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8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760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8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8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8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计,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高度约为80mmB正常状态下,人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大约1s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D人体正常温度为402在玉树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生命探测仪将音频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音的音调、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到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3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金属钠镁铝铜铁熔点/97.564966010831535沸点/18831090246725672750A铁铜合金B镁铁合金C钠铝合金D铁铝合金4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现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序号瓶内水量(mL)初始水温()时间(h)末态水温()11000914782100098874315009148041500981075520009148262000981277下列研究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A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3、5次实验数据B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2、4、6次实验数据C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2、3次实验数据D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4、5、6次实验数据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要矫正近视眼的视力,应佩戴的镜片是凹透镜C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D太阳、月亮、闪电、萤火虫等都是光源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竹的倒影B水面“折”枝C手影D镜中花7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如果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A看到的物体B看到的物体的下方C看到的物体的上方D看到的物体的前方8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人离平面镜较近时,在镜中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适当远离平面镜后就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B如果甲同学从平面镜中能看见乙同学的脚,则由光路可逆可知乙同学从平面镜中也一定能看见甲同学的脚C因为人在岸边看见的水中的鱼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所以由光路可逆可知鱼在水中看见的岸边的人的头顶位置比人的头顶的实际位置要高D由于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所以用激光武器摧毁敌人的空间站时不能直接瞄准空间站发射激光,而应该偏低一些发射10两块完全相同的平行玻璃砖相互垂直放置如图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从右侧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A平行B不平行向上偏折C不平行向下偏折D都有可能1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D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13如图所示,S是凸透镜主轴上的一个发光点,SA是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可能是()AACBABCADDAE14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张悦对李丹同学说:“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体距透镜30cm时,在距物体4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李丹根据张悦的叙述,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李丹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此像一定是正立的B此像一定是缩小的C此像一定是实像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15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16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子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 1mmB量程10m,分度值 1dmC量程30cm,分度值 1mmD量程15cm,分度值 0.5mm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712月初,雾霾持续袭击全国25省,雾霾由“雾”和“霾”组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的小水珠(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霾”是指固体小颗粒,其中含有大量的PM2.5,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2.5微米=m18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甲(能/不能)成功,实验乙(能/不能)成功在这个实验中,小球起的作用是,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19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的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白气”实际是(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已知温度越低,水蒸气越容易液化,据此,你可以确定是火焰刚熄灭后瞬间的情景20身高1.6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m,像与人的距离为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m2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折射光线是,反射角,玻璃在界面的侧22小孩在湖边观鱼,看到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填“浅或深”)小孩看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从水下发射的光发生了折射,所看的是鱼的像(填“实像或虚像”),光是从射向,鱼反射的光线折射时(“靠近或偏离”)法线23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所形成的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光发生进入了水中24拍摄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透镜,如果要使相机上 的像更大一些,应该把镜头(“前伸”或“后伸”),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可用来矫正(选填“近”或“远”)视眼25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如果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将蜡烛(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26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该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27如果你看不清地图上的小字,最好要使用;如果你想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要使用(均选填“平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28用刻度尺测出一本书的厚度是4.2mm,则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厚度是m三、解答题(共33分)29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30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31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像AB的大概位置注:要能正确反映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但不需要画光路图32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s33一场大雪过后,环卫工人常常在马路上洒盐融雪(1)小明根据加盐的冰容易熔化,分析加盐的水应该(难/易)凝固,由此提出问题:盐水结冰需要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并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多少有关;猜想二:结冰需要的时间与盐的多少有关;猜想三: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温度有关(2)他找来了盐、水、烧杯、温度计、天平、,利用家用冰箱进行了探究活动为了能验证猜想二,他应该控制相同的水温和相同量的(水/盐),配制成