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图专、湖医、武水、武测简史.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1536878 上传时间:2020-04-2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华图专、湖医、武水、武测简史.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文华图专、湖医、武水、武测简史.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文华图专、湖医、武水、武测简史.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华图专的创办和发展,韦棣华(MaryElizabethWood,1861-1931),美国纽约人,美国圣公会传教士,1900年任教于武昌文华书院,“文华公书林”和私立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创始人,曾被黎元洪语誉为“中国现代图书馆运动之皇后”。1903年,韦棣华女士在文华书院设立“文华公书林”。1910年5月16日,“文华公书林”新馆落成,并向公众开放,这是武汉第一个公共图书馆,也是中国第一所美国式的公共图书馆。任人浏览,公开出借,不可以小人行为蔑视士类;纵有借去未归,不妨劝勉告诫,使之清出送还,以养成其爱惜公物之美德。韦棣华,1914和1917年,韦棣华先后资送沈祖荣和胡庆生赴美国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攻读图书馆学。1916年,沈祖荣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理学学士学位,成为中国历史上获得图书馆学学士学位的第一人,1917年归国。1920年3月,在沈祖荣、胡庆生先后回国后,韦棣华与其一起在文华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图书馆学教育机构文华大学图书科,招收修满大学二年级课程学生入学,再修两年专业课和文哲等课程后毕业。倘若中国拥有富强的博物馆、艺术馆、图书馆、学校和大学的话,我就不会对中国军备的软弱无能感到懊悔,但是,我现在为一个没有这种令举国感到自豪的教育机构的国家感到羞愧。我将来不会去详研学校制度,也不会去建造博物馆和艺术馆,但是,我会为图书馆事业奋斗终生。沈祖荣一代宗师沈祖荣不仅用自己的光辉一生突出地体现和展示了图书馆精神,而且亦用理性来归纳、演绎了图书馆精神的内核。程焕文,沈祖荣(1883-1977),字绍期,湖北宜昌人,文华图专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1924年,文华大学与武昌博文书院、汉口博学书院大学部合并成立私立华中大学。1927年5月,华中大学因受政治时局影响而停办,沈祖荣先生坚持继续开办文华图书科,武汉国民政府准予立案。1929年,在华中大学给文华图书科的发展设置种种障碍之时,沈祖荣力挽狂澜,将文华图书科独立出来,成立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BooneLibrarySchool),经费来自中美庚款补助和公私赞助,学制二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核准立案。1934年,学校设立特别教席,在图书馆学专科及图书讲习班分别开设中英文档案管理课程,每周各授课两小时,讲授一年,但当时档案管理课程只是作为图书管理专业的辅助课程。19381946年,因抗战爆发,文华图专西迁重庆继续坚持办学,期间校舍两次遭到日军毁灭性轰炸。1940年春,正式开设档案管理训练班,学制一年。9月,学校向教育部申请设立档案管理专科,学制两年,招收对象为高中毕业生,10月17日获教育部批准,图书科亦改招高中毕业生。19401947年,档案管理专科先后招收六届学生,后因师资流失而停办。1946年5月,学校迁至武昌崇福山街二号。1949年,沈祖荣拒绝前往台湾,使文华图专完整地保留在武昌。,1951年8月,中南军政委员会教育部接办文华图专,改为公立学校。1953年,文华图专并入武汉大学,成为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设图书馆学专修科,1956年建立图书馆学本科专业,1978年在国内率先创办科技情报专业(现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983年重建档案学专业,并与新华书店总店合作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图书发行专业(现为编辑出版学专业),1984年升格为图书情报学院,2001年更名为信息管理学院。目前,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机构。文华图专自创办到1948年,共培养学生219人,其中大都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成员,进而奠定当今海峡两岸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石;其培养的档案管理人才多数成为当时各档案管理部门的中坚力量,在档案管理界成为号称“文华集团”的精英群体。