根据题目所给内容,进行分析【解答】解:(1)冰棍温度较低,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会放热液化形成小水珠,就是“白气”现象;故A错误;(2)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在空气中放热发生液化而形成的液态的小水珠;不是水蒸气;故B错误,D正确;(3)综上所述,冰棍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而壶嘴喷出的“白气”不是;故C错误故选D9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ABCD【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各个选项是否可以有效合理的减弱噪声【解答】解:图中的禁止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图中飞机旁工作人员戴头盔,是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图中城市高架路旁的挡板,从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图中体育馆顶端的蜂窝,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故选B10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B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C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D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解答】解: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因为声音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所以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吓跑,符合题意;C、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D、流水的“哗哗”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B11医院内杀菌用的紫外线灯看起来发出淡紫色光,其原因是()A其实那灯不是紫外线灯,因为紫外线本身是看不见的B灯管在发出紫外线的同时,还发出少量的紫光和蓝光C该灯管发出的紫外线与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不同,前者是淡蓝色的,后者是看不见的D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考点】紫外线【分析】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不可见光,医院内的紫外线灯就是利用紫外线进行杀菌的【解答】解:紫外线能杀菌,紫外线总是伴随着紫光出现根据紫外线能杀菌制成了杀菌的紫光灯紫光灯中起杀菌作用的是紫外线故选B12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A都不能成像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由此分析突破此题【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当MN分开后,猫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7分)13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测量物体温度的,这些温度计必须保证测温物质在液态状态下才能正常使用下表列出了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回答:物质水银酒精甲苯铅萘熔点/38.81179532880.5沸点/35778.51111740218(1)80时酒精呈液态;(2)若要测量铅的熔点,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水银做测温物质,若要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里应选酒精做测温物质(3)如图中两种情况下的温度值:甲6.2,乙38.8【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同种物质低于熔点时,处于固态;高于熔点、低于沸点时处于液态;高于沸点,处于气态;(2)待测温度(温度计内工作物质的温度)不能高于液体的沸点,也不能低于液体的凝固点,根据表格数据做出解答(3)由图示温度计确定其分度值,读出其示数【解答】解: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1)酒精固体的熔点是117,80没有达到酒精的凝固点,酒精处于液态;(2)铅的熔点为328,水银、酒精的沸点分别为357、78.5,只有水银的沸点高于铅的熔点,因此测量铅的熔点,应该选用水银温度计;甲苯的凝固点为95,固态的甲苯温度低于95,只有酒精的凝固点低于甲苯的凝固点,因此选用酒精温度计来测量固态甲苯的温度(3)由图示温度计可知其分度值为0.1,图甲所示温度计随测温液面升高,温度计示数变小,说明所测温度是负的,由图甲所示温度计可知,其示数为6.2,由图乙所示温度计可知,其示数为 38.8故答案为:液体的热胀冷缩;(1)液;(2)水银;酒精(3)6.2;38.814家庭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燃气液化当在打开阀门后,管道中的燃气呈气态,若气体喷到手上,手会感到气体特别凉,这说明汽化吸热【考点】液化方法及其应用;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可以采用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2)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是吸热的【解答】解:家庭用的液化气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燃气液化;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对液化气做功,使它的内能改变,发生形态变化,由气态变成液态;液化气弄在手上时,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该过程吸热故答案为:压缩体积;汽化吸热15寒冷的冬天,早晨起来会看到窗子上有千姿百态的冰花,它形成在窗的内表面(填“内表面”或“外表面”),它是凝华 形成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棒冰,会在表面结成小冰晶,这是由于凝华 形成的;尔后它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这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接着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它是汽化的结果(填物态变化的名称)【考点】生活中的凝华现象;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体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由液体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体叫熔化,有液体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1)在寒冷的冬天,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在表面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棒冰,会在表面结成小冰晶,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在其表面发生凝华而形成的小冰晶;尔后冰棒的周围会产生“雾气”,这是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而液化形成的小液滴;接着雾气会消失在空气中,它是由于气温高,小液滴又发生汽化形成水蒸气,散在空气中;故答案为:(1)内表面;凝华;(2)凝华;液化;汽化16豆豆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虚(填“虚”或“实”)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6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漫(填“镜面”或“漫”)反射【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漫反射【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2)表面光滑的反射是镜面反射,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解答】解: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它能成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像,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吊灯离瓷砖6m,吊灯的像离地面上的瓷砖也应是6m;地毯的表面是粗糙的,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漫反射,不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通过地毯看不到吊灯的像故答案为:虚;6;漫17有一种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如图所示当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入射角的大小为50;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如果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增大,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考点】光的反射【分析】根据法线与界面垂直,入射角等于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求出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确定反射角的大小;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可以通过作图利用光的反射分析如果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界面夹角为40,所以入射角等于9040=50;当液面上升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如图所示,故光电屏上的光斑S向左移动如果光束与液面的夹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可知,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左移动,如下图所示:故答案为 