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1331056 上传时间:2020-04-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题。(15分)丹诏名胜九侯山被誉为“南闽第一峰”的九侯山位于诏安县金星乡,总面积226平方公里,中心景区25平方公里,主峰西山岩海拔1120米。据漳州图经记载,“大禹后裔,九人入闽,殁而为神,各主一峰,尊若王侯,故名九侯山”。九侯山以“峰峻、水秀、树奇”闻名,景观瑰丽,置身其间,如临仙境。九侯之峰,雄伟险峻。九侯山云雾迷蒙,群峰如苍龙穿行于云海,峰顶有数十块巨石,叠簇而立,这些巨石姿态万千,情态各异。有的峭然独立,如金鸡护蛋;有的端庄安详,似金蟾蛰伏;有的憨态可掬,犹老牛卧眠;有的二石对立,像“大圣拜观音”;有的二石偎依,若“八戒娶妻”九侯之水,秀美神奇。九侯山主溪流全长近20公里,最具特色的是松涧泉飞瀑。每逢夏季,一泓清泉从天柱峰飞流直下,与鲤鱼巨石撞击后形成三叠飞瀑,远看如一尾巨鲤冲波击浪逆流而上。相传开漳圣王陈元光平定“靖安之乱”后,带领将士来到这里,见泉水清澈,就取剑在石头上用泉水磨砺,顿时剑光逼眼,以剑劈石,石头裂成两半,后人在石壁上刻下“试剑”二字作为纪念。若将泉水置于瓶中,水终年不沉淀、不生苔,清冽甘美。九侯之树,荣茂奇丽。山上原始森林密布,落叶覆盖,厚达一尺。“阴阳树”则是九侯山的标志景观。所谓“阴阳树”,乃为两棵高山榕。其中一棵的树根生长在一块状若花瓶的巨石下,树干紧贴着石壁,树冠茂密,宛如开在瓶中的花朵,距花瓶石约2米处生长着另一棵高山榕。不可思议的是,这两棵树在同样的土壤环境中却是此消彼长,一枯一荣,互为阴阳。“鸣鸟穿岩唱孟秋,浮云绕树画中游。洗心圣地添新景,试剑清泉依旧留。”九侯山虽然不如武夷山闻名遐迩,但是其秀丽的风光,神奇的传说仍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来此驻足品赏,使它具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南宋理学家朱熹任漳州知县期间,曾察访九侯山,见九侯山钟灵毓秀,立刻用茅草临时扎成一支大笔,当场书写“西斋”二字,如今这块牌匾依然悬挂于千年古刹九侯思禅房的竹门楣之上。明代大儒黄道周题写的“洗心之藏”的匾额也悬挂于寺中正殿。福胜岩左侧石壁上刻着清代贡生吴泰来题的“谷神玄牝”,这四字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九侯山并不大,却有佛、道、儒三家在此共生共荣,和谐相处,真正体现了有容乃大的哲学思想。九侯山上还散落着众多的摩崖石刻。元朝高僧无碍手书的“九侯名山”、明朝云南参政罗汝芳镌刻的“天开”、清朝举人林天翔题跋的“万山第一”等30多处珍贵的摩崖石刻,无疑是最好的证明。九侯山风光旖旎,景色秀丽,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山上的每一棵奇树,每一块异石,无不诉说着神奇的故事来吧,让你我走进翰墨飘香的丹诏大地,拥抱这梦幻如诗的九侯山水!(选自闽南风2015年第1期,有删改)1 . 阅读第2-8段,文中从哪几方面介绍丹诏名胜九侯山?(4分)2 . 选文多处采用引用资料的说明方法,请举一例并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3 . 文中划线部分与下面改后的句子语言各有特点,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4分)(改句)这些巨石形态各不相同。有的兀自独立,有的二石并立,人们根据石头的形状和情态特征,把它们叫做“金蟾石”、“牛眠石”、“八戒娶妻石”4 . 根据诗文内容,运用对偶知识填写句子。(3分)龙江水水光潋滟,_ _。阅读读书三境界,完成下列小题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吞”乃生吞活剥,囫囵吞枣是充满饥饿感的发奋的青春初潮的标志。虽然广收博采难免盲目,进食过速导致腹胀但这个过程毕竟是日后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必不可少的前奏。古今中外有许多人都是进入中年后凭“反刍”青春岁月里的泛读而成名成家的。“吞”虽为知识积累的必经之途,但毕竟是读的低级阶段。“啃”乃咀嚼消化,强行吸收是志存高远的人生必经的头昏脑涨、寝食不安的砥砺智慧的夜路。咬烂磨碎骨头,获取钙质,这当然谈不上享受但却是峥嵘人生必须付出的艰辛。“为伊消得人憔悴”是任何一位学有所成的人都不能蠲(juan)免的里程。“啃”是在“吞”之基础上的知性提高这是将死的知识化为活的血肉的过程。“品”乃焚香沐浴,如饮醍醐(th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是成熟聪颖的心灵与星空的娓娓絮语。月下折枝,花前怜玉,豁然贯通的人生不胜惋惜地告别了青春光阴庄严地踏上了奉献岁月。浮躁尽除,功利淡化,读书成了颐养灵性的乐事“默然回首”,天机消溶于慧心。“品”是在“啃”之基础上悟性升华这是进入人生创造之园的门票。读书人多如牛毛,但大多数都停留在第一境界,仅少数不甘人生庸碌者可进入第二境界。进入第三境界,非志强智达者不能。但能进入第三境界者,必是成功地穿越了第一与第二境界的人。“吞”至其博,“啃”至其深,“品”至其灵性若无博与深,则灵性无其根本。举凡大家鸿儒,书读到“品”的份上后,往往将“吞”“啃”“品”三字当成进一步治学的相济并用的三种方法:“吞”文字,“啃”新意,“品”韵致。