文华图专的著名校友,有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图书馆创办人裘开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房桃楹,美国亚洲学会图书馆委员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童世纲等。因为有了文华学子满神州,遍世界,堪称桃李满天下。因为有了文华学子,中国图书馆事业才显得如此生动。程焕文,湖北省立医学院的创办和发展,湖北省立医学院的前身可追溯至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6年在武昌昙华林创办的湖北陆军军医学堂,学制6年,首批招生60人,1909年停办。1913年复建湖北省立医学专门学校,不久后因故再次停办。1921年9月,湖北陆军军医学堂毕业生、留德医学博士陈雨苍从德国学成归来,奏准北京教育部,获部分庚子赔款,在武昌两湖书院旧址续办湖北省立医学专门学校,1924年秋,私立医学专门学校并入,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医科大学,并建立实习医院。1926年冬,并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设有医科医学系和药学系。1927年底,武昌中山大学停办。1928年国立武汉大学组建后,停办医科,原省立医科大学师生分别转入国立同济大学及国立中山大学医科;原实习医院扩充后成立湖北省立医院。1937年,教育部计划与湖北合办“国立武昌医学院”,不久,抗战爆发,教育部遂将“国立武昌医学院”筹备费16万元移作“国立贵阳医学院”筹备费,湖北的高等医学教育因战争再次失去了恢复的机会。,朱裕璧(1903-1986),字楚珍,湖北宜都人,湖北省立医学院的创始人暨首任院长(1943-1958)。,抗战爆发后,湖北医药人才严重缺乏,形势迫切需要恢复高等医学教育,以便为流亡学生提供继续就学的机会,为战后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1941年冬,德国哥廷根大学医学博士、国立中山大学医学院教授、湖北宜都人朱裕璧先生,应湖北省民政厅热心于医学教育人士的诚聘,在留德同学及原省立医科大学一批校友的支持下,回湖北筹建医学院。1942年8月,筹备处正式成立,朱裕璧为筹备处主任。1943年2月,筹备处先后接办湖北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和湖北省卫生人员训练所,合并为医学院的附属机构,并确定以护校原址(恩施土桥坝沙湾)作为医学院院址(现为恩施州畜牧局所在地)。1943年5月14日,湖北省立医学院正式宣告成立,朱裕璧为首任院长。8月,学校开始招生,学制6年。10月初,本科医学专业首届27名新生入学;10月12日,举行开学典礼,并定这天为建校纪念日。1998年12月,为庆祝建校55周年,原湖北医科大学与恩施市卫生局在学校沙湾旧址立起了一面建校纪念碑。,抗战结束后,学校于1946年初迁往武汉,全校师生迁至原两湖书院和湖北省立医科大学的旧址。1949年11月下旬,学校由“湖北省立医学院”更名为“湖北省医学院”。1950年8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任命朱裕璧教授为湖北省医学院院长。1953年4月,学校由教育部主管改为卫生部主管。同年9月12日,中南卫生部宣布学校由“湖北省医学院”更名为“湖北医学院”。1954年7月,学校从两湖书院旧址迁至武昌千家街。1957年8月,学校又从武昌千家街迁至武昌马王店、高家湾一带(武汉大学医学部现址)。1993年1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1996年,湖北医科大学校名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武汉水利学院的创办和发展,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百废待兴。中南六省位于江河湖沼众多的地区,消弥水患振兴水利尤为重要,因此中南区军政委员会成立伊始,就考虑到应在武汉地区筹建一所培养高级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校。为此,1950年春,经中南区高教主管部门研究批准,将湖南大学工学院的水利系调整到武汉大学,并与武大土木系原有的水利工程组合并成立武汉大学水利系。粟一凡:忆“武汉水利学院”的成立经过,1994年。1952年秋,全国高校开始进行院系调整,武汉地区开始筹备三所工科院校,即华中工学院、中南动力学院和中南水利学院,并成立了三院联校建设规划筹备委员会。经勘察规划,确定华中工学院设在喻家山南麓,并首先动工兴建。水利学院在其南面,但暂缓动工,仍留在武汉大学以便完成院系调整和教学任务。还有一方案,拟将武汉水利学院校址放在伏虎山广阔的郊区。经院系调整,中南地区的广西大学、南昌大学、河南大学、湖南农学院、江西农学院、中华大学等院校的水利学科先后调入武大,与武大水利系合并成立武汉大学水利学院,院长由武汉大学副教务长张瑞瑾兼任,下设水工建筑、河港工程和农田水利3个系,成为武大历史上“第七个学院”。,因为当时中南地区尚未经过全面的院系调整,所以水利学院还没有建立本系统的行政组织与教学组织,所有的基础课程也都还依靠武大的文、法、理、工4个学院分别开出。粟一凡:忆“武汉水利学院”的成立经过1953年9月,中南局教育厅长潘梓年批示,水利学院暂隶属武汉大学,在“统一领导,分别管理的原则下进行工作机构问题,可根据以下原则考虑:必须要合就合;可合可不合就不合;不好合,不合”,学院教职人员,应按一个独立的单位配备。