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6 (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837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6 (3)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6 (3)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6 (3)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朝宗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1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是运动的2填单位:某一同学的身高为1.63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100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a)、(b)所示,由图象可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 (选填“乙”或“丙”)车静止;甲车的运动时间如图(c)所示,则秒表记录的时间为s,甲车通过的路程为m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5上物理复习课时,教师写下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6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只有当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7如图甲所示,小汽车靠超声波发现障碍物,其采用的方法叫做;如图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减小噪音8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来判断的二、选择题(每题3分)9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10公用电话亭都是利用有机玻璃制成的,主要因为()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B能较好地反射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美观、整洁11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12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B4.8m/sC5 m/sD6m/s13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应用这一原理的是()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B利用超声波精洗精细机械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D加湿器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湿度14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三、解答题15试说明公路旁两块标志牌的含义,汽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处到达贺州市最快需要多少时间?16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匀速过桥,整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3min,车速如图所示,问这座大桥长多少?17小强的爸爸听说小强学习了运动的快慢及声现象后,想考查一下小强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周末一起驱车来到郊外,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山崖开去并鸣笛一声,4秒钟后,小强和他爸爸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小强爸爸让小强计算一下此时他们距山崖的距离,请你帮助小强解决这一问题四、实验探究题18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甲尺的分度值是;乙测量的结果是,乙尺的分度值是,尺测量较准确19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2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和(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填“陡”或“缓”)些(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BC=cm,tBC=s,vAC=m/s(4)比较速度大小:vABvAC(选填,=)2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2)如图2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22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2.12.83.75.21.2回答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填“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选填“强”或“弱”)(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23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选填“继续吸热”、“不吸热”),冰是(选填“晶体”、“非晶体”),冰的熔点是冰熔化完的时间是min(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稍后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24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填“变大”或“变小”)(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25汽车防冻液冬季气温低,为使汽车在冬季低温下仍能继续使用,发动机冷却液使用的不是纯水,而是加入了一些能够降低水凝固点的物质作为防冻剂,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冻结因此人们有时把冷却液称作“防冻液”或“不冻液”现在经常使用乙二醇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乙二醇是一种无色微粘的液体,沸点是197.4,凝固点是11.5,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由于改变了冷却水的蒸气压,凝固点显著降低其降低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乙二醇的含量增加而下降当乙二醇的含量为68%、水为32%时,防冻液凝固点可降低至68,超过这个极限时,凝固点反而要上升40%的乙二醇和60%的软水混合成的防冻液,防冻温度为25;当防冻液中乙二醇和水各占50%时,防冻温度为35防冻液的沸点通常在零上110(1)防冻液中乙二醇和水的配置比例,既要考虑当地的气温条件,一般选用防冻液的冰点应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15;又要兼顾经济利益你认为在中国江南使用下面哪种比例的防冻液最好A40% B50% C60%(2)请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一下,与单独使用纯水相比,乙二醇防冻液对汽车除了有防冻作用,还有什么作用2016-2017学年江西省吉安市朝宗实验中学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每空1分)1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以老树为参照物,枯藤是静止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诗句“枯藤老树昏鸦”中,被研究的物体是老树,老树和参照物枯藤之间没有位置的改变,所以老树以枯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诗句“小桥流水人家”中,一个物体相对于小桥是运动的,一定要选择一个和小桥之间发生位置改变的物体,小桥和流水之间发生了位置的改变,故以小桥为参照物流水是运动的故答案为:静止;流水2填单位:某一同学的身高为1.63m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100km/h【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速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3cm=1.63m左右;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较快,可以达到100km/h故答案为:m;km/h3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a)、(b)所示,由图象可知: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乙 (选填“乙”或“丙”)车静止;甲车的运动时间如图(c)所示,则秒表记录的时间为175s,甲车通过的路程为700m【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时间的测量【分析】(1)根据第一个图象,分析出甲的运动情况,可知甲车的速度;根据第二个图象,分析出乙和丙的运动情况,由速度公式可求得两物体的速度,则可知甲、乙及甲、丙两物体的相对运动情况;(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可知所经历的时间,由速度公式可求得甲车通过的路程【解答】解:第一个图为速度时间图象,可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4m/s; 第二个图为路程时间图象,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的速度v乙=4m/s;丙车的速度V丙=1m/s;则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故甲车相对于乙车静止;而丙车相对于甲车向后运动;(2)秒表小盘的最小分度值是1min,指针在2min和3min之间,而大盘指针指55,故示数为:2min+55s=120s+55s=175s;则甲车通过的路程s=vt=4m/s175s=700m;故答案为:乙;175;7004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响度相同的是甲和丙【考点】音调;响度【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故答案为:甲和乙;甲和丙5上物理复习课时,教师写下了一幅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和熔化【考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解答】解:“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指冰变成水,冰温度保持不变,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指冰变成水,水的温度保持不变,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故答案为:凝固;熔化6小李同学看到在沸腾的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油的沸点为287,醋的沸点只有60,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选填“会”或“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时,继续加热,液体温度才会升高【考点】沸腾及沸腾条件;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分析】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液体沸腾的特点: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解答】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到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60;只有当醋全部汽化后,再继续加热,油温度才会升高故答案为:60;不会;60;醋全部汽化7如图甲所示,小汽车靠超声波发现障碍物,其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如图乙所示,在需要安静环境的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是在声源处减小噪音【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回声【分析】(1)某些动物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反射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2)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解答】解:小汽车靠超声波发现障碍物,其采用的方法叫做回声定位;如图乙是禁止鸣笛的标志,即让发声体不再发声,故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回声定位;声源处8如图所示,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解决此题要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乐音的特性去分析解释【解答】解: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甲图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乙图中的游泳者在水下能听到岸上的音乐声,说明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水中传播;丙图中小白兔能分辨出叫门的不是外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答案为:振动;水;音色二、选择题(每题3分)9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右运动; 2、静止;3、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综上分析可知,只有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公用电话亭都是利用有机玻璃制成的,主要因为()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B能较好地反射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D美观、整洁【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要发生反射,玻璃表面光滑,能很好的反射声波【解答】解:A、由于玻璃表面光滑,不能较好地吸收声音,故A错误;B、电信局安置的公用电话亭大多采用了一个玻璃罩,隔音效果很好,这主要是利用了玻璃表面光滑,能很好反射声波,电话亭内就减少了噪声的干扰,不是为了美观、整洁,故B正确,D错误C、玻璃也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所以能传播声音,故C错误;故选B11炎热无风的夏天,小宇走在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看见前面的路面已被一辆洒水车洒水淋湿了他认为走在淋湿了的路面上一定比走在干燥的路面上感到凉爽,于是赶快走过去,结果在洒过水的路面上,他却感到更加闷热了你认为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后,内能增大,温度很高B地面上的水使被反射的阳光增多,身体获得更多热量C洒水后使附近的空气湿度增加,身上的汗液蒸发变慢D地面上的水蒸发时把热量带到了人的身上【考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分析】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表面上空气流动的速度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解答】解:炎热无风的夏天,被晒得发烫的柏油路温度很高,洒上水后,加快了水的蒸发,蒸发的水蒸气再液化,变成水,自然就要放热,热量都被散发到周围的空气里,使周围空气湿度增加,防止了一部分汗液蒸发故选C12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B4.8m/sC5 