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10min观察盐水的,直到得出结论为止(3)小明想进一步测出盐水的凝固点,应该选用图中(甲/乙/丙)温度计,理由是34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丙所示的现象这说明:(3)如果在图丁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不透明白纸板做屏幕(3处为点燃着的蜡烛),眼睛的观察位置可以在图丁中(填图中数字)处,发现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有的小组用两个相同的蜡烛,有的小组用两个相同的棋子,用蜡烛和棋子各有优点和缺点,请你任选一个器材,说出它们的优缺点:35小明利用图示装置来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1)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实验时,应调整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2)如图1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生活中常用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3)在保持(2)中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成的是(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4)在上述探究括动中,若已知蜡烛与光屏间的距离为L0,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置A间的距离为L,如图2所示则该透镜焦距fL(选填“”、“”或“=”)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用L0、L表示)(5)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移动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移动(填“上或下”)(6)某次实验中,在烛焰、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的情况下,若固定蜡烛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若固定光屏与透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屏上都不出现清晰像,原因可能是2015-2016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滨江中学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1关于一些物理量的估计,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A课桌高度约为80mmB正常状态下,人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大约1s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D人体正常温度为40【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课桌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为80c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正常状态下,人的心跳频率为1min70次左右,两次心跳的时间间隔大约1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C、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D、人体正常温度为37左右,变化变大,不可能达到40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B2在玉树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所示),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生命探测仪将音频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音的音调、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到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条件是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且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同时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以及超声波的概念【解答】解:A、探测仪通过探头将声音传到人耳,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的原理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根据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及音色,人耳能分辨发声体的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的声波,人耳不能听到故C错误符合题意D、白天受噪声的干扰不如夜晚听得清楚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3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金属钠镁铝铜铁熔点/97.564966010831535沸点/18831090246725672750A铁铜合金B镁铁合金C钠铝合金D铁铝合金【考点】熔点和凝固点【分析】铁的熔点比铜沸点低,可以制得铁铜合金;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熔化时的温度高于镁的沸点,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当熔点较高的铝开始熔化时的温度达不到钠的沸点,可以制得钠铝合金;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熔化时达不到铝的沸点,要以用上述方法制取【解答】解: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说明两者可以同时处于熔化状态下A、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熔化时,铜也处于液体状态所以可以加工合金B、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熔化时,镁已经处于气体状态,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C、当熔点较高的铝开始熔化时,钠也处于液体状态,所以可以加工合金D、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熔化时,铝也处于液体状态,所以可以加工合金故选B4为研究影响家用保温瓶保温效果的因素,某同学在保温瓶中灌入热水,现测量初始水温,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测量末态水温改变实验条件,先后共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序号瓶内水量(mL)初始水温()时间(h)末态水温()11000914782100098874315009148041500981075520009148262000981277下列研究方案中符合控制变量方法的是()A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3、5次实验数据B若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2、4、6次实验数据C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1、2、3次实验数据D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可用第4、5、6次实验数据【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1)结合实验过程,首先确定实验中影响结果的变量一共有哪些,再看选项中的描述是否是在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他的变量保持不变,最终评估其是否符合控制变量法的要求(2)本实验中,测量的量一共有四个:瓶内水量、时间、初温与末温,而保温效果是通过温度变化来体现的,因此,重点关注瓶内水量与时间的变化情况【解答】解:A、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应控制初始水温和时间相同而水量不同,符合要求的实验序号是1、3、5,故A正确;B、研究瓶内水量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应控制初始水温和时间相同而水量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序号为2、4、6的实验,没有控制时间相等,故B错误;C、若研究初始水温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应控制瓶内水量与时间相同而初始水温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序号为1、2、3的实验没有控制水量与时间相同,故C错误;D、若研究保温时间与保温效果的关系,应控制瓶内水量与初始温度相同而时间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序号为4、5、6的实验没有控制水量与初始温度相同,故D错误;故选A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B要矫正近视眼的视力,应佩戴的镜片是凹透镜C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D太阳、月亮、闪电、萤火虫等都是光源【考点】光的色散;光源;红外线;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光的色散以及红外线的应用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解答】解:A、光的色散现象把白光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故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故A正确;B、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B正确;C、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出红外线对电视机进行遥控,故C正确;D、太阳、月亮、闪电、萤火虫中,月亮自身不能发光,所以不是光源,故D错误故选D6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A竹的倒影B水面“折”枝C手影D镜中花【