是年秋,中南地区进行了院系调整之后,华南工学院有关水利方面的专业也合并过来。1954年初,根据中南教育部“在武大统一领导下,经费独立,分别管理”的指示,水利学院开始建立了自己的行政组织和教学组织,院长仍由张瑞瑾兼任,下设院长办公室、教务室、总务室3室,水利土壤改良系、水工建筑系、河港工程系3系以及19个教研组或教学小组,作好了独立建校的准备,并开始在原武大农学院大楼办公。1954年7月,中央高等教育部开始酝酿正式成立“武汉水利学院”,9月,高教部在北京主持召开了建院座谈会,会上正式提出,“武汉大学水利学院从武汉大学独立出来,单独建院,建成以培养水利土壤改良方面的工程师为重点的高等工科学校”,并确定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为基础,将华东水利学院、天津大学、河北农学院、沈阳农学院等四校的水利土壤改良专业和专修科并入,成立以水利土壤改良为重点的武汉水利学院。此方案于1954年12月1日得到国务院批准。同日,高教部正式指示:在原武汉大学水利学院已有的基础上成立武汉水利学院,并任命张如屏为院长,张瑞瑾为副院长。,1958年9月12日,毛泽东视察武汉大学,并在武汉大学接见武汉水利学院首任院长张如屏.,张瑞瑾,现在介绍一下早期校园情况。建校前就有原武大农学院大楼(现行政大楼)和园艺楼(现科研处),还有农场仓库和乳牛棚等。这些建筑物和道路林木都是在三十年代里经营的,现校医院和教工食堂门前合抱的法国梧桐,都是武大农学院种植的有60余年树龄的大树。1952年原拟在农学院调出武大后,在此处改设武汉大学工农速成中学,并拨巨额经费兴建校舍。1954年水利学院在行政大楼开始办公后,建校的中心任务是选择校址问题。是在喻家山建校与华工为邻,还是利用武大农学院地址建校与武大为邻?经过充分酝酿比较,倾向于后一种选择,并进行详细规划论证,作出了规划布置图。为了充分研究其可行性和征询各方意见,又在1954年11月间召开的第二次建校座谈会上提出讨论。参加会议的除学校筹建中各方面负责人和有关院校代表外,还邀请了苏联专家卡尔波夫和武大校长李达参加。这次会议就校址问题讨论十分热烈,给我的印象很深,迄今记忆犹新。卡尔波夫首先发言赞同在农学院建校方案,认为武汉大学校园面积较大(约3600亩),能容纳两所大学,不会影响两校发展用地;强调在现址已有的基础上扩充建校,既可避免以后分两处管理的麻烦,又能尽早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又指出学校能与以文理为主的综合型大学武汉大学为邻,对工科院校办学也是很有利的。会上李达校长表示拥护院系调整方针,支持水利学院从武大独立出来创建一所新型学院;对提出的利用农学院地址建校问题表示理解,准备回去和学校其他领导商量,一切服从组织决定。他们的讲话和表态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余恒睦:忆“武汉水利学院”建校选址经过,1994年。,1954年11月16日至25日,武汉大学水利学院主持召开了第二次建院座谈会,决定以原武汉大学农学院院址和工农速成中学新建的几栋楼房为基础修建校舍。这一方案的好处在于:(1)比在喻家山、伏虎山两地平整土地、拆迁民房、铺设管道工程量要小,能加快工程进度和节约开支,能解决8个月后开学用房的问题;(2)距武大、科学院和武汉市区较近,对教师教学、科研和生活都较为方便;(3)总面积虽仅有48万平方米,比喻家山、伏虎山的面积小,但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培养高等科技人才的理想地方。12月,高教部部长杨秀峰亲自来武大视察,具体了解水利学院建校选址情况,并于年底正式批准了武汉水利学院在狮子山北麓建校。随后,学院成立基本建设委员会。1955年1月20日,武汉水利学院新校舍建筑工程在桃园破土动工,武大校长李达、院长张如屏、副院长张瑞瑾等参加了建院破土典礼。1955年1月23日,武汉水利学院成立大会在武汉大学宋卿体育馆隆重举行,张如屏、张瑞瑾、李达在会上发表了讲话,并举行了颁印仪式。1955年8月,天津大学、华东水利学院、河北农学院、沈阳农学院的水利土壤改良专业和华东水利学院水利土壤改良专修科师生抵达武汉,正式并入武汉水利学院。同时,武汉水利学院的水道及海港专业师生前往华东水利学院。1955年9月10日,学院举行建院以来第一次开学典礼。1956年,第一期建院工程竣工,建起了第四、八两栋教学楼和学生一、二舍及家属住宅一、二、三、四舍。,建院之初至1957年,学院设有水利土壤改良与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两个专业,水利技术建筑与水利土壤改良两个专修科。1958年8月,学院增设了治河防洪工程专业和水利工程施工专业。为了适应我国水利电力事业的需要,1958年12月15日水利电力部(58)水电教冯字第362号文,批准学院改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59年9月,学校增设发电厂、电力网及电力系统和水电站动力装置两个专业。1960年8月,设立基础科学及现代技术系,增设数学、物理、化学、电气、电气测量技术、数学计算仪器及装置专业。1960年10月22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增加全国重点高等学校的决定,确定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64所之一),直属水利电力部领导。1964年7月16日,学院决定将农田水利工程系与治河防洪工程系合并为第一系,水工建筑系与水利工程施工系合并为第二系,电力系改名为第三系,并设立公共课与基础课教学研究部。