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3)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3674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3)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3)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3)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式子没有意义的是()ABCD2下列二次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是()ABCD3下列根式中,不能与合并的是()ABCD4对于任意的正数m、n定义运算为:mn=,计算(32)(812)的结果为()A24B2C2D205当1a2时,代数式+|1a|的值是()A1B1C2a3D32a6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Ax1Bx0Cx0Dx0且x17已知x=,y=,则x2+xy+y2的值为()A2B4C5D78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BE的长是()A3B4C5D69下列各组数中,可以构成勾股数的是()A13,16,19B,C18,24,36D12,35,3710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BD的长为()A B C D 11如图,在RtABC中,ACB=60,DE是斜边AC的中垂线,分别交AB、AC于D、E两点若BD=2,则AC的长是()A4B4C8D81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S1,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S2,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S2015的值为()A()2012B()2013C()2012D()2013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计算:2等于_14若3,m,5为三角形三边,则=_15已知x=2,代数式(7+4)x2+(2+)x+的值是_16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的高为_17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将ABC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边AC上,与点B重合,AE为折痕,则EB=_18在ABC中,AB=13cm,AC=20cm,BC边上的高为12cm,则ABC的面积为_cm2三、解答题19计算下列各题:(1)+|2|+()3(2)420阅读与计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斐波那契(约11701250)是意大利数学家,他研究了一列数,这列数非常奇妙,被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后来人们在研究它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花朵(如梅花、飞燕草、万寿菊等)的瓣数恰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斐波那契数列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个数可以用 表示(其中,n1)这是用无理数表示有理数的一个范例任务:请根据以上材料,通过计算求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1个数和第2个数21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要求测教学楼的高度AB、小刚在D处用高1.5m的测角仪CD,测得教学楼顶端A的仰角为30,然后向教学楼前进40m到达E,又测得教学楼顶端A的仰角为60求这幢教学楼的高度AB22如图,已知AB=13,BC=14,AC=15,ADBC于D,求AD长23如图所示的是由5个边长是1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1)求BA12,BA22,BA32的值;(2)从(1)中寻找规律,当有10个正方形时,求BA102的值;(3)当有n个正方形时,求BAn2的值24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A点的梯子,当它靠在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B点;当它靠在另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D点已知BAC=60,DAE=45,点D到地面的垂直距离DE=3米求点B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2015-2016学年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南坝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式子没有意义的是()ABCD【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可得答案【解答】解:A、没有意义,故A符合题意;B、有意义,故B不符合题意;C、有意义,故C不符合题意;D、有意义,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下列二次根式中的最简二次根式是()ABCD【考点】最简二次根式【分析】判定一个二次根式是不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方法,就是逐个检查最简二次根式的两个条件是否同时满足,同时满足的就是最简二次根式,否则就不是【解答】解:A、符合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故本选项正确;B、原式=,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C、原式=,被开方数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D、被开方数含分母,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3下列根式中,不能与合并的是()ABCD【考点】同类二次根式【分析】将各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A、,本选项不合题意;B、,本选项不合题意;C、,本选项合题意;D、,本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4对于任意的正数m、n定义运算为:mn=,计算(32)(812)的结果为()A24B2C2D20【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分析】根据题目所给的运算法则进行求解【解答】解:32,32=,812,812=+=2(+),(32)(812)=()2(+)=2故选B5当1a2时,代数式+|1a|的值是()A1B1C2a3D32a【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分析】利用a的取值范围,进而去绝对值以及开平方得出即可【解答】解:1a2,+|1a|=2a+a1=1故选:B6若代数式+有意义,则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Ax1Bx0Cx0Dx0且x1【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先根据分式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组,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解答】解:代数式+有意义,解得x0且x1故选D7已知x=,y=,则x2+xy+y2的值为()A2B4C5D7【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分析】先把x、y的值代入原式,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把原式进行化简即可【解答】解:原式=(x+y)2xy=(+)2=()2=51=4故选B8如图,将一个边长分别为4,8的长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C点与A点重合,则BE的长是()A3B4C5D6【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根据翻折的性质可得AE=CE,设BE=x,然后表示出AE,再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根据翻折的性质得,AE=CE,设BE=x,长方形ABCD的长为8,AE=CE=8x,在RtABE中,根据勾股定理,AE2=AB2+BE2,即(8x)2=42+x2,解得x=3,所以,BE的长为3故选A9下列各组数中,可以构成勾股数的是()A13,16,19B,C18,24,36D12,35,37【考点】勾股数【分析】根据勾股数:满足a2+b2=c2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进行分析【解答】解:A、132+16219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2+()2()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也不是正整数,故此选项错误;C、182+242362,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D、122+352=372,能构成直角三角形,且为正整数,故此选项正确; 故选D10如图,ABC的顶点A、B、C在边长为1的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BDAC于点D则BD的长为()A B C D 【考点】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得相关线段的长度,然后由面积法求得BD的长度【解答】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得 