50;左;左18“金星凌日”是在地球上看到金星从太阳面上移过的天文奇观,它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右图为发生“金星凌日”现象时的示意图,金星的位置在丁处【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利用光沿直线传播可以解释的现象有: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现象【解答】解:金星凌日现象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是指地球、金星和太阳处在了同一条直线上,并且金星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根据此意可以判断金星的位置在丁的位置故答案为:光的直线传播;丁19(1)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为B法A推理 B类比 C控制变量 D转化(2)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将微小振动放大(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4)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会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不会弹起(填”会”或”不会”)【考点】声音的产生;物理学方法;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分析】(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看不见,用水波来类比声波;(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3)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解答】解:(1)声波、水波都不易观察,因此将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这种探究方法叫类比法,故选B;(2)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将微小振动放大的作用;(3)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4)月球上没有空气,处于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甲实验乒乓球会被弹起,乙实验乒乓球不会被弹起故答案为:(1)B (2)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将微小振动放大(3)空气可以传播声音(4)会,不会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小题,共49分)20作图:(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2)图乙中入射光线与镜面成60的夹角,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3)小宇的妈妈喜欢在家中养花,为了使客厅里花盆中的花能茁壮成长,小宇想让室外太阳光照射到盆中花上的B处,如图丙,请你在图中把光路补充完整并过A点画出放置的平面镜【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分析】(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一对称性作出AB的像(2)已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由此可求得入射角的大小,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首先根据已知条件确定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确定法线,作法线的垂线即镜面的位置【解答】解:(1)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2)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由图可知,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则入射角等于9060=30,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可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3)连接AB,此线即为反射光线,然后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再作一条线段与法线垂直,该线段的位置即为镜子的位置2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如图(a)所示是该实验的装置图,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B(A/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A(A/B)的位置(2)小文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时间/min0123456789温度/90929496979899999999第5min水的温度如图(a)所示,请你填在表中空格处请根据记录的数据在图(b)中先描点,再用平滑的曲线画出水的沸腾图象根据图象可知,水的加热过程有以下特点:(写出三点即可)a在沸腾前,对水加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b在沸腾时,对水加热,它的温度保持不变C水沸腾时要吸热【考点】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先安装下面的,因为如果先安装上面的,下面不一定合适(2)在进行温度计的读数时,要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根据数学上的描点连线方法做出水温与时间的关系图线;要掌握水沸腾时的特点,知道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要先安装下面的,因为如果先安装上面的,下面不一定合适所以先固定B装置,再调整固定A的位置(2)此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98首先确定横轴和纵轴代表的物理量和相应的标度,然后确定对应点,最后描点连线做出图象水在沸腾时有以下特点:a 在沸腾前,对水加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b 在沸腾时,对水加热,它的温度保持不变C 水沸腾时要吸热故答案为:(1)B;A;(2)第5min水的温度为98;如图在沸腾前,对水加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在沸腾时,对水加热,它的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要吸热22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1所示(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15分钟(2)凝固点为2,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盐水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填“吸热”或“放热”)(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2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1)根据图象可知:凝固过程是温度保持不变的那一段,即可确定正确答案;(2)通过图象可得出凝固点,凝固是一个放热的过程;(3)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解答】解:(1)因为凝固为晶体的过程中温度是保持不变的,又因为在图象中与横轴平行的一段是温度保持不变的;所盐水从第10分钟开始凝固,到第25钟凝固完成,凝固过程用了15钟;(2)从图象可知: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是2,故该盐水的凝固点是2;盐水在凝固过程中要放出热量;(3)因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则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因此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故答案为:(1)10;15;(2)2;放热;(3)变多2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6E铜1001.02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1)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是为了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你认为能研究音调与该因素的关系吗?