1964年12月,北京电力学院高电压技术专业及电厂化学专业调整来院设在三系。其中电厂化学专业与三系原有电厂化学专业合并,另设高电压技术专业。,建院十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专业设置由建院时的2个发展到8个农田水利工程、河流力学及治河工程、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水电站动力设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技术及设备、电厂化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同其他高校一样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学校停止招生5年,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停顿。1971年起,学院招收第一届“工农兵学员”,至1976年,共招收6届。1993年1月,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经国家教委批准,从1993年1月15日开始,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更名为武汉水利电力大学。1996年11月学校通过“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5月的立项审核通过了武汉水利电力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研究报告,1999年完成在国家计委的立项工作。合并前夕,学校设有水利水电、电气信息、动力机械、土木建筑、经济管理等5大学院以及政法系、数学物理系、外语系、体育教学研究部等4个直属教学系部,33个科研院所。,20世纪80年代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校园全景,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的创办和发展,1955年1月20日至2月2日,高等教育部委托同济大学主持召开了全国高等工业学校土建、水利类共同课程统一教学大纲审定会议。其间,在夏坚白主持下审定了全国高校统一的测量学教学大纲,召开了“全国高等测绘教育经验交流座谈会”,夏坚白等在会上建议,集中我国已发展起来的测绘专业师资和仪器设备、图书文献,创建我国第一所民用测绘高等学校,培养民用测绘高级技术人才,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建议书由陈健起草,讨论通过后由夏坚白转呈高教部。1955年6月,国务院决定对全国高等学校的分布和发展适当地重新调整(第二次院系调整)。1955年至1957年调整方案中指出,将沿海地区一些高等学校的同类专业、系迁至内地建新校或加强内地原有学校;并将一些学校的全部或部分迁至内地建校,扩大内地现有学校规模,增设新专业,以适应新建工业基地的分布状况和国防形势的要求。经国务院批准,在内地新建一批高等院校(包括工科院校七所,综合大学一所,医药院校三所),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是其中之一。1955年6月11日至14日,高教部在北京召开了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由高教部工业教育司司长唐守愚主持,他代表高教部宣布了筹建方案。会议宣布在高等教育部领导下成立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筹备委员会,唐守愚任主任委员,夏坚白、金通尹、陈永龄任副主任委员,刘宿贤为秘书长,王之卓、叶雪安、陈健、黄继渼为委员。,夏坚白(1903-1977),江苏常熟人,1958年11月至1970年10月任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院长。,筹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方案(草案)(1955年6月11日),高等教育部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为了集中力量,扩大培养测量方面高级技术干部的数量,并提高质量,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成立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关于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的筹建工作,按下列规定办理:一、建校基础:将同济大学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天文测量、制图学专业及青岛工学院、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工程测量专业(原均为测量专修科自一九五五年起改为本科专业)调整集中,并以青岛工学院现有公共必修课、基础课、基础技术课师资及行政干部为基础成立武汉测量制图学院。二、专业设置及招生人数: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暂设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天文测量、制图学等四个专业。