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4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759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4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4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苏科版4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2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晶体凝固图象的是()ABCD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4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5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6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处可补充的现象()A镜子中的“自己”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7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A出现手指的实像B出现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紫外线传到地球上面来的B验钞机原理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C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D纳米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而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9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10阳光下,在平静水面上观察水中的鱼,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甲图能看到鱼B只有乙图能看到鱼C只有丙图能看到鱼D四个图都能看到鱼11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实例: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照相机中所成的像A反射成像的有B折射成像的有C属于实像的是D属于虚像的是12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3噪声也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14汶川大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紫外线”)对建筑物、人的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并且它的频率20Hz(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15如图甲乙分别是常温下在教室内进行的“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16小刚吃冰糕时,把冰糕放在碗里,发现碗中的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冰糕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他用手一摸碗壁,发现碗“漏水”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发生的(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在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要热17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选填“太弱”或“太强”):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选填“10”、“15”或“25”)cm 左右18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梭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19我们利用金属钨作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高,不易熔断;饺子在水中怎么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高20月亮在河里倒影的“影”、立竿见影的“影”、雨过天晴后悬挂在天空的彩虹,分析它们的成因其原理不同,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和引起的21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可用来矫正眼(填“近视”或“远视”);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cm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cm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2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大小为;如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折射角的大小为24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25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透镜像的性质A放大倒立实像B缩小倒立实像C放大正立虚像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fA、fB、fc从大到小依次为三、解答题(共46分)26如图,完成光路27如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28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9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小芳、小刚三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影长(粗实线为影子),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30如图所示是小刚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支竹笛,在竹管开口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时,音调可以改变竹管开口 管侧劈形小口 竹管 木劈 布团 铁丝(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2)当布团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出声音音调最高的位置是,音调最低的位置是(3)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与此相似?请举例:3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的声音靠传入耳中,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面在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2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华选用这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小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用刻度尺测出发光物体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3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选填“上”或“下”)调整(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选填“左”或“右”)移34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填“镜面”或“漫”)反射(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4)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35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2)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3)实验时,小红应在(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4)实验中,小红只进行了一次实验,就得到了“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的结论,这样得出结论的做法不合理之处是(5)该实验最好在(选填“较明亮”或“较暗”)的环境下进行36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如图1所示,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填“上”或“下”)移动(2)如图2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上(填一种器材名称)(3)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小莉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小莉应将光屏向(左/右)移动或将蜡烛向(左/右)移动图3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37某小组选用了图甲中光源、水、水槽、可折转的光屏(带刻度)等器材,用于完成探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1)使用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2)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点为O点,不断改变入射角,读出刻度盘上对应的折射角,将实验结果画在图丙中,其中1和1、2和24和4分别表示各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折射光线的位置由此可得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且折射角(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时,折射角等于度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A不能传播声音B吸收了声波C把声音反射回去了D使鼓面停止了振动【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答】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选:D2下列图象中,属于某种晶体凝固图象的是()ABCD【考点】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分析】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在图象上表现为晶体有一条水平线段【解答】解:A、图中的图象是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象,故A不对;B、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象,并且有一水平线段,说明是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C、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升高,是熔化图象,但没有水平线段,应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与题意不符;D、该图象随时间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是凝固图象,并且没有水平线段,说明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与题意不符故选B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烛焰像,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下列烛焰成像情况,不可能出现的是 ()A缩小的实像B等大的实像C放大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解答】解:由题意知,烛焰在屏上成一缩小实像,所以此时蜡烛在凸透镜的2f之外,即u2f;当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倍焦距的距离则此时uf,那么有可能是2fuf,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等大的实像;也可能是u2f,则成缩小的实像,所以只有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可能出现故选D4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考点】音调【分析】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A、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符合题意B、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不符合题意C、用力大小可能不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不同,响度可能不同不符合题意D、由B分析知,音色不会改变;由C分析知,响度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5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的描述属于液化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B夏天,草叶上形成露珠C秋天,枝头挂满白霜D严冬,冰雕逐渐变小【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解答】解: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故A错误;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故B正确;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错误;D、冰雕变小,是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水蒸气;故D错误;故选B6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处可补充的现象()A镜子中的“自己”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自然界中的光现象主要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结合思维导图中的分类,可确定所要填写的内容【解答】解:读思维导图可知,图中处要求填写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A、镜子中的“自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故选C7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A出现手指的实像B出现手指的影子C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D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当将凸透镜的部分挡住后,光屏上仍能成物体完整的像,只是凸透镜会聚光线数量比原来减少,像比原来变暗【解答】解: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了凸透镜,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手指指尖触摸前的像要暗一些故选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的热主要通过紫外线传到地球上面来的B验钞机原理是利用红外线来工作的C光的三原色为红、绿、蓝D纳米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而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考点】红外线;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紫外线【分析】太阳产生能量的方式为氢原子核发生聚变而产生巨大的能量;红外线是一种不可见光,其热效应很强,故我们感受的太阳的热主要是由于太阳光中红外线的作用造成的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比较强,制成热谱仪、夜视仪、电视遥控器等紫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制成验钞机;能杀菌,制成灭菌灯;能促成维生素D的合成红、绿、蓝是光的三原色,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长度单位有:km、m、dm、cm、mm、m、nm;另外,光年也是长度的单位,指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路程【解答】解:A、太阳的能量的产生是通过聚变的核反应方式,它把热传到地球上主要以红外线的方式;故此选项错误;B、紫外线可以使荧光物质发光,所以可以用来检验钞票中的荧光物质,从而辨别真假;故此选项错误;C、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故此选项正确;D、纳米、光年都是长度的单位;故此选项错误;故选C9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解:由题意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可知,为了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故选A10阳光下,在平静水面上观察水中的鱼,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甲图能看到鱼B只有乙图能看到鱼C只有丙图能看到鱼D四个图都能看到鱼【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分析【解答】解:在阳光下,有光进入水中,水中鱼反射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会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就会觉得鱼变浅了,由于在四个图中都可以有折射光线进入人眼,故四个图中都可看到鱼故选D11小希对下列光学成像实例进行了分析,判断正确的是()实例:针孔照相机内所成的像;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放大镜看到的物体的像;幻灯机屏幕上所成的像;照相机中所成的像A反射成像的有B折射成像的有C属于实像的是D属于虚像的是【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根据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不同点:(1)成因不同,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2)像的正倒不一样,实像一般是倒立的,而虚像是正立的;来分析此题【解答】解: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原理,因此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用放大镜看物体,利用的是光的折射现象中成虚像的情况;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照相机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综上所述,属于实像的是;属于虚像的是;属于折射成像的是;属于反射成像的是故只有选项C正确故选C12小磊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3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接着,他将凸透镜A换成凸透镜B并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BA的焦距小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C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甲相同D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与图乙相同【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显微镜【分析】(1)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距大于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据此比较甲乙两图中凸透镜焦距的大小关系;(2)显微镜有物镜和目镜组成,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解答】解:(1)由甲图可知,物距u=35cm5cm=30cm,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即f30cm2f,可得15cmf30cm;由乙图可知,物距仍为30cm,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30cm2f,得f15cm,所以A的焦距大于B的焦距(2)显微镜包括物镜和目镜,靠近物体的称之为物镜,另一个称之为目镜,物体首先由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物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投影仪,与图甲相同;目镜成像原理相当于放大镜可见ABD错、C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3噪声也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选填“声源处”、“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产生;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传播途中减弱、人耳处减弱【解答】解:噪声也是声音,也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答案为:振动;声源处14汶川大地震,给人们造成了几十年不遇的特大灾害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选填“超声波”、“次声波”或“紫外线”)对建筑物、人的器官功能的破坏性很大,并且它的频率低于20Hz(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人耳却无法直接听到,所以要尽量远离地震源【考点】超声波与次声波【分析】(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2)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解答】解:地震时会产生次声波,由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所以次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人耳无法听到故答案为:次声波;低于15如图甲乙分别是常温下在教室内进行的“探究冰、蜡烛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甲装置缺少酒精灯加热是正确(正确/错误)的;采用乙装置加热方式的优点是使加热物体受热均匀【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分析】要知道熔化过程需要吸热,为使一些固态物质能够被均匀加热,可以将固体物质弄碎,并放入试管中,利用水浴法进行加热,若固态物质的熔点较低,低于常温,也可用空气浴法【解答】解:由于实验是常温下在教室内进行的,室内温度高于冰的熔点,可以使冰吸收到热量,这样熔化更慢,更容易观察和记录数据,因此甲缺少酒精灯加热是正确的乙装置将需要加热的物质放入试管中,并用水进行加热,这样可以使物质受热更加均匀故答案为:正确;使加热物体受热均匀16小刚吃冰糕时,把冰糕放在碗里,发现碗中的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冰糕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他用手一摸碗壁,发现碗“漏水”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发生的液化(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在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要放热【考点】液化及液化现象【分析】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放热【解答】解:冰糕放在碗里,受热会熔化成水同时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会形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答案为:熔化、液化、放17形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选填“太弱”或“太强”):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选填“10”、“15”或“25”)cm 