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11543749 上传时间:2020-04-2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知识网络,一、知识网络,二【易错易混】,误区1:民族节日与传统习俗无差别。注意:民族节日蕴涵着一个民族的许多传统习俗的内容,但传统习俗并不完全通过民族节日表现出来,它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文化载体来展现。,误区2: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注意: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没有民族的文化就无所谓世界文化。多元的世界文化才能使世界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误区3: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文化精粹。注意:文化具有两面性,既有先进健康有益的文化,也有落后腐朽的文化。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本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因而应辩证的对待不同时期的民族文化。,误区4:文化传播的途径只有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三种。注意:文化传播途径有着丰富的形式,而不仅仅限于上述三种途径。特别是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传媒多样化、载体多样化,使得文化传播的方式和途径多样化。,误区5:大众传媒的发展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注意:大众传媒的发展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虽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但旧传媒并未消失,仍在当今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传播渠道多、方式灵活、反馈及时等特点。,误区6:文化交流会冲击民族文化。注意:文化应该是多元化的,任何一种民族文化都是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中发展并壮大的。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借鉴,取长补短,促进文化发展。,三【拓展延伸】,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的关系(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而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2)并非各国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通过一定程序,以名录的方式确立,并给予保护。(3)研究文化遗产与世界遗产的作用不完全一致。研究文化遗产可以明确人类文明演进的过程,并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确立并保护世界遗产对于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有重大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应反对两种错误倾向(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只有同时也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善于发现并汲取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点,“见贤思齐”,才能更好地发展本民族的文化。(2)不同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在各种文化的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发展本民族文化,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盲目照搬,而是在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结合的过程中发展好本民族的文化。,四、【高考题例】1、(2010江苏卷20)近年来,中国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说明()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B.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B.,2、(2010山东卷22)2009年12月,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A.,3、(2011高考海南卷14)“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ABc、D,A,4、(2011高考江苏卷35)2011年博鳌会亚洲论坛年会的主题是“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题为推动共同发展,共建和谐亚洲的演出。他指出,亚洲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结构性矛盾、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还存在,如何处理好发展问题依然摆在亚洲人民面前。会议还探讨了“包容性发展”的内涵和具体策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呼吁亚太地区的国家要加入到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巴西总统罗塞芙主张各国应创造条件实现经济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南非总统祖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共赢机遇和挑战等。(1)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的视角阐释“包容性发展”的内涵。(6分),答案:(1)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文化发展的差异性;既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博采众长、交融发展。,5、(2011高考上海文综政治卷39)材料一:海南省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止目前,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1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25个项目,省政府公布的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80个项目。全国政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专题凋研考察团团长孙家正指出:“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海南一定要对自己独特的文化有深刻的认识。”(1)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保护海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意义。(8分),1、材料一: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材料二:我国已将“数字图书馆”纳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十五”重点项目,大量的文化遗产已经转化成数字化形态。如古老的“北京人”已经有了宣传网页,“故宫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和“敦煌数字化虚拟洞窟”计划已经启动。根据上述材料,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1)中外商人的贸易活动对中外文化传播起了什么作用?(2)当代社会为我们进行文化传播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3)我们应如何进行中外文化的传播?,简答题:,参考答案:(1)商贸活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中外商人的商易活动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面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2)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3)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知识网络,二【易错易混】,误区1:传统思想,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注意: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误区2:传统建筑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注意:传统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文艺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误区3:传统文化的影响是积极的。注意:不能简单地将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归结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要取决于传统文化的性质和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误区4: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注意: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因此,不能简单认为传统文化是包袱而不是财富。误区5:对待传统文化要充分地肯定。注意: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保守的方面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因此,我们既不能搞“历史虚无主义”,全盘否定;也不能搞“文化保守主义”,全部继承。,误区6:对传统文化,要先继承后发展。注意:文化继承与发展是统一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因而不存在先后顺序问题。误区7:文化继承等同于文化传播。注意:文化继承主要是文化纵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本民族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传播主要是文化横向积累的过程,侧重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误区8: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对文化发展影响的程度是相同的。注意:科学技术的进步、思想运动和教育都会对文化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这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社会制度的更替导致的是新的文化形态代替旧的文化形态,是质变,所以对文化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三【拓展延伸】,1、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也就有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是历史的产物,也是随着人类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发展和变化。传统文化有落后于时代的成分,但传统不等于落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传统文化不等于保守;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主要形成于封建社会,但传统文化不等于封建文化。因此要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和作用,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2、正确认识对传统文化的态度(1)传统,既有空间的局限性,又有超时空的无限性。它是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更新内容,在不断为现实服务的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批判与继承,是传统存在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在形式。(2)对待传统,应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态度,不能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笼统的、盲目的反对一切传统,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它是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思想根源。