一九五六年招生暂定870人,在校学生有1855人。三、学制与最大发展规模:学制为五年制。最大发展规模为7500人。四、建校地址及基本建设(略)五、建校时间:一九五六年九月一日在新校址开学上课。六、师资来源(略)七、筹备机构及筹备工作(略)八、附则(略),1955年6月18日,陈永龄、刘宿贤等来到武汉,接连勘察了武汉市的南湖、喻家山、沙湖、得胜山和珞珈山南麓天门山、栗子园一带,经过比较,认为天门山、栗子园一带较理想,决定选为校址。整个选址工作,仅用了四天。武测基建的总体规划是在借鉴青岛工学院规划蓝图的基础上设计的,并强调应体现武测的专业特色并应审度地势来决定学院的规划总图。夏坚白请同济大学建筑系哈雄文教授根据地势采取南北主轴线、东西对称式的设计方案,以校门、主楼、大操场、图书馆中心线为主轴,从南到北依次建筑,南边教学区,北边宿舍区;东西建筑在主轴两边对称排列,整齐壮观。1955年10月20日,基建各项工程正式动工。1956年8月25日,武测筹委会第四次会议将这一天确定为学校的校庆日。,1956年1月,国务院成立国家测绘总局。1956年夏,全国科学规划会议召开,夏坚白等人积极争取,使测绘学科成为我国科技界公认的一门独立学科。会议期间,夏坚白特请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新创立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题写了校名。,1956年9月1日,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按计划如期开学。10月28日,隆重举行建校庆典。11月16日,国务院任命夏坚白、金通尹、陈永龄、刘宿贤为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副院长,由夏坚白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1958年8月,学校由教育部划归国家测绘总局领导。同年12月,更名为武汉测绘学院。建校之初,学校设3个系、4个本科专业。到1965年底,学校发展为5个系,下设8个本科专业、1个专科专业。“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各项工作受到严重冲击,事业发展遭受重大损失。19661973年,学校停止招生8年。1970年,学校被撤销,师资队伍被迫遣散,仪器设备严重流失。1973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批示,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武汉测绘学院,实行湖北省和国家测绘总局双重领导。重建初期,学校设5个系,开设工程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天文大地测量、制图、测量仪器制造、无线电技术、计算技术等7个学科专业,1974年开始招生,1976年恢复对外交流。,王之卓(1909-2002),河北丰润人,曾任武汉测绘学院副院长、名誉院长,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名誉校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学校迅速走上正轨。1978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等学校。1981年,学校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可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1982年,学校又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可以授予学士学位的单位之一。1985年10月,经国家测绘局批准,学校更名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一方面根据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要求,对传统的测绘学科进行了全面的更新改造;另一方面根据社会需要,积极拓宽学校的服务领域,及时创办了一些新型应用性专业,逐步形成了以测绘学科为主干、多学科相互依托、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学校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全面提高,在国际测量学界的地位与影响日益增强。鉴于学校在测绘人才培养方面的独特地位,特别是由于学校在推动现代测绘学科发展、促进我国测绘产业科技进步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被确定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1996年9月,学校通过了“211工程”部门预审;1997年底,学校通过了“211工程”建设项目立项论证。合校之前,武汉测绘科技大学下设信息工程、地学测量工程、城市建设、土地科学、光电工程、印刷工程、人文管理、成人教育等8个学院,外语、数学2个系,研究生部、基础课部、体育课部等3个部和计算中心等教学单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