左右【考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本题要抓住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近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眼睛看近处物体最舒服的距离是25cm,这个距离是明视距离【解答】解: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明视距离预防近视眼的措施之一,就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明视距离25cm左右故答案为:太强;2518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梭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光的色散;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红光;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绿光【考点】光的色散【分析】(1)太阳光是复色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复合而成的(2)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的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与它反射的光的颜色相同其它光被吸收【解答】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2)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红色玻璃只能透过红光,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在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白屏上只在原来出现绿光的地方出现一条绿色光带;我们能看到绿色因为绿色纸板只能反射绿光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红光;绿光19我们利用金属钨作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不易熔断;饺子在水中怎么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沸点高【考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分析】灯泡里的灯丝通电时放热,温度很高,灯丝需要耐高温饺子在水中煮,怎么煮也不会发黄变焦,而在油中炸,过一会儿就会发黄变焦,主要是因为油的沸点大于水的沸点,且油沸腾后,会保持沸点温度(远大于水的沸点100)不变,饺子内的水分会很快蒸发掉,而变黄变焦【解答】解:金属钨的熔点很高,所以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作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高温把饺子烤焦、烤糊故答案为:熔点;沸点20月亮在河里倒影的“影”、立竿见影的“影”、雨过天晴后悬挂在天空的彩虹,分析它们的成因其原理不同,它们分别是由于光的反射、直线传播和折射引起的【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分析】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就是利用光的折射,光折射的实例还有:筷子变折、池水变浅、彩虹等等【解答】解:月亮在河里倒影的“影”,这个“影”不是影,而是平面镜所成的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立竿见影的“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雨后天空的彩虹是光的空中的小水珠对太阳光进行折射形成的现象故答案为:反射;直线传播;折射21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这种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填“会聚”或“发散”),可用来矫正远视眼(填“近视”或“远视”);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分析】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近视眼和远视眼如何来矫正【解答】解: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人脸和摄像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也就是大于20cm时,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用凸透镜来矫正远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故答案为:凸;会聚;远视;20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10cm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的方向移动【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分析】(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于测焦距(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解答】解:当u=2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所以2f=20cm,即f=10cm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可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故答案为:10;靠近23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大小为120;如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折射角的大小为37【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同时要掌握光的折射的规律,知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解答】解: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的规律作图设入射角为,折射角为,则AOD=DOB=由题意知,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则入射角为9030=60;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大小为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为60+60=120;则折射角=1806083=37故答案为:120;3724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呈现了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如果去掉光屏,眼睛在A 处能(选填“能”或“不能”) 看到这个像,原因是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考点】凸透镜成像的应用;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分析】(1)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的;(2)实像可以用光屏接收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实像与虚像都可以用眼睛接收到【解答】解:从题可知,可以从光屏上看到烛焰倒立清晰的像,则说明了所成的像为实像,而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当把光屏去掉后,实际光线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眼睛在A处能看到这个像故答案为:能;光会聚成实像后继续向前传播,进入人的眼睛,所以能看到25有A、B、C三块凸透镜,现用这三块凸透镜做成像实验,在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的条件下,得到的实验记录如下:透镜像的性质A放大倒立实像B缩小倒立实像C放大正立虚像由此可知A、B、C三个透镜的焦距fA、fB、fc从大到小依次为fCfAfB【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可知物距相等,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A成成倒立放大实像可知物距大于A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B成倒立缩小实像可知物距大于B凸透镜的二倍焦距,C成正立放大虚像可知物距小于C凸透镜的焦距,因为物距相等,所以C凸透镜的焦距最大,A次之,B最小【解答】解: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来分析,物距大于A凸透镜的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物距大于B凸透镜的二倍焦距,物距小于C凸透镜的焦距保持各凸透镜跟烛焰距离相等可知物距相等,所以C凸透镜的焦距最大,A次之,B最小故答案为:fCfAfB三、解答题(共46分)26如图,完成光路【考点】透镜的光路图【分析】(1)在作凸透镜或凹透镜的光路图时,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透镜的光学特点来作图(2)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在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较大,作出法线,确定光是从空气射入介质还是从介质射入空气,确定折射角与入射角谁大谁小,最后确定折射光线的大致传播方向【解答】解:(1)对于凸透镜,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则折射光线过焦点;如图所示: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图所示:(2)光先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会靠近法线;当光线从玻璃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线会远离法线如图所示:27如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A、B端点AB的像点A、B,连接A、B即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解答】解: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28一条光线照射到水面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它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大致方向【考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作光的折射光路图【分析】(1)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解答】解:(1)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液体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2)由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首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法线与界面垂直(虚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29如图,路灯下站着小明、小芳、小刚三人,请根据小芳和小刚的影长(粗实线为影子),标出图中路灯灯泡S的位置【考点】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分析】根据中心投影的特点可知,连接物体和它影子的顶端所形成的直线必定经过点光源所以分别把小芳和小刚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即点光源的位置【解答】解:将小芳和小刚的顶端和影子的顶端连接并延长可交于一点S,点S就是光源的位置,如下图:30如图所示是小刚在课余时间制作的一支竹笛,在竹管开口处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可以发出美妙的笛声,推拉铁丝环时,音调可以改变竹管开口 管侧劈形小口 竹管 木劈 布团 铁丝(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空气柱(2)当布团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出声音音调最高的位置是a,音调最低的位置是c(3)在中国的民族乐器中,还有哪些乐器的发声原理与此相似?