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A、倒影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B、水面折枝,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C、手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D、花在平面镜中的像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选B7站在岸上的人看到平静的水面下有一静止的物体,如图,如果他想用一束强光照亮物体,则应瞄准()A看到的物体B看到的物体的下方C看到的物体的上方D看到的物体的前方【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根据人眼能看见物体的原因和光的可逆性解答此题【解答】解: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是物体的光经水面折射以后进入我们眼睛形成的,如果用一束光照此物体,根据光传播路径的可逆性,只要逆着光传播的方向照射就可以;故选A8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的独特魅力给课堂教学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教室的投影银幕是用粗糙的白布制成的,投影仪的折光系统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B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镜面反射C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D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漫反射【分析】光照在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物体照在光滑的物体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同一方向射出,这种反射叫镜面反射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对光线起到会聚作用【解答】解: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故A错误;全班同学都能看到画面是因为光射到投影银幕上,反射光线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是漫反射,故B错误,C正确;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故选C9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当人离平面镜较近时,在镜中不能看到自己的全身像,适当远离平面镜后就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全身像B如果甲同学从平面镜中能看见乙同学的脚,则由光路可逆可知乙同学从平面镜中也一定能看见甲同学的脚C因为人在岸边看见的水中的鱼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所以由光路可逆可知鱼在水中看见的岸边的人的头顶位置比人的头顶的实际位置要高D由于太阳光进入地球大气层后,其传播路径会发生弯曲,所以用激光武器摧毁敌人的空间站时不能直接瞄准空间站发射激光,而应该偏低一些发射【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和视角不同进行分析,即可解答此选项B、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线或反射的光线进入眼睛C、根据光的折射定律分析此选项D、根据激光的单向性很好分析此选项【解答】解:A、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得有两个条件,一是镜子的高度至少是身高的一半,二是镜子要竖直挂在墙上,且上下边缘分别在人的眼睛和头顶、眼睛和脚的中间位置与距离远近无关,故本选项错误B、甲乙两同学不一定一样高,乙的脚如果有眼睛的话能看见甲同学,故本选项错误;C、由光的折射定律可知,人在岸边看见的水中的鱼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要浅,由于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所以鱼在水中看见的岸边的人的头顶位置比人的头顶的实际位置要高,故本选项正确;D、由于激光的单向性很好,穿越大气层也要发生折射,但是用激光武器摧毁敌人的空间站时应该偏高瞄准空间站发射激光,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10两块完全相同的平行玻璃砖相互垂直放置如图一束单色光从左侧水平射入左侧玻璃砖,从右侧射出,则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A平行B不平行向上偏折C不平行向下偏折D都有可能【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1)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本题中,光线经过四次折射,空气玻璃空气玻璃空气,按要求做出图象,就可以得到答案【解答】解:光线通过第一块玻璃砖再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第一次是从空气斜射进入玻璃砖,折射光线应该靠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第二次是从玻璃砖斜射进入空气,折射光线应该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由于玻璃砖上下表面垂直,第二次折射的入射角等于第一次折射的折射角,所以第二次折射的折射角等于第一次折射的入射角,最后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相比,只是作了平移,即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同理,经过第二块玻璃砖时,也是这样两次折射,第四次的折射光线,与第三次的入射光线即第二次的折射光线平行;第二次的折射光线与第与第一次的入射光线平行,因此经过两块玻璃砖折射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如下图:故选A11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某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0cm处,可得到一个()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分析】利用题目中提到的物理过程,可确定该凸透镜的焦距;再利用物距与焦距的关系,结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来得到成像的情况【解答】解: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15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这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得了透镜的焦距现在的物距是20厘米,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综上分析,故选A1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总是缩小的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D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平面镜的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1)光的折射规律是: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光路是可逆的,当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入射角为0度(2)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也可以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还可以成正立的放大的实像(3)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大小相等的虚像(4)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长,导致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方向太短,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故用凸透镜来矫正【解答】解:A、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角也可能大于入射角,例如,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错误;B、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而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有倒立的也有正立的,有缩小的,也有放大的,故B错误;C、无论物体离平面镜远或近,它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始终不变,故C正确;D、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故D错误故选C13如图所示,S是凸透镜主轴上的一个发光点,SA是发光点发出的一条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可能是()AACBABCADDAE【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1)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2)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物距2fuf,像距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光线SA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则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位置应该在2倍焦距以外,由图可知,光线AB符合题意故选B14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张悦对李丹同学说:“我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发现物体距透镜30cm时,在距物体4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李丹根据张悦的叙述,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李丹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