,3、深刻认识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1)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宗教、艺术、哲学等观点,以及适合这些观点的政治、法律等制度。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影响文化发展正体现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2)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政治、经济以重大的影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影响文化发展,又体现了政治、经济对文化的决定作用。(3)当今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科技进步和思想运动影响文化发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关系。,四、【高考题例】1、(2010北京卷24)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A.B.C.D.,C,(广东卷)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本题漫画根据罗琪的取之不尽改编。(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答案】(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对中国古典名著进行影视翻拍的文化现象。中国古典名著蕴涵取之不尽的思想源泉,用影视翻拍的方式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对它的普及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漫画更主要的是提醒人们不应仅仅从中国古典名著中获取创作的源泉,对待中国古典名著应有正确的态度。(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影视翻拍中国古典名著不应该“全盘照搬”和“断章取义”。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4【真题剖析】,(山东卷)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发展目标,真抓实干,取得显著成就。山东文化底蕴深厚。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应如何充分利用山东传统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12分)。,【答案】(1)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强省,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等)。(2)继承山东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3)立足山东改革开放的实践,创新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同时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其他优秀文化成果;进一步促进山东文化产业发展。(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应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建设文化强省的积极性。(若答出”不断融入时代精神”、“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培育文化人才”等言之有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5、(2011高考北京卷25)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度评价,这表明A.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利于文化发展C.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的民族特色,B,7、(2011高考江苏卷21)历史上。东北流行二人转,南方流行越剧,有的地方还流行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如南京的白局,扬州的扬剧等。现在南剧北唱、北戏南演、文化市场异彩纷呈。戏曲文化的发展现状说明,各地区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求同存异,时尚流行市场调节,繁荣兴盛各具特色,渐趋融合A.B.C.D.,C,8、(2011高考天津卷5)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C.,第五课文化创新,一、知识网络,二【易错易混】,误区1:文化创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离开社会实践。注意:这个观点错误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误区2:文化创新的渊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意: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误区3:文化创新来自作者的灵感,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注意:文化创新来源于社会实践,不是作者的灵感;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误区4:文化创新的积极作用就是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注意:这种说法不科学。文化创新还有另一个积极作用,即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误区5:发展先进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注意: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但文化创新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误区6: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注意:错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这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误区7: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交流、融合。注意: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误区8:文化创新就要求外来文化为我所用。注意: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对文化创新所起的作用是双向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世界各国文化创新起着重要作用。误区9:文化交流中“以我为主”与“海纳百川”是矛盾的。注意:二者是可以统一的。文化交流中“海纳百川”表明文化竞争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借鉴、交流、合作、共处。,误区10: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不相容,应该坚决抵制。注意:这是错误的。我们进行文化创新,既要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又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应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4【真题剖析】1、(2011年,安徽卷,8)中国既是茶得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B.C.D.,2、(2011高考海南卷14)“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ABc、D,3、(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19)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ABCD,4(2011广东卷)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B.C.D.,4【核对答案】1、(2011年,安徽卷,8)中国既是茶得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文化引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B.C.D.,B,2、(2011高考海南卷14)“公期”是海南的传统民俗节目。以前每逢“公期”,人们都要拜祭“公祖”,举行“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仪式。今天,人们移风易俗,利用这一民俗节日“赛红歌”、“赛书法”、“赛技能”,建设和谐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这表明民俗节日体现了民族心理和情感,富有民族文化韵味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具有相对稳定性集中展示了本区域文化,是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动力ABc、D,A,3、(2011高考上海文综卷19)产生于西汉时期的儋州调声,是儋州人民自己创造的原生态歌谣,直到今天仍流传于海南省儋州一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这表明传统文化具有区域性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先进性ABCD,B,4(2011广东卷)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B.C.D.,B,(广东卷)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注:本题漫画根据方成的洗澡改编(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什么偏差?(2)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应如何交流、借鉴与融合?,【答案】(1)漫画中的文化教育存在只注重中国传统文化排斥外来文化的偏差。(2)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以“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熔铸百家的气魄,科学分析的态度。不同文化之间,有差异就难免有矛盾、有竞争,但文化差异不应该成为文化交流的障碍,文化竞争并不排斥文化合作。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跻身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必须深深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5、(2011高考浙江卷40)动漫大片田螺遗梦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剔除了其中带有迷信、颓废、庸俗色彩的内容,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作品制作运用了面前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电影技术,注入了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从而使作品更具有国际口味。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动漫节和电影节,摘取了多个奖项,赢得了国内外的好评。(1)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0分),结合材料,说明动漫大片田螺遗梦的成功体现了“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哪些道理。(1)文化在继承中发展。该作品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突出了中国文化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体现了继承对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2)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该作品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对民间传说的改编、采用国际最高水准的动画技术、注入国际动漫作品所特有的神幻色彩等方面的创新。(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通过国内、国际两个平台,作品在交流中得到了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