m/sD6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前半段路程与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总路程是s,v=,前二分之一路程的时间,t1=,t2=,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4.8m/s;故选B13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应用这一原理的是()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B利用超声波精洗精细机械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D加湿器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湿度【考点】声与能量【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B、利用超声波精洗精细机械,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D、加湿器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湿度,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故选ABD14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两同学在t=10min时相遇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首先使学生明确图象中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分别表示是什么,然后从图象中找到需要的路程、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求解,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是两同学相遇,故A正确;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0.3km/min;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0.1km/min,v甲=3v乙,故B错误;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0.2km/min,=2v乙,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v甲平=2v乙平,故D正确故选AD三、解答题15试说明公路旁两块标志牌的含义,汽车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处到达贺州市最快需要多少时间?【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首先要明确标志牌的含义,然后根据v=的公式变形t=进行计算【解答】解:由图可知,此处距贺州市8km,汽车最大速度v不能超过40km/h由v=可得,最快需要的时间:t=0.2h答:从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处到达贺州市最快需要0.2h16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匀速过桥,整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3min,车速如图所示,问这座大桥长多少?【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由图知火车的速度,火车过桥的路程是桥长与火车长度之和,已知速度关于运动时间,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火车的路程,然后求出桥长【解答】解:由图可知,火车匀速过桥的速度为40km/h,火车过桥的时间:t=3min=180s,由v=可得,火车过桥通过的路程:s=vt=40m/sh=2km=2000m,桥的长度为:2000m200m=1800m答:这座大桥长1800m17小强的爸爸听说小强学习了运动的快慢及声现象后,想考查一下小强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于是周末一起驱车来到郊外,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向山崖开去并鸣笛一声,4秒钟后,小强和他爸爸听到了回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小强爸爸让小强计算一下此时他们距山崖的距离,请你帮助小强解决这一问题【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汽车鸣笛后,声音传到高山返回汽车时,汽车以72km/h的速度已经前行了4s,在这段时间内,声音和汽车行驶的路程之差是听到回声时汽车与高山距离的2倍;据此解答【解答】解:汽车行驶的速度:v1=72km/h=20m/s,在t=4s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s1=v1t=20m/s4s=80m,声音传播的距离:s2=v2t=340m/s4s=1360m,听到回声时汽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2s=s2s1,s=(s2s1)=640m答:听到回声时距离山有640m四、实验探究题18如图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其测量结果分别为:甲测量的结果是2.8cm,甲尺的分度值是1cm;乙测量的结果是2.80cm,乙尺的分度值是1mm,乙尺测量较准确【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1)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物体与零刻线对齐的位置,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分度值是刻度尺上相邻最近刻线间的长度;(3)分度值越小的刻度尺测量结果越准确【解答】解: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甲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5.8cm3.0cm=2.8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乙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是:5.80cm3.00cm=2.80cm;乙刻度尺的分度值小,所以乙刻度值测量比较准确;故答案为:2.8cm;1cm;2.80cm;1mm;乙19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此时的读数是37.8【考点】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工作的;体温计的读数:首先确定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各代表的示数,从小数字读向大数字【解答】解: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分度值是0.1,对应的读数为37.8故答案为:热胀冷缩;37.820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缓 (填“陡”或“缓”)些(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BC=5.0cm,tBC=1s,vAC=0.033m/s(4)比较速度大小:vABvAC(选填,=)【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根据公式v=,要测出速度,应测量出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时间,所以要用到刻度尺和秒表(2)若要计时方便,应让下车下滑速度慢些,运动的时间长些;(3)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sBC为小车在B、C两点前端刻度值之差;tBC由B、C两点的时刻之差求出;要计算出vAC,需确定AC的长度和时间,用公式v=计算(4)从表中得出小车通过AB的距离和时间,利用v=计算出vAB,然后与vAC比较可得【解答】解:(1)平均速度是指某段时间内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计算公式为v=,实验中要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秒表测量时间(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缓一些(3)由图知,sBC=5.0cmtBC=15:35:2315:35:22=1ssAC=10.0cm=0.1mtAC=15:35:2315:35:20=3s则vAC=0.033m/s(4)由图知,sAB=5.0cm=0.05m,tAB=15:35:2215:35:20=2s,则vAB=0.025m/s,vAC=0.033m/s所以,vABvAC故答案为:(1)v=;刻度尺;秒表;(2)缓;(3)5.0;1;0.033;(4)21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0.16m/s(2)如图2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A(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直接利用速度公式计