此像一定是正立的B此像一定是缩小的C此像一定是实像D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8cm【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2fuf时,v2f,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当u2f时,fv2f,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物距为30cm时,像距为10cm,说明像距大于物距,即u2f、2fvf,则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C正确;(2)当凸透镜焦距为8cm时,30cm正好在二倍焦距以外,而像距10cm正好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故D正确故选A15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A将光屏靠近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换焦距更大的凸透镜D换焦距更小的凸透镜【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说明凸透镜的折光能力太强,焦距太小,应换焦距更大的透镜可以使像前移成在光屏上【解答】解: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焦距来调节像距的,实验中蜡烛相当于物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AB、视网膜与晶状体之间的距离不变,所以不能通过调节光屏来得到清晰的像,不符合眼睛的成像原理,AB错误;CD、像成在光屏的前方说明焦距较小,为了能得到清晰的像应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D错误,C正确故选C16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子最合适()A量程3m,分度值 1mmB量程10m,分度值 1dmC量程30cm,分度值 1mmD量程15cm,分度值 0.5mm【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选择尺子的原则有二:能够满足测量要求,也就是尺子的最大测量值应该大于身高;尺子的精确度要高,因为身体长度差异非常小【解答】解:A、量程是3m,满足测量要求,分度值是1mm,准确程度较大,测量结果误差较小,合适;B、量程是10m,满足测量要求,但分度值是1dm,准确程度不高,测量结果误差太大,不合适;C、D、尺子的量程太小,不能满足测量要求,都不合适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1712月初,雾霾持续袭击全国25省,雾霾由“雾”和“霾”组成:“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的小水珠(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霾”是指固体小颗粒,其中含有大量的PM2.5,PM2.5是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其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更大,2.5微米=m【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三种状态间可以相互转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2)长度单位换算关系:1m=10dm=100cm=1103mm=1106um=1109nm【解答】解:(1)“雾”是液体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2)由1m=1106um,可知:2.5um=2.5106m故答案为:液化;2.510618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将会看到小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叫做“共振”,说明声音可以在中传播,也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如果将甲、乙实验装置搬上月球,则实验甲(能/不能)成功,实验乙(能/不能)成功在这个实验中,小球起的作用是,这种思维方法叫做(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与能量【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转换法”是中学物理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可以借助某些物体的特性来研究看不到或不易观察到物质,形象直观【解答】解: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与之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在月球上作图甲实验,泡沫小球能被弹起;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泡沫小球不能被弹起,原因是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用泡沫塑料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答案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气;能量;能;不能;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19小明在厨房中发现: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的瞬间会出现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情景,“白气”实际是(选填“水蒸气”或“小水珠”);已知温度越低,水蒸气越容易液化,据此,你可以确定是火焰刚熄灭后瞬间的情景【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叫液化;(2)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发生物态变化时,都是在温度发生变化所致【解答】解:(1)壶嘴上方冒出一团团“白气”实质上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液化现象,形成的液态小水珠;(2)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环境温度较高,水蒸气液化程度小,形成的“白气”就较少;而在熄火后,环境温度降低,水蒸气大量液化,“白气”就增多;故甲是火焰熄灭后的图片故答案为:小水珠;甲20身高1.6m的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则人在镜中的像高m,像与人的距离为m,若此人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m【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分析】此题为动态题干,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利用作图方法,分别描述出2s前、后像与物体的空间位置关系,结果跃然纸上【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已知身高1.6m的人,所以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已知此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可知他的像距离平面镜也是2m,所以像到他本人的距离为2m+2m=4m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可知他以1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运动2s后,此人离平面镜的距离为2m,再加上2s前的距离即为此时人与平面镜的距离=4m,所以他在平面镜中的像离平面镜也是4m故答案为:1.6; 4; 42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折射光线是,反射角,玻璃在界面的侧【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规律【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内容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入射光线、法线、折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当光线从空气射入其它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此题首先根据反射角和入射角相等,找出法线,从而确定界面,然后根据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关系确定出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解答】解:由图可知,BOE=60,所以COE=9060=30,而COF=30,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CD为法线,AB为界面,而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则OG一定为折射光线,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由图可知,折射角为:GOD=45因当光线从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这束光线是由玻璃进入空气根据光由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AB左侧是玻璃故答案为:OG;30;由玻璃进入空气22小孩在湖边观鱼,看到鱼的深度比鱼所在的实际深度(填“浅或深”)小孩看到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从水下发射的光发生了折射,所看的是鱼的像(填“实像或虚像”),光是从射向,鱼反射的光线折射时(“靠近或偏离”)法线【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从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解答】解:鱼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鱼比实际距离的实际位置浅一些,是鱼的虚像故答案为:浅;虚;水中;空气;偏离23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所形成的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光发生进入了水中【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是由光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是人的主观感觉,不能用光屏承接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解答】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成的像是虚像;光射到水面时,一部分光线发生了反射,另一部分发生了折射而进入水中,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故答案为:反射;虚;折射24拍摄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透镜,如果要使相机上 