请举例:葫芦丝【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1)笛子是由管内的空气柱振动产生声音的,且音调的高低取决于空气柱的长短,空气柱越长,产生的笛声的音调越低,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2)靠空气振动发声的乐器有很多,中国的有箫、笛、笙、胡芦丝等;西洋乐器包括萨克斯、长笛、长号、小号、短号等【解答】解:(1)竹笛是由笛子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2)由于空气柱越长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低,所以在图示的三个位置中,当布团在a位置时,管内的空气柱最短,所以此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在c点是空气柱最长,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低(3)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的乐器有:葫芦丝、笙、箫等故答案为:(1)空气柱;(2)a;c;(3)葫芦丝3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的声音靠空气传入耳中,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能够听出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尺发出的是次声波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几乎没有看到桌面在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桌面上放一些碎纸屑【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3)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解答】解:(1)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会听到声音,这是由于刻度尺振动产生的,由于声源与人耳之间相隔的是空气,所以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耳中(2)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频率改变了,故音调发生了变化;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一定发出了声音,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刻度尺振动的慢,频率小,发出的是次声波(3)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桌面振动幅度很小,可用转换法将小的振动变成明显的大的振动,可在桌面上放一些碎纸屑,通过纸屑振动判断桌面的振动故答案为:空气;音调;尺发出的是次声波;桌面上放一些碎纸屑32实验桌上有高度不同的发光物体A和B,焦距分别为5cm、10cm的凸透镜两个,刻度尺、光具座和光屏各一个小华选用这些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小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将发光物体A、光屏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调节发光物体A、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用刻度尺测出发光物体A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将发光物体A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A清晰的像,用刻度尺测量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控制物距不变,并且没有改变物体的高度(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在第步中,应当将发光物体B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B清晰的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发光物体B及其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根据探究目的“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分析;(2)根据控制变量的思想,改变物体的高度做实验研究【解答】解:(1)由题意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可知,应控制物距不变,且要改变物体的高度,多次实验后分析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是否有关,而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却没有改变自变量“物体的高度”,反而改变了应控制的变量“物距”故不能达到探究目的;(2)根据控制变量法,应保持物距不变,改变发光物体的高度,具体的改正措施:在第步中,应当将发光物体B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B清晰的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发光物体B及其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故答案为:(1)没有控制物距不变,并且没有改变物体的高度;(2)在第步中,应当将发光物体B放在光具座上距凸透镜3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发光物体B清晰的像,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发光物体B及其像的高度,并记录在表格中3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确定焦距时所做的实验,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此时所成像将变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因燃烧变短,所成像如图乙,要使像能够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选填“上”或“下”)调整(3)在上一步实验调整好像的位置后,小明取了一副近视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要使光屏上还能呈清晰的像,可将蜡烛适当左(选填“左”或“右”)移【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分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和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2)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像与物体的变化方向恰好相反(3)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解答】解:(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并移动光屏,直到白纸上的光斑最小,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凸透镜到焦点的距离为11.0cm,则凸透镜的焦距为11.0cm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把蜡烛从远处向凸透镜远离时,物距在不断增大,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所以当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实像将变小(2)蜡烛在燃放中不断缩短,向下移动,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中央,可向上移动光屏;或向上移动蜡烛或向下移动凸透镜(3)近视眼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的光线推迟会聚,蜡烛向左远离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答案为:(1)11.0;放大;投影仪;左;变小(2)下;(3)左34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填“镜面”或“漫”)反射(2)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4)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显示光的传播路径;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是否共面【考点】光的反射定律【分析】(1)在不同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而进入我们的眼里;(2)根据题目中: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告诉的信息,可以得到此题的答案(3)解答此题主要需掌握光的反射规律:三线共面(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两线分居(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角相等(入射角、反射角)此题的实验探究的就是“三线共面”的规律(4)光的传播路径我们看不见,可通过一些方法间接看到,如通过水雾、烟雾等,这里用光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在光的反射中,三线在同一平面上,也是通过“平”的光屏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解答】解:(1)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是由于光屏表面凹凸不平,光在这里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故答案为:漫 (2)由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可知,将反射光线改为入射光线,光路图照样成立,体现了光路是可逆的;故答案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由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当E、F两块板共面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此时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不能;在 (4)我们看不见光的传播路径,就无法对光线进行研究,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安装一个光屏后,能够间接的在光屏上看到光的传播途径;将光屏的左半部分向前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