能(能/不能)(2)小惠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A、B、C(填写编号)的琴弦(3)小华认为:如果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还要添加一根铜琴弦J,请写出它的长度为80cm和横截面积1.02mm2(4)在评估交流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三根(两根/三根) 琴弦实验较合理理由:实验次数较多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长短的关系时,控制横截面积和材料不变(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时,控制琴弦的长度和材料不变(3)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选择的这根铜琴弦J的长度和横截面积应与DJH的长度、横截面积相同(4)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采用三根琴弦实验【解答】解:(1)因小华选用了H、I两根琴弦,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选择的是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所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同组的小惠选用A、D、F三根琴弦,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选择的是横截面积和材料都相同,而长度不同的琴弦,所以能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短的关系;(2)为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横截面积的关系,可选择长度和材料都相同,而横截面积不同的琴弦A、B、C进行研究(3)因为是验证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所以要求三根琴弦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DJH符合条件,所以添加这根铜琴弦J,它的长度也为80cm和横截面积为1.02mm2(4)一次实验,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实验次数较多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因此为了寻找普遍规律,应采用三根琴弦实验故答案为:(1)琴弦长短;能;(2)A、B、C;(3)80;1.02;(4)三根;实验次数较多得出的结论具有普遍性24下列两个实验都是为了演示“碘的升华”而设计的参阅表中几个温度的数据,你认为哪个实验能更好的反映“碘的升华”现象你认为实验方案2更好些(填数字),你的理由是: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高于/低于/等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先熔化再汽化变成气态的现象,不能说明“碘的升华”实验方案1实验方案2在试管内装入碘的固体颗粒,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装了固态碘的试管,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在试管内放少量碘的固体颗粒,塞紧盖子后把试管放入沸水中,发现试管内出现了碘的蒸气碘的熔点:114碘的沸点:184.3水的沸点:100酒精灯火焰:约500【考点】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和特点【分析】在实验1中,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也能是碘熔化后,再汽化形成的;而在实验2中,沸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出现的碘蒸气不会是汽化形成的,只能是升华形成的【解答】解:实验二更好些因为酒精灯火焰的温度高于碘的熔点、沸点的温度,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不能说明“碘的升华”;热水的温度低于碘的熔点、沸点温度,不可能使碘发生熔化和沸腾故答案为:2;高于;熔化;汽化25在百米赛跑时,当起点的发令员打枪后,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应该是:看见枪冒烟(选“听到枪声”和“看见枪冒烟”) 后开始计时,理由是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甲计时员在听到枪声后开始计时某运动员的成绩为10.71秒,你认为这个记录的时长偏短(“长”或“短”)真实成绩应该为11(设当天的气温为15)【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速;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分析】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340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0108m/s,光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光传播100m的时间很短,可以忽略不计;如果计时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这时运动员已经跑了一段时间才开始计时,所以测得的时间偏小,少的刚好是声音传播100米所用的时间【解答】解:终点计时员看到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声开始计时,是因为在空气中光传播速度比声音传播速度大的多,根据速度公式t=知道,光从起点传到终点时所用时间要短的多;听到枪声再计时,记录时间会偏短,导致运动员成绩偏高,故以冒烟时开始计时要准确一些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说明枪声已经传播100米到达终点时才开始计时,比看到冒烟开始计时,时间相差t=0.29s,真实成绩应该为:t=10.71s+0.29s=11s故答案为:看见枪冒烟;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短;1126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若将AO向ON 靠近,则OB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ON(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要多次改变入射角,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比较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入射光线靠拢法线,反射光线也靠拢法线(2)实验要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还要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3)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解:(1)在此题中,反复测入射角与反射角的大小,并比较,所以是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若将AO向ON靠近,入射角减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OB也靠近法线(2)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可得: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1)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靠近;(2)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7如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等大(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M(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5)若实验时不慎将玻璃向N方向倾斜,则出现的问题是:无论怎么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像重合(6)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连接各对应点,判断连线与镜面是否垂直;测量各对应点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找到像的位置(2)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