的像更大一些,应该把镜头(“前伸”或“后伸”),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可用来矫正(选填“近”或“远”)视眼【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凸透镜成实像规律,物距越小,成的像越大,像距也越大凸透镜能够使光线会聚远视眼是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方,远视要用凸透镜来矫正【解答】解: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照相机和摄影机的镜头,实际上就是一个凸透镜,它成的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在此题中,想要使像变大,也就是像距变大,物距要减小所以要增大像与透镜的距离,即需要使镜头前伸,镜头与底片的距离应该增大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远视眼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故答案为:凸;前伸;会聚;远25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将光屏(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如果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将蜡烛(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近视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推迟会聚在有眼镜时能成清晰的像,可看做是近视眼已矫正了,拿走后,就是近视眼的成因了,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解答】解:近视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当将凹透镜片取下,像会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故需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拿走眼镜后,就是近视眼的成因: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要想成清晰的像,应减小物距,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即他该将蜡烛靠近凸透镜,故答案为:靠近;靠近26晓红在早上9:00利用太阳光进行观察凸透镜焦点的活动她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她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你认为该活动过程存在的问题是:【考点】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分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一点,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由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粗略测量薄透镜的焦距时,可以测出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解答】解:太阳光可以近似看为平行光源,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改变凸透镜与地面间的距离,直到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如果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此时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太阳光没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所以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故答案为:凸透镜没有正对太阳光放置27如果你看不清地图上的小字,最好要使用;如果你想观察一片树叶的内部结构,最好要使用(均选填“平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考点】生活中的透镜;显微镜【分析】放大镜是根据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制成的;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解答】解:由于地图上的字较小,看不清,所以需要借助于放大镜;根据显微镜的工作原理,从而得知,显微镜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观察树叶的内部结构时应选用显微镜故答案为:放大镜;显微镜28用刻度尺测出一本书的厚度是4.2mm,则这本书的每张纸的厚度是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已知书本页数,可以得到张数;已知书本纸张总厚度和张数,两者之比为一张纸的厚度【解答】解:书本纸张的张数为n=张=60张,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0.07mm=70m故答案为:70三、解答题(共33分)29作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本题要根据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光由空气斜射进入玻璃时遵循: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作出折射光线【解答】解:过入射点经画出法线,则反射光线从反射点O在法线左侧空气中画出,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光线从折射点O在法线左侧的玻璃中画出,注意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30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解答】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光线通过焦点画;过焦点的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画,如图所示:31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的像AB的大概位置注:要能正确反映像的大小、正倒和虚实,但不需要画光路图【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u=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由图可见物体AB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因此物体AB的像位于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如下图所示:32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物体的长度是cm;如图乙所示,图中机械秒表的示数是s【考点】长度的测量;时间的测量【分析】(1)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11.00cm对齐,右侧与12.8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12.85cm11.00cm=1.85cm;(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5min=33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7.5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7.5s,即秒表的读数为330s+7.5s=337.5s故答案为:0.1cm;1.85;337.533一场大雪过后,环卫工人常常在马路上洒盐融雪(1)小明根据加盐的冰容易熔化,分析加盐的水应该(难/易)凝固,由此提出问题:盐水结冰需要的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并作出如下猜想猜想一: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多少有关;猜想二:结冰需要的时间与盐的多少有关;猜想三:结冰需要的时间与水的温度有关(2)他找来了盐、水、烧杯、温度计、天平、,利用家用冰箱进行了探究活动为了能验证猜想二,他应该控制相同的水温和相同量的(水/盐),配制成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同时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10min观察盐水的,直到得出结论为止(3)小明想进一步测出盐水的凝固点,应该选用图中(甲/乙/丙)温度计,理由是【考点】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1)加盐的冰容易熔化,说明加盐的水熔点低,熔点与凝固点相同,加盐的水凝固点低,难凝固(2)实验需要有测量时间的仪器:秒表;本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验证结冰需要的时间与盐的多少关系时,应控制水的量相等;每隔一段时间观察盐水的状态即是否结冰(3)标准状况下,水的凝固点是0,而盐水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小于0,据此选择温度计【解答】解:(1)小明根据加盐的冰容易熔化,分析加盐的水应该难凝固(2)实验还需要计时的仪器:秒表;实验中需要控制水的量相同;每隔10min观察盐水的状态,直到得出结论为止(3)盐水的凝固点小于0,温度计应选用能测负温度值的温度计,由图知应选用丙温度计故答案为:(1)难;(2)秒表;水;状态(3)丙;盐水的凝固点低于034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丙所示的现象这说明:(3)如果在图丁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不透明白纸板做屏幕(3处为点燃着的蜡烛),眼睛的观察位置可以在图丁中(填图中数字)处,发现白纸板上将(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有的小组用两个相同的蜡烛,有的小组用两个相同的棋子,用蜡烛和棋子各有优点和缺点,请你任选一个器材,说出它们的优缺点:【考点】平面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