算(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直线,减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向下倾斜的直线,分析四个选项中的图象,找出与纸锥运动相符的图象【解答】解:(1)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在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v=0.16m/s(2)因为纸锥的下落速度是先变大后保持不变,因此只有A选项符合要求,故A正确故答案为:(1)先变大后不变;0.16;(2)A22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步骤: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2.12.83.75.21.2回答问题:(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小(填“大”或“小”)的原理(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填“好”或“差”),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选填“强”或“弱”)(3)如果在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海绵(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考点】响度;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此题运用了转化法的研究思想,将隔音性能的优劣转化为距离的远近;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解答】解:(1)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与振幅和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到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近;则说明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好;其原因是粗糙材料吸收声音的性能要比平滑材料强;(3)海绵材料隔声性能与报纸好,因为海绵表面粗糙多空,吸收声音的性能好;故答案为:(1)小;(2)好、强;(3)海绵23在探究热现象的实验中,小明用烧杯、试管、温度计、圆底烧瓶等器材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明用图1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所示该物质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过程中物质继续吸热(选填“继续吸热”、“不吸热”),冰是晶体(选填“晶体”、“非晶体”),冰的熔点是0冰熔化完的时间是10min(2)小明用如图2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实验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分析FG段会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请写出一条)(3)小明用图3所示的烧瓶将水加热至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水稍后会停止沸腾再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分析】(1)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在熔化时保持熔点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熔化的时候继续吸热,温度不变,但内能增加;冰的熔点是0;从图象中找出冰开始熔化和熔化结束的时间点,可确定其完全熔化所用的时间;(2)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水沸腾的特点:吸收热量,温度不变;(3)水的沸点随着表面气压的降低而降低【解答】解:(1)冰是晶体,由图象可知BC段表示冰处在熔化过程,所以是固液共存状态;冰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变;由图象可以看出,冰的熔点是0;图象中,冰的熔化从第5min开始,到第15min结束,共经历了10min(2)因为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纸板上留有小孔的目的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沸腾图象的FG段温度保持,是因为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因此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变;(3)在瓶底浇冷水后,瓶内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气体压强减小,因为水的沸点会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水会重新沸腾起来故答案为:(1)固液共存;继续吸热;晶体;0;10;(2)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相同;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3)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24如图是真空铃实验装置,把正在响着的铃放在玻璃罩内,可以清楚地听到铃声(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将会变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变大(填“变大”或“变小”)(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当你靠近玻璃罩时不能(能/不能)听到铃声;我们可以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本题通过实验来考查这一知识点【解答】解:(1)当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希薄,铃声将会变小;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铃声将会变大(2)假如抽气机若把罩内空气全部抽去,里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当靠近玻璃罩时不能听到铃声;由此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故答案为:(1)变小;变大;(2)不能;真空不能传声25汽车防冻液冬季气温低,为使汽车在冬季低温下仍能继续使用,发动机冷却液使用的不是纯水,而是加入了一些能够降低水凝固点的物质作为防冻剂,保持在低温天气时冷却系统不冻结因此人们有时把冷却液称作“防冻液”或“不冻液”现在经常使用乙二醇为主要成分的防冻液乙二醇是一种无色微粘的液体,沸点是197.4,凝固点是11.5,能与水任意比例混合混合后由于改变了冷却水的蒸气压,凝固点显著降低其降低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随乙二醇的含量增加而下降当乙二醇的含量为68%、水为32%时,防冻液凝固点可降低至68,超过这个极限时,凝固点反而要上升40%的乙二醇和60%的软水混合成的防冻液,防冻温度为25;当防冻液中乙二醇和水各占50%时,防冻温度为35防冻液的沸点通常在零上110(1)防冻液中乙二醇和水的配置比例,既要考虑当地的气温条件,一般选用防冻液的冰点应低于当地最低气温1015;又要兼顾经济利益你认为在中国江南使用下面哪种比例的防冻液最好AA40% B50% C60%(2)请根据材料信息分析一下,与单独使用纯水相比,乙二醇防冻液对汽车除了有防冻作用,还有什么作用混合液体不容易沸腾【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1)江南最低气温在10左右,结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判断出混合液凝固点的大致范围,再由材料中数据找出合适的防冻液;(2)根据乙二醇的沸点结合水的沸点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江南最低气温在10左右,由于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则混合液的凝固点约为2025,由材料中数据可知选择40%的防冻液较为合适,故选A;(2)乙二醇沸点是197.4,比水的沸点高得多,由材料可知,二者混合后使混合液的沸点将升高,不容易沸腾故答案为:(1)A;(2)混合液体不容易沸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