或者是:泛读的“吞”之,精读的“啃”之,需细细体悟的则“品”之。对一般的读书人而言,不谈三境界,如能将“吞”“啃”“品”三宇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不同阅读方法:用于消遣的书“吞”,有用的书“啃”,启心益智的书不妨“品”那么,人生同样会受益无穷。5 . 作者认为读书三境界“吞”、“啃”、“品”的具体含义是:“吞”:“啃”:“品”:6 . 作者认为“吞”“啃”“晶”三种读书境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7 . 对本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列举了大量的具体的事实,阐述了读书三境界的观点。B本文阐释了“吞书”、“啃书”、“品书”的内涵和三种境界对不同的读书人的意义。C作者善于取譬说理,说理透彻,深入浅出,使读者心悦诚服。D本文在阐释道理时态度平和,言辞中肯,使人易于接受。8 . 你在读中外名著时,采用的是什么读书方法?有什么收获?请略举一例加以说明。 二、句子默写9 . 古诗文默写。(1)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锦帽貂裘,_。(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农民辛苦劳作的场面的句子是:_,_。(4)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_,_”,写出了诗人暮年返乡,恍如隔世,听到吹笛声,怀念故友;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_,_”,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等。三、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选自留侯论,有删节)(注释)挟持:内心怀有。项籍:即项羽。轻:轻易。弊:疲弊。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淮阴:指韩信。10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空乏其身(_) 曾益其所不能(_)卒然临之而不惊(_)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_)11 .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忍:所以动心忍性人情有所不能忍者B见:匹夫见辱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C远:而其志甚远也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D其:而轻用其锋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12 .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13 . 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由 此 观 之 犹 有 刚 强 不 能 忍 之气 非 子 房 其 谁 全 之14 . (甲)文通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的事例,论述了_;(乙)文通过高祖与项籍的对比,论述了_。四、名著阅读15 . 名著阅读。水浒传常把两个人物放在一个事件中来塑造,充分展示人物不同的性格,请从下面两个选项中任选一项,结合所给故事的相关情节简要分析。鲁智深和林冲(鲁智深大闹野猪林)李逵和宋江(及时雨会神行太保)五、综合性学习16 . 下面是传统节日春节的形象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主体部分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六、作文17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这是庄子的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漫不经心拒绝所谓的“无用”时,其实放弃了很多隐藏在“无用”后的“大用”。比方说,参加公益活动,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我们融入社会有着大用;再比如说阅读名著,有人说无用,实际上对丰富我们的阅历有着大用。请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自拟标题;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用规范汉字书写。第 9 页 共 9 页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2、二、句子默写1、三、对比阅读1、四、名著阅读1、五、综合性学习1、六、作文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