AC=BC2=ACBD,即22=BDBD=故选:C11如图,在RtABC中,ACB=60,DE是斜边AC的中垂线,分别交AB、AC于D、E两点若BD=2,则AC的长是()A4B4C8D8【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分析】求出AC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求出AD=CD,求出ACD、DCB,求出CD、AD、AB,由勾股定理求出BC,再求出AC即可【解答】解:如图,在RtABC中,ACB=60,A=30DE垂直平分斜边AC,AD=CD,A=ACD=30,DCB=6030=30,BD=2,CD=AD=4,AB=2+4=6,在BCD中,由勾股定理得:CB=2,在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4,故选:B12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其面积标记为S1,以CD为斜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以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其面积标记为S2,按照此规律继续下去,则S2015的值为()A()2012B()2013C()2012D()2013【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第2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则第3个正方形的边长是,进而可找出规律,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是,那么易求S2015的值【解答】解:根据题意: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2;第二个正方形的边长为:;第三个正方形的边长为:,第n个正方形的边长是,所以S2015的值是()2012,故选C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3计算:2等于2【考点】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分析】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项即可【解答】解:原式=3=2故答案为:214若3,m,5为三角形三边,则=2m10【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求m的取值范围,再对二次根式化简【解答】解: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53m5+3,即2m8,则2m0,m80,所以,=|2m|m8|=m2(8m)=m28+m=2m10故答案为:2m1015已知x=2,代数式(7+4)x2+(2+)x+的值是2+【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分析】首先不所求的式子化成(2+)2x2+(2+)x+的形式,然后把x的值代入求解【解答】解:原式=(2+)2x2+(2+)x+=【(2+)x】2+(2+)(2)+=【(2+)(2)】2+(2+)(2)+=1+1+=2+16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的高为3【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以及勾股定即可求解【解答】解:底边的一半是3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它的高为=3故答案为:317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将ABC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边AC上,与点B重合,AE为折痕,则EB=1.5【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首先根据折叠可得BE=EB,AB=AB=3,然后设BE=EB=x,则EC=4x,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求得AC的值,再在RtBE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方程x2+22=(4x)2,再解方程即可算出答案【解答】解:根据折叠可得BE=EB,AB=AB=3,设BE=EB=x,则EC=4x,B=90,AB=3,BC=4,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BC=53=2,在RtBEC中,由勾股定理得,x2+22=(4x)2,解得x=1.5,故答案为:1.518在ABC中,AB=13cm,AC=20cm,BC边上的高为12cm,则ABC的面积为126或66cm2【考点】勾股定理【分析】此题分两种情况:B为锐角或B为钝角已知AB、AC的值,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C的长,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结果【解答】解:当B为锐角时(如图1),在RtABD中,BD=5cm,在RtADC中,CD=16cm,BC=21,SABC=2112=126cm2;当B为钝角时(如图2),在RtABD中,BD=5cm,在RtADC中,CD=16cm,BC=CDBD=165=11cm,SABC=1112=66cm2,故答案为:126或66三、解答题19计算下列各题:(1)+|2|+()3(2)4【考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分析】(1)先化简二次根式再利用负整数指数幂进行计算即可;(2)根据二次根式的化简、零指数幂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1)原式=3+2+8=8;(2)原式=2=20阅读与计算:请阅读以下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斐波那契(约11701250)是意大利数学家,他研究了一列数,这列数非常奇妙,被称为斐波那契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称为数列)后来人们在研究它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花朵(如梅花、飞燕草、万寿菊等)的瓣数恰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数斐波那契数列还有很多有趣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n个数可以用 表示(其中,n1)这是用无理数表示有理数的一个范例任务:请根据以上材料,通过计算求出斐波那契数列中的第1个数和第2个数【考点】二次根式的应用【分析】分别把1、2代入式子化简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第1个数,当n=1时, =()=1第2个数,当n=2时, = ()2()2=(+)()=1=121如图,在一次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要求测教学楼的高度AB、小刚在D处用高1.5m的测角仪CD,测得教学楼顶端A的仰角为30,然后向教学楼前进40m到达E,又测得教学楼顶端A的仰角为60求这幢教学楼的高度AB【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分析】利用60的正切值可表示出FG长,进而利用ACG的正切函数求AG长,加上1.5即为这幢教学楼的高度AB【解答】解:在RtAFG中,tanAFG=,FG=AG在RtACG中,tanACG=,CG=AG又CGFG=40,即AGAG=40,AG=20,AB=20+1.5答:这幢教学楼的高度AB为(20+1.5)米22如图,已知AB=13,BC=14,AC=15,ADBC于D,求AD长【考点】勾股定理【分析】由题意知,BD+DC=14,设BD=x,则CD=14x,在直角ABD中,AB是斜边,根据勾股定理AB2=AD2+BD2,在直角ACD中,根据勾股定理AC2=AD2+CD2,列出方程组即可计算x的值,即可求得AD的长度【解答】解:BC=14,且BC=BD+DC,设BD=x,则DC=14x,则在直角ABD中,AB2=AD2+BD2,即132=AD2+x2,在直角ACD中,AC2=AD2+CD2,即152=AD2+(14x)2,整理计算得x=5,AD=1223如图所示的是由5个边长是1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1)求BA12,BA22,BA32的值;(2)从(1)中寻找规律,当有10个正方形时,求BA102的值;(3)当有n个正方形时,求BAn2的值【考点】勾股定理【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计算即可(2)利用(1)中的结论,探究规律后,即可解决问题(3)利用规律即可写出结论【解答】解:(1)在RtABA1中,BA12=AB2+A1A2=1+1=2,在RtABA2,中,BA22=AB2+A2A2=1+22=5,在RtABA3,中,BA32=AB2+A3A2=1+32=10,(2)2=1+125=1+22,10=1+32,BA102=1+102=101(3)根据上面的规律可知,BAn2=1+n224如图,在两面墙之间有一个底端在A点的梯子,当它靠在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B点;当它靠在另一侧墙上时,梯子的顶端在D点已知BAC=60,DAE=45,点D到地面的垂直距离DE=3米求点B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在RtADE中,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梯子的总长度,在RtABC中,根据已知条件再次运用勾股定理可求出BC的长【解答】解:在RtDAE中,DAE=45,ADE=DAE=45,AE=DE=3AD2=AE2+DE2=(3)2+(3)2=36,AD=6,即梯子的总长为6米AB=AD=6在RtABC中,BAC=60,ABC=30,AC=AB=3,BC2=AB2AC2=6232=27,BC=3m,点B到地面的垂直距离BC=3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